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个少数民族大家都知道,维吾尔族、锡伯族、回族、白族、满族、苗族、彝族、土家族、朝鲜族、达斡尔族、藏族、壮族、瑶族、哈尼族、侗族、布依族、傈僳族、阿昌族、蒙古族、景颇族、傣族、高山族、佤族、黎族、纳西族、东乡族、独龙族、畲族、赫哲族、拉祜族、仡佬族、水族、鄂温克族、珞巴族、塔吉克族、保安族、塔塔尔族、毛南族、门巴族、仫佬族、乌孜别克族、德昂族、基诺族、京族、怒族、普米族、鄂伦春族、羌族、柯尔克孜族、俄罗斯族、土族、布朗族、哈萨克族、裕固族、撒拉族。但在我国,春节是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习俗,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具有各自浓厚的民族独特风采。这一天,各族人民的风习不一,各以特有的方式欢度佳节。下面整理了所有少数民族如何过春节的风俗,供大家了解。
1.维吾尔族:每年昼夜时差相等时分即3月20日——22日夜晚零点击打诺鲁孜节鼓,普告天下节日来临。听到鼓声的人们自发地汇集到击鼓地点唱歌跳舞,直至天明,这是诺鲁孜节麦西莱甫开幕的标志,第二天从日落开始至次日太阳冉冉升空为止。这是琴师、歌手、舞手显示才能的最好舞台。
次日,人们冼浴净身,换下冬装,吃诺鲁孜节饭,邻里间相互赠送诺鲁孜节饭以示祝贺新年。原先有恩怨纠纷的人们相互间拜年谅解和好,甚至离异夫妻间协商破镜重圆。早餐后,邻里中的男人汇聚到德高望重者家中,就帮助居住区内贫困残疾者进行讨论,自愿捐助贫困者。家家户户全部动员,对家里户外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扫除,拆洗衣物被褥。为鸟雀筑巢,为它们繁殖打基础。
迪丽热巴——维吾尔族
2.锡伯族:过年春节是在腊月二十三,当地人会吃“撒司更”大锅菜。14时至15时祭祖,之后满满一桌子菜摆上桌后,开始吃团圆饭。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五的时候,人们会在锅底摸黑灰,在当地象征吉祥的含义。
佟丽娅——锡伯族
3.回族:春节的风俗有过开斋节、扫尘、吃饺子、请阿訇、吃小米蒸饭和炖合菜、蒸包子、跳舞、唱歌、沐浴净身、到清真寺参加会礼、走亲访友以及吃炸油香和撒子等年节食物。回族春节的风俗既融合了汉族的因素,也保持着自身的民族特色。
刘诗诗——回族
4.白族:大年初一起得最早的是白族小孩,起床开自己的“财门”;然后找还没有开门的人家帮忙开“财门”。在小孩开“财门”的时候,各家主人争打第一桶井水;回家后烧泡米花茶喝。云南白族同胞过年时,有一种叫“放高升”的庆祝活动。所谓“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节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可以把整个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升”。有的地区的白族同胞与苗、壮族一样,从春节到元宵节,都在进行“抛绣球”活动。凡接不住绣球的,要赠给对方纪念品,多次失球而又赎不回纪念品的人,就是表示愿允爱情了。
杨超越——白族
5.满族:挂旗过年。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节日期间,男孩成帮结伙地放鞭炮,或乘坐自制的各式各样的木爬犁,在山岗上、冰面上嗖嗖飞驰。少女和年轻的媳妇们穿着新做的花衣服,三五成群,分家合伙地玩嘎拉哈。
关晓彤——
满族
6.苗族:苗族的主要活动是斗牛、赛马、跳芦笙、打年鼓。
韩雪——苗族
7.彝族:彝族同胞根据彝历选定年节。过年时有着“跳虎节”的特殊风俗,全村上下男女老幼都沉浸在迎虎、送虎、观虎跳跃和驱赶邪恶鬼怪的一派欢乐气氛中。有的地区彝族同胞,在门前树立青松,用松针铺地,表示免灾消祸。还有的地区,在节日里杀猪宰羊,吃坨坨肉,人们互相拜访,互赠肉类和馍馍。大年初一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挑水回家。他们将一碗水和昨天的水比重量,如新年的水重,就意味着今年雨水充足。
吉克隽逸——彝族
8.土家族:土家族春节期间,土家族人民要举行有万人参加隆重的摆手舞会。摆手舞会是土家族比较流行的一种古老舞蹈,包括狩猎、军事、农事、宴会等70多个舞蹈动作,节奏鲜明,动作优美,舞姿朴实,情调健康,不用道具,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许晴——土家族
9.朝鲜族:朝鲜族要举行庆祝集会,被推选出来的几位老人,登上木制的“望月架”,伴着长鼓、筒箫、唢呐载歌载舞。
金星——朝鲜族
10.达斡尔族:年年高。北方的达斡尔族有拜年的习惯,春节时,人们穿上节日盛装,逐家走访,互相祝贺。每家都备有蒸糕,拜年者一进门,主人就用蒸糕款待。“糕”在汉语中与“高”谐音,以糕款待,表示互相在新的一年中,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内蒙古自治区的达斡尔族,春节前夕,青年们跳着富有民族风格“鲁日格乐舞”通宵达旦。初一清早,青年们双手各自沾满锅灰,互相往对方的脸上涂抹。据说,这是预祝丰收和吉祥的意思。节日期间,达斡尔族还举行歌舞、体育活动,一直持续半个月。
11.藏族:藏族喜欢在春节邀约亲朋好友郊游野餐,弹唱祝福歌。除夕那天,人们穿上艳丽服装,戴着奇形怪状的假面具,用唢呐、海螺、大鼓奏乐,奉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会”。小伙子们狂舞高歌,表示除旧迎新,驱邪降福。到了新年早晨,妇女们便去背“吉祥水”,预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大年初一,家家户户煮上肉,打好酥油茶,还把糌粑和红糖捏成供品,并在上面插上几支染了颜色麦穗和青稞穗,表示预祝丰收。人们还互相拜年,亲友见了面互赠哈达,表示祝福和敬意。
12.壮族:贺吉祥。居住在南方的壮族,称春节为“新年节”。这一天,人们出门无论遇到谁都要相互祝贺,认为这样一年才能吉祥。年初一大早,人们各自到邻居家的菜园拔掉两三棵青菜,表示来年要团结互助。这一天,青年男女一起跳“打谷舞”。这个流行的传统舞蹈分四节,包括插秧、车水、割稻和春米,富有农村风味。
13.瑶族:瑶族在春节总要表演《耕作戏》舞蹈。居住在粤、桂、湘一带的瑶族人民过春节,有一项活动叫“耕作戏”。初一,姑娘们穿上了漂亮的花衫,花裙,戴上精致的银饰小伙子也穿上节日的盛装,从四面八方聚到一起。集会一开始,每三人为一组,一人扮牛,一个扶犁,一个荷锄,表演“耕作戏”,以示喜迎春耕,预兆丰年。
14.哈尼族:在春节前几天,哈尼族妇女们都忙着春粑粑(用糯米作饼)准备过年。荡秋千。春节前几天,哈尼族居住的村寨就已经热闹起来,小伙子们忙着上山砍竹子,准备立秋千。那里的秋千有十几公尺高,哈尼族不管男女老少都很爱荡秋千。节日里,大家都穿着自己最喜爱的衣服去荡秋千,处处呈现出热闹、和睦的节日景象。青年男女并乘良机,互相选择自己的意中人。
15.侗族:芦笙会。贵州、湖南一带的侗族同胞,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的群众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乐、热烈。这种活动一般是由两个村庄共同商定举办的。两队在广场上正式举行芦笙歌舞比赛,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地欢乐。
16.布依族:布依族在初一,各家要扎彩灯,晚上一起点燃。居住在西南边疆的布依族,每年除夕晚上,都通宵达旦地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争着到屋外去挑水,姑娘抢挑第一担水,谁先挑回第一担水,谁就被大家认为是最勤劳的姑娘。这一天,男女青年互相串门拜年,并结伙出外游玩,尽兴方归。
17.僳僳族:僳僳族最喜欢在这时举行赛诗会,唱名调名诗。在我国,春节是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习俗,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具有各自浓厚的民族独特风采。这一天,各族人民的风习不一,各以特有的方式欢度佳节。最近还发现自己喜欢的很多女明星都是少数民族,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她们都是哪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如何过春节,了解一下各少数民族的春节风俗有哪些?
18.阿昌族:男女老少则在这期间打甩秋转秋,除立秋千外还玩打春灯。阿昌族玩春灯活动在春节期间举行,以祭祀阿昌族传说中保佑家财兴旺、五谷丰登的灯神为中心,以民间戏曲为主要表现形式,传统文化浓厚,民族特色浓郁,节庆气氛浓烈。
19.蒙古族:酒肉不尽。北方的蒙古族过春节却是另一番景象,节前家家户户都备下了当年生长的公羊和各种奶制品以及几坛美酒。除夕之夜,人们穿上漂亮的蒙古袍,全家席地坐在蒙古包中央,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午夜开始饮酒进餐,按常规要多吃多喝,酒肉剩得越多越好,象征着新的一年酒肉不尽,吃喝不愁。初一早晨,身穿各式服装的男女,跨上骏马,三五成群奔向“浩特”,挨个地串蒙古包。串包时,先要给长辈吓头祝愿,接着主人家的女婿为前来串包的客人敬酒,人们边歌边舞。
20.景颇族:射荷包,姑娘们是这项活动的组织者和裁判员。她们把绣好的荷包用钱吊在竹杆上,在树尖中左右摇摆,请小伙子射击。谁先射落荷包,姑娘们就把酒作为奖品送给谁。荷包里一般装有一枚硬币、几粒谷子和几颗装饰用的珠子,作为幸福的象征。
打钱,以前,景颇族还会在春节期间举行“打靶”比赛。正月初一早晨,人们纷纷聚到赛场上,女人们把一小包硬币用线捆扎成一包后吊在三四十米高的竹子尖上,男人们就举起火药打那包钱,就是俗称的“打钱”,如果把钱打下来了,就是男人赢,打不下来的话,就是女人赢。
21.傣族:掷糠包。傣族青年男女喜爱甩糠包的游戏,春节期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投掷糠包,看谁投得准,看谁接得着。玩到一定的时候,姑娘们就悄悄抢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头布或拴着的马,跑回家去。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随而来。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布、牵着骏马回来,便设宴款待。泼水节又名“浴佛节”,傣语称为“桑堪比迈”,西双版纳德宏地区的傣族又称此节日为“尚罕”和“尚键”,两名称均源于梵语,意为周转、变更和转移,指太阳已经在黄道十二宫运转一周开始向新的一年过渡。
22.高山族:“围炉”。除夕晚上,一家老少围坐在放有火锅的圆桌上聚餐,叫做“围炉”。平常滴酒不沾的妇女,也要象征性地喝一口酒,以示吉利。“围炉”时吃的蔬菜不用刀切,洗净后带根煮熟,表示祝愿父母长寿。如果家里有人外出,也要空出一个席位,把这个人的衣服放在空位上,表示全家人对他的思念。
23.佤族:“过大年”的习俗是:大年除夕晚上,各家各户处在繁忙而热烈的气氛中,整个村寨鸣,表示一年一度新春佳节来临了。家家户户一宿不睡觉,忙着舂糯米粑粑、泡水酒……,备好初一的丰盛年饭;主人还要去牛厩喂草料,站在牛厩旁观看,有感激耕牛辛劳了一年之意,同时,暗祝耕牛来年再为主人夺丰收出力。大年初一是戒忌日,外人不能入户,各家只能在家安闲。初二清早才热闹起来,亲朋好友互相拜年,然后到舞场跳春舞,一跳就是五至七天。
24.黎族:黎族人是崇拜祖先的,初一十五都要烧香给祖先。大年三十下午要沐浴,换上新衣服,干净的衣服。然后把整个煮熟的鸡、酒,恭敬摆放的“公”供桌上,烧香,由家里辈分最大的人主持,邀请公婆父母回来过年。然后等祖先“吃好”了,家里的男丁,大的小的,就在供桌前烧金银香纸,主持把一壶酒洒在上面念:“ 过水成银过酒成金公婆父母全部收到保护子女子孙健康发财”,仪式结束,就把祭祀的鸡切好全家人吃饭喝酒,也就三十“围炉”。
黎族青年男子要在初一或初二,举行一次“春节围猎”活动,猎物全村共享。
25.纳西族:纳西族的中青年最喜欢在此期间组织灯会,并与别村进行竞赛。
26.东乡族:正月初一要举行传统娱乐活动一一打土仗。打土仗时漫山遍野、喊声震天,不知道的还以为到了战场呢!人们以土块做“武器”,互掷对方,打得浑身是泥、灰头土脸。无疑年轻的小伙伴们是这场“战争”的主力,可是年过花甲的老人们也老当益壮,兴冲冲跑到山野的“战场”上参战,大显身手,场面壮观有趣。
27.独龙族:独龙族把过年叫做“卡雀哇”节,而最隆重的庆祝仪式是上演中国版的西班牙斗牛一一牛祭天。族长把牛拴在广场中央的木桩上,由年轻的女孩子把链珠挂在牛角上,接着,一位勇猛强壮的小伙子,手持锋利的竹矛,向牛腋部刺去,直到将牛刺倒死去。然后,人们就跳起"牛锅庄"舞,分吃牛肉。
28.畲族:正月初一至十五为春节,是畲族热民的传统节日。节日里家家帖红,人人着新衣,到处鞭炮声,相互串们道喜,备办三牲厚礼祭祖。民十分重视过春节,从农历十月开始,就准备糯米酿制“过年酒”,用糯米、灰碱水做年糕。吃糍粑是畲族人民过春节的特色之一。
除夕之夜,人们一般通宵不眠,前半夜,走家串户,互相祝贺;后半夜,点燃香烛,鸣放鞭炮,迎接新年的到来。这时,家男女老少围在篝火旁,聚吃年饭,称“隔岁”。小孩一边烤火“守岁”,一边学唱“盘古歌”。畲族姑娘在节日里,要把亲手绣制的象征纯洁爱情的彩带系在情郎身上。
29.赫哲族:春节是一年中最快乐的节目。除夕夜家家做年饭、剪窗花、糊灯笼。大年初一,姑娘、妇女和孩子们都穿上绣有云边的新装,到亲朋好友家拜年。鱼宴是赫哲族人款待客人的美味佳肴,有酸辣风味的“踏拉长”、味香酥脆的“炒鱼毛”和透明鲜红的大马哈鱼籽。滑雪、射草靶、草球是赫哲族青少年迷恋的娱乐活动。
30.拉祜族:拉祜族对春节极为重视,从上一年的腊月二十四日就开始准备过年,打扫卫生、清洗衣物。除夕之夜,人人洗澡,家家舂糯米粑粑。正月初一至初四过大年,在正月初九至十一过小年。腊月三十晚上要杀猪、春糯米粑,每家要做一对大的糯米粑粑,象征星星,表示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拉枯族亦有大家聚集一起守岁的习俗。
31.仡佬族:正月初一春节的年节程序与汉族差不多,也是在冬腊月间先杀年猪,然后熬油、包香肠、熏腊肉,准备过年盘子。腊月二十四以后,就打汤圆面、蒸粑粑,煮甜酒,准备蒸扣碗,炸酥肉等过年盘子。要贴年画、对联。农历腊月三十过年。年节要祭祖,从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三都用糯米做成一个大糯米粑,放在巅算或木盘中作为供品。
32.水族:在水历每年农历12月的第1个丑日过年,水语称苏念喜。节日这天男女老少打扮一新,欢歌笑语,还给孩子煮红鸡蛋,蒸红糯米饭吃,祝孩子健康成长,人们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的节日气氛中。
33.鄂温克族:鄂温克人的传统生活习俗,腊月三十晚上,全家人要聚在一起吃手扒羊肉,喝用酸奶、肉汤、白米煮成的肉粥。鄂温克人认为,除夕之夜吃手扒羊肉会在一年内一切顺心、万事如意。吃完年夜饭全家人走出屋,用酒、肉等食品共同祭祀祖先神,祈祷祖先神给他们带来幸福、美好的一年,并永远造福于后代。
34.珞巴族:绝大部分的部族,每一年要过三次新春。
第一个新春:11月1日过第一个新春,这时候农作物获得结束,歇息三至五天,各家杀3只鸡,做40升凤爪谷米酒和20升苞米纯粮酒,用米糊烹制20个油馍。期内宗族内相互之间吃请,每家每户向宗族内的长者敬送米酒和纯粮酒各一竹桶和十个碗大的油炸饼。歇息期内所有人不可干包含劈柴以内的劳动者,不捕猎,不打鱼,餐餐美味美味可口,畅快小酌一杯欢乐。
第二个新春:12月1日为大年夜,无论农牧业丰欠,必须庄重而热情地庆贺。11月29日刚开始宰猪宰羊。30日在粮库内宰鸡,每个谷物要杀一只鸡,一般要杀五只,并将热血洒在谷物上,祈祷粮神庇佑年大丰收。这一天各家要用大米粉做一筐上等油炸饼,也要制做纯粮酒10桶。
除夕夜晚饭在天黑了后,吃“那土”饭,也可译者“八宝饭”,全部谷物必须推广一些,牛羊肉、生猪肉、野牛肉、香獐肉、鱼类、鼠肉都不可以少。餐前,最先给先祖盛一碗放到方室的木架子上,它是敬祀神灵、神兽和地神的,以后用竹勺舀一勺倒进火塘里,它是灶神的一份,全家人谢谢灶神一年的庇护,并祈祷再次获得幸福快乐和幸福。
亲人围坐火塘边,老人在左,依辈分就坐。由家里的男年长者执勺,一人一竹半稠半稀的“那土”。珞巴人说,吃“那土”是代表团结一致和谐,事业兴旺,也是有心怀感恩地神、粮神和神兽之意。
12月1日鸡打鸣头遍时,年青男孩和女孩去泉边抢水,谁先注满十竹桶山泉水便是胜者,村长向其敬米酒纯粮酒,向其敬赠一条线一束,宗族头领在泉边连放火药三声,这算解开了新春的帷幕。
长者在家里杀只小公鸡,一是看肝,看肠,肝清肠排满预兆着明年五谷丰登陆,亲人和谐,万事大吉,事业兴旺。二是稻米煮鸡肉,亲人同餐,预兆团结一致幸福快乐。第二天刚开始走亲戚,相互之间吃请。全部年节歇息七天上下。
第三个新春:元月,过第三个新春,除开开展之上2个新春的祭拜主题活动外,在一个月前就需要搞好充足的物资供应提前准备,要炸三筐油馍有二个握拳大,薄而圆,肉制品多少是考量穷富的关键标示之一。
新年这一天早上,宗族团体活动,大伙儿亲手做一个一人高的三层竹楼,最底层堆满用面捏的六畜和各种各样猛兽,中高层堆满尺寸面人,顶层撂满各种各样谷物。宗族头领将一碗米酒撒向竹楼。它代表宗族团结一致、人和动物昌盛、谷物全仓。村人到竹楼旁没日没夜地唱歌。
35.塔吉克族:塔吉克人的春节即肖贡巴哈尔节是塔吉克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公历的3月21日,节期为3天。“肖贡巴哈尔”,塔吉克语的意思是“迎春”。这一节日的*塔吉克族的另一说法是“诺鲁孜节”。意思是“新日”、“新年”或“迎春”的意思。过节这天恰是农历的春分,这天白天和黑夜一样长,塔吉克人将这一天看作是祝愿实现新的一年美好愿望的时刻。
36.保安族:保安族人的新春佳节同很多信仰伊斯兰的中华民族同样,家家户户必须炸馓子、油馃、蜜圆圈和油香,在其中以炸馓子和油香更为广泛。除此之外,节日期内家家户户必须宰羊、羊、鸡、鸭等,酒宴客人以全羊席更为庄重。
37.塔塔尔族:萨邦节是塔塔尔族传统的民族节日。“萨邦”,是塔塔尔族犁地的工具。据塔塔尔族传说,由于撒班的产生,促进了塔塔尔农业的快速发展。因此,撒班节,通是在冻雪消融、大地回春的某一晴朗的日子——即在每年春播和夏收之间的某一天举行庆祝活动,祝福丰收的年景和美满的新生活。
萨邦节到来那天,要举行摔跤、赛跑、穿麻袋赛跑、叼匙竞走、跳远、爬滑竿等各种娱乐活动,演出文艺节目。而节日期间最有趣、最隆重的活动当然是赛马。
38.毛南族:过年时有一种特色年货是用菖蒲叶包裹五谷杂粮而形似飞鸟的粽子类工艺食品,从年三十那天开始,便会将飞鸟粽子悬于屋檐下,直到元宵节后才取下食用。据说毛南族人选择菖蒲做飞鸟,是因为在万物萧条的寒冬腊月,唯独菖蒲叶依旧墨绿地欣长;而包裹成飞鸟形状则是因为鸟是毛南族的图腾。
39.门巴族:过春节,是以藏历元月初一至十五日为节庆日日子。新春前夜,每家每户清扫,用小麦面粉调成粘稠,在门、墙和椽条上边涂各种各样民间吉祥图案。来到大年夜,每家均要喝一种用面糊、肉粒等9种食材煮的粥,以表日常生活富裕。很多别人还提前准备一个叫“切玛”的五谷斗,内窗炒青稞、糌粑面等物,恭祝明年顺顺当当,五谷丰登。
大年初一早晨,每家家庭主妇竞相早上,抢鲜到平时汲水的地区背回第一桶水,由于大家觉得新春最开始背回的水为大雪山顶部狮子座往下流的奶乳,代表財富,谁背到第一桶水最好意头。
40.仫佬族:除夕那天,家家户户贴春联,其内容丰富多彩。中堂正面设置一个香火台,台上之中用大红纸书写“天地君亲师位”或“某氏历代宗亲位”;台左用红纸书写“司命灶君之位”,两旁贴有小对联:“有德能司火,无私可达天。”台右用红纸书写“财帛星军之位”,两旁贴小对联:“日进千金,时招万里财”。个神位前设有宴台、香炉架。
台下有一个专供烧纸钱的盒子,用以焚香、燃烛、烧钱。中堂的背面设有纪念台,台上贴关羽像,书联:“秉烛达旦,忠义双全”;或岳飞像,书联:“精忠报国,还我河山”。堂屋的两旁墙上贴有红纸书写的彩话:“诸事遂意”、“老少平安”等。除夕之夜,宴台上摆设素供,烛光辉煌,香烟渺渺。青年人在宴台前守岁到天亮,子夜零点,鸣炮迎春。
41.乌孜别克族:肉孜节是乌孜别克族的春节,是最为隆重的民族传统佳节。每年阳历3月22日,乌孜别克族人民都要隆重地欢度努肉孜节,以庆祝春天的来临和新的一年的开始。过努肉孜节时,乌孜别克族都举行一种称为“苏麦莱克仪式”的传统聚会,在农村,这种活动尤为盛行。每个村子的乌孜别克人全聚集在一起,用麦苗熬制一种紫色的粥状甜味食物,称为“苏麦莱克”。熬制过程十分讲究,人们围成一圈,一边熬制,一边载歌载舞,欢度良宵。老人们弹着坦布尔、独他尔,小伙子打着手鼓,姑娘们随着节奏强烈、急促的音符,在场中如彩蝶纷飞,跳着传统的民族舞蹈,歌声、琴声和笑声交织在一起,响彻夜空,直到第二天清晨。这时,由村里有威望的老人出面,将熬好的食物发给大家,每一个乌孜别克人都十分珍视“苏麦莱克”,不敢随意丢弃。据说这种习俗是为了纪念从事农业的先民,也有人说这是为了纪念先知的两个孙子而举行的活动。
42.德昂族:泼水节既是德昂族人民欢度新年的典礼,又是男女青年谈情说爱,寻找心上人的好时机。德昂族流行一种赠竹篮子,并乘夜深人静串姑娘时,将篮子分别送给自己所中意的姑娘,最漂亮的那只,要送给自己最喜爱的姑娘,以此表达自己的爱意,试探对方的反应。
德昂族泼水节在公历4月中旬左右举行。临近节日,人们忙着制新衣,做米粑,制好水龙、水桶等泼水工具。老年信徒们齐集佛寺,搭建泼水节时为释迦牟尼雕像洗尘的小屋、架好水龙。水龙是由一根粗木头雕凿而成,长约四五米,彩绘一新,上有槽口。
泼水时,姑娘提桶端盆,把吉祥之水倒入槽中,流向小屋的的佛像,为佛洗尘。然后,由德高望重的长者手持鲜花,蘸水轻轻地洒向周围的人群,向大家祝福,祝贺新年的开始。这时,人们开始兴奋起来,纷纷互相祝贺新年,年轻人将水桶高高举头顶,将水滴洒在老年人的手上,祝愿人们生活快乐、健康长寿。老人们则伸出双手,将水棒在手中,口念祝词,为年轻人道喜、祝福。这种仪式之后,人们便以象脚鼓为前导,排成长队,拥向泉边、河畔,唱歌、跳舞,互相追逐、泼水。
43.基诺族:过年是基诺族最隆重的节日,但没有统一的日期,各村寨在一月份择日过节。节日前,家家户户都要酿酒、杀猪宰牛,准备丰盛的食品,并邀请附近村寨的亲戚朋友前来欢度新年。
年节期间,男子身穿镶边无领对襟订、棉布褂和白、蓝色裤子;妇女穿绣花无领对襟小褂和镶红边黑色的前开合短裙或长裙,挽发髻盘于头顶,戴白厚麻布后披翅帽。大家聚集广场,除共同唱歌跳舞外,还根据不同的年龄、性别开展各种文娱体育活动。儿童最喜爱的是会箭和陀螺;妇女荡秋千和玩鸡毛球;小伙子掷标、踢球、踩高跷。男女青年还一起翻竹杠。节日里还有一项独特的活动是敲大木鼓。大木鼓,基诺族人民视为最神圣的器物。平时挂在“卓巴”、“卓生”家里,严禁动用,只有过年节时才能敲击。
44.京族:春节,与当地汉族迎春节大同小异,但也有一些特点。除夕那天,家家户户把过春节的菜肴和白薯粑做好。一般做得很多,年初一、初二不用动锅铲也有吃的。取“年年有余”的吉意。这是因为年初一不能“杀生”,另外也取“年尾剩到年头”以及“去年有剩到今年”的吉意。此外,村里还要派几个代表到哈亭祭拜诸神,若有祖先录人唱哈节祭文的,则该家族要另外组织到哈亭拜祭。
45.怒族:过年前夕,怒族人家家户户都会积极准备,砍足柴禾、舂好粑粑、酿制美酒、杀猪宰鸡,并清扫庭院,迎接春节的到来。
除夕之夜,还要请老人一同吃年夜饭,用餐前先用酒、肉、粑粑等祭祀火塘里的铁三脚。大年初一的凌晨,趁雄鸡还没有叫时,就要争先恐后地去打“祖先水”以求吉祥如意,并且按照惯例新年的第一碗饭必须先舀给狗吃。
46.普米族:大过年,是普米族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之一,一般从腊月二十九祭祖先、吃年饭到正月初七过完人的生日为止,要七八天时间。在宁蒗,以腊月初七为岁首,而兰坪和维西则在正月过春节。兰坪一带有杀年猪宴亲的习俗,不论来客多少,总要馈赠每人一份火烤肘肉和一碗骨头汤,以示“亲如骨肉”、“情同手足”之意。
腊月三十晚上,由男家长主祭“门神”,敬“锅庄”,然后全家老小围拢火塘吃团圆年饭。大年初一清晨,各家以供品祭锅庄,祭龙潭。所念祷词,提及同氏族内各家族祖先亡灵和自家三代列祖以及各路名山大川的名字,表示迎新年祈丰收。宁蒗普米族在除夕之夜,先要放火炮三响、吹海螺,在锅庄上供猪头。
47.鄂伦春族:春节是鄂伦春人辞旧迎新的好日子,在外的人都要赶回去与家人团聚,节前进山打猎,冰上捕鱼,备过新年。办置年货:最好的鱼、肉、米面、烟、酒、糖果、鞭炮等等。人们搞好卫生,换上崭新的衣服。腊月二十三火神上天,要供食品。
鄂伦春人在除夕之夜,门前都要燃起一堆篝火,既表示日子越过越红火,也有驱蚊去邪之意。然后打开神龛祭祀,到十字路口为死去的亲人“烧纸送钱”。然后吃团圆饭、守夜。
初一清晨,人们忙着煮新包的“谢纳温”,鸣放鞭炮或向天空鸣,以示迎来了新的一年。全家人走出屋外,面向东或南,燃起九柱香,叩头祭拜天神和山神,祈求神灵恩赐猎物,保佑全家免灾免祸、吉祥如意。
48.羌族:羌族年是羌族的节日。农历十月一举行。羌族年这一天羌族人民欢聚一堂献上用面粉制成的小鸡、羊、牛,分食羊肉,将羊血洒到树林里。亲邻好友互相邀请,拜年作客,同饮“咂酒”。
大家边饮边演唱酒歌,内容多是祝福吉祥如意,或恭贺新禧,或酬谢和缅怀祖先的英雄业绩。
49.柯尔克孜族:柯尔克孜族人被称为山里的游牧人。诺如孜意为新年,柯尔克孜人将白羊星升起的时候定为一年的开始,每年第一个月出现时,柯尔克孜族人民欢度此节,这与汉族的春节很相似。
在节日期间人们装上节日盛装,举行各种活动驱邪,迎接平安和丰收,整个节日活动持续十几天。过节时每家都按自己的能力把菜饭办得丰盛些,互相请客,以示庆祝。
50.俄罗斯族:过春节更多的功夫是花在制作美食上。他们会准备不少的羊肉、牛肉、猪肉和各种蔬菜和腌制的蔬菜,非常丰盛,除了自家享受之外,还拿来招待亲友,以示体面、热情。可是,他们即使是招待其他兄弟民族客人,仍是按自己的生活习惯,不用碗筷,而是用刀、叉、勺、盘,如果席间上两种以上的菜,也不像汉族一起端上来,而是吃完一道菜再上一道。
他们过春节还有一个特点,家家户户自酿啤酒,几乎很少去购买,每家自酿的啤酒,有着独特的味道、品质,吃饭时家人和宾客共饮,甚至还把自家制作的啤酒馈送亲友,以示友好。
51.土族:除夕,天一黑,家家便在房门框上贴春联,门扇上贴用黄裱纸印的钱马、年画等。当晚吃的年饭一般是细长面条和大块肥肉。饭后,妇女和小孩开始穿戴五彩缤纷的节日盛装。这晚要求全家团圆,听长辈讲故事、通宵达旦唱家曲等。将要出嫁的姑娘这晚要举行“戴天头”仪式,除夕晚不能高声吵嚷或打骂,否则认为这一年家中不吉。这晚还要举行接神仪式。
家家在院中煨桑,上面放些酥油和炒面,众人跪地磕头,祈求财神、喜神、贵神降福。同时还要在灶旁,门后点灯供馍,意在敬奉灶神和门神。
初一早上四点许,土族男子,不论年长年小,都洗漱完毕,先到土地神那里上香、点香灯、同时跪求新一年太平、全家安康、生意兴隆、工作顺心从土地神那里回来,全家族的男子,集中到祖坟烧纸、跪求祖先保佑,燃放爆竹,酒奠祖宗。
52.布郎族:用傣语叫“京比迈”,是布郎人最最隆重的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吃红糖糯米粑粑,还要用芭蕉叶包成两份,各*上一对蜡条,两朵鲜花,关到家庭长家中:一份装入家族长卧塌上方挂的“胎嘎滚”(家族神位)内,作为祭祀家神之用;另一份献给“高嘎滚(家族长)。各户男家长都要脱下自己的包头巾,向作为整个“嘎滚”(家族)代表的家族长行拜年磕头礼。
并且用水象征*地从头到脚为家族长做洗礼,祝贺长命百岁,吉祥平安。家族长也向人们祝福道:“全家族的孩子们,逢年过节来祈福,这是祖辈传下来的古礼,不可忘记。旧的岁月过去了,新的一年到来了,全体儿孙们来告辞拜年,你们都有福了。预祝你们庄稼茂盛,人畜兴旺。”祝毕,家族长为“胎嘎滚”(家族神)代袜么,代袜那神祈祷祭祀。
53.哈萨克族:哈萨克人在纳吾鲁孜节这1天要举行“纳吾鲁孜节仪式”,开展娱乐活动,打比方说,男女混合摔跤、绕口令、猜谜、合唱《纳吾鲁孜歌》。《纳吾鲁孜歌》的产生与纳吾鲁孜节有关,是哈萨克人习俗歌的组成部分,表达的是人们的美满愿望。为了送旧迎新,希望丰收,纳吾鲁孜节这天,哈萨克人家家都做年粥。年粥是用小麦、小米、大米、面、盐、肉、酸奶疙瘩七种食品做的,叫“纳吾鲁孜饭”。做罢年粥,人们还要效用过冬的马肋肠、马肥肠、马碎肉肠、马脖肉、马做骨肉。
54.裕固族:春节是裕固族最主要的传统节日,节前有祭祖守岁活动。除夕之夜,家人团聚吃年夜饭,主要有抓肉、炸油果、馓子、酥油奶茶等。年三十守岁,正月初一早早起床,意为人勤春早。按习惯,年轻人和晚辈要手捧清水,洒向帐篷、棚圈,表示清洁吉祥。吃过年饺子后,人们走亲访友,相互拜年,赠送礼物。
送礼时,先将礼品装在精美的袋子里,上面用一块四方白布对角折叠成三角形封盖,类似哈达,表示吉祥如意。晚上帐篷内灯火辉煌,举杯饮唱,通宵达旦。
55.撒拉族:又叫“尔德节”,俗称过年,是撒拉族的传统节日。
撒拉族对开斋节特别重视,庆祝场面十分隆重。开斋节那天撒拉族人要举行会礼和各种庆祝活动,人们在家中炸油香、馓子。上午,撒拉族到清真寺参加会礼,然后走亲访友,相互祝贺,款待客人。
以上就是给大家总结的55个少数民族的春节习俗,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