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8日,五月廿一癸卯年己未月丁卯日星期六,拉萨气温25~13℃,下雨,湿度74%,东风2级。
今日行程:上午布达拉宫—大昭寺—八廓街—拍藏族写真—购物
早上8:00在北京路中段的维也纳智好酒店吃早餐后,9:00,我们动身前往布达拉宫。路上我们跟导游联系,说已经在路上。
西藏,世界的屋脊,地球的第三极,这个具有世界地标意义的地方,是多少人梦寐以求抵达的旅行目的地。而在这片高原上,布达拉宫可以作为目的地的终点,来过布宫才算来过西藏。布达拉宫,这座神圣的宫殿城堡,被很多人认为是一生中一定要去的地方之一,是信徒们魂牵梦绕的终点。
一生中一定要去的旅行目的地—布达拉宫,“布达拉”是梵文译音,原意是“佛教圣地”。布达拉宫,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西藏最庞大、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建筑群,它集合了宫殿、城堡、寺院于一体,是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
布达拉宫始建于7世纪松赞干布时期,是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建;17世纪后,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住息地和政教合一的中心。
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殿宇嵯峨,气势雄伟,有横空出世,气贯苍穹之势。整座建筑唯有四色,红色象征权威,白色象征和平,黑色象征庄严,黄色象征繁荣。
布达拉宫神奇的地方一是地宫内藏有巨宝。据传,在布达拉宫地下有一座神奇的地宫,其中藏有巨宝,不仅如此,据说其地下还有一处入口,可以直接通到人间天堂“香格里拉”。二是千年屹立不倒之谜。首先一个重要原因是选地,布达拉宫建在红山之上,红山并不高,为岩石山,其深入山体地基最厚处至少五米以上。因此,布达拉宫的地基就特别稳固。其次是因为建设,布达拉宫整体墙为收缩式墙体,越往上墙体越薄,最薄的地方墙体不到一米,并在墙体内灌注铁水,其墙体必然牢靠。第三是选“匠”,布达拉宫墙体的形态各不相同,东墙尖如刀斧,而西墙则滑如皮球,据说正是由两种性格截然相反的工匠来完成。但是如此建设却能够屹立千年,看来真的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有他的神奇之处。三是布达拉宫所藏经书之珍贵超乎人的想像。藏族信仰佛教,必然是离不开经书。布达拉宫内的藏经之丰厚,可以说是世间仅有其一,没有第二。在布达拉宫内,藏有大量的珍贵经书。其中大藏经《甘露尔》更是用金粉绘制而成,真是翻一页见一页黄金,但你如果觉得这就是贵重的那就大错特错了。布达拉宫的另一部大藏经《丹珠尔》则是采用金、银、珍珠、琥珀、珊瑚、玛瑙等粉,配上珍贵的缮丝布制成,可以说是世界上最贵的经书了。另外还有一部世界独本,便是《贝叶经》经书,此经为世界孤本,仅有这一本。
这座建筑里面有8座历世达赖喇嘛金质灵塔、4座信誓神像的金质大型坛城、7座由铜鎏金打造而成的金顶、20万尊金身佛像、6万余函卷典籍,7万余件金银器、珐琅器、瓷器、玉器等文物、2500余平方米的彩绘壁画、近千座佛塔、上万幅唐卡、还有由明清皇帝封赐的金册、金印、玉印。
有这么一种说法,说布宫所汇集的珍宝抵得上半个世界,虽然这说法有些夸张,但是没有哪座宫殿像布宫这样镶珠嵌玉,由真金白银筑造而成。这样的布宫,全世界绝无仅有。
来到西藏,来到布达拉宫,关于文成公主赴藏的种种美好传说更加引起了我的兴致。公元前237年,在拉萨东140公里的乃东县泽当镇所在的雅隆河谷,诞生了吐蕃部落的第一位首领﹣﹣聂赤赞普,吐蕃部落的赞普共相传了32代,最后一位赞普就是松赞干布。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兼并了邻近诸部落,完成了统一吐蕃的大业,建立了西藏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吐蕃王朝,并迁都拉萨。松赞干布为促进藏区的发展,在创立文字的同时,加强了和当时处于强盛时期的唐朝及印度、尼泊尔的联系,通过联姻引进了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松赞干布首先向尼泊尔王国求婚,迎娶了国王的女儿尺尊公主,尺尊公主入藏时,带来了许多大乘佛教的经典著作和各种精巧的工艺品,还有工匠;公元640年,松赞干布派使团携黄金5000两及珍宝数百件向唐朝求婚,公元641年唐太宗将18岁的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进藏时,带来了大量的经典书籍、营造与工技著作、医方及医疗器械和农作物种子。藏民非常喜欢赤尊公主和文成公主,称她们是怒纹度母和尊胜度母的化身,在西藏的主要宫殿和寺庙内都有这两位公主的塑像。松赞干布、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死后就葬在琼结县的藏王墓,这里有记载的共埋葬了21位藏王。
拉萨有“日光城”的美称,由于海拔高,空薄,当阳光透过大气层时,能量损失少,太阳辐射特别强,年日月数在3000
小时以上,因此,你从一个人的肤色上就可以很容易分那个是汉人,那个是藏胞。由于大气、土地、河流没有受到工业污染,拉萨成为我国自然环境最好的城市之一。
布达拉宫的东面,是药王山,药王山藏名“夹波日”,意为“山角之山”,在布达拉宫右侧,海拔3725米。供有药王菩萨,而且山顶的招拉笔笔洞寺为业医喇嘛所居。
药王山与布达拉宫所在红山,原有低矮丘陵相连,修路时挖平小段。与布达拉宫咫尺相对,是拍摄布达拉宫最好的角度所在地,50元人民币背面图案就是布达拉宫。清晨的药王山,经常可见些许摄影爱好者汇集与此等待第一缕光线照亮布达拉宫的瞬间。
药王山后面有拉萨十分著名的万佛墙,附近有很多刻玛尼石的人家。从西藏旅游局东面的一条小路一直往南走就可找到。相传,它顶上的山崖是文成公主思念家乡时向东方朝拜的地方。洞窟开凿于松赞干布时代,据说藏王松赞干布的木雅妃如雍在查拉鲁普山崖上雕刻大梵天神像,用当时西藏很紧俏的盐作为工匠的报酬,掘崖粉一升,给盐一升。接着,又在石窟里开凿了转经廊道。经过一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中间几经兴衰,这座拉萨地区罕见的石窟寺庙仍然保存完好。
在药王山有一座千佛崖,巨大的崖壁上刻满了大大小小上千个佛像,十分壮观。那叮叮咚咚的凿石声还不断地回荡在人们的耳际。
药王山与布达拉宫所在的红山咫尺相对,两山之间有市内的一条主要干道穿过。过去,两山由一座白塔相接,底层是门洞,是拉萨城的门户。60年代拉萨扩建,拆掉了佛塔,几十米宽的柏油路拉开了两山的距离。有人认为断了神脉,曾想法用经幡将两山连接起来。每年藏历年来临时,虔诚的信徒都要来此将新幡挂上。现已重新以三座白塔相连,神脉接续。药王山东侧有个洞窟式的小庙宇,是一座造型奇特的石窟寺庙,从落在药王山东麓陡峭的山腰上,叫查拉鲁普。石窟呈不规则长方形,面积约27平方米,洞口有一中心柱,中心柱与洞壁之间是狭窄的转经廊道,岩壁上有69尊石刻造像,廊道两边排列石刻神像,北面石壁上有松赞干布布与文成、尺尊两位公主以及重臣吞米桑布扎、禄东赞的造像。洞内光线暗淡,全靠酥油灯照明。
布达拉宫的西南方不远,就是“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觉康”,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是藏王松赞干布建造,拉萨之所以有“圣地”之誉,与这座佛像有关。寺庙最初称“惹萨”,后来惹萨又成为之座城市的名称,并演化成当下的“拉萨”。大昭寺建成后,经元、明、清历朝屡加修改扩建,才形成了现今的规模。
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并且开创了藏式平川的寺庙市局规式。
环大昭寺内中心的释迦牟尼佛殿一圈称为“囊廓”,环大昭寺外墙一圈称为“八廓”,大昭寺外辐射出的街道叫“八行”即八角街。以大昭寺为中心,将布达拉宫,药王山、小昭寺包括进来的一大圈称为“林廓”。这从内到外的三个型,便是藏民们行转经仪式的路线。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成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
寺前终日香火缭绕,信徒们虔诚的叩拜在门前的青石地板上留下了等身长头的深深印痕。两边用石块修建了两个大香炉,信徒们往里面投放10元一袋的草,燃烧后散发出一股香味,浓浓的烟雾笼罩着广场,更增添了一种神秘感。
藏传佛教的信徒都有围绕寺庙神山、圣湖徒步行走的传统,以表达虔诚。八廓街就是过去信徒围绕大昭寺踩出的一条路,逐步演变成现在环绕大昭寺的一条商业步行街,非常热闹。其商业地位相当于上海的南京路。这里有经营服装、餐饮、民族用品、旅游纪念品的,商品很丰富,街上的人很多,熙熙攘攘,川流不息。藏族文字、藏式建筑、藏式招牌、藏式色彩、藏式服装,加上满街的藏族同胞,给人一种强烈的身处他乡异地的感觉。
这里的藏式建筑每层都不是很高,门窗也很小,房间里边比较黑暗,街旁的许多藏餐馆规模都不大,可以看到就餐的基本上都是藏民。藏餐以蜡耙、酥油、茶叶和牛羊肉为主。由于语言不通,再加上饮食生活习惯的不同,在西藏我们始终没有吃藏餐的想法,直到离开西藏也没有尝试。
下午三点左右,自由度藏装写真派车来到八廓街接上我们,来到店里开始选服装,化妆,四点钟开始出去拍照,一共选了5个拍摄点,转经筒、白塔、布达拉宫广场、神庙、藏亭;拍摄方案要求,每个家庭拍摄60多张照片,最后男性精选5张,女的精选10张,进行后期处理,其他的照片电子版带走。给我们拍摄的是一个年轻人,据说是摄影总监,叫张洋洋。技术不错,态度也还可以,还给我们拍了两个合影。
七点多,我们才离开自由度,来到维也纳智好酒店楼下的小饭馆吃晚饭,我们三位男性开始喝酒,她们女的简单吃了点米粉,便到附近超市买土特产了。因为第二天要离开拉萨了,行程即将结束,加上酒精的催化作用,我们哥仨聊了很久,直到11点才回到酒店房间。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