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观点 | 香港让币圈和链圈不必脱钩,而是携手共进_虚拟资产

本文来源:新浪财经,原题《舒时:对中国发展数字货币与区块链的一点思考》

作者:舒时

区块链和数字货币,本是一根绳上的两只蚂蚱,但是现在却面临两头各自发展的窘境。原先的币圈和链圈界线并不清晰,但现在,链圈人士在公开场合,往往有意识地开始与前者保持距离。本文认为,由于中国香港地区资本市场与受监管的合规平台的存在,“币圈”与“链圈”未必需要分离而各自发展。香港地区资本市场监管政策的发展,可能也会给“洪水猛兽”一个合规的发展空间,这反过来又可以为全球的区块链项目提供良好的资金支持和交易平台的支持。

币圈:从激情澎湃到讳莫如深

曾几何时,币圈和链圈均是金融科技的两大主题圈。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是建立在区块链的技术应用之上,而区块链也是借助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的发家,才逐步为外界所推崇。

随着比特币价格一路创新高,数字货币的风头一直盖过区块链,成为金融科技投资圈的一个宠儿。由于比特币的去中心化、非主权化、自由开放等特点,人们甚至赋予这种数字货币一些特定的含义,中本聪俨然成为金融科技的哈耶克。

风水轮流转,自2017年9起,七大部委的一纸禁令,让中国的币圈迅速降温,进入一个颇为尴尬的境地。

观点:金融委打击比特币挖矿和交易,重点或首先落在针对圈外散户的违法行为:针对“金融委打击比特币挖矿和交易”新闻,分析人士指出,这是第一次国务院层级公开明确提出打击比特币挖矿,或对中国矿业产生极大的影响,后续落地措施尚有待观察。此外会议明确提出打击交易行为,但重点放在防范社会影响,重点或首先落在针对圈外散户的违法行为。

此前消息,刘鹤主持召开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五十一次会议,会议提及要坚决防控金融风险,强化平台企业金融活动监管,打击比特币挖矿和交易行为,坚决防范个体风险向社会领域传递。(吴说区块链)[2021/5/21 22:30:43]

2019年开始,笔者在与一些币圈人士深入交流过程中,由衷地感受到了数字货币的诞生给投资界带来的巨大震撼。同时也感受到币圈人士那种讳莫如深的无奈。

不少“币圈”和“链圈”的资深玩家以前曾一度认为,混币圈和链圈的都是年轻人,但最后发现,原来不少投资界的老前辈或老朋友亦在圈内,一些做得风声水起,一些却不小心把以前累积的信誉耗尽。

这是非常有激情的一群人,几乎每个人谈起币圈,都能很快进入自己的角色,并且愿意跟外界分享自己对于这个诞生不过10来年“新物种”的认识。他们相信,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质真的能带来金融变革,颠覆传统金融机构的商业模式,甚至是各国央行的地位,最终带来普惠金融。很多人愿意接受采访,介绍自己从事的区块链及数字资产业务,他们谈得激情澎湃,认为自己是金融科技领域的弄潮儿……

观点:当BTC资金开始流入表明机构需求时,BTC可能会再次上涨:1月13日,加密分析师Joseph Young发推称,自圣诞节以来,由于假期季节/年底,灰度比特币信托没有报告额外的资金流入。当比特币资金开始流入,表明机构需求时,比特币可能会开始再次上涨。他还表示,灰度产品上个月关闭,但重新开放。因此,如果金融机构真的在推动这次反弹,那么在可预见的未来,这应该是比特币的催化剂。[2021/1/13 16:06:09]

“9.4政策”的威慑

在中国内地,圈内人士为什么谈起“数字货币”便讳莫如深?

需要指出的是,对金融科技的支持政策,中国官方从来不吝啬。早在几年前,中国便已经把发展区块链技术写入了国务院的《“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国金融科技在全球有目共睹,也正是得益于政府的重视。

中国企业也非常重视金融科技,比如我们看到,像华为这样的企业早已经在全球布局人才。

但是新技术、新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常常伴随着一些乱象和风险。比如在数字货币发展的过程中,首次代币发行就面临这样的局面。

由于市场上有些人故意把发展区块链技术、数字加密货币和ICO等有意无意地混淆起来。市场从“为技术而融资”,逐步演变成了“为融资而融资”,甚至在个别情况下,变成彻头彻尾的“资”——在他们的蛊惑之下,一些没有任何金融或科技知识的大妈和大爷,仅仅凭着披着“代投人”或者“团队长”外衣的销售人员的三寸不烂之舌,便参与数字货币的投资。

观点:比特币波动率或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较低水平:Cointelegraph发文称,尽管比特币在过去24小时内增长了3%,但仍然面临着11000美元左右的重要阻力位。加上期货市场未平仓合约的减少和现货市场交易量的停滞,可能会导致比特币的波动率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较低水平。数据显示,过去一个月,比特币期货市场的未平仓合约总额从57亿美元下降至38亿美元。比特币现货量也显示出类似的趋势,过去一个月的大部分时间里一直低于5亿美元。[2020/9/15]

有人听完整整两小时的数字货币ICO推介会后,根本不关心卖的是什么东西,也不知道什么是数字货币,只问从台上下来的演讲者:我投入的钱什么时候才会翻倍?结果可想而知。

正在是这种背景下,为了阻止事态扩大,2017年9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大机构及时发布公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从事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应当立即停止,已完成代币发行融资的组织和个人应当做出清退等安排。

早期的市场与监管的博弈经常是出现两个极端:监管宽松,市场便“一哄而上”;监管收紧,市场便“一哄而散”。有人用“一放就乱、一管就死”来形容这个现象,实在形象。

观点:比特币市值占比或将暴跌,另一个山寨币季节可能即将到来:加密货币交易员Scott Melker在最近的推文中称,比特币的主导地位“悬在悬崖边上”,如果它崩溃了,可能标志着另一个山寨币季节的开始。根据CoinStats数据,比特币的市值占比目前为64.5%。与5月中旬相比,该数据已下跌近2.5%,Melker公布的图表显示,该数据正处于重大崩溃的边缘。

比特币的主导地位目前比去年9月2日的73.1%下降近10%。由于以太坊在2020年初的强劲表现,比特币的主导地位在1月6日跌至70%以下,并且没有成功地恢复到这一水平。5月份,许多中等规模的山寨币以及Cardano(ADA)表现很好,后者是第十大加密货币,市值超过21亿美元,在一周内(从5月28日到6月4日)上涨65.6%。2018年1月,比特币的主导地位跌至33%的历史低点,当时投资者在大规模投机性加密泡沫的高峰期向山寨币投资。(U.Today)[2020/6/18]

需要强调的是,区块链技术、数字加密货币以及ICO三者完全不是一回事,尽管三者联系很紧密。ICO本身并没有问题,但借助ICO模式,就某些区块链技术项目向毫无风险判断能力的公众进行不受监管的数字货币销售和集资,就存在大问题。

观点:区块链技术将加速气象环境社会化观测:近日,中国气象局印发《便捷式自动气象观测仪分级技术规范(试行)》,鼓励观测技术创新发展。有业内人士表示,气象环境数据一旦上区块链,时间和内容均公开透明且难以篡改,上链的内容也将逐步具有法律效力,可溯源追责,这就为不同机构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提供了信任基础,用技术解决了信任问题。区块链技术还会鼓励更多的社会团体、企业和用户加入社会化观测系统,通过对气象数据上链、创建仲裁节点剔除不良数据、气象数据的分布式存储,贡献气象环境数据来获取相应的数字经济权益。(环球网)[2020/6/9]

“9.4政策”之后,ICO在中国内地彻底冷场,监管机构把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但许多区块链创新企业也失去了一种新的融资渠道。

有受访者在海外市场进行了合法的数字货币发行与投资,但却有意识地将自己置身局外。他们谈起数字货币,用的是“代币”或特别强调其不具备“证券”属性,这已是颇为法律的字眼。从这种谨慎的态度中,可以看出受访者的担忧,这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9.4政策”给行业带来的威慑力量。

随着“币圈”政策收紧,“链圈”人士的言论也开始谨慎起来。一些研究如何让区块链在实体经济落地的研究团队,在考虑是否接受采访时也变得踌躇万分。毕竟在不少人眼中,币圈和链圈的界限相当模糊。

圈内人士说,币圈和链圈本质上并不相同。但问题是,如果把数字货币当作洪水猛兽,很多外行人就会想:那区块链又是什么呢?

这个问题反映了圈内人士的深层次忧虑:在区块链知识普及率极低的情况下,可能一些一线监管职员根本分不清数字货币和区块链的区别,为了避免责任上身,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往往会叫停或限制区块链的项目。

香港能否给“币圈”生路?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在香港这个中国特别的行政区,数字货币正继续成为金融科技投资领域的热点。

2019年10月,香港证监会宣布,将会把以代币为主的虚拟资产管理、基金分销、交易所业务纳入监管范围,准备予以授牌。到2019年11月6日,证监会更进一步发布《立场书》,表示将会再设一个新牌照:虚拟资产交易平台。

在短短一个月左右时间,密集出台两大利好政策,这无疑给“币圈”和“链圈”人士带来意外之喜。

还记得在2016年左右,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中国香港,众多金融从业者还在不同场合公开诘问港府:为什么香港号称金融中心,在移动互联网如此普及的时代,香港平均每人有2.7部上网装置,却还没有出现类似支付宝、微信支付这样便利的金融工具?为什么哪怕是极小金额的跨行转账,还要被收取近200港元的跨行手续费?

但到了2019年,不仅支付宝、微信支付全部入驻香港,而且还多了Paypal等国际移动支付工具,港人可以实现全球市场的移动支付。金管局通过引入“转数快”系统,彻底改变了跨银转账的收费史,且转账额度远超内地支付宝和微信支付。

在区块链及分布式分类账技术方面,香港在贸易融资、数码身份管理、央行发行数码货币,以及通过DLT进行按揭估值方面都有进展。金管局还颁发了数个虚拟银行牌照,允许科技公司进入传统银行领域。

香港对于金融科技的策略,可以见诸金管局总裁陈德霖在2016年的网志,即要采用“风险为本”和“科技中立”原则。

这个原则的意思是,在制定和执行监管框架和规范时,只会根据金融活动或交易的本质和衍生的风险作为基础,并不会因为采用不同的科技而做出不合理的豁免或要求,令市场参与者能在有利创新和公平竞争的环境下营运,而用户也毋需承受不必要或过大的风险。

从资本市场角度来说,这其实是对融资方和投资方都有利的监管原则。

正是在这个原则之下,连经常被香港投资界诟病对新生事物“冷感”“不作为”的香港证监会,也开始积极参与到金融科技的浪潮中,主动出击,这才有了利好币圈和链圈的两个重大政策的出台。

展望:链圈与币圈有望健康共行

香港把以数字货币为代表的虚拟资产管理业务纳入监管范围,并不意味着消除或降低风险——沙盒监管本身就是一种风险防范举措。作为投资者,仍然需要敬畏投资风险!但香港监管机构采取的这种做法,无疑会令国际资本对中国的区块链项目和数字货币项目的投资更有信心,也更积极。

可以想象,在香港证监会的强监管之下,在金融管理局的监管沙盒政策下,虚拟资产管理即将在香港成为一个新的门类。全球资本将有合规、合法的管道进入虚拟资产领域。这些资本市场的融资与投资行为,将会变得更阳光、更理性,这对产业是一种“真金白银”的支持。

在香江对岸,链圈形势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2019年10月24日下午,中央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强调,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

“我们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领导人的话掷地有声。

从这次讲话可以看出,中国政府对于区块链的重视程度将与日俱增。也可以预见,“链圈”将更关注区块链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区块链作为一种基础技术,将从金融科技逐步向更广泛的实业领域渗透并且蔓延。

诚然,在中国内地,“9.4政策”尚未解除,“数字货币”仍然是讳莫如深,但区块链的春天已经来临,资本方期待着它能尽快进入丰收期。

由于香港资本市场与受监管的合规平台的存在,“币圈”与“链圈”未必需要分离而各自发展。香港资本市场监管政策的发展,可能也会给“洪水猛兽”一个合规的发展空间,这反过来又可以为全球的区块链项目提供良好的资金支持和交易平台的支持。

所以,未来最可能的结果是:因为香港,币圈和链圈不必脱钩,而是携手共进。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大币网

[0:15ms0-12:17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