ALA:「香港Web3创新者峰会」圆桌实录:不同监管体系下的虚拟资产发展路径_MED

下文将用字母简称各嘉宾

R:欧科云链控股公司执行董事任煜男

Y:艾德金融首席运营官杨伟健

L:德勤中国合伙人罗远江

Q:香港胜利证券执行董事陈沛泉

H:富融银行首席信息安全官陈智强

N:Uweb校长、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委共同主席于佳宁

R我想今天有很多持牌机构在场。第一个,香港不是没有监管,香港是个普通法的国家,即使香港不立法,不管你是什么行业,只要涉及,都是犯法的。第二,如果是监管一个行业怎么监管,香港并不用将所有监管都放在金融的体系里面。我认为是金融搞乱了加密货币市场。第三,怎么去监管,区块链上是有相关知识的,香港监管机构如果不了解相关体系,可能会受到行内人士的质疑。

Y香港这方面的监管,对于虚拟货币这方面,可以分两个点。一是防止犯罪所得的财产流入进市场下,我想这方面香港来说,没有很充分地做到一个很流行的节点。

L其实很多公司找到德勤,其实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有监管。其实大方面来讲,欧美甚至是加拿大,其实不同国家对于。加拿大最近也找到德勤,为他们在2024年之前提供中心化的咨询。除了中心化的,还有非中心化的,用去中心化去解决传统金融的问题。理论上是现存的监管机构是很多可以发展的。我们希望学了这些传统金融,或者建制派的,希望可以维护这个创新,之后我在这些不同的公司可以看到这些现象。

N其实呢监管合规内是很有必要,但是对于初创企业如果百分百合规,你要承受相当大的成本,但是如果不合规,那么发展就会面临相当大的困难。今天的观看者可能有很多是潜在的创业者。

Q经过上年这么多事情以后,我们也感觉的公众对虚拟资产的越来越关注。我今年也在加密货币市场也损伤了,我也从损伤中体会到监管对虚拟货币市场发展的重要性。

N行业肯定是需要监管的,行业的监管并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但是我觉得在西方世界发生这样的故事,在香港还不算太坏,一方面能提供到经验,提供相关的法律依据,另一方面也打破了对华尔街的迷信,可以看到东亚地区回到web3的舞台。

H始终都是要拥抱监管的,我们现在有信心在几个方面,第一个是在投资者方面,他们需要对自己持有的资产持有信心,第二个是监管机构方面,可以从中学习如何更好的监管,之前的事件都是和管理层有关的,和人有关的,第三个方面也是投资者方面,让投资者看到机构能为他们创造什么样的价值,恢复投资的信心。

N从R总开始,我都知道你们在面相大数据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其他的浏览器都是割裂的,但你们的产品都是很流畅的。您觉得如果明年香港开始进行大规模虚拟资产创新的话,如何能从数据上形成监管?

R最大的功能是投资者教育。其实是投资者都会算自己的回报率,但是最大的问题是他们不知道其中的风险在哪里。我觉得投资者教育这一块。但教育这一块是不是证监会来做最合适。在香港你是非法标签还是误导,都有相关的提示。配合执法机构,我们花了很大的精力,给有关的执法部分进行解释。例如数据的人物画像做一些profiling或者labeling。或者一些政策认证或者使用,都有提供建议。虚拟资产中货币的清白,一直有人说透过货币,但这是很笨的做法,因为所有的交易都是留痕的。如果你了解的话,不管你怎么做,所有的交易都是有记录的。无论是钱包打钱也好,去查一查,这些都是非常透明和有效的工具。别出了事就去怪别人。

N感谢R总,如果真正把虚拟资产把金融来管制,其实是很难走通的。

R我做一个补充,我刚刚所说的条例的管制方法,现在所有的政策其实都是web2甚至是web0.3的,没有针对web3的监管。别人听了你监管的要求,但做生意又得不到你的保护得话,那为什么要受你的监管?交易者和投资人也一样,如果你保护不了我,那么我为什么要到你的监管机构来交易呢?现在香港政府的态度非常好,但我也希望能政府真正能够给出投资者更好的工具。

NY总的机构是金融虚拟化的成功的案例。你现在开始布局虚拟资产之后,对于传统的股票投资业务,他的主要不同点在哪里?

Y如果可以防止犯罪基金流入我们的金融体系,其实就可以很大程度上杜绝这样的犯罪行为。在于迪拜那边,因为他们真的是针对…在香港来说,现在才开始紧一点点,方向是不一样,但是两边都有自己发展。

N比如说香港在全球它的优势是什么,他应该在布局监管考虑哪些因素呢?

L如果完全符合监管,生意就做不成,如果不符合,就不能给投资者带来信心。现在比较大头的企业,共同的做法就是如何最大化的去符合监管。如果有一些从业者方面的投资者,可以帮助整个行业走出寒冬。目前来看,欧美、日本、杜拜都是很好的参考,对于香港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跑道,大家都可以感受到香港走对了一个比较好的路。在之前比较保守的态度,现在开始慢慢接触,令到香港可以有个新的七点。

N毫无疑问你们公司在这个行业布局是非常快的。那么你们在申请牌照的过程遇到什么困难?

Q以前来说,我觉得最大的困难是人才。在申请牌照的时候,对于管理层是有一些要求的,所以从上年香港开始吸引人才,之前去其他地区的人才慢慢回流香港,所以这个问题是可以慢慢解决的。

N从银行的角度,来布局web3和虚拟资产,有哪些考虑?

H从之前香港对虚拟资产的政策宣言,他们都有参与尽进来,可以看出他们是很想营造出一个很好的虚拟资产行业环境的,对未来整个行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对于银行业和web3里面,我们觉得有很大的合作空间的,比如银行和券商之间,如何让投资者购买不同的产品。第二个就是在金融创新方面,跟腾讯一起研发的金融科技方案。我们也想在这方面做出贡献。

N最后一个问题还是很重要,每位嘉宾用简短的方式,如果未来创业者来香港创业的话,有什么建议?

H我觉得香港政府在鼓励WEB3的发展,是绝对正确的一步。Winterisagoodtimetobuild.

Q放心来干吧,香港欢饮你们。

Lweb3最大的赢家是所有参与者,如果有个公司能为投资者带来价值的,拥抱监管是其中一个手段。

Y香港理工大学是第一个创立区块链学科的机构,可以证明香港是一个非常好的环境供学生创建这方面的业务,

R香港是一个自由港,香港的自由体现在信息自由、人才自有和资金自由,现加上一个创新自由,可供创业者使用。

N创造下一轮的伟大创新。

C:著名天使投资人蔡文胜

K:NanoLabs创始人孔剑平

S:MarsBit联合创始人商思林

S针对web3来做一个讨论。C和k非常有代表性,因为从web2进入web3,以及经历了很多时段的牛熊市场。我感觉最近很多国外的朋友慢慢的回流祖国,比如日韩、东南亚等。现在是全球的华人来到香港进入虚拟资产行业。为什么大家都会奔赴香港?

C:在香港你是感受不到web3的寒冬,因为在中国内地对区块链的政策比较保守。但最后才发现,香港才是一个很好的创业的地方,一方面链接海外,另一方面链接内地,更重要的时点是最近通关。

SK总今年足迹遍布全球,有差不多10几个国家吧?举办了非常多有意义的讨论。

K去过这么多地区,才发现只有香港的优势非常巨大。尽管没有宣言,他的这种优势都可以发展起来。第二点就是华人创业者普遍比较努力。第三点就是这个行业已经成立了,即使是熊市,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从他的发展路径来看,并不是仍和一个泡沫可以相比的。

S其实我们可以感觉,最近web3的发展热度,是让我们所有人难以预计的。

K到了香港,你觉得新加坡不好,到了新加坡,你觉得美国不好。其实都是屁股决定脑袋的,你在哪里发展,就决定了

S在那个会上特别,有个观点,华人创业者成为了web3的犹太人,四处流浪。就比如我,这几年去过新加坡等地。那么两位有没有感受到新的行业?

C其实我不太认同犹太人的概念。WEB3就是要打破国界的概念,我认为web3不单止是华人的圣地,是全球喜欢web3的目的地。所以我觉得香港应该打造一个不单止是华人创业,其实是应该打造出全世界都向往的地方,就例如美国的硅谷一般。当初我去新加坡,其实会受到行业不好的影响,开始抱怨。但是我觉得抱怨是没有用的,只会带来负能量。不要抱怨,利用现有的资源去发展。

K我认为犹太人和华人是两个不同的种族。过去我去新加坡,一个礼拜见2-3个的web3的创业者。所以你会发现华人创业者被迫国际化以后,其实是更好的国际化起点。现在你去任何发展web3的城市,都有华人的身影。这和犹太人是不一样的。在其他城市,华人已经融入了当地的小区,比如和美国当地创业者形成很好的关系。但是华人在香港小区就显得更加积极

S香港已经诞生很多web3比较中很大的企业。今天参会的朋友们,来自各方,以及金融和科技不同领域的朋友。今天会不会解释一下web3和web2有什么大的不同。

C其实每个人对web3都有不同的理解,我先说一下我的理解。Web1是什么呢?当时以yahoo为主导,他就是主导,香港有李嘉诚创办的.com。web1就是把信息搬去网络上,没有互动,只有信息。Web2就是fb和ig,国内的微信和微博。这时候可以在网络上互动了,可以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开始已经可以跟平台互动,同时用户之间你也可以互动。为什么要进入web3呢?因为web2也有问题,因为它是一个中心化的平台,比如重名都不能注册。再例如你说了一些不好的话,微信都可以封掉。美国也一样,特朗普在tittwer也曾因为发言被封掉,甚至还不能上诉来获取权益。并且你所有的数据都属于平台,而不属于你。在国外也在起诉fb和google等平台。因为web2的权利太大了。但web3就可以解决这种问题,就好像钱包你可以叫任何名字都可以。你只要断开链接,你的所有数据和数据都不会显示在平台上面,都是属于你自己的。就像钱包一样,给到用户的权力会更大。第二个特征,例如微信这个平台,明天都有十几亿的人在互动,而微信就利用我们的行为去赚钱,去获取利益,但和用户有关吗?我们并不能从中获得价值。而web3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平台的权力不会那么大,把权力还给客户,同样的,客户可以利用自己的信息价值,自己去决定要不要商业化,并且从中获益。

S我建议在座的各位如果没有钱包可以注册一个,然后就可以去理解C总的话语。不知道K总有没有补充

K我补充三点。第一点,web3是唯一一个汇聚全球流动性的基础设施,而金融行业对流动性最渴望的。第二点的区别就是web2所有的创业概念是抱爸爸的大腿,而web3你只要几个人构建出一个项目,就可以开始获利,什么意思呢?web3是开放的,给所有人提供创业的机会。第三点就是开放、互为生态的特点,形成一个全球的网络。Web3比互联网有更好的开放性,比如说美国做中国的生意是很难的,而中国做美国就更难了,在这个层面上,web3是可以解决这类问题的。

S如果我们跟圈外的朋友讲这个行业,如果没有近年来各种暴雷的事件,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吗?还有就是web3真正发展的前景是什么?

C的确近年有很多的暴雷事件,道指暴跌的结果。但是web3并不只是虚拟货币的价值,更多的是基础设施的建设。例如nft都在改变整个社会,对文化、艺术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虽然很多没有取得巨大的成功,但已经是一个很好的起点。至于币的交易,只是很底层的产品,web3会不会改变金融?实际上金融只是更快的显示出web3的特点。1999年香港互联网泡沫的时候,数码港的诞生是增加了香港投资者的信息。现在有点类似,整个web3大都处于寒冬,但过后的20年,web3的发展会更加明显。就如互联网一样可以改变人的生活。

你现在赚不到钱、没有名气,刚刚好就是磨练自己的时候。

S凡事要趁早,现在可能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K我跟暴雷的观点和很多人都不一样。第一个,一个牛逼的赛道才会有暴雷的发生,就例如当初的互联网泡沫,一个行业可以伤害到全球的用户,就可以带来全球的价值。第二点就是这个流动性太好,为什么呢?因为这个行业是新的,在现在监管不完善的背景下,为未来的投资者和创业者提供了更多可供参考的案例。包括去中心化有效的结合。第三点,这样的世界还有个好处就是可能会导致世界进入寒冬,但是寒冬就可以让创业者思考我们可以做什么?例如团队的人数。不需要太多人就可以制造出它的价值。第一阶段可以被大企业利用,而第二阶段就可以让创业者思考出真正可以发展的点。

SK总讲出了很好的点。说回香港,去年初的时候,王峰香港。

C香港之所以能够诞生。是因为香港本身就是一个自由的经济体系,以及中西结合的金融地方。这应该就是当时吸引他们过来创业的因素。至于他们离开的原因,可能就是政策和监管不太明朗,让大家害怕踩雷,第二个原因就是香港为了和内地共同的防疫措施。但现在两个因素都在慢慢减弱,也有不少创业者考虑回流到香港。香港应该是一个全世界喜欢web3、cypto创业的好地方,应该往这个方面去发展。

S孔总有什么分析?

K这不是由创业者决定的,这是由宏观环境决定的。当时的挖矿70%以上在中国,炒币的用户大部分也在中国,因此不在香港诞生都不太可能。到17年以后,才到了比特币和以太坊共存,这些都是由宏观环境决定的。说回香港,你去跟日本韩国的市场比,他们炒币的用户比香港的人口都多。所以香港的机会也是一样的。你原本的优势是背靠大陆的市场,现在大陆没有这样的市场,所以才需要利用web3的特别,需要发挥出自己的优势。香港也应该发展出更好的创业机会。

S香港在整个web3政策监管有什么建议?

K我们说监管主要是金融上的政策,其实在香港已经非常open了。希望香港不单止在交易方面,其实web3的内容是很大的,包括应用方面。因为香港有很多的人才,这是比新加坡的优势。我们背靠深圳。不但只限于金融,而是整个产业的虚拟化。

S两者共同的就是除了金融,要发展出更多的赛道。当初信用卡的利用是很低的,但透过支付宝一步到位,超越了欧美的便利性。国内就通过很大的科技进步,弥补了自己的劣势。不知道香港会不会有这样的经历?

K一共四个阶段。一个是以比特币的应用阶段,第二个是以太坊的交易阶段。第一阶段是中国最牛逼的,第二个是中美都牛逼。第三个阶段就是区块链的利用阶段。现在刚好的政策上不太明朗,这时候如果香港能够支持应用区块链的项目时,可以超越这部分。香港对人才和金融、科技已经很重视了。但现在香港最长讨论的还是金融话题。如果香港政府能够明确科技创新方面的支持,会吸引更多的人才。Web2的时代是公司制的。?

C其实在web1和web2的时候,香港的机会是不多的。全世界有两个半市场,一个在国内,一个在美国,半个在印度,因为有人口优势,当时在香港创业是很难的。以前只要透过烧钱的方式取得客户后,就可以赚钱。但现在美国已经开始打造加密货币制度,例如纽约、波士顿。亚洲也是,包括日本韩国迪拜新加坡,都在取得不同方面的突破。所以对香港来讲,如果香港能够有明确的政策允许,自然而然能够吸引更多的创业人士来到香港。之前为什么去新加坡,因为那边可以设置一个foundation。

S比如说如果半年以后,政策出台了,也许会有大量的应用生态在香港繁衍出来。最后一个问题,因为时间有限,不知道两位觉得今年有没有比较大的发展可能性呢?

C我个人对今年是比较乐观的,但至于是哪个方向、还是哪个行业,这真的很难猜的。但我对于gamefi,我是有很大信心的,因为web2时代,也是因为游戏的普及,带动了电商、线上支付的发展。所以我认为是gamefi是比较好的前景。创业的不能只想着卖给香港人,应该是透过香港链接国内,再去往全世界发展。

K上一轮的牛熊是四大领域的诞生衍生出不同的前景。上一年的创新更多的是原生加金融的创新,接下来的创新可能是原生+应用的创新。那么第三个是说随着原生+应用,很多行业的发展还需要时间,现在还需要教育加指导。

S你觉得香港在原宇宙有什么机会?

K我觉得香港在元宇宙这方面的进步肯定是比较大的。这类人才在哪里的?毫无疑问是中国和美国,新加坡没有人跟你讨论区块链,但是国内就有很多人商讨这些。

S今天的讨论开了一个好头。谢谢两位。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大币网

[0:0ms0-7:636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