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货币在主流采用方面面临一个主要障碍:用户操作是复杂的,对于加密新手来说,即使做最简单的事情——完全控制自己的数字资产,也并不容易。
用户在投资加密货币时并不需要完全控制其资产。像Coinbase这样的中心化交易所已经证明了加密货币交易“托管”模式的有效性,在这种模式下,人们将自己的资产交给托管机构保管,托管机构负责保管和跟踪资产。这种模式的主要优点是方便:任何人都可以相对容易地使用Coinbase应用程序或其他交易所购买加密货币,而不必写下“助记词”,即构成控制资产访问的“私钥”的一串单词。通过这种方式,用户可以购买和出售各种加密货币,用它们交换其他加密货币,使用资产进行购买和支付,并很快购买NFT。
然而,进一步冒险进入更广泛的完全去中心化的可互操作应用程序和网络的web3生态系统——不仅仅是交易所,还包括游戏、代币化社交网络、粉丝参与社区和其他丰富的用户体验——这些在很大程度上无法通过托管人访问。这种web3体验需要将加密数据发送到一个非托管的钱包中,在这个钱包中,只有用户才能持有私钥,而且可以进行的交易类型没有任何限制。
Web3产品不能指望用户立即从熟悉的中心化体验一步跨入去中心化的深度。大众市场加密体验的未来在于应用程序提供熟悉的托管体验,并有能力逐步过渡到非托管体验的应用程序。
本文将概述开发人员可以考虑的一些方式,即在利用一些熟悉的Web2结构的同时向用户介绍加密,并帮助这些用户了解web3的潜力,然后再将其资产的密钥交给他们——最终使得更多的用户采用他们的产品。
帮助用户完成整个过程的框架
代币和NFT对许多人来说也还不是很熟悉,对于普通人愿意探索新体验的程度,存在一个理论上的限制。在一个纯粹的非托管环境中,大多数人会看一眼屏幕,在那里他们被提示写下一个24个单词的“助记词”(随机生成的短语,构成他们的“私钥”或密码),然后决定这个并不值得他们去做。
如果目标是让首次使用加密货币的用户体验加密货币,那么这种体验必须是托管的——至少在开始时是这样。
这张图表展示了更广泛采用完整web3体验的途径——以及简化的用户过程,以及人们从托管系统到非托管系统所需的简化用户过程。
下面我们将更详细地介绍这些步骤,为什么它们是重要的,以及它们是如何在新兴的web3活动中相互促进以提升信心和兴奋感的。
步骤1:通过熟悉的Web2结构无缝连接首次使用加密货币的用户(例如,使用电子邮件地址登录)。现在有很多web3应用程序邀请用户通过连接他们的钱包来登录。
这可能会成为未来许多应用程序的默认选项——钱包登录非常方便和安全。但首次使用加密货币的用户可能会感到困惑、不知所措,甚至怀疑,如果他们不知道自己在看什么。对于许多没有钱包的首次使用加密货币的用户来说,传统的登录方式是他们在尝试新应用时愿意使用的唯一选择。
对于那些越来越多地寻求使用web3技术来创造新形式的粉丝参与的创作者来说,这是用户使用中特别重要的一步。在艺术家事业早期,支持他们的粉丝可能会得到来自创作者的访问,认可和奖励。(这里的设计空间几乎是无限的,创新和实验的浪潮才刚刚开始。)
然而,大多数粉丝不会是加密原生的,要求他们获得硬件钱包和创建安全系统的要求太高了。一个粉丝应该能够注册,拿出他们的信用卡,购买他们最喜欢的创造者的代币,并在他们的帐户中看到它——它必须是直观的,并且必须反映熟悉的web2体验,以便通过他们的整体看到用户使用过程。无加密钱包,密钥管理,“gas”(交易)费,交易卡,或任何其他国外用户体验。
通过这种方式,创作者可以与粉丝建立共享的数字经济,他们可以带着他们在互联网上的任何地方,但以一种不会让粉丝加入起来太可怕或太麻烦的方式。
步骤2:让用户以一种简单的、完全的托管体验开始使用产品。管理私钥或助记词是资深加密用户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大多数首次接触加密技术的用户在看到这样的消息时,会立即放弃。
与其用这种体验来迎接用户,不如先为他们提供熟悉的体验,然后在用户使用过程中为他们提供非托管选项。他们最初的注册流程应该是:注册,创建用户名/密码,同意条款,开始购买加密货币。然后,一旦他们进入应用程序并进行交易,他们应该有自我托管的选择,并进入更广泛的web3生态系统。
一些项目已经尝试了其他解决方案,比如通过GoogleDrive存储用户的助记词的嵌入式iFrames。这是一个诱人的解决方案——对用户来说超级简单,无需写下他们的助记词。但加密社区很快指出,这导致了危险的用户习惯,没有对用户进行充分的风险教育,并使他们的谷歌账户成为黑客的目标。与其采取折衷措施,不如保持用户体验:从他们习惯的托管体验开始,然后在准备好后帮助他们逐步过渡到完全的自我托管。
步骤3:在产品和平台之外教育用户。这在安全性方面尤为重要——大多数用户甚至在Web2应用程序和产品中都不使用当前的最佳实践(例如密码管理器、2FA等)。引入新的经验需要更多的教育。Metamask在为用户提供安全所需的内容方面做得很好。
随着钱包推出更多的“首次使用加密货币用户”功能,预计钱包将把这种教育和内容直接整合到产品中。
步骤4:创建web3钱包的路径。一旦先前不熟悉加密领域的用户登上了网站,web3产品就会设法让他们走上自我托管的道路。一个可访问的web3产品必须确保用户能够退出系统,比如将他们的资产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货币,或者将他们带出特定的生态系统,进入更广阔的web3世界。
随着用户变得越来越熟悉,他们应该更容易无缝地参与到创造者经济中,而不是受制于特定的平台。例如,Coinbase让用户可以很容易地将资产转移到非托管钱包中。这意味着他们可以注册、尝试购买加密货币,然后将资产发送到web3钱包,与整个应用生态系统进行交互。
在我共同创建的社交代币社区Rally中,用户可以自由地将创作者代币转换为社区的原生代币$RLY,然后,他们可以将其转移到ERC-20(与以太坊兼容)钱包,使他们能够将其转换为任何其他加密货币或与其他社区进行交互(虽然社交代币的创作者本身目前是完全托管的,但代币的桥接能力很快就会到来)。
教育非加密原生用户的关键是创造一种体验,让粉丝可以轻松地参与到社交代币的高度功能性产品体验中,但仍保留根据需要交易资产、清算和提取价值的灵活性。
当然,不同的消费产品需要不同的方法。对于Rally来说,我们已经构建了一个侧链,所以从托管方法开始是有意义的。正如我们为RLY生态系统设想的逐步去中心化一样,我们认为Rally的最佳方法是从终端用户熟悉的体验开始,逐步构建扩展主网和自我托管的能力。但其他产品会做出不同的决定;例如,去中心化交易、日常运动或迎合高消费用户的硬核游戏可能更适合从一开始就提供非托管体验。这些用户群的复杂性和对无需信任需求的增加,从一开始就保证了用户的非托管旅程。
托管经验意味着对基础设施的要求
当然,构建托管资产的应用程序有其自身的障碍和挑战。即合规性和安全性。允许用户从托管钱包转移到非托管钱包意味着KYC和AML检查将不可避免。此外,在面对一些非常老练的攻击者时,我们也承担了代表用户维护这些资产安全的风险。
目前,加密公司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自己。要么必须自己构建和管理基础设施,要么就必须找到一个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这对Rally来说不是一项小任务——它是可行的,但不简单也不便宜。一个简单的事实是,在合规方面,真的没有任何规范性的建议,因为有很多因素决定一个加密项目的合规战略:公司处于哪个增长阶段?它在哪些司法管辖区运作?领导层的风险承受能力是多少?
Coinbase和FTX使用不同方法。Coinbase一直位于美国,在合规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采取了谨慎的监管方式。另一方面,FTX首先在美国以外推出,并在国际上发展公司,从而降低了风险。事实证明,这两种方法在用户中都是成功的。
事实上,我们现在看到新兴市场出现了一波新的加密货币应用浪潮,而这些新兴市场之前被web2公司忽视,因为这些公司无法在这些地区运营盈利的广告模式。非托管体验使新兴市场非常容易进入,因为该应用程序不负责合规。另一方面,托管体验则涉及到一种经过深思熟虑的方法,让这些用户能够跨越独特的支付提供商。例如,信用卡在这些地区经常被拒绝,但也经常有“非传统”的渠道,比如在7/11购买加密货币。
但随着Facebook、Twitter、Square和PayPal等大型web2社交和金融平台开始进一步向加密货币领域进军,并需要更多服务,这个生态系统将迅速发展,找到可靠的合作伙伴将变得容易得多。
不断增长的web3访问需求
可以相当肯定地说,在五年内,超过一半的大型web2平台将以某种方式推出web3的计划,很可能会考虑到上面列出的许多用户体验原则。
毫无疑问,被压抑的需求只会不断增长。当Robinhood在9月的Messari主网会议上宣布即将推出加密钱包时,每个人都期待着巨大的反响。毕竟,独立的加密钱包是该公司最受欢迎的功能之一。这将允许Robinhood的用户将他们的货币从公司的平台发送到任何他们想要的地址。
但即使是最乐观的加密货币信徒也可能没有预料到用户对Robinhood钱包的热情。该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弗拉德?特涅夫在CNBC的一次会议上表示,等待名单已经超过了100万个,而这一功能将在下个季度推出。
对Robinhood的钱包的巨大兴趣暗示了加密产品组合中正在发生的其他事情。毕竟,用户在Robinhood应用程序中已经有了一个灵巧、有趣和安全的交易环境。为什么这么多人渴望钱包,难道只是为了可以寄出币?很明显,人们想要移动他们的加密货币,参与其他加密协议,并以不同的方式存储他们的资产。
随着越来越多的应用程序努力满足用户的需求,并引导他们获得新的体验,并且加密基础设施变得更加便宜并且可供项目使用,通往互联网下一轮迭代的道路将变得越来越清晰。
Source:https://medium.com/coinmonks/custody-the-missing-link-between-web-2-0-and-web-3-0-6a67ec019911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