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数次延迟,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今天还是拒绝了投资公司VanEck推出直接跟踪比特币价格的ETF申请。
在有关其决定的文件中,SEC再次提到了对比特币现货市场恐存在“欺诈和操纵”的担忧。迄今为止,SEC只允许与期货挂钩的比特币ETF上市。
VanEck于去年年底向SEC提交注册表以启动比特币信托基金。如果获得批准,这将是第一个获得美国SEC批准的比特币ETF。该ETF的份额将在CBOEBZX交易所交易。VanEck此前曾两次申请类似产品,但后来都撤回了。
今年3月,芝加哥期权交易所寻求美国SEC批准首只美国比特币ETF上市。据悉,CBOE提交了一份申请,要求SEC批准VanEck比特币信托上市和交易。CBOE官方表示,该上市申请是基于VanEck于去年12月30日提交的S-1表格文件。
而在今天的拒绝申请文件中,SEC指出VanEck未能解决SEC之前对加密市场的担忧:
“上市交易所还试图证明,除了监控共享协议,其他手段将足以防止欺诈和操纵行为和实践,包括比特币市场作为一个整体或相关的基础比特币市场是‘独特的’和‘内在的’抗欺诈和操纵的,”SEC说道。
数据:前20名比特币交易所的现货交易总量下降了36%:金色财经报道,据CoinMarketCap报告,2023年第二季度,前20名比特币交易所的现货交易总量下降了36%,从2.6万亿美元降至1.66万亿美元。在过去的六个月里,币安以59.9%的现货交易份额保持着市场主导地位。同时,前5名平台占比约85%。在代币供应方面,目前中心化加密货币交易所(CEX)保有大量的交易对和可用币种,上币名单不断扩大。Binance以5700万美元高居榜首,其次是OKX和Bitfinex,各拥有1000万美元。[2023/7/12 10:50:49]
“没有一家上市交易所满足进行这种展示的责任。”SEC补充称。
美OCC将于明年成立金融科技办公室,以支持负责任的金融创新:10月28日消息,美国货币监理署(OCC)宣布,将于明年初成立金融科技办公室,以加强该机构的专业知识和适应快速变化的银行业环境的能力。金融科技办公室将建立并整合OCC于2016年成立的创新办公室,以协调该机构支持负责任的金融创新的工作。
OCC代理署长Michael J. Hsu表示,“金融科技正在迅速变化,银行与金融科技行业合作的数量和复杂性可能会继续增长。为确保联邦银行系统在今天和未来都安全、稳健和公平,我们需要对金融科技和金融科技行业格局有深入的了解。成立这个办公室将使我们更加灵活,并促进负责任的创新,这与我们的使命相一致。”
金融科技办公室将由一名首席金融科技官领导,此人将担任副署长,向银行监管政策高级副署长汇报。该办公室将为OCC的金融科技活动和相关监督提供战略领导、愿景和分析观点。[2022/10/28 11:52:24]
ETF是一种投资工具,允许投资者购买代表基础资产的份额,黄金、房地产、外汇ETF在美国非常受欢迎。而比特币ETF将因此使投资者获得比特币敞口,而无需在交易所购买比特币并将其存储在加密钱包中——这对于许多潜在的散户投资者而言仍存在难度。
多年来,SEC多次拒绝了现货比特币ETF的申请。而SEC主席GaryGensler在8月份曾暗示SEC将倾向于批准比特币期货ETF产品后,该机构最近已确实批准了数只此类ETF。
迄今为止,这些期货ETF非常受欢迎。ProShares比特币策略ETF于10月20日上市后,在短短4个交易日内,便有12亿美元的资金涌入该支比特币期货ETF,并推动比特币价格创纪录高点。目前,该产品已连续创下几大基金业纪录:全球规模最快突破10亿美元的基金;发行首日成交额突破1亿美元,为史上第二高。此外,VanEck本身在市场上也有一只比特币期货ETF。
但包括VanEck在内的很多公司表示,现货产品会让市场变得更好。8月,VanEck数字资产战略主管GaborGurbacs告诉Decrypt,“实物敞口比特币ETF比基于期货的基金结构更有效。”他进一步指出,基于现货的产品对发行人和投资者来说成本更低。
就在上周,国会区块链核心小组成员、国会议员TomEmmer和DarrenSoto致函Gensler,为现货市场ETF辩护。本周早些时候,Grayscale首席执行官MichaelSonnenshein也回应了这种观点,他表示,美国监管机构是否会批准比特币现货交易所交易基金的持续问题已经超越了“投资界”,吸引了政界人士,已“成为一个问题”,并指出美国SEC“实际上只是担心潜在的比特币市场”。根据Sonnenshein的说法,加密货币行业以及现在的家正在论证“如果你对衍生品感到满意,并且这些期货合约的定价来自现货市场本身,那么你本质上也对现货市场感到满意。”
尽管比特币期货ETF产品取得了成功,但VanEck的现货ETF申请此次被拒绝可能意味着美国短期内将无法获得真正的比特币ETF。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