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11月23日上午,国际金融论坛第16届全球年会开幕仪式在广州举行。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表示:货币未来的发展趋势,不能离开人们对货币基本属性的需求,其发展始终不能违背货币活动的本质规律。
李东荣表示,当前人们比较关注的数字货币研究,主要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它的货币发行机制,第二是货币使用的安全和效率。当然数字货币还可以划定为法定的数字或者叫私人的数字货币、数字代币等。
对前一个问题,国内外都有专门的学术团体和机构进行研究,人民银行专门成立了数字货币研究所,还有很多专家学者进行了研究。
对于货币使用的安全和效率问题,这些年是李东荣工作的重要方面。“由于我在人民银行外汇局从事科技工作,提高货币流通的速度和效率及保证它的安全,最大程度提高现金使用的替代率等问题,可以谈点认识。根据我在央行工作的体会,一般来说人们对货币的认识或基本要求有以下四方面:第一个是币值的稳定,这是最重要的、最关键的也是基本前提;第二个是货币使用和保存的安全,在使用的过程中怎么储存它?是否安全?第三个在经济交易时是否方便?能够很便利地完成经济交易活动。第四个,它交割是否快捷。目前依据网络、技术支持,货币交割速度是秒杀,这在过去十年前、二十年前不可想象的。”李东荣表示。
自有货币诞生那一天起,人类不断应用各种新出现的技术,朝着以上四个方面努力改进和完善。人类货币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伴随科技进步的历史,不断改进和完善我们对货币的发行和使用。无论科技如何进步,它都是一种手段,通过适应或者满足在经济和社会活动方面使用货币的需要。
所以谈到未来的货币发展趋势如何,李东荣提到要在这四个方面去体现。事实上,人们在提高货币使用的安全和效率方面的努力从来没有停止过。从最早的贝壳的货币、石头的货币、骨头的货币,金属货币到今天的纸币到铸币,从最早的支票、汇票、本票,乃至今天的银行卡,还有银行芯片卡上的闪付,还有微信支付、支付宝等等。无疑不体现了人们追求提高货币使用的快捷、安全、便利方面的不懈努力。
30多年前,在改革开放之初,货币流通是中央银行当时非常重要的工作,当时讲货币流通主要是现金流通就是M0部分。当时的现金流通与商品流通活动是否相适应。时至今日,这些本质方面并没有大的改变,如果说有改变,那就是从M0与商品流通相适应上,逐步转移到现在的狭义货币M1以及广义货币M2与商品流通相适应上。我们现在做很大量的工作,还是聚焦于M0替代上的努力。
当然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发展,有人提出一些新的学术观点,那就是在M1或M2的替代上,数字技术能否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甚至颠覆性的变化?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没有什么问题,大家可以积极去研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要形成一种货币制度,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应用,那是一件非常慎重的事情,任何国家、任何政府、任何中央银行在这个问题上一定是很谨慎的,是要进行严格的论证和实践验证。李东荣认为,这其中币值稳定是始终是第一位的。历史经验表明,如果数字货币使用给我们带来的是在币值稳定基础上的安全、快捷、便利,它必然适应社会需要,也有广阔发展空间。
反之,如果它所带来的是币值不稳定,或者是对币值稳定的冲击,灾难性的冲击。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