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浙江法院上线“e键智能送达”,全流程通过区块链技术上链存证_数字货币交易员工作内容

来源:中新网

编者注:原标题为《浙江法院上线“e键智能送达”,全流程无人工干预》

“e键智能送达”上线仪式。 郭其钰 摄

浙江大学蔡亮:积极推动区块链与前沿技术融合应用,实现真实信息获取:浙江大学区块链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蔡亮表示,区块链技术要从两方面保证数据的“真实性”。一方面是保证区块链账本中数据的真实性,这由算法和程序来保证。另一方面是保证链上信息的真实性,但是上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人为因素干扰。因此,要积极推动区块链技术与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融合应用,实现真实信息的获取。此外,隐私保护也是区块链技术应用所面对的重要问题。基于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数据的“可用不可见”,进而在保护数据隐私的情况下实现数据的可信共享,保障信息安全。(中国科学报)[2020/5/21]

中新网杭州1月8日电(郭其钰)1月8日“e键智能送达”系统在浙江全省法院上线,该系统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构建完整的当事人送达地址库,由AI法官助理“小智”依托浙江法院办案办公平台自主完成送达任务,形成全流程无法院人工干预送达模式。“e键智能送达”使法院送达时效由之前的3-10天缩短到0-6小时。

声音 | 浙江大学教授贲圣林:区块链、智能投顾是金融科技业态未来方向:12月7日,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发布了《2020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报告》。报告指出,金融科技是不可逆的趋势,全球各国政府对发展金融科技高度重视,全球已有超过40余座城市出台了金融科技相关政策或针对性扶持措施。报告发布人、浙江大学教授贲圣林认为,从全球、中国、美国的金融科技业态发展对比来看,区块链/数字货币、智能投顾等技术驱动的金融科技业态在全球范围内受到重视是未来主要方向,推进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传统金融科技化进程势在必行。(证券日报)[2019/12/9]

送达,即把诉讼文书或法律文书送交于收件人的诉讼行为。过去,法院工作人员要在每一个送达节点打印文书,签章并封装邮寄,有时还需送达上门。智能送达改变了以往需法院工作人员参与的工作模式,提高了审判进程和诉讼效率。

声音 | 浙江大学张宏鑫:区块链是信息技术发展整体中的“象牙”: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未来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宏鑫近日接受媒体采访,他提到,区块链是整个信息产业里的一部分,而信息产业的部分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他用“盲人摸象”来比喻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并表示,把区块链标在象牙部分,而象牙是象身体上最值钱的一个部分。原因是区块链比现有已知的其他方案更加合适来进行价值传输。比如经济危机的危机,从某种意义上解读就是信任的危机,我们不相信那些中心的机构会不会因信任问题作恶,或者中心机构会因信任问题阶段性作恶。所以价值的可信性非常关键,用区块链进行的价值传输是很可信的。[2019/2/26]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处处长陈增宝介绍,在“e键智能送达”中,“小智”通过智能语音外呼确认当事人送达地址及是否同意电子方式送达等事项。若当事人未提供详细地址,“小智”则会在当事人送达地址库中主动查询,依托浙江法院办案办公平台自主完成送达任务,并将送达全流程通过区块链技术上链存证。

“‘小智’可在每一个送达节点自主生成需送达的法律文书并签章,智能推荐最佳送达方式发起送达,反馈结果。”陈增宝解释,根据预设的送达规则,“小智”还将智能判断送达效力,决定是否选择其他送达路径再次发起送达,直至穷尽所有的送达方式和送达地址。在有代理人的情形下,电子诉讼文书还将被推送至律师办案平台。

此外,针对当事人不同意电子送达或对纸质文书有需求的情况,“小智”会将被送达人相关信息及送达文书的电子材料发送至邮政平台,改变以往寄件法院封装交寄的传统送达模式,直接由收件人所在地的邮政部门打印并专人送达。并实时将GPS定位、受送达地实际情况及送达是否成功等信息生成电子回单传至电子卷宗,法官足不出院,即可实时掌控送达全过程。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大币网

[0:0ms0-6:257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