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行业警钟:3万元就能买一个数字藏品交易平台_数字资产

?作者:北商金融调查小组?

买数字藏品吗?1000元制作一张、不限量复制的那种。

2022年以来,数字藏品交易热度不减,从最初绘画、音乐作品到一双鞋、一张门票,从流行潮牌到非遗文化,从互联网到餐饮界……数字藏品覆盖范围不断延伸,“万物皆可NFT”逐渐演变成“万物皆可数字藏品”。

数字藏品的“风”越刮越大,数字藏品交易平台也如星星之火,呈现出燎原之势。在各类公开平台上,一面是新上线的数字藏品交易平台,通过“空投”奖励等形式卖力拉新获客。而另一面,有人做起了数字藏品交易平台App研发的生意,最低3万元可买一个“壳”,最快一周即可上线提供交易。

不仅如此,数字藏品发行也能一并“打包”计价,2D作品每份1000元,3D作品每份2000元,不限量发行,甚至还能帮忙对接支付机构和上链……一条围绕数字藏品平台研发、运营的产业链条,正在悄然生长。

灰度CEO:整个加密行业都在要求明确的监管框架:金色财经报道,Grayscale首席执行官Michael Sonnenshein在最近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整个加密行业都在要求明确的监管框架。这也关乎美国的竞争力,而不是浪费创新,因此我们呼吁各方采取行动。Sonnenshein针对美国SEC拒绝其将灰度比特币信托(GBTC)转换为交易所交易基金的申请一事评论称,这些期货合约从哪里获得定价?来自基础比特币市场。这与 GBTC 等比特币现货 ETF 的定价相同。因此,这里的想法存在根本性缺陷。

Sonnenshein希望GBTC不会陷入 SEC与其姊妹监管机构CFTC之间关于谁对加密拥有管辖权的十字路口。[2022/10/12 10:32:44]

3万元即可搭平台

数字藏品爆火,数字藏品交易平台涌现。紧随其后的,是“NFT数字资产一站式解决方案服务商”这类新群体。“你是想要搭建平台还是发行数字藏品,我们公司都可以做。”7月5日,有业务员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称。

研究:区块链能在商业地产行业中发挥作用:金色财经报道,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的研究指出,区块链技术在商业地产(CRE)行业中有六个应用机会,其中包括改善围绕搜索房产的流程,允许人们围绕租赁和购买做出更好的决定,简化现金流管理,实现更明智的决策,透明且相对便宜的产权管理以及实现更高效的融资和支付处理。

研究显示,区块链技术完全有能力接管50%以上的租赁和销售流程。德勤指出:“区块链似乎最适用于可动态配置或共同分享的空间,这些空间的租户数量相对较多,租期较短。”(Cointelegraph)[2022/8/8 12:09:46]

制作一个数字藏品交易平台App需要花费多少钱?前述业务员给出的最低报价是3万元。按照现有的模板,公司根据顾客实际需求修改页面和名称,最快1周内即可上线并提供交易。

从前述业务员提供的案例App来看,该案例App中,在售藏品、寄售市场、公告区、客服等板块一应俱全。在登录页面,还设有《用户协议》《隐私政策》等内容。“就是套模板,所以不会花费太长时间。还有一款带3D动态效果的,‘部署’一套是4万元。另外公司赠送一年系统维护权益。”前述业务人员介绍称。

声音 | 金融壹账通联席总经理:区块链等正在重塑整个金融行业:据证券日报报道,?5月22日,平安金融壹账通与量化对冲基金TwoSigma在上海举办合作签约仪式,全面加强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合作。金融壹账通联席总经理邱寒表示,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正在重塑整个金融行业,但金融科技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发展的瓶颈之一,此次金融壹账通联手TwoSigma及全球著名的沃顿商学院,三方共同推出加马‘金融科技新星’计划,将为行业培养一批既懂前沿金融科技理论与技术,又能将技术用于实际业务的人才。[2019/5/23]

相较于买“壳”套模板的操作,另一位业务员介绍指出,还可以采用“独立部署”的模式,即支持在原有基础上二次开发和定制功能开发,签约付费后预计2周上线,费用最低6.8万元起步。后续由商家自行进行系统维护。“这类App能够支持更大规模的用户同时在线,也不用担心数字藏品发行时出现网络卡顿、拥挤。”

“实际上的区别,在于App开发的源代码。‘套壳’模式下,源代码由开发者掌握,通过外网映射形成开放域名,购买者无法对App进行后续的修改和维护,开发者可以无限制地将App系统进行售卖;‘独立部署’在源代码的基础上进行了需求加工,购买者可以获得该部分权益,但原始系统仍在开发者手中。”一名计算机领域从业人员解释道。

声音 |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快速引进导致了跨市场跨行业风险冲击:据东方财富网报道,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陆磊表示,金融机构改革的必要条件是开放,首先是规则,其次是制度,第三是竞争;当前的核心问题是金融机构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第一,货币是总闸门,但货币当局不是金融资源直接配置者,第二,杠杆率是风险总源头,但解决杠杆问题应该更多地从机构的资本约束出发,发展直接融资机构,第三,风险是金融的永恒命题,单体风险永续存在,但系统性风险都来源于道德风险。的确,开放会因机构间资产负债连接促发跨境风险传染,开放也会因学习新业态形成新增风险。当前移动支付、网络信贷、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快速引进导致了跨市场跨行业风险冲击。[2018/12/18]

这两种方式下产生的App,相较于从头研发能节省更多的时间。但这类近乎批量的快销式生产方式下,也隐隐透出了数字藏品领域的“乱”。在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看来,这一情况说明数字藏品沦为赚钱、炒作工具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人民创投总经理赵亚辉建言区块链行业:坚守初心,避免急功近:据人民网,北京3月27日人民创投总经理赵亚辉在人民创投主办的“链·未来,2018春季区块链技术论坛”上提出四项针对性建议:创业者在敢为天下先的同时,要坚守初心,避免急功近利;投资机构和投资人应该秉承价值投资的理念;行业组织要维护好行业的基本秩序;行业媒体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2018/3/27]

欧科云链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蒋照生更是直言,这种现象很好地解释了数字藏品乱象逐渐出现、平台质量良莠不齐的根本原因。当前数字藏品领域规范不清晰,可能存在一部分参与者从一开始就抱着炒作圈钱的目的进入市场。

制作、发行均可外包

在沟通过程中,业务员向北京商报记者展示了多款客户案例。10余家数藏平台名称、风格以及数字藏品类型方面各有不同,但细细看去,在业务分区和版面格式上,并不难发现相似之处。

而服务商的业务,并不仅仅局限于开发App。号称不可篡改、独一无二的各类数字藏品,也可以由服务商代理发行。

“图片类数字藏品制作,2D类型1000元/张,3D类型2000元/张,均支持不限次复制。还可以对接上链和支付平台。”对于公司具体可以开展的业务部分,业务员给出了“一条龙”服务介绍,后续还可以提供营销获客的专属方案等。

其中,上链是数字藏品的价值所在。在数字藏品交易中,平台方将发行的数字资产登记上链,形成独特的链上地址。用户在平台购买对应的数字藏品后,这一链上地址就计入了用户的数字钱包。

从研发到发行再到营销,一切都可以“外包”,数字藏品运营似乎变得简单化、流程化。“数万元买一个‘壳’,再加上对接上链,数字藏品像极了当年买系统、造资产标的的P2P。”7月6日,区块链行业人士李言打趣道。

对于数字资产上链的情况,李言介绍称,当前国内数字藏品采用的是“联盟链”,大部分数字藏品交易平台本身没有“链条”,只能向开放链条的平台购买相关服务。数字藏品在链上的每一次流转,都会产生新的计费。

“一张图片制作好之后,在链上登记1000次,就会形成1000个地址,也就是交易平台所说的发行了1000份。”李言表示,数字藏品平台运营还涉及到IP版权方、藏品制作方和流量端口等多个环节,平台往往会寻求大公司合作。

蒋照生认为,通过这类“外包”模式进入数字藏品市场的参与主体,并没有真正去理解和研究数字藏品的发展规律和内在逻辑,而是试图通过营销炒作的方式来吸引关注,最终达到自己获利的目的。

终极归宿

当前市场上到底有多少家数字藏品交易平台,谁也没有办法给出准确的数据。300、500、800、1000……在所有关于数字藏品交易平台的讨论中,“越来越多”成为了共识。

无数不知名的数字藏品交易平台,化身一张二维码,一个H5,一个网页链接。它们藏在各类公开社交平台或数字藏品相关的社群中,在不断推广下等待更多新用户;也随时准备变身“数字藏品刺客”,在发行方圈完钱后变成一张不再具备交易价值的照片。

过去的几个月间,数字藏品风光无两。大部分数字藏品平台自带二级市场,因数字藏品暴涨而出圈的平台不在少数。但其背后存在的金融化风险也让市场质疑声不断,期间也夹杂着跑路、割韭菜等传言。

“国内数字藏品平台的日成交额在2022年1月达百万元水平,到4月该数字就突破1000万元,较年初增长了10倍有余,”蒋照生透露,从最近几周市场表现来看,数字藏品市场热度正在衰退,一些存在明显问题的数字藏品平台正加速消亡,即便是较为主流的数藏平台也开始采取相对稳妥和保守的策略。

蒋照生认为,代为开发App、发行数字藏品的服务商也是数字藏品爆火后的产物,数字藏品市场正在经历一轮低潮期的考验,这种考验也是市场快速发展之后的自我消化与沉淀。在当前的数藏市场环境下,通过全线外包、代理等模式入场,试图投机取巧、占地圈钱的平台终将被淘汰。

李言团队在2022年上半年也曾计划上线数字藏品交易平台,在李言看来,数字藏品平台的运营并不仅仅在于上线App、发行数字藏品。而在综合考虑到国内监管、市场流通性等多方因素后,李言团队最终放弃了这一创业思路。

“风刮过后只留下一地鸡毛,这并不是我的初衷,”李言坦然道,“从现在数字藏品行业炒作的情况来看,并没有什么实际价值。”

大成律师事务所律师肖飒分析指出,长期来看,数字藏品不应该也不能仅仅局限在数字文化领域,而是需要跳脱出“藏品”的概念范畴,在更多元和更广泛的场景中去应用实践。比如资产数字化。将数字藏品置于整个数字经济的宏观发展框架之下,去思考数字藏品对于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积极作用,在合规守正的基本前提下不断尝试新的可能性。

肖飒认为,“跑路”等负面消息会不断刺激人们的神经,如果数字藏品行业持续被“跑路”这样的字眼所包裹,那么整个行业都会陷入到“赚快钱”的节奏之中。数字藏品在我国目前主要是作为文化数字化、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创新的工具和成果,而绝非是一个金融产品。让文化的归文化,金融的回金融,也许才是数字藏品市场的终极归宿。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大币网

[0:15ms0-3:69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