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链+政务 | 政府在用区块链做这些事_区块链通俗易懂的说法

文:黄雪姣

出品:?Odaily星球日报

近日,多地政府相继出台利好政策、提供配套基础设施,布局产业区块链。赋能其他行业的同时,政府部门也在成为区块链的“客户”,比如说把区块链应用到政务系统中。早在2017年7月,北京就出台《北京市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政务服务,表明了对这项技术的首肯。

两年以来,区块链在政务领域的应用已涵盖数字身份、电子存证、电子票据、产权登记、工商注册、数据共享、涉公监管、行政审批等诸多场景,正在开展甚至已落地的项目达40余个。

据互链脉搏统计,最近一个月,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的与区块链相关的采购信息就已达9项。

对于政务系统而言,正如工信部信息中心在《2018年区块链白皮书》中提到,采用区块链技术,政府部门可放心授权相关方访问数据,并对数据调用行为进行记录,出现数据泄露事件时能有效精准追责,由此为跨级别、跨部门的数据互联互通提供可信环境,提升政务服务的效率。

政务服务的先进和便捷,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随着区块链浪潮临近,政务服务的革新有望再上台阶。

报告: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已成企业重点布局的应用领域之一:近日,零壹智库联合数字资产研究院重磅推出《中国A股区块链上市公司全景报告(2021)》。

报告显示,目前,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已成为各类型企业重点布局的应用领域之一。22家涉及区块链+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上市企业所属行业分布在保险业、货币金融服务行业、邮政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建筑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

企业类型包括商业银行、互联网巨头、传统IT服务商、企服SaaS软件服务商等。在211家上市企业中,推出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包括:江苏银行(600919.SH)供应链金融云平台、易见股份(600093.SH)的“易见区块”供应链金融平台、海联金汇(002537.SZ)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以及远光软件(002063.SZ)的“供应链金融平台”等。[2021/3/4 18:14:23]

广州市全力推进区块链+AI+食品溯源智能监管:3月24日消息,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近年来将食品安全监管与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国内首创打造以区块链、AI(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云计算为核心技术的广州市食用农产品溯源平台,开启智能监管模式,全面实现“源头严控、入穗严查、终端严管”,为全国建立食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贡献“广州智慧”、提供“广州方案”。截至目前,广州通过食品农产品溯源平台覆盖90家市场8018个经营主体,实现对全市90家农贸市场(含食品专业批发市场)的线上巡检,农产品流通追溯凭证达465.7万单,日均商户上报率达95%、日均排查异常票证占总票证的5%,极大地提高日常追溯数据上报质量,全市未发现系统性、区域性食品安全风险。(中国质量新闻网)[2020/3/24]

传统政务有何难?

国内电子政务建设始于1999年,2014年开始进行“互联网+”改造。2017年,国内电子政务市场规模达2722亿元,但从发展水平看,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2018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EGDI为0.6811,全球排名第65位,处于中等偏上的位置,距领先国家有一定差距。

金色相对论 | 高庆忠:区块链+AI应用前景广阔:在本期金色相对论中,在谈到区块链结合AI能带来怎样的独特优势这一问题,智能矩阵Atmatrix创始人高庆忠表示:区块链+AI, 落地是否难上加难,关键要看其项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以及其解决方法是否有效,对于能扬长避短,不仅发挥AI优势,而且发挥区块链优势的AI区块链项目只会更容易些。对于能解决实体产业实际问题的AI区块链项目未来将更容易被市场认可。ATN和Atmatrix连接人工智能与区块链,为区块链世界带来人工智能,用区块链技术来重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这个项目未来应用前景将相当广阔。区块链有短板,AI有困境,只要避开短板和困境,发挥各自优势和特长,两者结合,还是很有前景的。[2018/7/17]

国内电子政务正处于从部门型向平台型的阶段转变中,目标是建成跨省市、跨部门的一站式政务服务平台,即“一网通办”。但现行电子政务系统仍面临数据孤岛、安全性差、监管缺失等难题。

从技术上而言,不同政府部门的数据库相互独立、信息整合难度较大。

从动力上来说,共享数据存在安全隐患。电子政务相关信息涉及国家安全、公民隐私,一旦出错或泄露,后果严重。

币安:中东和北非地区用户对虚拟资产的兴趣日益增加:金色财经报道,加密货币交易所币安表示,2022年迄今为止,中东和北非(MENA)地区的用户注册量增加了49%。币安称,这种增长表明,人们对虚拟资产的兴趣越来越大。这可以使受监管的企业进入该领域,从而提高认识并推动采用。

币安中东和北非地区负责人Richard Teng说:“我们目睹了该地区区块链技术的迅速采用,我们相信阿联酋有巨大的潜力很快成为领先的虚拟资产中心。”(Cointelegraph)[2022/10/9 12:50:14]

此外,政务系统常被诟病的还有低效。

传统的电子政务活动需要金融机构、监管机构和中介机构等多部门人工协助完成。据公开资料,在某市购买存量二手房,办理交易登记需向3个部门提交20多份材料,往返办事大厅5-6次。即便如今一些部门将业务搬到了线上,但公民办理不同业务仍需下载不同的App。

区块链技术来帮忙

有了区块链,其“加密”“公共账本”“智能合约”的技术特性,为跨机构交互、隐私保护和提升效率提供了条件。相比于传统平台,基于区块链的电子政务平台,采用点对点加密传输,“智能合约”快速审批,从而实现降本提效、透明可追溯、信息安全加密、突破信息孤岛的目标。

安全团队:BNBGrowth代币发生Rug Pull,合约部署者获利393枚BNB:8月12日消息,据CertiK监测,BNBGrowth代币发生Rug Pull,合约部署者将代币以393 BNB(约12.7万美元)的价格售出,并发送到外部账户(EOA)。[2022/8/12 12:20:45]

以旧城改造为例,走传统程序,要经过城管部门、消防部门、城建部门再交开发商手上,大概1年半时间。被区块链改造后,在项目开展前创建分级管理权限、智能合约自动分发信息、多方在线实时审批信息,整个流程半年即可走完,同时提升了信息透明度和可溯源性。

时至今日,据不完全统计,区块链在政务领域的应用涵盖8大细分场景,包括数字身份、电子存证、电子票据、产权登记、工商注册、数据共享、涉公监管、行政审批;正在进行和已落地的项目达40余个。

除开区块链+某一场景的垂直应用,各地、各部门也对“区块链+政务”的产学研工作进行投入。

据互链脉搏统计,2019年,共有22项产业服务类的项目。比如今年9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为“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服务”项目招标,工作内容即是完善产业生态建设。

说到这,不少人可能会好奇,这么多区块链政务系统是如何快速铺展开的。

由于大多数政府部门并无IT研发团队,所以区块链政务系统多通过招标选定。据统计,参与政府区块链项目建设的企业,主要是有一定技术实力的小微企业,且本土企业、兼具区块链技术和其他信息技术的企业更受青睐。

数据共享和涉公监管

上文提及的8大细分场景中,Odaily星球日报曾专门梳理过“数字身份”和“电子存证”“电子票据”领域,下面我们将主要介绍区块链在数据共享和涉公监管两个政务领域的用例。

数据共享

在多种数据中,住房公积金数据的上链共享最为广泛。武汉、广西玉林、河南平顶山、甘肃嘉峪关多地均就住房公积金的政务应用进行招标。

去年10月,海南省即采用了蚂蚁金服区块链与华信永道研发的“联合失信惩戒及缴存证明云平台”,实现公积金黑名单及缴存证明的跨中心、跨地域共享。

在缴存证明方面,据支付宝工作人员介绍,引入区块链技术之前,公积金缴存在海口的小王要到三亚贷款买房,就要先到海口市公积金管理中心打印缴存证明,再拿到三亚申请办理,几趟跑腿无法避免,三亚市公积金中心也需联系海口市验证缴存证明,办理周期较长,常有延期情况出现。

引入区块链技术之后,小王的缴存证明便编码上链,保证其真实可信。现在,小王只要在支付宝里申请开具缴存证明,三亚公积金中心在获得授权后,在链上对该证明查询和验证。如此,便省去了小王两地跑腿,以及两个部门之间的手动交换信息的麻烦了。

在公积金黑名单方面,各城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只需接入上述平台,并把上传各中心的黑名单,即可实现信息共享且不可篡改,失信人一旦异地办理住房公积金业务也将一目了然。

涉公监管

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成为生活的主旋律之一。落到实处,就是政府的资金要专项专用、来龙去脉要理得清楚。放到在传统的工程项目中,若资金去路不明,则有可能导致违约转包、责权不明;资金被挪用则会导致工期延误、工程质量存在隐患、工程欠薪,等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雄安新区在建设过程中引入了由翼帆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基于区块链的工程资金管理平台。

据雄安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工程资金管理平台结合了BIM+CIM,为建筑产业链上的各法人主体和个人提供数字化身份,为上链做好前期准备。

待工程启动后,该项目的各个主体均需持私钥对资金流通进行签名确认并链上广播,由此,工程款项到了哪个环节、发给谁、什么时候发放都在链上一目了然。

自去年8月投入运行以来,该平台已接入多项工程,管理企业1000多家,管理资金约20亿元;累计为4万人次建设者发放超2亿元资金。

在雄安之外,湖南株洲在去年投入运行的“区块链敏感数据审计平台”,亦采用区块链技术,记录各业务部门、各岗位对于业务数据库的操作日志,由此追溯到数据记录与流通的各环节,从而对操作人员进行事前防范和事后追查,提升敏感数据的安全性。

面临的一些挑战

尽管已有不少用例落地,但相对整个电子政务市场而言,“链+政务”仍处于小规模尝试。

对于先行者来说,在探索中遇到问题在所难免。

这第一个难题,就是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政府作为特殊机构,服务群体大、涉及面广,因此在立项和验证时格外谨慎。

“南沙行政审批服务平台”负责人,“政务链”副总经理刘义曾表示,项目从立项到落地前后持续了9个月左右,其中,前3个月都在进行调研。该项目牵涉甚广,包括南沙区的19个政务部门,涵括2000多个事务项。

另一个难题则在于,作为基础设施本身的区块链技术发展尚未成熟。

政务链创始人万麟在实践中发现,原本的区块链底层,如以太坊、超级账本属于底层系统,逻辑较为简单,智能合约功能并不完善,“这都导致难以适用于实际政务场景”。

尽管如此,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言,政务服务的先进和便捷,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我们依然不能停止探索的步伐。

参考资料:

《2018中国区块链电子政务研究报告》,链塔智库,2018.10

《政务上链,还是政绩上链?》,锌链接

《近两年区块链政府招标:小微企业竟是中标主力,单笔金额最高850余万元》,互链脉搏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大币网

[0:15ms0-8:13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