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央行数字货币“拳打支付宝、脚踢比特币”背后的5个真相_比特币

本文由公众号“苏宁金融研究院”原创,作者为苏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

人人都爱人民币。央行数字货币愈行愈近,点燃了大众热情。有的人恶补货币知识,关心“是什么”“为什么”等问题;有的人热衷吃瓜,关心“支付宝怎么办”“比特币前景如何”“美元霸权迎来致命一击”等话题。

拳打支付宝、脚踢比特币、挑战美元霸权,不得不说,娱乐圈的瓜吃太多,都吃到金融领域了。真相如何呢?

本文中,我们尝试一一解答。之所以是尝试解答,因为任何非官方解读都带有主观猜测意味。

什么是央行数字货币?

?央行数字货币首先是一种货币。

货币是什么呢?货币是一种记账单位,是经济活动的润滑剂。你可以把货币想象成提货单,背后对应着商品和服务的索取权,所以货币也成为财富的象征——人们持有和储存货币,意在有一天兑换成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关于货币,经济学家海曼?明斯基有一句名言,“每个人都可以创造货币,但问题在于其是否能被人接受。”意思是说,在经济学意义上人人都能发行货币,但并非每个人发行的货币都能被大众接受。有人愿意接受比特币,所以比特币也能在特定范围内行使货币职能,成为一种“虚拟货币”。

在现代经济语境中,货币通常指法定货币,由央行发行,具有法偿性和强制性特征,在国境范围内任何人不得拒收。人民币是我国法定货币,对应不同的货币形态:纸币现金是人民币,银行存款背后是人民币,央行数字货币也是人民币。

央行数研所谈区块链:技术上去中心化并不等于管理去中心化:金色财经报道,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副所长狄刚近日表示,对于区块链在数字金融领域创新与发展,要充分认识,务实发展。技术上的去中心化并不等于管理上的去中心化,区块链是去中心化的,但是大家往往把去中心化理解错了,大家经常在计算机里面强调分布式,但是分布式也是一种可管理的分布式,区块链作为一种技术,也应该是可管理的分布式架构,可以通过隐私保护技术和监管探针技术创新结合,实现穿透式监管。[2021/9/13 23:22:07]

所以,什么是央行数字货币呢?你可以理解成以数字形态存在的人民币。

既然都是人民币,必然可以在不同形态间互换——数字货币可以兑换成现金,也可以转换为银行存款,反之,现金和存款也可以兑换为央行数字货币。

问题来了,现金和活期存款账户已经能够满足大家的支付需求,站在用户的角度,为何还需要央行数字货币呢?

的确,专家在解析央行数字货币的必要性时,多基于央行和金融机构视角,如相比现金,数字货币能节约印刷成本,也不存在损毁替换以及运钞押运问题,能很大程度上降低金融体系的现金管理成本;相比银行存款,数字货币可追溯资金流向,小则防止信贷资金违规入股市、楼市,大则在反、反恐融资等方面发挥作用。

对老百姓的好处体现在哪里呢?好处是防偷防盗,因为可追溯,也不怕偷盗。不便之处表现为要重新培养一种货币使用习惯。

央行数研所:贸金平台和香港贸易联动平台已完成第一期对接项目:11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下属机构深圳金融科技研究院与香港银行同业结算有限公司旗下香港贸易融资平台有限公司联合宣布,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以下简称贸金平台)和香港贸易联动平台(eTradeConnect)已完成第一期对接项目,正式进入试运行阶段。此次试运行项目由内地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有限公司、交通银行(香港)有限公司 、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共同参与。(新京报贝壳财经)[2020/11/3 11:34:05]

当然也不必担心,也许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场景支持数字货币,但所有的场景都会兼容现金和刷卡支付。对用户来讲,用还是不用央行数字货币,一点也不会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

央行数字货币会取代现金吗?

一定程度上,央行发行数字货币也是一种顺势而为——顺应“无现金社会”趋势,为数字经济提供更好的支付载体。那央行数字货币会取代现金吗?不会。

“无现金社会”这个词在2017年曾经大火,不仅支付巨头借势宣传,连部分商家都开始拒收现金,惹来大量争议,以央行表态“拒收现金属于违法行为”告一段落。从那以后,没有人宣传推动“无现金社会”,但“无现金社会”并未停止渗透。

现金的使用背负着很大的运营管理成本,一直以来,国家都鼓励在经济活动中减少现金使用。如1988年出台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明确提出“国家鼓励开户单位和个人在经济活动中,采取转账方式进行结算,减少使用现金”,对于企业单位,则明确规定只能在限定条件下使用现金且不能超过一定金额,否则便涉嫌违法。无他,现金支付难以追踪资金流向,大额现金交易往往是灰色交易、非法交易的重灾区。站在企业的角度,大额现金支付还会带来防伪识别和现金存放等问题,通常也更倾向接受电子化交易。

现场 | 百度智能云区块链产品负责人刘尧:数字积分是价值流转的一种体现:金色财经现场报道,百度智能云Techday11月21日在北京举行。百度智能云区块链产品负责人刘尧在会上表示,没有价值流转的区块链是不完整的,在国内坏境下,数字积分是价值流转的一种体现。[2019/11/21]

但对于小额零星交易,现金具有不可替代的优点,最大的优点便是高度灵活性和场景普适性,不需要依赖第三方设备和网络,可随时随地用于交易,适用于一切群体和几乎一切小额场景。回顾过往,移动支付攻城略地,但再高明的科技也难免有BUG,这个时候,现金便是确保支付顺利进行的最热点头条后一道安全垫。

同时,考虑到货币支付场景的复杂性和客群的复杂性,一二线城市可畅行无阻的做法不见得适合县域,一部分人追捧的支付方式也并不能代表所有人的选择。而现金,每一个人都可用。

最后,现金的匿名性特征更是无可比拟的优势。绝大多数时候,人们不介意金融机构掌握自己的资金记录,但也有很多时候,人们希望一些交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比特币等“虚拟货币”曾一度因匿名性特征广受青睐,但事实证明,现金才是真正彻底的匿名,某种意义上,央行数字货币的可追溯性会更加凸显现金的匿名优势。

所以,央行数字货币可以在很多场景替代现金,却不能在所有场景取代现金。在可预见的未来,现金仍会静静躺在钱包里、陪伴我们左右。

央行数字货币让用户抛弃第三方支付?

声音 | 中国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邓迪:央行数字货币为国家金融安全保驾护航:1月11日消息,德胜门大讲堂暨首届中国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年会在京举办。中国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第二任理事长邓迪在演讲中表示,全球数字化转型已成定局,各国政府相继提出数字化战略,并着手建立自己的数字化政府事务平台,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能够为一个国家的金融安全保驾护航。谈及DCEP,邓迪直言它能够推动行业演进,区块链数字支付时代将至。“DCEP是人民币国家化的关键,它的背后也有中国扩张国际影响力和海外资本的内在推动力。”(火星财经)[2020/1/11]

除了现金,很多人还忧虑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龙头地位不保。技术上看,央行数字货币可以“去中介化”点对点交易,只要商户和消费者都开通了央行数字货币钱包,两个钱包地址之间就可以直接交易,既没有移动支付什么事,也没有银行什么事。

不过,央行发行数字货币自然不想真正“去中介化”,采取的仍是“央行——金融机构——用户”的双层运营机制,用户在金融机构开户,不直接与央行发生业务关系。

问题来了,央行数字货币双层运营,而第三方支付则是三层结构:央行——银行————第三方支付——用户。央行数字货币,明确表态需要银行账户,还需要第三方支付账户吗?

理论上是不需要的,就像没有第三方支付时,支付转账交易也照常运行一样。就现有清结算体系而言,第三方支付属于体验层面的提升,是锦上添花,一直都不是必需品。对央行数字货币也是如此,没有第三方支付,不会有实质影响。

辟谣丨央行数字货币“DCEP对外开放接口”系假消息 该网站未备案:金色财经报道,今日有媒体报道DCEPAPI(http://dcepapi.com/)的网站悄然出现在大众视野。网站内容写有:“DCEP支付接口即将开放、请持续关注我们,将有重磅消息公布”。经金色财经核实,该网站为“当前域名未备案或备案取消”状态,更有知情人士向金色财经表示,“该网站为假网站,与央行无关”。[2019/11/9]

央行数字货币是个新战场,用户习惯从零培养,现在来看,银行APP率先试点,先发优势不在第三方支付这里。

当然,也不必过度夸大影响。站在用户角度,央行数字货币与现金、银行卡余额并无本质区别,其尝鲜属性能吸引少数追求变化的年轻群体,要被大众普遍接受,却是个长期和渐进的过程。在这个漫长过程中,银行APP率先试点带来的先发优势微不足道。

最后,第三方支付的崛起,并非监管机构有意推动或金融体系自发孕育的产物,而是市场需求自我催生的变革创新。契合市场需求而生,用户习惯成为第三方支付最大的护城河。只要用户体验不滑坡,第三方支付就有生命力。

归根结底,支付的竞争,一直是场景和体验的竞争。

央行数字货币碾压比特币的生存空间?

?国内本就不承认“虚拟货币”的货币属性,Libra、比特币在国内并没有生存空间。所谓央行数字货币碾压Libra、比特币的生存空间,更多指向跨境市场。

Libra、比特币都定位于国际货币,依托区块链技术,不受国境线限制,不受现有国际清结算体系束缚,在多国认定虚拟货币为非法的背景下,跨境场景成为虚拟货币生命力的根本源泉。

在技术层面,央行数字货币能显著提升跨境支付体验,但央行数字货币作为中国法定货币,带有主权国家色彩,在国际社会接受度层面不具有Libra、比特币等非主权货币的灵活性。举例来说,日本等一些国家接受比特币作为一种支付工具,却不可能接受人民币用于其国内交易场景,后者涉及到货币主权问题。

所以,我们可以从技术层面去对比各种市场自发孕育的“虚拟货币”,却不能仅仅从技术上去界定主权货币。主权货币是经济问题、金融问题,更是社会问题、问题,恰恰不是个技术问题。

央行数字货币的本质是人民币,人民币是中国的法定货币,央行数字货币的国际化等同于人民币的国际化。可人民币的国际化,从来都不是遭遇了技术瓶颈,背后既有美元霸权体系的强大惯性,更有大国之间的力量博弈。

所以,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方面的影响力,不会超出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范围。对比特币和Libra等“虚拟货币”,也不会构成实质压力。

比特币和Libra的真正压力,来自各个主权国家。比特币畅想建立一个跨越主权、全球通行的货币体系,其早期打出的技术抗通胀的标识也的确吸引了一些人,但货币从来都不是一个社会的主角,只是一个附属工具。有什么样的社会和经济,就对应怎样的货币体系;没有世界大同的社会,怎么会有世界一统的货币呢?

当然,世界这么大,世界大同的理想仍有生存空间,相应地,比特币、Libra也总能找到立足之地;但是,也仅限于立足之地了。

央行数字货币挑战美元霸权?

何谓美元霸权?简单讲就是美元作为国际硬通货,赋予了美国独特的优势——需要用钱时,美国只需要开动印钞机,而其他国家只能用商品来换,一如前法国总统戴高乐所说:

“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泪的赤字。它用一钱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

既然全球资源和商品都以美元计价,那理论上,美国开动印钞机,就可以在全球购买所需要的一切商品和资产。为了便于理解,可想象这么一种极端情况:全体美国人不工作,靠美联储印钞票在全球买买买就能过上幸福日子。

当然,实际上会有约束,美国印钞太过分时,会导致美元贬值,动摇全球对美元的信心,各国央行会转而持有黄金或欧元等其他替代资产,动摇美元的硬通货地位。问题是,世界上还缺乏美元的真正竞争者。

新冠疫情之后,美联储再次推出史诗级“大放水”,开足马达印钞,美元却升值了,因为疫情全球爆发,避险资金无处可去,只能去美国,买美债。2019年末,外国投资者共计持有美国国债6.7万亿美元,约占美国国债未偿余额的30%。

美元的霸权地位,让美联储的很多“神操作”有恃无恐,诞生了坊间盛传的各种“美元割韭菜”案例,让国际金融体系无比扭曲。

世界上不应只有一种硬通货。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很多国家不堪“美国喷嚏、全球感冒”的戏码,在全球范围内掀起过一波“寻找美元替代者”的浪潮。不少国家把目光转向人民币,客观上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加速;而中国却把目光投向一种超主权货币——SDR。

2009年,时任央行行长周小川提议更好地发挥SDR的作用,推动国际贸易、大宗商品定价、投资和企业记账中使用SDR计价,继而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

现在来看,SDR没有替代美元。环顾望去,美元也没有对手:欧元受困于欧盟区国家的财政危机,日元被日本“失去的三十年”拖累,英镑是上个时代的霸主。找了一圈,人们仍会把目光锁定人民币。

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经济全球影响力提升在金融层面的映射,中国经济结构升级、提质增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人民币国际化自然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央行数字货币,能提升人民币在跨境交易层面的体验,也仅此而已,不必过度解读。

国际金融体系不应只有美元,国际金融体系也不期待另一个美元。美元的今天,不会是人民币的明天。人民币需找到一种新的方式融入世界,做互惠互利的工具,而非“割韭菜”的利器。

关于央行数字货币,就谈到这里吧。

参考资料:

1、努里埃尔·鲁比尼,斯蒂芬·米姆,《危机经济学》,浙江人民出版社,2018.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大币网

[0:0ms0-6:2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