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I:加密货币为何如此与众不同?来看看区块链应用的网络效应_MinexCoin

本文来源:以太坊爱好者,原题《观点|区块链应用的网络效应》

很多企业家和投资者都认为区块链项目无法捕获价值,因为它们都是在开源代码上构建的。他们认为,如果你的代码是开源的,其他人会复制你的代码,抢走原本属于你的用户和收益,因此这套业务的基础并不牢靠。

然而,区块链项目的商业模型确实是可持续的。如果你熟悉Web2.0市场背后的价值逻辑,很快就能看破其中玄机。就像Web2.0公司一样,区块链项目想要通过网络效应来产生费用流并留住用户,从而提高其防御力。

密码学货币之所以如此与众不同,是因为它可以在相似的框架上扩张。区块链网络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它们能让用户分享自己所创造的价值,以此增强网络效应。

调查:尽管46%的澳大利亚受访年轻人声称更喜欢稳定回报,其中31%持有加密货币:金色财经报道,在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 (ASX) 的一项澳大利亚投资者研究中,46% 的年轻投资者(18至24岁)称自己更喜欢稳定的回报,但其中31%的人大量投资于加密货币。报告称,年轻投资者明显的金融保守主义与他们对加密货币的投资水平不一致。

研究人员表示,年轻人投资加密货币的原因归结为希望做与父母不同的事情,根据金融研究公司Investment Trend进行的 ASX 研究,年轻投资者持有的加密货币中位数为2700美元,占其总投资组合的6%,比所有其他投资者年龄组的3%加密货币配置高出一倍。[2023/6/20 21:49:19]

网络效应、迁移成本和防御力

新加坡金管局:加密货币市场的稳定和诚信是市场监管的重点:7月26日消息,新加坡金管局表示,加密货币市场的稳定和诚信是市场监管的重点。其还称,没有零售央行数字货币的计划。(金十)[2022/7/26 2:37:59]

人们对密码学货币和价值捕获的误解是情有可原的。开源代码为软件公司创造了数万亿美元的收入,但是开发该代码的社区往往无法直接捕获这么多价值。

这是因为,可以轻易复制的开源代码库与利用开源代码提供服务的网络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开源代码库是一个空洞的蓝图。代码都是死的,要填入数据和/或用户,才能变成一项服务或者一个网络。

许多互联网平台都是各大公司使用开源代码库构建的,作为实例或服务运行。随着数据库条目和用户越来越多,该项服务对单个用户的价值也越来越大,这就是所谓的“网络效应”。用户换用同类服务需要承担一个固有的成本,这个迁移成本就是防御力的来源,让同类服务难以与之竞争。想象一下无友可交的Facebook和没有司机的Uber。这就是大平台愈发壮大,竞品却陷入困境的原因。

声音 | 安永区块链专家:加密货币价格下跌并未阻碍区块链技术采用:安永会计事务所区块链专家Paul Brody最近在Coindesk刊文称,加密货币价格的下跌并未阻碍区块链技术的采用。他认为,价格波动的市场以及媒体给予的关注隐藏了区块链技术取得巨大进步的事实。[2019/1/5]

一旦某个平台通过网络效应获得了防御力,迁移成本就成了公司向用户和/或广告商收费的基础。只要费用低于用户转向其他平台的迁移成本,这个商业模型就是可行的。

为什么可分叉并未使迁移成本降为零

就像Web2.0平台一样,经过精心设计的密码学网络是实时运行的服务,也是决定迁移成本的强大网络效应的基础。由于密码学网络是在开源代码的基础上构建的,其他人可以轻而易举地复制这些网络的代码。虽然复制代码是免费的,但是如何协调所有参与者,引导他们转移到一个空荡荡的网络中,这背后的社会成本并不为零。此外,还有品牌所带来的信任和熟悉感、林迪效应和智能合约集成,以及你在如何巩固现有服务,形成网络效应以及产生迁移成本方面的秘诀。

动态 | 德国受监管的加密货币交易所Bitcoin.de将在2019年成为一家银行:据bitcoinist消息,德国唯一受监管的加密货币交易所的运营商Bitcoin.de已经证实,在确保100%收购Tremmel Wertpapierhandelsbank之后,它实际上将成为一家银行。该过程预计在2019年第三季度完成,Bitcoin.de将能够提供比特币ATM等服务。[2018/11/16]

比特币的网络效应源自有多少人将其视为价值贮藏物,这会激励矿工保护网络的安全。以太坊的网络效应源自部署应用的开发者——每个开发者可以在其他开发者的基础上构建更高阶的服务,吸引更多用户并拉动ETH的需求量。

在应用层方面,自动化代币交易所Uniswap对于新用户来说用处更大,因为市场流动性越高,交易价格就越合理。就货币市场借贷协议Compound而言,随着贷款流动性增加,该协议提供的贷款利率就越有竞争力。

每当原始网络出现分叉,二者在技术上是等效的,但是后者在功能上不如前者。Compound的分叉流动性较低,无法提供更优惠的贷款利率。同理,Uniswap的分叉也无法提供更实惠的价格。比特币的分叉也不太可能被视为价值贮藏物或交换媒介,因此无法捕获价值。

这与传统Web2.0平台的基本防御原则相同:吸引用户,产生网络效应,并通过迁移成本提高防御力。迁移成本构成了盈利的基础,通常以费用的形式呈现:

只要一项服务维持在最低的盈利水平,即,收取的费用恒低于迁移成本,它的商业模式就是可行的。

因此,密码学货币的创新之处不在于商业模式,而在于受益者。

独特优势:密码学货币的价值分配能力

密码学代币在创新意义上不亚于数据包。如今,我们可以像转移数据那样转移价值:通过一个开放式标准,以极细粒度将价值即时传输给全球范围内任意一个人。这就意味着,有价值的密码学货币服务有机会直接将用户创造的价值重新分配给用户。

在设计得当的情况下,有效的费用流分配能够直接激励用户做出贡献,从而巩固网络效应,增强网络的防御力,反过来促进费用流的活性。这一良性循环能够促进密码学网络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得益于其合作型经济模型,这些由用户所有的网络不仅在规模上日益扩大,其防御力也越来越强。

比特币和以太坊等密码学网络是第一批属于社区并由社区运营的大规模平台。但是,有了正确的工具,更多创始人就能利用这一新堆栈来分配经济价值,构建网络效应并创造价值,惠及自身、投资者乃至整个用户社区。

将经济合作作为产品体验的主要特征,创始人就能创建规模更大、竞争力更强且防御力更高的网络,同时可以容纳更多创新——这些都要归功于密码学货币的开源基础。

原文链接:https://a16z.com/2020/04/08/crypto-network-effects/

作者:JesseWalden

翻译&校对:闵敏&阿剑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大币网

[0:0ms0-10:37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