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跌破7.28到回到7.2门槛之内,近期人民币汇率再度迎来反弹。
7月13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调升238个基点,报7.1527,升幅创2023年3月24日以来最大。至此,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已连续5个工作日升值,累计涨超500个基点。
本轮人民币升值,与“跷跷板”另一端美元指数持续下跌有关。业内人士普遍指出,随着我国稳经济政策陆续出台、稳汇率信号不断释放,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的积极因素正在增多。
01
美国最新经济数据
压制美元指数
6月美国经济数据陆续公布,不符合预期的数据表现使得一直以来呈上涨态势的美元指数开始承压。
一方面,美国6月份非农业部门新增就业20.9万人,失业率为3.6%,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低于预期的22.5万人。在就业数据压制下,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在7月议息会议再度加息后,未来是否会持续加息存在不确定性。这一预期带动美元指数下行。
另一方面,7月12日美国劳工部公布的通胀数据再度为加息“降温”。数据显示,6月美国物价涨幅整体回落,6月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涨幅降至2021年3月以来最低水平,6月核心CPI同比上涨4.8%,环比上涨0.2%。CPI数据公布后,美元指数应声下跌。衡量美元对六种主要货币的美元指数当天下跌1.19%,在汇市尾市收于100.5220。
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有鑫指出,当前美国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加大,制造业复苏疲软,消费增速有所回落,特别是通胀压力明显缓解。市场已逐渐消化7月份美联储议息会议继续加息的预期并为其定价,但对于9月份是否继续加息分歧增大,政策制定关注重点逐渐从通胀问题转移到经济下行风险上。
与此同时,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向《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表示,近期欧洲央行面临的控通胀任务更重,欧洲央行“追赶式”加息也会对美元走强形成一定掣肘。
“美联储有望快于欧洲央行进入加息尾声,美欧公债利差收窄,将抑制美元涨幅。同时,由于欧元在美元货币篮子中的权重高,美元与欧元在多数环境下存在跷跷板效应。”周茂华介绍。
02
国内稳汇率积极因素增多
在美元指数承压的同时,《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注意到,近期随着一系列稳经济政策出台,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的积极因素正在积聚。
6月28日召开的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二季度例会着力强调“坚决防范汇率大起大落风险”。对此,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运金表示,未来不排除人民银行会动用逆周期因子、外汇风险储备金等工具调节人民币汇率,综合施策、稳定预期。
近期,多家商业银行纷纷调降美元定期存款产品利率。对此,中金公司研究部外汇团队分析指出,美元存款的调降或是对5月18日中国外汇市场指导委员会2023年第一次会议中提及的“积极落实自律规范,研究加强美元存款业务等自律管理”精神的积极回应。考虑到中美利差是驱动境内人民币汇率贬值的因素之一,境内美元存款的调降能够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中美利差扩大所带来的贬值压力,对人民币汇率的企稳有一定帮助。
周茂华认为,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采取相机抉择、适度加码的策略,下半年经济复苏基础有望进一步夯实。同时,目前我国外贸韧性足、人民币资产吸引力强劲,人民币汇率弹性显著增强,国际收支有望继续保持基本稳定;我国外汇储备稳定在3万亿美元上方,上述基本面因素均将为人民币汇率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记者许予朋
实习编辑王雪莹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