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价格最近的快速上升引起了市场的更广范围的关注。在今天,比特币价格达到23318美元。比特币的价格现在是历史的最高点。市场中现在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是比特币价格此后的走势。比特币价格的长期走势受其基本面的影响(见我的文章“比特币市值同互联网泡沫有何不同?”,“再谈比特币的价值与风险”)。总的来说,长期来看,比特币会处于一个长期上升的趋势。但是即使是在近期,一些市场因素也表明比特币依然存在着非常大的上涨空间。目前同比特币交易相关的一些合规交易溢价表明依然有很大的资金量有待于直接进入比特币。
谷燕西:比特币创新高成为加密数字金融发展的引爆点,此次增长更加稳固:12月17日,区块链和加密数字资产研究者谷燕西发表专栏文章称,比特币价格达到2万美元,成为它自2009年1月面世以来的历史新高。比特币的这个历史新高不仅仅是一个加密数字资产的交易价格的历史新高,而且是表明加密数字金融的发展已经达到了tipping point(引爆点)。加密数字金融此后会以加速的方式发展,会为现有的金融市场带来根本性的改变。他指出,导致比特币价格新高的最直接的因素是比特币交易的供需关系。次一级的影响因素是同比特币交易直接相关的因素。此外,各类主流金融机构对比特币的增持同样是对比特币的进一步的认可。以上的这些因素都使市场预期会有大量的资金流入比特币交易市场,因此将比特币推向了历史新高。谷燕西表示,而且这次比特币价格的迅速增长同2017年的增长有本质不同。导致这一次的增长因素包括更加友好的监管环境,更加稳固的市场基础设施和机构投资者的进入,而2017年的那次增长主要是零售用户在市场中炒作的结果。所以这一次的增长有更加稳固的基础。尽管比特币的价格走势未来依然会有大幅震荡,但其成长的趋势却是肯定的。[2020/12/17 15:29:51]
比特币现在还没有成为一个主流金融交易产品。所以它依然没有在所有的合规的交易场所中进行交易。而机构的大部分资金只能在这些合规的交易场所中进行交易。它们为了在自己的持仓中持有比特币,只能通过间接的方式购买比特币。这就形成了比特币交易的一个间接的合规溢价。这个溢价可以从以下三个案例中明显看出。
谷燕西:Amazon应该发行自己的数字美元稳定币:11月26日,区块链和加密数字资产研究者谷燕西发表专栏文章称,Amazon可以借鉴Libra的策略,即采用联盟的方式来发行这个美元稳定币。在以Amazon为中心的生态当中,有各种类型的公司,包括电商,金融公司,物流公司等等。这些公司可以采用协会的方式来共同推出一个美元稳定币。这些公司都会从这个美元稳定币的使用中获得收益。更重要的是,Amazon可以借此建设起来一个金融市场基础设施。这个基础设施可以向更多类型的机构提供服务。这样的基础设施服务就类似于目前Amazon的云服务。[2020/11/26 22:11:01]
首先是美国上市公司MicroStrategy。媒体最早于8月11日报道MicroStrategy使用了2亿5千万美元购买比特币。此后这个公司不断地大量增持比特币,甚至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筹资6亿5千万美元来购买比特币。现在MicroStrategy已经成为大量持有比特币的机构之一。它的股票交易价格也出现了大幅的增长。这样的增长从下图可以看出。这表明股市正在通过持有这个公司的股票来间接地持有比特币。
声音 | 谷燕西:不认为Bitwise的比特币ETF申请在10月份会通过:CBX研究院创始人谷燕西今晚在朋友圈表示,VanEck撤回了比特币ETF申请。加密数字资产冬天的迹象越来越明显。此外,他也不认为Bitwise的比特币ETF申请在10月份会通过。[2019/9/19]
此方面的第二个公司是PayPal。PayPal在10月20日宣布,它会向其用户提供比特币的买卖服务。自那以后PayPal的股票也出现了大幅的上升。由此可见股市对PayPal的这个策略的认可。
第三个更直接的案例是灰度比特币信托。这个信托早在2013年就成立。但是在最近,其比特币信托份额的价格形成了对比特币现价的高度溢价。从以下两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灰度比特币信托交易价格相对于比特币现价已经形成了17%的溢价。这样的一个溢价的形成,是因为很多机构投资者无法直接持有比特币,因此它们宁愿支付高度溢价来购买比特币信托份额,从而间接持有比特币。由此可见这些投资者对比特币未来走势的判断。
我们都知道全球的大部分资金都是通过机构进行管理的。这些机构只能以合规的方式进行运作。这些合规内容包括交易媒介,交易场所和交易产品。目前比特币的交易无法满足机构投资者所需的所有的合规条件,但机构投资者显然有非常迫切的需要现在就持有比特币,因此才产生了以上的合规溢价。这样的溢价显然是不会持久的。比特币的交易最终需要满足所有合规的条件,机构投资者才能开始持有。到那个时候,市场中就不会存在着这样的溢价。这也表明比特币价格会进一步地上升。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