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资产数字化
随着央行DECP的试运行,资产数字化这个词好像又开始重新被媒体提起了,因为央行的DECP本质上是货币的数字化,除了货币的数字化之外,未来我们还会有证券的数字化、积分的数字化等等,这些都是广义的资产数字化。
资产数字化并不是一个新词,很久以前区块链行业就在讲这个概念,那个时候我们用的比较多的是“资产上链”。资产上链这个词很有意思,很有区块链的style,但是我个人不怎么用这个词,因为这个词不太好理解,对于圈外人并不太友好。
以前我在跟圈外人提到“资产上链”的时候,他们的第一反应都是很蒙,然后他们有一系列的疑问:“什么是资产上链?为什么要上链?上什么链?哪些资产需要上链?不上链行不行?”他们对于资产上链的大方向是否正确持怀疑态度。后来我把“资产上链”这个词换成资产数字化之后,他们虽然听起来还是一脸蒙,但是基本都不怀疑资产数字化这个大方向。
资产上链本质是就是资产数字化,而且“资产数字化”这个概念的范围比“资产上链”要大:比如央行的DECP也是资产数字化,但是没用到区块链;未来还有其它形式的资产数字化,可能也不会用到区块链。
二、数字化的核心是交互
我们对于资产数字化,仍然有一些疑问。
数字化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我们在互联网时代就听得很多,比如“建设数字化社会”,比如“向数字化转型”。可是,到底什么是数字化呢?为什么数字化这么重要?区块链时代的数字化与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化又有什么不一样呢?
我的理解是这样的:互联网主要是实现信息化,区块链主要是实现数字化。
信息化的重点在于信息的传递,而数字化的重点在于数据的交互。
这里提到了一个词叫做“交互”。
什么叫做交互?简单来说就是A导致B,也就是A---->B,即A和B之间有某种逻辑关系,这个逻辑关系是通过算法、程序连接和控制的,如果A发生了那么B就会发生。交互,表面是行为的交互,本质上是数据的交互。如果用计算机术语来表述,交互也就是所谓的可编程性。
这么说可能还是有些抽象,如果再具体一点说:
所谓交互,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注册、登录、转账、交易、分红、创建、销毁等这一系列的操作。
在互联网时代,当我们的重点是信息的传递的时候,我们的主要工作是把信息放到网上。比如说我有公司的相关信息,我放到网上;我有某方面的需求,我放到网上;我有某些想法和观点,我把它放到网上,放到网上这个动作就是信息的传递。
这时的信息是随意的、非标准化的,是无法确定真伪的,是夹杂着大量“噪声”的。在这种信息环境之下,能产生的后续交互非常有限,基本上就限于转发、评论、点赞、收藏之类的,想要进行更深层的交互就不行,而且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候在信息的搜索和过滤上,或者是通过其它的线下手段来增强信任。正是这些限制,使得互联网时代的交互比较浅显,不够深入。
三、交互的基础是数据真实、公开、标准化、不可篡改
数据与信息第一个区别就是:数据是标准化的。
标准化是交互的基础,标准化之后,大家就有了相同的格式和接口,就有了交互的可能性。但是标准化只是第一步,更深入的交互需要更多的东西。
以上市公司为例,股份制和上市公司出现才几百年,但是创建的财富是人类历史上几千年的总和。它们是我们这个商业时代很重要的发明,有了它们才有了大规模商业的可能性。上市公司与普通私人公司最重要的一点是,它的财务报表是有固定格式的,是标准化的,必须按照这个格式写,强制披露大量的财务信息。除了标准化之外,这份财务报告还强制要求经过第三方审计,还必须对外公开,一旦公开也就不可随意篡改,要修改得经过特殊的流程。
如果说私人公司的流水帐只能算是信息的话,那么这种财务报告才能称之为数据。这类财务数据强制披露、格式标准化、对外公开、接受公众监督、不可随意篡改,也正是有了这种最重要的标准化财务数据基础,才有基本的商业互信,才有后续的IPO、增发、分红、并购、投资等一系列公司主体间的深度交互行为。
有了标准化的可信数据,深度交互才有可能,如果还是以前的那种小公司之间的打打闹闹,各自记各自的账,然后大家相互之间不认可,那么很难产生公司与公司的的大规模的合作,也很难产生真正的商业文明。
一般来说,交互相对于信息传递而言是更进一步的动作,交互是建立在信息传递的基础之上,交互一般要求将原有的信息标准化、格式化,只有标准化和格式化的信息才更加有利于交互。区块链的很多特性,比如格式上的标准化、不可篡改、单向性、公开透明等等都可以让我们获取大量有用的数据,为商业主体之间更深入的合作,为资产之间更深层的交互打下了基础。
四、更深层的交互,需要打破中心的边界
很多朋友可能还是会有疑问:“你说交互这么重要,可是我们现在互联网时代也有交互啊,比如说现在微信生态之类就有很多的交互。如果大家都是在微信生态旗下,那么你可以不用注册,直接用微信账号登录就可以使用很多的功能和程序;你可以在微信上直接购买京东的产品;你可以使用微信给你提供的各种借贷服务;你可以在微信当中使用摩拜单车或者参与公益活动等一系列的行为,这些都是微信生态里的交互。除了微信之外,支付宝旗下也有一个很庞大的生态,你也可以实现很多在支付宝生态里的交互。”
确实如此,在现在互联网时代已经有了很多的交互,但是这远远不够,这种交互一般都是在生态内部的,用生物学的话说有点像是“寄生型”的。这种交互范围比较小,很多时候甚至是从属关系,大家的内部共同利益比较浅,大家基本上只能共享一些基本的身份数据之类,无法共享更多实质的经营数据、财务数据。
而且这种生态当中的交互,有明显的边界。比如说如果我投靠了腾讯系,那基本上就相当于拒绝了阿里系,很少有产品是既在阿里生态内存在,又同时在微信生态内存在的,因为这两大生态的斗争非常激烈的,比如说你在淘宝上的链接就没法直接在微信上发布等等,这些都是不合理的现象。
不同的商业之间连接越紧密,相互之间产生合作和交易的可能性就越大。这种人为的限制,阻碍了交互的进行,阻碍了价值的流动,也阻碍了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商业文明如果想要再上一个台阶,一定是需要依赖于更深入、更频繁的、更广范的交互,而在现在这种中心化的体制之下,这种交互是天然受到限制的,这就需要我们从底层做一些改革。
五、区块链,是实现更深层交互的基础设施
区块链天然就适合深层交互。
一方面,有上链需求的都是数据,普通的信息根本没有必要上链,而且上链的时候都会有一些数据的格式要求,这也就实现了数据的标准化;
另一方面,区块链天然就有公开、透明、自动执行、不可篡改的特点,非常适合对于数据增强可信度;
而且,区块链上的生态各方是平等主体,一般不具有明显的从属关系,这使得多方的合作更具有自主权和积极性。每个中心把自己需要对外交互的数据放到链上,通过密码学的技术进行管理。不同的主体之间当需要这些数据进行交互的时候,只要密码对上之后,就可以通过智能合约自动执行,这样可以打破中心化的组织界限,使得不同商业主体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交互会更加深入,使得更多的交易得以达成。
其实我们回过头来想想央行的DECP,它与之前的银行之间的跨行转账,与第三方支付的区别在哪里呢?核心其实也在于交互性上,尤其是脱离特定账户带来的强可交互性上。
以前你要转账的时候,如果你用支付宝,你需要下载支付宝APP,你需要有支付宝帐户,才能与同为支付宝的用户互转,这些都是限制;你用微信也是如此;你用银行的帐户也需要你提前在银行开户。但是数字化之后,只需要你有某个APP,并不需要你有特定的帐户,你就能够实现货币的收发,它把不同银行之间、不同第三方支付之间的隔阂全部打通了,使得货币使用者之间的可交互性大大增强。
这就是数字化的威力,未来资产之间的交互也是类似的效果。
资产数字化是一个非常宏观的话题,区块链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我觉得从数据交互角度来理解,是个很好的切入点。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