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的相关经济数据公布了,CPI竟然降至冰点,一点不留情面直接降至0%,这样下去7月份不排除CPI会跌成负值,同时PPI也下降了5.4%,这究竟意味着什么?
首先来看6月份的CPI,从今年3月份开始,CPI已经连续4个月低于1%,CPI持续走低是意味着物价较低吗?如果从商品价格来看,猪肉价格继续回落,由于猪肉在CPI指数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所以猪肉价格的波动对于CPI影响较大。
但是,蔬菜、水果价格仍然在上涨,尤其是部分水果,价格很高,很多人都直呼:现在吃得起肉,却吃不起水果。
其次,PPI当月下降5.4%,说明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这反映的是实体经济的景气程度,虽然生产成本降低了,但也会导致企业利润缩减,进一步导致企业裁员或降薪。
当CPI和PPI持续走低时,是否意味着经济通缩了呢?目前有步入通缩的迹象,但还未真正进入通缩,因为通缩的前提是一年时间内CPI都低于1%,但目前只维持了不到半年,下半年仍然有政策调整的空间。
此外,经济通缩还有一个前提条件:市场上流通货币减少,但是目前我国M2增速并未下降,M2货币供应总量还在持续增加,截止2022年底,我国M2达到266万亿,到了今年6月末,M2供应量已经达到287万亿。
短短半年时间,货币供应增加了超过20万亿元,如果按照当前的货币供应增速,今年M2突破300万亿大关将成为事实。
那么,超发的20万亿货币都去哪里了?
要搞明白这个问题,就得先清楚M2的基本概念,我国的M2包括市场流通中的货币、银行存款等一切可能成为购买力的货币形式。
如果从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来看,货币发行只有11万亿,但是通过商业银行的存在不断放大到287万亿,央行的基础货币首先会流向商业银行,然后再通过银行的放贷流向市场。
在这个过程中,一部分货币会不断向下流通,一部分会成为存款再次流向银行,还有一部分为成为投资或者企业发放的薪酬,这个过程中银行可以放贷的货币不断增加,然后再放贷出去,循环往复,M2货币总量不断增长。
以2022年为例,当时央行全年的净投放货币仅为1万多亿,但是经过商业银行不断向市场投放资金,一年时间M2增加了28万亿。
M2的增速和经济的增长是正相关的,目前M2持续增长,但是经济增速及CPI等各项指标的表现却与M2的表现不大一样,多出来的钱去哪里了?
事实上,商业银行一般会将资金投放给大型国企、央企及规模较大的优质民企,要知道承载社会90%就业的是广大的中小民营企业,所以这样的资金投放很难传导至消费端。
此外,地方政府的大型基建投资项目也需要大量资金,但是由于这些项目投资大、回款周期较长,也很难对消费端产生明显影响。
根据央行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0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了11.9万亿,所以大量的资金都在银行内“空转”,穷人没钱消费,富人不敢投资,所以大量资金都流行银行,变成了存款。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