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T:观察 | 区块链溯源,发展到什么程度了?_人工智能

来源:中外管理杂志,有删减

作者:朱冬

2019年12月24日,一家科技公司甘道智能发布了“物链1号”,声称可以通过从源头到终端全产业链的溯源,来为疫苗保真。这对因“长生生物疫苗造假事件”而心有余悸的大众而言,着实是个好消息。

近日,工商银行也发布了一款具有专属定制“身份证”的普洱茶,由于运用了具有身份识别、防伪、追溯等基于区块链的信息技术,这款茶来源可溯、自身唯一、去向可追、质量可查、责任可究。

商品溯源,一直是巨头们争夺的区块链技术落地的热门领域。早在2017年,天猫国际就已经启动全球溯源计划,利用区块链技术及大数据跟踪进口商品信息,为每个跨境进口商品用上了“正品溯源”功能。

“溯源可算作是最有应用前景的区块链落地领域之一。”大数有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梁学东对《中外管理》开门见山。2014年成立的大数有容,作为行业里较早在区块链食品溯源领域进行国内项目试点的企业,趟出了一条食品溯源的科技之路。

Huobi Global全球观察区将于今日15:00开放O3充币业务:官方消息,Huobi Global“全球观察区”定于5月13日上线O3 (O3Swap) ,5月13日15:00开放O3的充币业务。充值量满足市场交易需求时开放O3币币交易(O3/USDT、O3/BTC)。[2021/5/13 21:57:58]

尽管《2018中国区块链应用市场报告》指出:溯源是区块链商业应用认知率最高的领域,为食品安全带来巨大希望,但这条路,并不平坦。

1、区块链食品溯源的初步落地

相比于过去,商品溯源领域也曾采用过的各种防伪技术,乃至新的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等,或是通过严格的法律法规进行管理和规范,但结果却总是不尽人意。

火币全球站“全球观察区”今日上线GRT:据官方公告,火币全球站“全球观察区”定于2020年12月18日上线GRT(The Graph)。具体安排如下:1.12月18日08:30开放 GRT 的充币业务;2.12月18日充值量满足市场交易需求后开放GRT币币交易(GRT/USDT、GRT/BTC、GRT/ETH);3.12月19日10:00(GMT+8)开放GRT的提币业务。[2020/12/18 15:38:11]

运用区块链技术的溯源,通过对物流管理、商品防伪、商品溯源、制造管理、行业协同等领域的深度结合,增加了商品的可追溯性、安全性。

“区块链的主要技术特征,在逻辑上确实能带来对物理世界弊端的制约和管理,这也是为何溯源被认为是区块链最有应用前景的领域之一。”梁学东介绍,大数有容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场景化应用,从2017年开始他们判断区块链技术已经有了较高的成熟度,所以投入资源在食品追溯和版权分发管理两个领域进行了试点。如今,对区块链技术在食品溯源上的应用,梁学东在业内已比较有发言权。

分析师:“波卡或成为以太坊杀手”尚有待观察:Delphi Digital分析师Ashwath Balakrishnan表示,如果ETH 2.0发布,开发者将陷入两难境地。他们将不得不选择留在以太坊2.0或迁移到一个全新的协议——波卡(Polkadot)。Balakrishnan称:“DOT的设计很优雅,很好地解决了可扩展性问题。但还有一些问题。首先,链上治理尚未经证实,经验不足。Decred和Tezos推动链上治理有一段时间了,但并没有像支持者想象的那样成功。第二,波卡的应用层是以太坊的再创造。随着以太坊通过L2和ETH 2.0实现了可扩展性改进,是否有真正的催化剂让构建者完全迁移甚至在波卡上创建其协议的镜像实例,这一点仍有待观察。”(CryptoSlate)[2020/11/10 12:14:03]

梁学东也向《中外管理》道出了区块链溯源项目能获得欢迎原因:由于区块链技术拥有时序不可逆、数据不可篡改等技术特征,首先,在技术逻辑上能保障溯源体系按照时间顺序安全可靠地进行记录,与物理世界中溯源信息发生的时序要求天然吻合,而且可以实时对于每个溯源点进行的回溯和定位,从而锁定责任主体;其次,区块链的分布式存储和去中心化的投票机制,也在技术逻辑上确保了整个溯源链条上的记录不可篡改,从而避免了在未来真正发生安全事故或有溯源要求时有非法操作行为。

记者观察:数字货币不会取代现有支付工具:7月13日报道,数字货币作为一种“数字人民币”,行业也有消息称几大行已经小范围开始试水数字货币。有关人士曾表示,数字货币不会取代微信支付或支付宝。央行数字货币替代M0(流通中现金),其功能和属性与纸币相似,只不过形态是数字化的。而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不具有M0级别法律效力,更不可能取代M0。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曾指出,数字货币并不会对支付宝、微信的地位产生影响。因为目前支付宝、微信也是使用人民币支付,央行数字货币推出后,只是换成了数字人民币,虽然支付工具变了,功能也增加了,但渠道和场景都没有变化。但万向区块链首席经济学家邹传伟表示,在一些日常支付的环节,使用央行数字货币和用微信、支付宝的用户体验应该是相当的。区别在于,央行数字货币可以实现双离线支付,不用网络,手机和手机之间碰一碰,就可以完成支付。

数字货币要想落地应用也面临诸多挑战。首先,需要区块链技术作为底层技术支撑。虽然目前区块链在数字货币的运用不断成熟,但其如何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其次,相关的法律规范是否跟上。法定数字货币将作为一种新的货币形式,需要相关法律必须跟上脚步,尤其在法定数字货币可能存在的风险领域制定完整的法律条款,尽可能地降低法定数字货币发行与流通的风险;再次,数字货币相关的宣传教育工作。如何将数字货币于其他电子支付工具做区别,需要监管对民众做相应的普及和教育工作,循序渐进,以让民众更能快速接受这一新鲜事物。(中国银行保险报网)[2020/7/13]

作为国内真正落地的基于区块链的食品追溯案例之一,“智慧食药监平台”在以肉蔬为目标的食品溯源追溯领域有着先发优势,并很快在京津冀地区的地级市层面进行了平台系统的构建和部署推广。

币情观察室 | 整体下跌,减半之后应该怎么做?:4月10日19:00,金色盘面邀请行情大V暮光币论做客《币情观察室》直播间,将分享《整体下跌,减半之后应该怎么做?》敬请关注,欲观看直播扫描下图二维码即可![2020/4/10]

2区块链溯源也有软肋

按照上述区块链溯源技术的理念,如果人们身边的食品都有自己的身份ID,则都能追本溯源,也就会大幅减少诸如假鸡蛋,假瘦肉、假酒……等带来的,频频被推上风口浪尖的“食品安全”问题,这无论对消费者、生产商还是监管层,都是重大利好。但实际情况是,溯源却是区块链技术诸多应用场景中比较难的一个。

有业内人士表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防伪溯源有个疑点,那就是链上的某个厂商如果上传的就是假信息,那么溯源就失去了意义。

作为区块链食品溯源项目的亲自参与者,梁学东也很遗憾的表示:由于各种单点技术的局限性,多年来应用程度并不深也不够普及,虽然有法律法规的约束,但理念和执行上还是有一定距离。

他具体解释道:

第一,基于区块链的食品追溯系统,只管理生产、流通和消费的行为,并对这些行为和时间节点进行认证和追溯,但是,并不能保障肉蔬本身的真伪和品质问题,这些工作还应交由配套的快速抽检体系来完成;

第二,打造智慧食药监平台采用的是“全程追溯、全域追溯”的管理理念,是基于城际管理边界来实现的,并不能保障全行业,或是全国范围内的追溯。

第三,不能仅基于区块链技术,还必须结合人工智能视觉技术,以及大数据采集分析技术来构建完整的追溯能力。

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阳澄湖大闸蟹这一类和溯源地高度相关的商品。网上多次披露阳澄湖大闸蟹连产地证书都可以造假,更有调查数据显示网友们买的阳澄湖大闸蟹,真正产自阳澄湖的不到20%。再比如:消费者在超市买到的猪肉,扫一扫二维码,就能够追溯商品供应源头、物流时间过程、产品检测报告等详细信息。但很多时候,该源头地址可能仅到某一个村镇的加工厂,并无法保障送往该加工厂但所有猪肉也是安全的。

“究其根源,溯源链条上的关键主体——监管者、生产者和消费者并不能统一管理和打通信息,造成了当前溯源管理领域普遍出现不可用、不可信的现状。”梁学东一针见血地说。

3从被动监管到信用监管,是区块链溯源的突破口

所以,严格说,目前区块链技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溯源,并不容易!那么如何理解区块链溯源的真正的价值?

梁学东的看法是:区块链与其说是在技术上进行了革新,不如说是在思想模式和商业模式上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区块链是通过技术的使用转变了管理思想,用较低成本来实现过去零散的技术手段不能达到的效果,从全局的角度对全链的跨度进行统一管理。

“最为重要的,区块链对整个溯源链条上的各种参与主体,真正实现了从被动监管向主动的信用监管的升级和转变,这才是区块链技术给行业带来的真正颠覆。”梁学东进一步提道,构建监管领域和商业领域的信用机制,才是最为经济和最为有效的管理机制。当今中国社会也正在进入信用社会的管理阶段,所以在溯源领域应用区块链进行信用监管正是顺势而为之举。

还有,行业必须要承认的一点是:区块链只能解决电子数据层面的溯源和信任机制的构建,并不能保障物理世界物品的身份确认问题,也就是说,并不能保障物品的真伪。构建有效的溯源机制并不能仅仅靠区块链技术,也必须要综合应用各种先进的科技手段。比如:在存在巨大信任危机的钻石珠宝行业,其商品溯源,必须是产业链上各方参与,从矿区、工厂、珠宝加工商、再到珠宝鉴定机构、物流公司、门店等在链上全程登记和信息共享。同时,也必须是区块链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等的综合应用。

4下一步,区块链溯源要挑战的能力边界

而提到技术,虽然区块链技术在2019年快速获得国家高层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但正是这个时候,更要清晰地认识到区块链技术的能力边界。

梁学东认为,区块链技术还有以下空间有待突破:

第一,整个区块链的架构建设要从理念和实际算法上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通俗地说就是数据要扛造、稳健。

第二,区块链的计算效率,如“每秒交易处理量”依然需要提高,否则无法满足应用场景的需求。

第三,需要“跨链技术”的突破,从而能从更广泛的领域支持区块链数据的共享和互换,打破行业链的边界,支持社会化的信用体系建设。

对于溯源领域本身,梁学东则强调:未来的万物互联世界,终究要先解决万物本身的数据互联问题,在此基础上区块链才能发挥其强大的威力。

“我们有对于新技术推广实用的动力,有弯道超车的信心,所以我相信我国的区块链溯源领域会呈现百花齐放的场面。”梁学东说。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大币网

[0:4ms0-4:411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