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机构持有3%的BTC流通供应比特币继续迈向主流
Cointelegraph中文
刚刚
10
机构投资者正在迅速买入比特币,在撰写本文时,将近3%流通中的比特币被这些投资者长期持有。
数据显示,24家实体已囤积超过460500BTC,按比特币当前价格计算,相当于220亿美元。
根据MichaelNovogratz的说法,这一数字不包括300万永久丢失的BTC,他估计,如果机构保持目前的疯狂买入,供应短缺可能很快就会出现。
报告:中非银行监管机构表示加密禁令仍然有效:金色财经报道,非洲监管机构中非银行委员会 (COBAC) 已提醒包括中非共和国 (CAR) 在内的区域经济集团的成员,其对加密货币的禁令仍然有效。监管机构的最新警告是在 CAR 最近决定采用比特币作为该国的“参考货币”之后。据路透社报道,CEMAC 银行业监管机构 COBAC 认为,该禁令将确保金融稳定。据报道,监管机构在 5 月 6 日举行特别会议后发表的一份声明中表示,它还将采取措施识别和报告与加密相关的交易。与此同时,该报告引用了中非共和国政府发言人 Serge Ghislain Djorie 的话,他坚称 COBAC 尚未正式通知他的国家监管机构再次抵制加密货币。(news.bitcoin)[2022/5/16 3:17:28]
目前的持有比特币的机构包括:MtGoxKK,持有近141690BTC;Block.one,估计持有140000BTC;MicroStrategy,持有大约71000BTC;特斯拉,本周购买了38500BTC。
行业人士:俄罗斯央行或通过封禁6051 MCC代码交易来实现加密禁令:12月24日消息,据福布斯俄罗斯周五报道,俄罗斯加密支付初创公司Joys首席执行官Andrey Mikhaylishin表示,俄罗斯央行目前正在考虑几种可能的选项,以使其加密货币禁令成为可能。
Mikhaylishin说,一种可能的限制方法包括阻止借记卡使用商户类别代码(MCC)向加密交易所或钱包付款。报道指出,该高管从俄罗斯央行员工那里了解到了这种封锁方法。
MCC代码是由Visa或万事达卡等信用卡处理器使用的四位数,用来描述商家的主要业务活动。例如,加密交易通常使用6051 MCC代码进行标识,而杂货店的支付使用5411 MCC代码。据报道,俄罗斯央行可以强制当地银行禁止使用6051 MCC代码进行交易。(Cointelegraph)[2021/12/24 8:02:29]
分析师现在预计,将部分资产配置为比特币将很快成为企业的标准,因为有多种技术理由将比特币视为一种通胀对冲工具。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支持尼日利亚央行加密禁令:2月18日消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支持尼日利亚央行(CBN)的加密禁令,昨日,IMF驻尼日利亚代表Ari Aisen在关于最近发布的《 202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四条尼日利亚工作人员报告》的虚拟通报会上宣布了这一消息,根据Aisen的说法,全球许多中央银行都已采取了与CBN类似的政策决策。(TheNation)[2021/2/18 17:26:33]
首先,比特币在流通中的供应量是有限的,这与黄金的价值储存功能类似。此外,没有办法通过额外的挖矿来加速比特币的新供应。
大额持有者通过从市场上大量购买比特币并将其冷储存,进一步减少了比特币的流通供应。大多数加密货币参与者的这种长期持有文化减少了本已很少的供应量,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对于精明的首席财务官们来说,将部分资产配置为比特币可以提供一些监管对冲和套利,因为政府无法冻结资金。
关于特斯拉购买比特币的决定,让人惊讶的是购买的时机,因为这个决定发生在BTC价格在四个月内上涨了250%之后。
公司、加密货币和金属市值排名?来源:8marketcap.com
本周特斯拉的举措促使比特币的市值超过了特斯拉,比特币在所有可交易资产中排名第九。
在过去,购买比特币可能被视为一种难以置信的大胆举动,但现在这已成为机构投资者的常识。
据粗略估计,全球企业的资产规模约为10万亿美元,3%的资金配置到比特币中,约占比特币流动现金总价值的三分之一。
考虑到超过60%的比特币供应已经有一年多没有变动,对于一项拥有3550亿美元自由流通供应的资产来说,3000亿美元的流入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此外,每年新诞生的比特币总计341640个,仅为163亿美元。因此,我们可以有把握地得出这样的结论:将比特币稳定地配置到企业资产中,可能会使比特币目前的价格翻一番以上。
比特币
黄金
加密货币
文章作者:Cointelegraph中文
我要纠错
声明:本文由入驻金色财经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绝不代表金色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金色财经>区块链>随着机构持有3%的BTC流通供应比特币继续迈向主流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