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每日经济新闻,原题《每经专访北京互联网法院院长张雯:“天平链”证据区块链等黑科技,为法院系统区块链应用提供先行经验》
每经记者刘永生????每经编辑易启江
北京互联网法院作为我国三家互联网法院之一,成立一年多来,从无到有,并就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和工具在司法应用实践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此次疫情期间,北京互联网法院的优势也被进一步放大,为当事人提供了便捷、高效的诉讼通道。
北互的诞生起源和发展现状,分为几个阶段?在先进技术实践上,北互遇到哪些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互联网法院与传统法院相比的优势在哪里?北互下一步的发展计划是什么?在当前抗疫形势下,北互是否受到了影响?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了北京互联网法院院长张雯。
张雯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北京互联网法院的“黑科技”令人瞩目
NBD:北互的诞生起源和发展现状,分为几个阶段?
张雯:北京互联网法院发展至今,其实可以用两个词形容,“摸石头”和“钉钉子”。
2018年7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增设北京互联网法院的方案。2018年8月16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六次会议,任命北京互联网法院院长、副院长、37名员额法官和2名审判员。2018年9月9日,北京互联网法院正式挂牌成立。这既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的重大决策,也是我国实施网络强国战略的时代要求,更是司法主动适应人民群众新需求的有力回应。在这个阶段,北京互联网法院可以说是在摸着石头进行高速建设,在最高法院、市委市政府、市委政法委、相关委办局、全市法院系统和社会各界对互联网法院给予的强劲支持和大力帮助下,丰台科技园一座普通的写字楼,变身为一家智能科技与司法工作深度融合的新时代法院。北京互联网法院从无到有,建成全国首个实景的完全向社会公众开放的互联网审判体验区,让来访者深度体验在线诉讼的模式和意义;打造“开放包容、平台中立、数据共享、创新升级、安全可控”全流程一体化的电子诉讼平台,把线下诉讼搬到网上来;经过涵盖思想、网络技术、审判业务、新闻舆情、司法礼仪、廉政纪律等在内的10余场培训,实现了审判队伍和技术团队的初步磨合。
最初的几个月,北京互联网法院是摸着石头高速建设,此后的一年多,我们则是以钉钉子的精神一项一项高质量地完成改革任务。
首先是探索互联网诉讼规则,推进网络空间治理。这是作为改革“试验田”“样板间”的北京互联网法院所承担的最主要的任务之一。程序方面,北京互联网法院以集中管辖11类涉网案件为中心任务,构建相关规范和规则体系,统一裁判标准和司法程序,从而确保互联网法院的各项工作合法有序地先行先试,使网络空间的所有参与方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实体方面,在互联网技术迭代发展的态势下,北京互联网法院在现有法律框架内,结合新的社会情况作出司法裁判,逐渐探索出一条“以裁判树规则、以规则促治理”的网络空间治理之路。去年九月在北互成立一周年时,我们评点了很多网络热点案件,都是社会关注较高、涉及互联网新问题的案件。这是北京互联网法院树立互联网诉讼规则,在互联网空间治理方面的探索成果。
其次是以信息化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培养、“全链路闭合式”调研、一站式多元解纷为四大着力点推进互联网空间法治治理。信息化建设一直是我院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此次疫情期间,围绕服务群众诉讼、服务审判执行、服务社会治理,北京互联网法院的电子诉讼平台、AI虚拟法官、“天平链”证据区块链、文书自动生成、淘宝微淘、移动微法院等“黑科技”,作为法官与当事人之间的桥梁发挥着重要功能。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是对互联网法治的组织保障。在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不仅仅是对法律问题的判断,更是对技术问题的判断,很多时候对技术的判断就是对事实的判断,因此打造一支精通审判技能、了解技术特征、洞悉产业发展的专家型法官队伍,对推进网络空间法治治理非常必要。通过建立“全链路闭合式”调研机制,对接互联网行政管理机构、互联网企业、互联网研究机构,提升互联网审判综合能力,服务网络营商环境,依法治理网络空间。以创新发展线上“枫桥经验”为指引,健全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内外联动,引入多方调解力量。
NBD:北互在先进技术实践上,遇到哪些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取得哪些经验?
张雯:以此次疫情为例,我们为打好疫情防控“攻坚战”,加速技术突破,实现了内外网数据交互,辅助法官灵活开展工作。
成立之初,出于数据安全和系统集成考虑,我院的办案平台搭建在内部专网,当事人诉讼端搭建在互联网,法官在院内开庭,当事人在互联网上开庭,内外网数据实时交互。疫情袭来,我院迅速组成技术攻关团队,加紧突破互联网办案辅助功能开发及建设,以保证数据安全为前提,与技术部门紧密对接,分级制定了开发计划。目前,我们已经实现了互联网上的开庭功能,网上庭审法官客户端为法官提供庭审视频、举证质证、庭审直播、庭审笔录、庭审公开功能。与一般的网上审判系统不同的是,该平台搭载全部办案功能,且内外网数据实时交互,可以实现内网、外网环境同时开展案件审理工作,并同时完成庭审直播工作。之后,我们还会陆续上线互联网上立案审核、电子送达功能。
互联网法院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NBD:互联网法院与传统法院比有什么优势?
张雯:疫情发生后,为减少人员流动聚集,做好防控保障,同时兼顾审判执行工作有序开展,各地人民法院加大了在线诉讼的探索力度。可以说疫情防控期间,互联网审判的优势得到了放大,互联网审判模式得到了进一步推广,互联网法院的优势就在于我们有更多的实践经验和更多的创新探索。我们就互联网审判进行深入的课题研究,调研完成了2018年最高院司法研究重大课题《网上审判方式与审理机制研究》,形成了一份10万字的调研报告。2020年2月21日,互联网法院召开了线上新闻发布会,发布的《北京互联网法院电子诉讼庭审规范》就是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我们希望把北京互联网法院运行一年来的实践积累、调查研究、创新成果,以可复制的形式向大家推广,形成更多的“北互经验”,为疫情防控提供更多“北互智慧”。
NBD:北京互联网法院下一步有什么发展计划?
张雯:未来一段时间内,我们一是为疫情后的互联网经济发展提供司法保障。从此次疫情影响情况看,智能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受冲击相对较小。目前,我院受理的主要立案申请集中于受疫情影响的网络购物合同、网络服务合同、网络名誉权、隐私权等案件。我院将加大对此类纠纷的研判和妥善审理,为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营造安全稳定网络环境。
另一方面,疫情虽然带来了暂时困难,但也为数字经济的逆势爆发提供了机遇。现代物流体系、网络办公、在线教育、网上购物、网上订餐、网上娱乐、远程办公、智慧医疗等将进一步改变公众生活和工作方式,无人工厂、智能工厂等也将加速推进工业互联网产业升级的趋势。互联网法院作为集中审理涉网案件的法院,要抓住发展“窗口期”,切实为互联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坚实司法保障。结合互联网法院目前受案范围,我们将特别注重产业升级过程中,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的健康规范发展,以及出现的新类型案件和问题。
二是为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建设贡献北京智慧。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和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去年11月来北京互联网法院调研时提出,北京互联网法院要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与司法创新深度融合。未来,互联网法院将在技术运用、平台搭建、机制创新、规则确立方面,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实现“建模式”发展。
如,在司法区块链应用上,为推进全国法院区块链应用提供先行经验;在智能执行上取得进一步突破;通过区块链探索互联网金融案件的诉源治理新模式。在人工智能的司法应用上,加强案件智能画像、智能审判辅助、智能审理的深度开发;在在线诉讼程序规则方面,加速经验转化和推广,为全国法院在线诉讼进一步发展发挥“试验田”“样板间”作用,推进《电子诉讼法》的制定;进一步就互联网法院管辖范围、职能定位、与传统法院关系等进行调研,以更好贯彻落实中央设立互联网法院的精神,发挥职能作用。
三是持续深化互联网裁判规则,推动裁判效果转化为治理效能。利用管辖集中化、案件类型化、审理专业化的优势,强化司法裁判在涉互联网治理上的规则示范作用。以类型化案件、典型案件为抓手,以技术为支撑,推动互联网治理领域的共建共治共享。加大中国互联网司法的对外交流、研讨,加大域外管辖的研判和实践探索,强化互联网治理的规则制定权、国际话语权。
NBD:在当前抗疫形势下,北互是否受到了影响?在立案、审理等司法业务上,北互是否体现了优势?
张雯:在疫情期间,严格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及北京市委、市政府和市高院关于新型冠状病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我们快速反应、严抓落实,通过组建临时工作团队灵活机动开展工作,远程办公、轮班、辅助事务集中处理等方式齐上阵,根据实际全面开展并抓实抓细疫情防控期间各项工作,充分发挥互联网审判优势,实现审执工作顺畅、有序进行。
自今年2月3日开始,全北京市法院暂停现场立案、诉讼服务、信访接待,均采用网上立案方式。自2月3日至2月24日,我院收到立案申请3346件,同比增长12.2%;正式立案3621件,同比增长82.6%。事实证明,运行一年多,互联网法院确实为当事人提供了便捷、高效的诉讼通道,抵御住了疫情对当事人提起诉讼的影响。
通过组建临时团队、开展弹性工作等,我们克服了自身队伍暂时短缺较为严重的困难,确保工作不停摆、服务不缺位、公正不缺席。自2月3日至2月24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共计线上开庭379件,已结案件663件,同比增长37%。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