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段时间里,NFT已经成为加密货币世界里的“新宠”。
加密货币近期暴跌。北京时间5月20日凌晨,比特币一度暴跌30%,相比四月的价格高点则下挫超过50%。同一日以太坊跌幅最高也超过40%。市场哀嚎一片,众多投资人爆仓。
与加密货币关系密切的NFT,会否也受到牵连?NFT,即NonFungibleToken,非同质化代币,是在区块链技术基础上衍生出的一种加密数字权益证明。
过去一段时间里,NFT已经成为加密货币世界里的“新宠”。追踪NFT交易与市场平台的网站NonFungible.com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NFT销售额突破20亿美元,比上一季度狂增至少20倍。这还不包括在一季度内NBATopShot高达4.72亿美元的交易额,以及Beeple的《每一天:前5000天》6900万美元的交易额。
《每一天:前5000天》,Beeple
Beeple的这幅NFT作品于2021年3月11日在佳士得拍卖行成交,这被视作NFT在艺术品市场落地的标志。但在这一波加密货币的暴跌潮中,NFT与艺术品市场的结合之路会否就此走到头了?一种观点认为,NFT未来会与加密货币脱钩,而热度短期内还会持续、中线则会回落。
在一般人眼里,NFT就是“一串代码”,大众并不明确它与艺术品真正的联结。大众看到的是更多是一件件“看不懂”的艺术品卖出了“看不懂”的高价。但拥护者则认为,NFT落地艺术品领域,是虚拟货币走向现实购买的最佳尝试。
NFT为何能在艺术品市场落地?技术究竟是如何与艺术品结合的?它令人咋舌的高价,究竟是炒作的力量,还是切实存在着超前于时代的价值?「甲子光年」结合多方观点,从技术、艺术、商业三个层面得出以下结论:
NFT的技术特性可以解决当前数字艺术市场的真实痛点。NFT不仅能保护数字艺术创作者的权益,还成为新时代艺术家表达自我的新媒介;
币圈、区块链从业者更能认同NFT艺术的价值观,而更多人只会认为NFT是投资品;
NFT已经对传统艺术市场中心化的结构形成了一定冲击,但未必会全盘颠覆现有的“中心化”格局;
NFT艺术品市场目前毫无疑问有很大泡沫,在技术、商业化、市场监管方面都有待完善。
1.NFT,一个资本新宠的出世
这不是NFT的首次“出圈”,2017年底,一只叫CryptoKitties的小猫横空出世,这些与电子宠物类似的小猫们甚至一度使以太网陷入瘫痪。不到两周的时间里,CrypotoKitties就为其发行商DapperLabs创造了超过1100万美金的营收,其中编号#896775、被命名为Dragon的一只加密小猫,以27万美金的价格被拍出,被戏称为“地球上最贵的一只猫”。
编号#896775,Dragon
NFT最近出圈,同样有“天价”的标签。2020年下半年,DapperLabs再次发布NFT项目——将NBA球星视频集锦以NFT形式出售的NBATopShots。据CryptoSlam网站统计,截止今年五月初,NBATopShot共有26万多名买家,交易额超过5.6亿美元。
勒布朗·詹姆斯致敬科比·布莱恩特的扣篮瞬间,以17.9万美元的价格成交
随着投资市场热潮一次次被掀起,NFT逐渐进入了大众视野,市场情绪被迅速点燃。据NFT的数据追踪网站Nonfungible.com显示,2021年2月底至3月,NFT艺术品的总成交金额迅速攀升,“五分钟能转手六次”。
Totalusdspentoncompletedsales
也是在2021年第一季度,比特币价值一路飙升,并在4月份站上65000美元的高点。“NFT可能成为打通传统行业和加密行业的桥梁。”区块链投资人施鲁航说。NFT的出现为原本通货紧缩的虚拟货币经济系统创造了新的需求,除了艺术品,NFT的多个分支如游戏、卡牌、虚拟宇宙等都创造了由虚拟通往现实的真实的购买动机。
Beeple的作品拍出6900万美元的天价,则是引燃关注的“导火索”。而促成这一交易的幕后推手,早在2020年就开始了市场布局。
2020年10月,NFT收藏家Metakovan与Twobadour共同运营的NFT基金Metapurse花费逾220万美元买下了Beeple的《每一天》中的20件藏品;
2021年1月23日,Metapurse宣布将以这20件NFT、虚拟房产、VR画廊为价值支撑,在以太坊上发行代币B.20;
2021年3月,Beeple在佳士得以6900万美元价格成交,根据美国记者AmyCastor的调查,这件作品的买家就是推特用户@Metakovan,而B.20则在30分钟内暴涨89%,公募价格从0.36美元一度涨到25美元。
Metakovan后来在一次公开采访中说,他的动机不是赚钱,而是支持这位艺术家并展示这种技术,并强调用NFT来赚钱存在着巨大的风险。Metakovan的行为是炒作、是非法集资?这在币圈并无人深究,NFT短期内爆发出的投资属性才是故事中最具吸引力的一环。
NFT市场的引爆本身与老牌拍卖行佳士也有密切相关,2020年10月,佳士得就选择上拍RobertAlice的区块链作品《PortraitsofaMind》。拍卖前,这幅作品在佳士得纽约画廊展出,同时展出的还有莫奈、毕加索、沃霍尔的作品。
《PortraitsofaMind》
NFT交易平台BCA创始人、策展人孙博涵曾参与这幅作品的竞拍,他跟「甲子光年」分享说:“佳士得作为传统艺术品市场中殿堂级的拍卖机构,选择反映区块链文化的作品上拍,这是NFT艺术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在此之后,名人、各路资本机构纷纷入场,NFT渐成市场热点。根据企名片pro数据显示,在NFT相关的领域内,自2020年11月至今,国内外共计发生了逾70次融资事件。其中交易平台BosonProtocol今年3月不仅获得了1000万美元的机构融资,超募40倍。
这个风潮也已经蔓延到了中国的艺术圈,不少传统艺术品也正尝试“上链”。5月22日,在OpenSea上即将举行一场拍卖会,国内十余名艺术家将会拍卖自己上链后的作品,其中不乏水墨画、油墨画等传统艺术。
NFT领域也因此涌起巨大泡沫,很多人怀疑这是加密货币圈的又一场投机狂欢。理由也很充足:原有的定价体系被打破,同样的作品套了一个“纯艺术”的外壳,讲一个“唯一性”的故事,突然就卖出了天价。而这又迅速吸引来了很多粗制滥造的作品。
鼓噪者、怀疑者和被隔绝者
“钱在这里,自然会吸引到很多关注。”试图进入链上世界的广告行业自由从业者Angela也跟「甲子光年」说,“NFT或许是一种通向未来的可能,但因为现在整体体系建构不足,能走多远也不能确定。”和她一样,众多人怀抱着FOMO(FearofMissingOut)的心态在巨浪边缘徘徊,虽然被其巨大的商业价值吸引,但因现阶段无法看清泡沫退去后的市场形态,无法说服自己完全投身其中。
“你需要让心和脑都进入这个世界,”数字文艺复兴基金会合伙人曹寅曾在公开课上说,“只有你完全地认同,才能实现它的价值最大化。”曹寅是国内最早的一批NFT收藏家,他认为NFT艺术品的鉴赏及收藏的核心方法论就是社群的共识。
“这个世界”即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石所形成的链上世界。数字经济发展至今,以加密技术发明者、工程师、基金会、项目创始人为主的财富阶层开始出现,他们也是NFT目前主要的投资者和收藏者。
这个群体坚持认为,投资和收藏行为的基础是对作品美学观点及价值理念的认同。“一件NFT艺术品的价值最终还是会回归到作品本身,现在出现的天价不会是常态,泡沫过去之后NFT的艺术价值会更清晰地展现出来。”孙博涵说自己最看重的还是艺术家本身,在意的是他们的经历与认知,以及基于这些经历所展现出来的作品。
今年21岁的RobbieBarrat是斯坦福大学AI研究员、英伟达AI算法工程师。他同时也是一位NFT艺术家,创作了AI作品《SaintNazaire》。他曾在采访中表示,使用AI进行艺术创作,是为了探索技术世界与艺术世界合作中的“对抗性”。
《SaintNazaire》
Robbie在创作中引入的AI,会根据已获得的“智慧”去自行解读指令。人对作品的控制力相对被削弱,AI则承担了一部分创意性的创作。这种创作方式不仅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也创造了能够自我思考、自行创造的对象。新的技术手段与艺术的结合进一步拓宽了艺术创新的界限。
加密生产力的代表群体正在崛起,他们需要自我表达的媒介空间,需要身份的证明,也需要精神社群的存在。加密艺术成了他们理想的文化图腾,拥有NFT、认同NFT这种新的艺术形式就成为了买家自身身份的象征。俄国作家维克托·佩列文曾在《百事一代》中描述过一种“货币极简主义”,即卖方通过展列出曾拥有过这件作品的藏家名单来证明作品的价值。
反复强调“确权”与“阶级属性”这些特性,也透露出了NFT市场目前圈层固化的现象。“圈层属性”是目前NFT艺术品的重要标签。
“我周围的人目前都不太了解NFT。”中央美院的大三学生Maggie向「甲子光年」分享,她想去了解NFT,但无法通过社群加入讨论成为她目前最大的难处。“找不到渠道进入他们的社群。”新人没有渠道进入币圈,也无法了解社群文化,再加上NFT自带的技术壁垒,“去中心化”与话语权下放似乎只是美好愿景。
即使在艺术界内,加密艺术的壁垒也越来越高。目前最大的NFT交易平台OpenSea的Art板块内有超过140万件艺术品,绝大多数无人问津。即使是在艺术圈的圈子里,NFT也只是小部分人的权力。
当无数人趋之若鹜想要进入NFT市场时,也有人选择急流勇退。凭借NFT身价跃升的艺术家Beeple已经在兑换所有以太币后“逃离了”币圈。同时他还评论说:NFT是泡沫,对于圈内所看重的社群、身份,Beeple回应说他并不在意,因为在此之前他并不认识任何数字艺术家。
Beeple的行为在NFT市场引起震动,他前后行为的矛盾感,也体现了NFT市场现阶段的割裂。多位「甲子光年」的受访人都认为,NFT艺术品很长时间内仍会局限于币圈人士,能够和大众产生关系的是它的投资价值。
泡沫之下,NFT存在即合理
NFT市场存在泡沫,没有人否认这件事。但包括NFT从业者、区块链投资人、艺术从业者等在内的「甲子光年」受访人,都认为目前的泡沫所带来的的关注和资本热度利大于弊。
对于创作者Ellwood来说,NFT带来的最直观感受就是“我能挣到钱了”。“NFT让我们所创作的数字艺术有了ownership,这也是我选择NFT进行创作的重要原因。”
出于投资目的持有艺术品并不是新鲜事,然而由于艺术品涨幅慢、不稳定性高、市场运作不透明,传统的艺术品投资在资产配比中一直比重不大。仿品、盗版的猖獗让艺术品市场乱象频出,依赖于互联网进行传播的数字艺术更是盗版“重灾区”。
一副画、一段音乐被发到网上后,会被谁、以什么样的方式使用,创作者本人并没有有效的话语权。而一旦作品上的水印在某个传播环节被抹消,创作者甚至无法证明作品的原创版权。哪怕作品广为流传,作者本人仍然有可能既挣不到钱、也挣不到名。
如何给作品打上抹不掉的“水印”、让作品的传播为艺术家带来真正的价值?NFT所具有的的唯一性和稀缺性,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数字艺术品的“防伪”难题。
NFT所呈现的代码实际上构成了一个证书,这个证书指向唯一的、特定的一项资产,这一资产可以是一副艺术品,也可以是现实中的一栋房子。同时通过区块链技术,NFT为作品打上“时间戳”,证明了创作者首发,哪怕之后这件作品被不停复制、再传播,“时间戳”也可以保证作品“原件”的唯一性,数字作品的所有权认证得到了解决,作品的展览权、所有权、版权也因此被分隔开来。
一副NFT作品无论如何转手、被谁购买,由于拥有“确认的数字证书”,作品的版权所有权仍然由原作者完全保有,创作者能够持续从每一次交易中获利。以交易平台SuperRare为例,进行一手交易时,艺术家获得85%,平台获得15%;再次交易时,卖家获得90%,艺术家获得10%。
同时,在公链上发生的每一次交易都会被记载且记录可追溯,所有人都可以看到每一位拥有过、或正拥有着这一作品的买家是谁,作品的权益转移和金钱交易无需第三方担保,且可确保其唯一性和不可篡改性。
另一个方向上,“无中生有”的虚拟世界如何与真实世界真正打通是各行各业共同关注的问题。区块链技术自提出至今,实际应用的场景始终只局限于金融、银行业,NFT落地艺术品市场,被看作是最有可能完全打开两个世界的一种渠道。
“NFT不是内容,是载体,”ZonffPartners合伙人王翔在一次公开分享中表示,“我不会仅依靠一个IP进行投资,而是会更关注它的机制玩法,也就是说基于这个NFTToken,会不会有更多的区块链场景被创造出来,这会是更长线的价值,而非电商交易的区块链化。”
需求是终极的推动力,NFT的火热同时也被归因为“属于新消费领域,符合年轻一代的消费观。”孙博涵就认为,目前整个艺术市场的购买动机在从收藏向消费转移,其中年轻人是消费的主力。佳士得战后及当代艺术专家诺亚·戴维斯也曾表示,藏家人群结构、喜好眼下正在发生转变,年轻藏家对新兴事物更加兴奋,这种转变正是佳士得想要把握的东西。
而施鲁航则认为,市场泡沫会给行业带来收益,也会推动好的平台进一步完善自身,让真正想为行业做事、推动行业正向发展的公司被留下,而投机者是终会随着泡沫一起消散的。目前主流的NFT交易平台大多由国外公司运营,平台间的差异化战略主要在于产品类别。例如,OpenSea主打“综合交易平台”,除了艺术品之外还有卡牌、域名等板块;NiftyGateway则主打与艺术家的独家联名合作,平台实施邀请制或申请制,对于创作者及作品质量进行整体把控。
NFT艺术,还得解决这些痛点
NFT对现实世界的影响,实际上早已超出了投资领域,而NFT本身还在遭遇“成长的烦恼”。
首先,虽然它为数字艺术解决了防盗及版权归属的痛点,但新的版权问题也随之而来。目前市场上已经多次出现使用他人艺术品上链、并将该NFT售卖获利的行为出现,面对这种侵权行为,原创者很有可能投告无门,因为究竟谁是这个NFT的拥有者并没有明确的界定。
其次,竞争性区块链服务的出现,使得同一个“本源作品”可能会出现多个NFT,而每一个NFT在特定链上都能保证其唯一性。由于区块链去中心化、无国界的特性,面对这种流氓Token,原作者很难找到侵权者,也没有成熟的法律条款作为依据提出起诉。
Web3基金中国社区负责人琴文曾说,对加密艺术的侵权不再停留在图像表层,而是更深层的对源代码的知识侵权,对这种行为的打假需要借助人工智能等技术,而技术的实际应用层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第三,存储在不同网站上的NFT的“本体”会随着该网站的注销而消失。虽然可以通过将本体也上链来解决,但将一幅作品“上链”可类比通过“挖矿”获得比特币,所需要的的能耗过大,目前还没有更好的技术能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说,如果作者本人没有保护好自己的数字艺术作品,购买者有在拍下一副NFT后,只拿到了“钥匙”,房子本身却消失了。
但脱离虚拟空间所创作的实体艺术品上链,实际上在币圈并不受到认可。“原生于数字世界的作品符合NFT真正的概念,作者选择技术手段进行创作,本身就是表达的一部分,初衷更加纯粹。”孙博涵说。
第四,艺术品本身的艺术性如何保全?也是NFT面临的一大质疑。媒介本身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艺术上链将艺术品“一分为二”,虽然是先锋的尝试,但艺术市场对此有声音认为,作品本身的艺术性遭到了破坏。在技术与商业的浪潮里,传统艺术本身的留存空间是否会受到挤压,是不少艺术从业者的担忧。
“技术是技术,上链是上链,交易是交易。”目前专注于NFT艺术经济的陈元媛对「甲子光年」解释说,使用什么技术创作、在作品完成后是否选择将它上链、最终以什么形式完成交易,是三件事情。
第五,NFT的交易应该是依托平台还是“去中心化”?同样也还在争论中,还没有明确的答案。
依托交易平台进行的艺术品流通,似乎和NFT本身所宣扬的“去中心化”不符。但也有认为,现阶段针NFT艺术的学术体系和市场结构都尚在建构阶段。加之不同的艺术品会有不同的定位,有平台、有指引是合理的。关于NFT艺术品市场的最终形态,孙博涵提出了这样的设想:一定是主体的去中心化和某些特殊环节的中心化相配合,从而达到一种平衡的秩序。
现在看来,艺术品市场中传统的中心化结构还会长时间地存在下去。“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的博弈始终在进行,两个极端都不是最优解,传统艺术与加密领域的结合或许能为艺术品交易找到多赢的方式——创作者保有对于作品本身更大的话语权,购买者获得更透明、更多元的资料来源渠道,中心化机构以不同的差异化战略联通双方,形成社群平台。
传统艺术市场也并没有排斥NFT,这从佳士得、苏富比等老牌拍卖行都通过和NFT交易平台合作、积极上拍NFT作品即可管窥窥豹。
目前,佳士得已经开设了针对NFT的教育线上课程。中央美术学院国际学院院长刘刚也认为,传统艺术与加密领域会加速弥合,随着更多专业艺术家出现,更多严肃藏家和优质艺术家也会随之而来。
相比于“重塑”或“取代”,融合新的技术手段后一起发展是更可能的方向。“传统交易市场”与“新型交易平台”之间本身就存在差异化,针对不同类型作品、不同流派艺术的交易模式最终不会完全统一,旧与新都仍有极大发展空间。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