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无网无电可支付!三大电信运营商“SIM卡硬钱包”上线,数字人民币普及度有望提升_DOS

三大电信运营商研发的“SIM卡硬钱包”上线!7月11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共同研发的数字人民币SIM卡硬钱包正式上线数字人民币APP。

SIM卡硬钱包通过把数字人民币软钱包关联至超级SIM卡,使其具备数字人民币支付功能。SIM卡硬钱包支持无网无电支付,安全级别与主流金融IC芯片相同,最大程度保证了SIM卡中用户数据的安全。

“SIM卡硬钱包能够让数字人民币更加广泛地嵌入到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中,提高硬钱包的覆盖面,加大数字人民币的普及度。”多位行业专家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指出,硬钱包要想发挥更多作用,还是要基于所需场景进行创新,与手机、可穿戴设备等比较受欢迎的介质结合,提升使用范围。

Binance.US宣布上线CUDOS:金色财经报道,据官方公告,Binance.US宣布上线CUDOS,用户现在可以在CUDOS/USDT高级交易对上交易CUDOS,存款和取款也已开放。[2023/8/16 18:03:54]

“SIM卡硬钱包”上线

数字人民币用户需在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营业厅更换或新领取超级SIM卡,安装到手机,然后登录数字人民币APP,开通SIM卡硬钱包,利用手机NFC功能“碰一碰”,即可完成数字人民币支付。

记者了解到,该产品近期将在部分试点地区开展受邀用户体验,后续分阶段推广至其他试点地区,目前只有具备NFC功能的安卓手机支持SIM卡硬钱包使用。

“奇异火科技”获得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金色财经报道,“奇异火科技”宣布获得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线性资本领投,上市公司奥雅设计跟投。本轮融资过后,该公司将重点发力底层技术研发与市场运营扩大和生态场景搭建。据介绍,奇异火科技是国内最早一批布局NFT技术研究,并率先打造集可信数字商品铸造、编程和虚拟空间搭建整体解决方案的元宇宙公司。(36氪)[2022/6/20 4:39:41]

据悉,超级SIM卡支持国密算法硬件加密、NFC近场通信以及JAVA卡应用预置及空发等技术能力。相较于传统SIM卡,超级SIM卡具备安全存储、安全计算、安全连接、安全应用四种安全服务,提供国家级可信载体。

Merit Circle社区通过投票结束与YGG的关系,并以175万美元回购所有代币:4月15日消息,链游公会Merit Circle社区通过投票终止了与Yield Guild Games的关系,以175万美元的价格买断了该机构投入的17.5万美元种子轮投资份额。此前,Merit Circle社区称Yield Guild Games自成为种子投资者以来未能为DAO提供价值,拟取消YGG的SAFT(简单未来代币协议),退还其初始投资资金,并移除其MC种子代币。[2022/6/15 4:26:49]

数字人民币SIM卡硬钱包,具备安全可靠、通用便利、无电支付、共享余额的核心特点,可在断网、无电关机等多种情况下,不打开支付软件,使用手机碰一碰即可完成支付。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SIM卡硬钱包能够让数字人民币更加广泛地嵌入到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中,提高硬钱包的覆盖面,加大数字人民币普及度,也能为运营商和商业银行创造新的用户入口,还能为很多数字支付应用场景提供新的支付解决方案。

规模化应用有赖场景开拓

数字人民币钱包按照载体,可以分为软钱包和硬钱包。软钱包基于移动支付App、软件开发工具包、应用程序接口等为用户提供服务;硬钱包基于安全芯片等技术实现数字人民币相关功能,依托IC卡、手机终端、可穿戴设备、物联网设备等为用户提供服务。此前已有多款硬钱包推出,从以往数字人民币规模化试点看,软钱包一直是主角,硬钱包鲜少应用。

盘和林分析指出,场景应用是普及硬钱包的前提,安全环境是普及硬钱包的基础。未来要缔造更多数字人民币硬钱包使用场景,有大量用途,用户才会选择使用SIM卡硬钱包,有了使用的便利性、安全性的示范效应,才会让SIM卡硬钱包成为一种流行。

“另外,也要通过技术手段解决硬钱包的潜在风险,比如无人支付会导致多收纠纷,甚至盗窃等问题,如何在便利性和安全性之间找到平衡点,是一个技术问题。”盘和林表示。

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王蓬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硬钱包从技术和标准建立等方面需要更多的规范,产业链条也更长,相关的利益也不容易被理顺。“SIM卡硬钱包”上线,有利于数字人民币对该类场景的覆盖和使用。数字人民币推广的过程就是利用现有的支付体系不断拓展自身支付场景的过程,这样做可以最大程度利用现有的支付系统,避免资源浪费。

厚雪研究首席研究员于百程告诉记者,目前大多数场景还难以体现出硬钱包的必须性和优势,并且硬钱包在制作、技术、推广上较软钱包成本更高,硬钱包要想发挥更多作用,还是要基于所需场景进行创新,与手机、可穿戴设备等比较受欢迎的介质结合,提升使用范围。

本文源自:国际金融报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大币网

[0:15ms0-0:414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