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eb3 到底有没有 0_WEB3

注:本文来自@jolestar推特,MarsBit整理如下:

Web3到底有没有0

香港Web3大会期间,看到网上又开始讨论Web3和Web3.0的区别。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先明确一下Web3以及区块链,Crypto三者之间的关系。有人觉得Crypto是局,有人觉得Web3是炒作,领导们在台上讲Web3的时候估计也并没有个明确的画像,只是觉得需要新东西。

所以我在这里提一个泛Web3概念。先有了Web3的原生资产,然后有了Web3的原生金融,才能有Web3的原生应用。如下图:

菲律宾央行行长:数字代币将扩大货币政策的选择:菲律宾央行行长迪奥克诺表示,很少有央行计划发行自己的数字代币,数字代币将扩大货币政策的选择。(金十)[2020/10/22]

在这个泛Web3概念下,到底有没有0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人用,如何破圈?到底如何破圈,各有各的招数。有人觉得破圈就要靠美女来制造眼球经济,有人觉得破圈就要靠合规和政府推动,还有人觉得区块链会止步于DeFi,行业已经进入了下半场。

稳定币兑换平台Curve团队正式推出代币CRV:稳定币兑换平台Curve团队正式公布代币CRV正式推出,已经开始发放,并在去中心化交易平台Matcha推出CRV/USDC交易对。RV代币总供应量为30.3亿枚,初始发行数量为13亿枚。此前已经有匿名开发者提前披露了代币合约地址和申领方法,数百个地址已经在官方正式发布之前领取了CRV代币。据此前报道,Curve在8月初完成了CRV的初始预挖(pre-launch)活动,共计约9000个地址参与本次活动,初始预挖活动发放的代币会锁定1年的时间。[2020/8/14]

确实已经看到了下半场的迹象,资本的作用越来越大,草根的机会越来越少,投资人不敢模糊的正确,而是要看精细化的数据。

DeFi项目DMM介绍治理代币DMG分配方案:总量为2.5亿枚,其中30%将售出:6月16日,DeFi货币市场协议DMM发文介绍了其治理代币DMG分配方案。DMG总量为2.5亿枚,30%将在一段时间内以多种形式售出;30%将保留用于激励生态系统开发人员、合作伙伴以及与其他主体;另外40%将捐给DMM基金会,用于生态发展。

此前3月16日,DMM基金会发文宣布,知名风险投资人Tim Draper通过购买DMM的治理代币,加入了该协议背后的中心化自治组织DMM DAO。[2020/6/16]

但看看整体Web3活跃用户以及开发者数量,就会感到下半场的说法有点荒诞,大家拼命在一个小池里内卷,而看不到旁边的大海。我在会场里寻找DeFi之外的Web3应用,寥寥无几。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的一个解释是DeFi产品的特殊性。一般的产品用户增长飞轮如下图,Builder构建产品,吸引用户使用,吸引投资者投资,继续构建,吸引更多用户,更多投资,持续转动起来用户就越来越多。

而DeFi的项目场景下,用户和投资者基本重叠了,变成了下面这个图,绕过了真实用户。这样的飞轮转起来非常快,但Builder和投资人也会有路径依赖,会持续内卷,导致很难破圈。

如何打破这个怪圈呢?只能引入真正的Web3NativeApp,给utilityToken创造utility场景,吸引更多消费者用户。否则没有大规模消费者场景的资产和金融都只能是泡沫。

但Web3NativeApp应该通过什么样的基础设施构建出来,应该以什么样的路径启动?这个话题很大,篇幅所限,留待未来讨论。

在香港这几天,大陆的互联网应用都不太好使,这里面的原因很多。但香港作为连接中文和英文世界的一个桥梁,缺整个错过了Web2时代,既没有成为创新发源地,也没有扮演好桥梁的角色,实在可惜。

但在Web3时代,希望香港能找到它的角色。数码港很好,就是缺Builder。

香港Web3大会小作文,交作业了@wangfeng_0128@zchrhrhr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大币网

[0:15ms0-5:22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