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联合国引领人类社会打造数字地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018)_PRE

——致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及全球贤达的公开信

5.2.4元宇宙和数字地球的价值

前面,我们谈到了人机大分工。人类在元宇宙中从事精神资源开发和精神商品生产,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机器在实宇宙中从事物质资源开发和物质商品生产,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这样一来,当今人类社会的许多无解难题都将迎刃而解。比如,也门现在经济这么落后,即使给它碳排放权也未必能在短期内有很大改善。如果再限制其碳排放,那就更无法设想了。但是,如果把也门的国土建设交给机器,也就是交给我们设想的SAGIPC去管理,就完全可以将也门的现实世界建设得跟迪拜一样美好。可问题在于,迪拜是金钱砸出来的。也门这么穷,哪来这么多钱。而要解决也门所需要的庞大金钱,只有在元宇宙、在数字地球中才有可能。这也是本公开信初衷所在。可是,元宇宙和数字地球的价值究竟来自哪里,为什么可以创造如此多的钱、如此多的财富。这个问题,虽然我们已经从多个角度做过分析。但大多数人依然无法真正明白。这里,我们结合前面人机大分工理念,进一步从市场运行角度,来看看其价值究竟是怎么体现的。

脸书、微软推出的中心化元宇宙告诉大家,元宇宙只不过是现实世界的映射和虚拟化。就是因为人们容易理解它的价值。你看,以前的电视、电脑、手机、平板,都只能支持平面的二维视频。现在,你进入元宇宙中将感受到身临其境的三维视频,这种体验是不是好多了。那么,未来元宇宙就能取代电视、电脑、手机和平板的价值,这个人人都能理解。

但是,这里的价值,依然是在物质世界中产生的。依然是存量市场财富价值的再分配。元宇宙取代了电视、电脑和手机的市场,就像以前电视、电脑,取代了报纸和杂志的市场一样。他们的元宇宙,拓展的不是增量市场的新财富。如果联合国进入元宇宙,拓展的还是这类财富价值。那么,它遵循的还是实宇宙的金融规律,就依然摆脱不了现有资本主义金融体系的钳制。

就像现在我们看到的,比特币、以太坊这些本来属于元宇宙经济体系的资产,却依然要受到现实资本控制,道理就在这里。因为它们没有拓展出新的财富体系,依然寄生在旧有财富体系上。如果联合国在数字地球中,拓展的是增量市场新财富,是完全不同于传统经济的新财富,目前现实社会的资本主义金融机制就制约不了它、控制不了它了。那么,这个数字地球中的新财富究竟是什么,它的价值又是怎么体现的?它又怎么可以不受传统资本的制约。

其实,这个问题前面谈到的数字地球价值本质,就已经是答案了。物质地球的财富价值来自哪里?来自物质地球上蕴藏的物质资源。数字地球的财富价值来自哪里,来自数字地球上蕴藏的精神资源。这样说起来,似乎还是很空洞,人们很难想象,这个精神资源又究竟是怎么转化成财富价值的。更具体的说,联合国在这个数字地球中印的钱,究竟能干什么,这个钱如果不能购买物质商品,它还有价值吗?人们还愿意使用它吗?

这里,我们不妨想象这么一个未来场景:

人类在元宇宙的数字地球中,利用丰富的精神资源,不断创新、创造和生产出各种各样的精神型商品-NFT。消费者为了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必须用联合国发行的数字货币来交易这些NFT。由于这些NFT大多具有价值养成属性,购买后可以按照价值养成规则不断提升其商品价值。就像传统电脑游戏中角色养成、宠物养成一样,养成的依据是数据的提升,而数据的提升又依赖于构建在区块链上的算法信任。

很显然,这种构建在算法信任基础上的价值共识,对于任何人来说,都具有可衡量性和可验证性,这样的共识就很不容易破裂了。共识一旦不会破裂、市场价格就不会出现大幅度回落。而NFT价值养成的数据又在不断上涨,这就会导致整个数字地球中精神型商品的价格都处在持续上涨的趋势下。

这时,人们会发现,投资数字地球中的大部分精神型商品,也就是跨文明新财富NFT,都比投资现实世界房地产、股票或其他任何资产的回报率更高、赚钱更多。于是,实宇宙中的资本为了逐利,也争先恐后涌入元宇宙,并不得不遵循元宇宙数字地球上的新金融规则来运转。这时候,不仅数字地球中的新金融体系不再受制于物质地球上的旧金融体系了,旧金融体系反过来会心甘情愿的被新金融体系所制约。

那么,我们就会看到,这个市场上的价值来自哪里?来自不断增值的跨文明新财富NFT。联合国新印出来的钱,主要是用来交易这类NFT的。这么说,很多人还是理解不了。他们总觉得,只有现实世界的价值、实体产业的价值,才是真正的价值。这是因为对人类社会的财富和经济现象,还没有本质上的认知。

图45麦迪逊人类社会2000年GDP变化图

图45是著名麦迪逊关于人类社会近2000年来,GDP发展变化的一张示意图。这张图在告诉我们什么?人类社会几千年来,始终是生活在这个地球上。为什么几千年来,GDP的上升都是一条平缓的上升线。而到了20世纪,却突然像立了一个旗杆似的暴涨起来了。什么样的实体财富、实体经济,才能让人类社会的财富总量,在短短几十年内,上涨几千倍?

这张图用数据告诉了我们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人类社会的财富暴涨,不是靠实体财富、实体经济。恰恰靠的是虚拟财富、虚拟经济。事实上,我们在前面的图41中,列出的美国经济增长的类别,就已经清楚地显示了这一点。

可以这么说,当1602年,世界上第一只股票上市后,人类社会就踏上了在虚拟经济中创造巨额财富的历程。而当1971年,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时。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正是这样一个决定,开启了人类社会财富价值彻底摆脱实体经济限制的虚拟财富时代。简言之,我们今天所有最值钱的财富价值,品牌、专利、技术、股票、债券、期权……等等,全部是虚拟的。数字地球中,跨文明新财富NFT的巨大财富价值,跟这些虚拟财富的道理是一样的。

就算如此,你怎么可能不受传统金融约束呢。有人会进一步质疑:现在,脸书、微软在元宇宙中所创造的不同样是精神型商品,不同样可以创造NFT。为什么它们的商品就要受制于传统金融。而你数字地球打造的商品,就能反过来制约传统金融呢?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表面看,价值养成属性是二者的一个区别。但这并不重要,中心化元宇宙照样可以打造有价值养成属性的精神型商品。再深入地看,中心化元宇宙的财富价值,是少数股东、资本家所得。而去中心化元宇宙的财富价值,是所有参与者所得。这也不是最根本的,很多去中心化的元宇宙经济,价值也让大众共享了,照样受制于传统金融。那本质区别究竟在哪里?

浅层次看,资本来源在起决定作用。中心化元宇宙,启动资金是来自传统资本的,必然受传统资本制约。而去中心化元宇宙,启动资金来自社区,所以,可以不受传统资本控制。

深层次看,在于生态,在于价值共享的新经济生态。这个问题当然更不是一两句话能讲明白的。但是我们有个很简单的逻辑,可以启迪大家的思路。

物质地球上,人类的物质欲望确实是无限的。可由于物质资源有限、开发手段有限,在这两个有限前提下,人类的需求也有限。我家里1台冰箱不够就买2台,但再多10台、20台就没必要了。所以,除非冰箱升级,否则,冰箱生产商是不能无限创造价值的。

可在数字地球上,人类的精神欲望也是无限的。但精神资源无限、开发手段也无限,于是,人类的需求也可以无限了。1首歌好听,类似的我可以再来100首,只要我听不厌,再来1000首都行。每天听10首,天天不重样。所以,歌曲创造者可以无限创造价值。

这里阐述的只是一个价值逻辑。在数字地球中为什么可以创造财富价值,而这个财富价值为什么可以无限提升。其实,这歌曲的无限财富价值,主要是靠价值养成形成的,而并非1+1等于2这样简单创造出来的。我认为这首歌好听,但是,可能其中还有哪几个音节我还不是很满意,需要作者修改、或者我自己修改。修改后这首歌,对于我这个具体对象来讲,已经是升级版了,其价值已经增加了。而无数具体对象升级版不断出现的过程,就是这首歌价值养成的过程,价值不断提升的过程。

而大家之所以人人都愿意去养成,除了精神需求外,还有利益驱使。因为,这里面,每个人都是平等。谁付出的努力最大,谁的回报就最高。而中心化元宇宙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因为,资本必须有利润。一旦资本占有了一部分利润,社会化养成就没人愿意干了。我干嘛要为你资本打工呢。我为什么不去养成彻底去中心化的NFT呢。又正是因为这种社会化养成,能让更多的人参与,所以,这种NFT的社会化共识才大、才坚定不可破裂,其价值才会持续上升。从而,不断吸引新经济资本,乃至传统经济资本进入。

就像中国市场的赚钱效应好,热钱就流向中国。印度市场的赚钱效益好,热钱就流向印度。资本是逐利的,哪里赚钱就往哪里去。数字地球赚钱效应更好,热钱当然也会流向数字地球市场。如果这个市场能让任何资本进入后,都能持续稳定的赚钱,那资本还有什么其他选择呢?而数字地球中,联合国要引领我们去打造的市场,就是这样一个可以持续稳定、永远不停赚钱的市场。这样的一个市场,是不是仅仅这个市场本身,就具有无限的价值了。就像Coinbase、binance这样的市场,它们是不是现在都有自己的价值、自己的财富估值。如果他们能让资本无限赚钱,它们本身是不是也具备无限价值了。

图55数字地球可持续良性循环新经济生态模型示意图

这也仅仅是一个价值推演。一件精神型商品的价值呈现及价值提升,最终,还是要将它放到新经济生态中才能准确理解。图55所呈现的,就是我们将要打造的,元宇宙中数字地球的可持续良性循环的新经济生态模型图。它呈现了新经济是如何在良性循环基础上,持续不断往前发展的逻辑。可以让我们得到一个大致的框架认知。而要真正认知数字地球上的新经济生态,我们不仅要重新认知财富和财富价值,重新认知金钱和金钱价值,还必须从认知数字地球的原生财富和派生财富概念入手,从认知原生财富的公平性和财富价值的无限性起步。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大币网

[0:15ms0-0:439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