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和中国在新能源产业上其实是相互成全、相互促进,这家明星产业创新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和商业经历,值得更多跨国企业深思,也给中国企业的全球协同以重要启示
特斯拉
文|《财经》记者王静仪郭怀毅郭宇李皙寅实习生邵玮
编辑|李皙寅施智梁
当汽车和机器人这两个元素发生碰撞,很多人可能会在第一时间联想到好莱坞电影《变形金刚》中的经典汽车热角色——Optimus擎天柱。10月1日,集合了汽车与机器人元素的擎天柱真的来到了地球,只不过诞生它的家乡并非电影中那个虚构的塞伯坦星球,而是地球上的电动汽车公司——特斯拉。
从新能源电动车到人形机器人,从太阳能面板到人工智能,特斯拉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或许1000个人眼里,有1000个特斯拉。
粉丝眼里,特斯拉很酷,是科技和时髦的象征。即使它在北上广深日益变成街车乃至网约车,特斯拉作为新能源汽车创新代表的品牌光环仍没有消散。
员工的评价很两极。有人在这里感受价值观的激荡,“确实多了一种推动产业变革和改善地球环境的使命感”;有人却难以忍受工作的艰辛,“熬过六个月试用期就是老兵了,想起那段日子就心悸”。
在新能源初创车企眼里,特斯拉是毫无疑问的先驱榜样,不论是消费者的教育,还是产业链的培育,都为后来者铺平道路——但年轻的企业们已经想明白,复制毫无意义,是时候走自己的路了。
在经历初创之后,至少在过去十年里,特斯拉一直深刻嵌构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培育和产业发展当中。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帮助特斯拉解决了品控问题,让曾经“车内漏雨”“发动机舱里有泡面”的车变得物美价廉;特斯拉也拉动了中国产业链,不仅帮助一批“特链”企业成熟壮大,也为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奠定基础。
2019年特斯拉超级工厂落子中国上海,成为首家外资独资的新能源车企,引入一体压铸技术,让造车更容易,解决了产能的困扰,在全球最大消费市场,收获了巨量订单;特斯拉也成为佐证中国坚持高质量对外开放不动摇,只要在商言商、尊重规则就能互利共赢的最好例证。
尽管成就了很多第一,但在CEO马斯克看来,特斯拉不是他最引以为傲的成就,他的野心是宇宙级的,解决地球上的能源问题只是其中一步,终极目标是帮助人类移民火星。
这样的野心为中国创业者们所推崇。管理学专家盛赞他是“有勇气的创业者”“第一性原理对于颠覆式创新不可或缺”,创业者们都想打造“中国特斯拉”“中国SpaceX”。
“中国为什么出不了马斯克”,一度成了在新的产业创新时代,类似当初钱学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式的天问。
无论是站在国外看中国,还是站在产业内看自身,特斯拉都可以成为映照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市场拓展和产业创新的晴雨表,其典型性并不限于新能源汽车行业。
启蒙中国电动车消费市场
不是鲶鱼、不是鲨鱼,是让市场接受电动车的先驱玩家
“离了财政补贴和送牌,根本没人买。”过去几年,家住上海的张先生持续看衰电动车。作为年过五旬的车迷,他总觉得,电动车开起来不痛快:电池贵、充电难、得勤伺候,徒增烦恼。
如今,油价高涨,小区里新增了充电桩,街上的特斯拉越来越多。直到有一天,老朋友邀请他试驾了新买的特斯拉Model3:加速快、有大屏,高架上辅助驾驶能放松脚,他“黑转粉”了,“电动车,我只买特斯拉。”
电机加速快的特性,击中了车迷的心。“刚提车的时候,如果遇到红灯起步时旁边有奔驰、宝马或者奥迪,我就想试试到底谁更快。”家住北京的乔威在2021年买了一辆特斯拉Model3,本就是性能控的他总想“蹦一下”,结果一直让他满意。
特斯拉model3
媒体人徐易飞是个极客,家里空调、电灯、窗帘都能联网遥控。他觉得特斯拉就像苹果,让汽车从功能型进化到智能型。“汽车能像手机一样,不断OTA升级,越来越好用”。
有人将特斯拉作为一种社交货币。上海特斯拉粉丝周少喆,是Model3最早一批进口消费者,他在《财经》记者面前展示远程遥控车辆,将车辆从车位停到走廊;还多次主动邀约,体验自动驾驶功能。短短一年内,他前后推荐十多位朋友入手特斯拉汽车,收获了包括轮毂、发布会门票、车模,乃至价值5000元的同款特斯拉童车等周边。
图源:法新社
这些早期特斯拉的拥趸者,爱好科技、时髦,喜欢尝鲜,多是朋友圈内消费的引领者。他们向朋友演示特斯拉的时候,无形中推动了周遭对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的理解。
“没有传统汽车概念的约束,以及资产存量的掣肘,特斯拉把汽车从典型的机械产品重塑为高科技、由软件定义的智能网联产品。”中国电动车百人会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陈清泰告诉《财经》记者,特斯拉具备了自我进化的能力。使它由一个“买到手就开始落后”的“死物”,转化为一个可以不断进化的“新物种”。
不止是消费者的观念被改变。一位商场的市场经理告诉《财经》记者,最早特斯拉工作人员上门推广在停车场建设充电桩时,他们充满腹诽,觉得麻烦、也担心安全,但研究了车主画像,发觉就是商场想要的高质量消费者。效果的确不错,不少车主被吸引过来停车消费,有的商家还主动给特斯拉车主发放专属优惠券。
认可电动车的消费者越来越多,国产化的特斯拉价格逐步走低,这让特斯拉的销量急剧高涨。在中国消费能力最强的北上广深四地,特斯拉的销量击败了传统豪车品牌奔驰、宝马、奥迪,持续霸榜。
根据中国汽车金融暨保值率研究委员会提供给《财经》记者的上险量数据,2022年上半年,特斯拉ModelY垄断了四座一线城市豪华SUV的销冠;在上海和深圳,特斯拉Model3还同时占据了豪华轿车的头名——包括新能源车和燃油车。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数据显示,2020年,特斯拉Model3以13万辆的成绩占据了新能源汽车销量榜的头名;在2021年,ModelY就以16万辆的成绩超过了Model3,并力压宝马X3、奥迪Q5L和奔驰GLC等传统豪华SUV产品,占据了豪华SUV零售榜的头把交椅。
对于特斯拉如此强劲的势头,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对《财经》记者分析,一线城市限购,让消费者倾向电动汽车;当地居民消费能力强,自然会青睐高端车型,尤其是行业领头羊。
从全球市场、特别是美国市场的情况来看,特斯拉一直在蚕食传统豪车的市场。这种情况在最近几年的中国市场上,也开始出现类似苗头。“特斯拉Model3一上市,上海奔驰C级车的销量就明显下滑,”汽车销售服务平台“车fans”创始人孙少军在调研后告诉《财经》记者,不少奔驰C级的原有潜客在放弃了奔驰,转身选择Model3。
伴随特斯拉的逐步普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通过体验,感受到了电机加速快,充电更省钱;汽车厂商终于从手机屏幕的方寸之间,抢夺了消费者的注意力;智能辅助驾驶就是能够让人更加轻松。
特斯拉在多大程度上激活了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是否成为了一条搅动市场活力的“鲶鱼”?
“不是“鲶鱼效应”,而是发挥了引领作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对《财经》记者分析称,特斯拉抢占了传统豪车的入门型市场,开拓了中国新能源B级车市场。在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特斯拉成为拉动市场增长的核心力量。
特斯拉是好榜样,但中国对手现在更想超越它
追随你,但不亦步亦趋。无论是OTA还是激光雷达,中国新能源公司都在精益求精
2014年4月,43岁的马斯克第一次来到中国,在北京向8位中国首批ModelS车主交付钥匙。这8位车主都是企业高管,其中和汽车相关的,就有汽车之家总裁李想和力帆足球俱乐部董事长尹喜地等人。
这时中国电动汽车行业还在萌芽——那一年的年中,小鹏汽车成立;11月,蔚来汽车成立;12月,贾跃亭通过微博公布了乐视汽车概念图;翌年初,威马汽车成立;2015年7月,ModelS首批中国车主李想,也成立了车和家。
从设计到制造再到营销,特斯拉对于电动汽车行业有难以代替的引领作用。
特斯拉的中控大屏图/特斯拉官网
以往车内有各种各样的物理按键,而特斯拉将大多数功能都集中在中控大屏上,取消了大多数按键甚至是仪表盘,打造出极简的车内设计风格。虽然这样的设计自推出以后就一直没有停止过争议,但极简的风格获得了很多年轻人的喜爱。
无论是造车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都开始采纳中控大屏的设计。例如已经停摆的初创公司拜腾汽车,就以首创的48英寸大横屏,获取极大的关注。同是全新品牌的智己汽车和岚图汽车,继续在屏幕上下功夫,把大横屏设计成可以升降,随着车辆的不同状态而调整,增强科技感。
OTA也是特斯拉率先引入汽车行业的理念,让汽车突破传统汽车的物理界限,理论上可以随着OTA不断进化。这背后是特斯拉打破了传统的分布式电子电气架构,改为集中式电子电气架构,整车OTA得以实现。不论是修复以往的问题,还是添加全新的功能,“软件定义汽车”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
除了消费者关注每次OTA带来的新功能,各大车企也对此关注有加。有一家跨国汽车中国总部的相关负责人就对《财经》记者表示:“特斯拉的每次OTA我们都会记录下来,因为从他们的OTA中,我们希望分析出一些特斯拉技术发展的趋势。”
巅峰性创新往往来源于跨界。埃森哲大中华区产品制造事业部董事总经理蔡沈隽告诉《财经》记者,马斯克是IT行业出身,在他看来,一款产品的推出,不需要尽善尽美,只要能够敏捷迭代即可。这一点,习惯于把汽车打磨得尽善尽美再推出的传统汽车业,是不可能主动接受的,质量第一、安全第一、品控第一的正确性比天高,是不能容错和妥协的。
OTA并不神秘,但马斯克创造性地把他用在了汽车上。最早以前,Windows操作系统打补丁就是一种OTA,iPhone的升级也是如此,在这方面,特斯拉的创新性并非前无古人。但在蔡沈隽看来,马斯克最大的特色就是打破思维窠臼,创造性地用其他行业的解决办法,解决根源问题。
特斯拉的软硬件自研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这被许多带有智能驾驶功能的汽车拿来当作样本和标尺,“比特斯拉强”“比特斯拉xx方面强“差xx个特斯拉”成为耳熟能详的形容。
最新一个例证是一体压铸技术。ModelY的后地板采用一体压铸技术后,原有的80个冲压焊接零件集成为1个铸件,在特斯拉看来,不仅简化生产过程,而且降低成本。
力劲集团创始人刘相尚表示,力劲集团和特斯拉联手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打造出了专用的巨型压铸机GigaPress。“他们过一段时间就来问我们,这个能不能做,那个能不能做。他们每改一次我们的机器也要配合改。”
“国内很多车厂都和我们就GigaPress有交流,但大部分还在设计阶段,”刘相尚说,其中一些企业很难找到具备特斯拉这种类型和才能的汽车设计师。没有设计,力劲集团就不能做出相应的机器。
特斯拉还重塑了汽车营销模式。曾几何时,买车就去郊外的4S店是消费者的习惯。每一家4S店背后,都是一个个独立的经销商集团,车厂只要把车造出来,甩给经销商,就算完成了销售任务。也正因如此,车厂并不直接面对消费者,并根据销量业绩给经销商提成。这导致,店不同,价格不同,消费者买车被迫货比三家。
2013年,特斯拉在北京知名商场侨福芳草地购物中心开设了首家直营门店,强调线下体验、线上下单,全国统一价格。随后商场+直营的模式在业内全面开花。
特斯拉不是没有过质疑。被称作中国汽车流通行业教父,庞大集团原董事长庞庆华曾告诉《财经》记者,特斯拉初期导入,直营模式更有利。但从商业逻辑来看,大包大揽、脱离了社会分工更好的规律尝试,终究是做不好的。
Galxe推出Sybil预防凭证,由多链信誉评分协议Nomis提供支持:6月21日消息,Web3凭证数据网络Galxe宣布推出Sybil预防凭证,该凭证由多链信誉评分协议Nomis提供支持。使用该证书可以防止机器人获得奖励,并通过分析多个EVM链上的钱包活动提高活动的投资回报率,用户必须获得40分以上以证明其资格。[2023/6/21 21:51:34]
不过,特斯拉将直营坚持至今,并引领了业内新风尚:在核心商圈租最好的铺位,展示车辆;工作人员不是销售而是“产品专家”,以接待、留资、预约试驾为考评,强调服务体验;全国一口价,收费全透明。
“特斯拉并非是服务导向,而是产品导向。”印第哥文化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杨先生对《财经》记者分析称,产品导向,意味着有绝对鲜明的特质,和让消费者甘之若饴的体验。这样的用户运营,自然复制成本较高,学它的车企就相对较少了。
马斯克本人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直言:如果这个产品本身足够牛,其他的东西都不重要。“我并不喜欢谈营销,这是个有点虚假的东西,营销试图在产品和大家渴求的东西之间建立起联系。”
“特斯拉没有改款的压力,”曾在蔚来等四家车企工作、著有《火星人马斯克》的一苒认为,特斯拉的产品竞争力极强,当初的设计足够前瞻,也预留了很多硬件能力,使得产品直至今日仍不过时:只要软件升级、换大电池包,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特斯拉对行业的带动作用明显,但中国车企并非在身后亦步亦趋。
10年前,特斯拉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启蒙者。10年后,比亚迪已经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
“我们不能简单地复刻已有企业的打法。”阿维塔CEO谭本宏对《财经》记者表示:“我们也调研了特斯拉,它每个月有差不多两三万用户,大多并不认同产品的内饰,但苦于选择少,加上从众。”阿维塔由长安汽车、华为、宁德时代联合打造,成立于2018年,旗下车型售价超30万元。
差异化竞争是必然的选择。谭本宏认为,当一个车型月销破万,购买人群已经非常细分,各种收入水平、年龄都有。此时会产生溢出效应,不可能满足全部消费群体,而这正是新品牌的机会所在,去转换那些诉求没有被满足的消费者。
蔚来汽车的思路类似。在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看来,蔚来要当汽车行业的苹果,不仅产品要好,而且要硬件、软件、服务一体化。
他告诉《财经》记者,“过去由于纯进口的原因,特斯拉售价还比较高,我们确实有很多短兵相接的地方。现在特斯拉和蔚来的用户已经越来越远,车价差了15、16万,跨越2个-3个细分市场。蔚来均价40多万,对特斯拉现有用户的吸引,在于换车换蔚来。”
当扩散的创新阶段不断发展,电动车不再只是潮人的玩具,特斯拉教育好的电动汽车消费市场,让中国车企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未来几年,在全球顺风顺水的特斯拉将在中国陷入苦战,”一苒认为,就像当年的苹果一样,中国市场的竞争者不是吃素的,OPPO、vivo、华为、小米当年都围攻光明顶,瓜分了苹果的市占率,这一幕也将在中国上演。
“转型成功的传统车企会分走特斯拉的光环,市场对于特斯拉的预期也会逐渐下降,资本市场的看法也会发生变化。”崔东树对《财经》记者表示,在这场围剿战役中,特斯拉能否保持可持续的规模增长成为关键,一场对决已开始。
“生产制造才是特斯拉最大的优势”
马斯克有多感谢上海工厂?后者解决了他的产能地狱。上海工厂是效率第一,快速生产汽车是最重要的目的,其定位是一个执行型生产工厂;而加州工厂定位为研发型产线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
2015年,马斯克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大车企宣称做电动车,我认为那是个好消息。我也不会担心对我有什么冲击,你知道他们的产量水平吗?可以说几乎没有……现在有20亿燃油车行驶在路上,即使明天开始新车量产100%都是电动车,也至少需要20年才能在公路上显性地体现出来。”
”我认为我比目前地球上活着的任何人都更了解制造业。”这是马斯克的判断。他看来,生产制造才是特斯拉最大的优势。
马斯克的豪言有数据佐证。从正式投产到产销同步突破百万辆,特斯拉上海工厂仅用35个月,在此前,这一纪录的保持者是北京现代,用时63个月。上海工厂投产之初的设计年产能只有50万辆,到了今年二季度,产能上调至75万辆,更有媒体报道实际年产能已破百万辆,位列全球产量最高的工厂之一。
同是位于上海的整车工厂,上汽通用凯迪拉克金桥工厂的占地面积为75万平方米,设计年产能则只有16万辆,产能占地比为0.21辆/平方米。而特斯拉上海工厂占地86万平方米,按百万辆产能计算,其产能占地比高达1.16辆/平方米,是前者的五倍。
“我认为特斯拉要当电动时代的福特:产品要简单,配置要少,要铺量,成本要降到最低,价格也降下来,任何人都可以用电动车。福特当时搞T型车,就是让人人都开得起车,规模化、批量化、减少门类。”秦力洪对《财经》记者评价道。
如何做到?以特斯拉为外界所熟知汽车一体压铸技术为例。
生产更容易生产的车,是特斯拉的生产理念。前特斯拉加州无人工厂项目负责人AllenPan告诉《财经》记者:“一辆汽车需要数万个零件,但是如果我们把汽车所需要的零部件简化成10个,产能自然就上去了。”
马斯克表示,ModelY的后地板采用一体压铸技术后,原有的80个冲压焊接零件集成为1个铸件,实现40%的降本。中信证券在研报中指出,在2022年一季度财报中,特斯拉汽车业务毛利率32.9%,整体毛利率19.2%,均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就有一体压铸技术带来的贡献。
目前,蔚来、小鹏、高合、大众、奔驰和沃尔沃均在进行一体压铸的前期研发,且大多数已决定推动将这一技术量产。
但在马斯克看来,生产工艺不是最大的问题,“最难的是发现福特流水线生产方式并打造胭脂河工厂”。
马斯克说的胭脂河工厂,是福特汽车创始人亨利·福特为汽车生产模式树立的一座里程碑。在这个面积有540个足球场大的工厂中,不仅有发动机、底盘和轮胎等各种零部件工厂,甚至还有发电厂和炼钢炉。原材料从一端进入工厂,经过流水线的生产加工变成一辆辆汽车。
“马斯克心目中的特斯拉工厂,就是所有的原材料从一边进去,整车从另一边生产完成后出来,就像亨利·福特时代的福特汽车一样。”AllenPan表示,“但有一点不一样,特斯拉正在用软件定义生产。”
“我们不像那些汽车企业那么巨大,从组织架构上来说我们就是一个小公司;和汽车的强工业化特征相比,我们更像一个科技创新型公司。我们无时无刻不通过技术创新来降低成本,探寻新的模式来造车卖车。”2014年7月,特斯拉时任全球执行副总裁JeromeGuillen向《财经》记者如此强调。
具体而言,特斯拉将自动驾驶中的感知、决策和控制概念引入到生产线中,每个工站就是一辆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特斯拉内部称之为工作站控制。AllenPan介绍,软件定义硬件,硬件多功能、高集成地组合在一起,就重新定义了生产方式。
举一个例子,当物料管控系统发现缺少某种零部件时,它会及时通知制造执行系统,制造执行系统则会安排工人或生产设备先跳过该零部件的生产步骤,等到合适时机再重新生产。另一个例子是,对工位进行智能化改造,边生产边质检,发现问题后当即解决问题,而非在后续工位设立额外的质检站和返工站。
软件定义生产的背后是通用型AI。AllenPan介绍,这套AI并不基于特定场景,“如果马斯克的其他公司也需要的话,也可以用在那家公司。”就像自动驾驶可以迭代一样,通用型AI也可以不断迭代,带动生产线和工厂迭代。
虽然早有成熟的“自动驾驶”生产线,但去过特斯拉上海工厂的人都发现,其自动化和无人化程度却并不高,一些多由机器完成的工作,在这里居然由工人手工完成。
“当时我帮马斯克规划上海产线,我也问过这个问题,马斯克说不需要。”AllenPan说,上海工厂是效率第一,快速生产汽车是最重要的目的,其定位是一个执行型生产工厂。在加州工厂,产线也是产品,定位为研发型产线,不仅是完成相应的量产任务,还要打通研发端和生产端,让产品和产线同步迭代。
就像一体压铸技术受到蔚来等公司追捧一样,特斯拉的工作站控制方案也已经受到关注。2021年,AllenPan创办了自己的创业公司IndustrialNext,想把这套技术普及到更多的制造业企业。2022年6月,英达视获得1200万美元的Pre-A轮融资,投资方中就包括已经宣布造车的小米集团。
“车企的基石是制造业,做不好制造可以说少了灵魂。”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张君毅对《财经》记者表示,特斯拉反复强调其制造的领先性,让很多国内车企也重新认识到了一点,那就是高效制造和用户企业、软件定义企业都不可偏废。
中国供应链和特斯拉互相成全
95%的零部件本土化率。中国新能源供应链本身已颇具实力,纳入特链之后,在良率、效率、成本控制等方面有了更大的进步,而特斯拉的品牌力也让特链企业走向全球
“国产化以前是漏雨的。”前后购买过两辆特斯拉汽车的张女士对《财经》记者回忆道。
虽然漏雨并非普遍现象,但品控不够好,是早期消费者对于特斯拉常见的抱怨。2019年,国外一名Model3车主发现车辆内部总是有噪音——源于发动机舱内的泡面。
国产化之后,从品控到产量,特斯拉变得不一样了。
“在没有进入中国之前,特斯拉在美国的供应商质量并不高,用欧洲大众的标准来看,品质表现堪称糟糕。”张君毅认为,特斯拉和一些中国汽车行业顶级供应商建立了合作关系,比如生产内饰和座椅系统的延锋,生产动力电池的宁德时代等,这让国产特斯拉的品质和成本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近日,比亚迪董秘李黔表示,特斯拉如果没有在上海建工厂、依靠中国供应链,特斯拉产量想提升,大概率是不可能事件。
李黔并未夸大中国产业链对特斯拉的助力。据奥纬咨询的不完全统计,特斯拉在中国的核心供应商数量有近百家,从关键的电池、电机、电控到充电桩、底盘和内饰,几乎涵盖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每个环节。
资料来源:奥纬咨询制图:张玲
除了改善品控,中国供应链还降低了特斯拉的成本。特斯拉曾表示,上海工厂生产Model3的单位成本,较美国工厂的生产成本降低了65%。
即使是同一款车型,国产价格普遍低于海外版本。以长续航版ModelY为例,北美售价为6.5万美元,国产版售价仅为39.4万元/辆,差价6万元人民币。
2020年是特斯拉国产化的第一年,也是成立17年后首次全年盈利的一年。在张君毅看来,这离不开上海工厂和中国本土供应链的贡献,特斯拉和中国汽车产业链之间,实现了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95%,这是特斯拉公司副总裁陶琳在9月10日披露的上海超级工厂产业链本土化率。
作为中国的一家连接器产品供应商,瑞可达主要生产连接电流或信号的装置。2016年,瑞可达进入了特斯拉的供应链体系,自此打开了市场。目前,瑞可达成为蔚来汽车、上汽集团和比亚迪等众多车企的供应商,公司收入和净利润也分别从2016年的3.08亿元和4186.21万元,增长至2021年的9.02亿元和1.14亿元。
目前的特斯拉产业链,堪比苹果产业链黄金十年的前期。苹果产业链在中国扶植起的大量企业,帮助中国手机产业在智能机时代取得了质的突破。如今,特斯拉与中国产业链正在密切互动,如宁德时代已经进一步坐稳全球动力电池产业的头把交椅。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转型的情况下,特斯拉产业链上的中国企业将为中国汽车产业实现弯道超车做出明显贡献。
罗兰贝格全球高级合伙人、大中华区副总裁郑赟告诉《财经》记者,后进企业对特斯拉的追随并不意外,从供应链的角度看,与其重新建立一套全新的产业链,不如使用已经成熟的产业链,这样成本更低、产品性能也稳定。
飞凡汽车首席运营官姜辉告诉《财经》记者,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不断提升零部件的本地化率,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的技术进步和链条完整,让包括飞凡汽车在内的中国品牌都在从中受益。
不止是产业链国产化,特斯拉还在促进人才培养。
今年5月,上海电力大学与特斯拉签署《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合作协议》,上海电力大学通过定向培养为特斯拉培养急需的专业和复合型人才,特斯拉优先选用上海电力大学毕业生。
目前已经有300多名一线员工在电力大学接受课程培训,将持续年2-3年左右,未来还会有上千名一线员工前往电力大学深造。据特斯拉企业大学校长刘洋介绍,双方合作解决一线工人没有高等学历的问题,提升机电一体化等方面的应用能力,并为员工申请积分落户提供条件。
埃隆·马斯克图源/法新社
中国新能源产业和特斯拉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许海东告诉《财经》记者,中国早就建设了完备的新能源供应链,特斯拉享受到了这一整套红利,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能。某种程度来说,质量又好、成本又低的供应链,在全球范围内,中国堪称舍我其谁。当特斯拉选择进入中国的时候,就已经是用脚投票,显示出了中国整个新能源产业链的强大实力。
“中国有很多非常有才华、勤奋的人”
马斯克是一个“斤斤计较”的商人,比较过了全球所有工厂落户地之后选择了上海,除了人口和消费潜力之外,最重要的是政策的开放:允许独资建厂
只要参观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都会先来到一张海报面前驻足:2019年1月7日奠基,10月25日竣工验收完成,12月30日首批Model3交付内部员工……“从工厂奠基到第一辆车交付,仅用时11个月。”讲解员总会特别强调这一点。
马斯克青睐中国市场久矣,早在2014年1月,他本人就表达过进入中国市场的意愿。当年秋季,特斯拉在京沪两地建成了售后中心。
一年后特斯拉实现交付4000辆,略显平淡。这是因为进口的特斯拉实在太贵,且充电桩建设完善,体验不佳。彼时,中国整车进口关税是25%;零部件进口关税为15%。
此后几年,特斯拉一方面在中国境内大量兴建充电设施,同时积极争取在中国建厂,从而降低关税。
从那时起,特斯拉亚太区时任副总裁的任宇翔便成为了各地方政府的红人,时不时就会传出特斯拉在华某市落地的传言。
一位知情人告诉《财经》记者,特斯拉很早就看上了上海浦东,最开始相中了浦东金桥,一度进入关键环节。不过,特斯拉依托自己的明星效应,获得了其他地方政府更优惠的条件,在双方的“讨价还价”下,这一谈判被无限延长。
事实上,阻碍特斯拉建厂的最大心结,并非地方配套政策,而是股比。按照当时汽车产业政策规定,汽车整车、专用汽车、农用运输车和摩托车中外合资生产企业的中方股份比例不得低于50%。
开放市场,扩大合作,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这需要政府对自己的产业成熟度有底气,对引入充分竞争有勇气。马斯克也曾看中印度市场,巨大的人口红利,旺盛的汽车消费能力,让他在2017年就曾表示,希望当年进入印度市场。
但双方一直纠结于市场准入门槛和建厂问题:印度政府希望特斯拉从一开始就在当地生产汽车,中国制造的特斯拉汽车出口到印度是不可接受的;而马斯克希望先降低汽车进口关税,用进口车试水印度市场,随后考虑在本地生产。历经长达六年的拉锯谈判,特斯拉仍未进入印度市场。
一直以来,有些国家和相关人士对中国汽车行业政策颇有微词,质疑关税过高等。事实上,任何国家都有需要保护的产业,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绝大多数产业部门已经走向成熟,引入更多竞争压力有助于保持活力。
一切在2018年4月发生变化。国家主席宣布,中国决定在扩大开放方面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举措,具体包括尽快放宽汽车行业等制造业外资股比限制,相当幅度降低汽车进口关税等。
由此,特斯拉建厂走上了快车道。当年五月,特斯拉有限公司获得营业执照;两个月后,马斯克抵达上海,宣布工厂落沪;当年十月,特斯拉以9.73亿元拍下工厂用地;次年1月,特斯拉超级工厂一期宣布开工建设……
“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交付”背后,显示的是特斯拉的速度,更是上海速度。
2018年7月11日的《解放日报》头版,刊登了两则新闻:其一,特斯拉首个海外超级工厂落户上海;其二,上海公布扩大开放行动方案100条。
当年在会见马斯克时,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说:“我们将积极打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为中外企业在沪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3个多月后,首届进博会在上海举办,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进一步敞开。而这一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
特斯拉是中国首个外商独资整车制造项目,以此为起点,中国逐步解除汽车行业外资股比限制。截至2022年1月1日,在中国汽车行业实施近30年的“外资企业持股50%比例上限”的政策“红线”全面退出历史舞台。
2019年初,时任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公开表示,特斯拉成为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首批直接受益者。
“中国改革开放有扎实的举措,长期来看,我对中国的未来很乐观。”2019年1月,工厂开工时,马斯克公开表示,中国的发展速度和办事效率令人印象深刻。特斯拉会努力把上海工厂建造成世界最先进的工厂之一,更好实现互利共赢。
投资环境就像空气,空气清新才能吸引更多外资。国际社会投出的信任票,就是对中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务实举措的最大赞许。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没有哪个国家愿意成为“被遗忘的角落”,也没有任何企业会拒绝发展的重大机遇。
2022年9月,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月至8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927.4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6.4%,折合1384.1亿美元,增长20.2%。
面对逆全球化的杂音,特斯拉在华建厂,释放出了中国对外开放的信号。许海东对《财经》记者表示,国产化效果显著:马斯克不再头疼产量,特斯拉销量更旺。这一信号,让所有外资企业看在眼里,何去何从自己选择。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共出口20.2万辆,其中,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今年上半年共实现出口97182辆汽车,占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总数的48%。
作为获益者,马斯克多次赞许中国,既包括政府官员,也有一线工人。
最近一次是在2022年8月,马斯克以《相信科技创造美好未来》为题,为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辖下刊物《中国网信》撰文。他在这篇将近3000字文章中提到,“在能源革新事业中,中国企业将是不可忽视的力量”。
马斯克也夸赞中国工人的勤奋:中国有很多非常有才华、勤奋的人,不仅仅是熬到半夜,他们可以熬到凌晨三点。而美国的工人们却想方设法不去上班。
2022年5月,马斯克确认:“会以扩大上海超级工厂规模的形式来实现扩产。”
就像当年霍英东来大陆投资时,总会在首都机场寻觅驻足,看看壁画《生命赞歌》是否依旧。准入“特斯拉们”在中国独资建厂,让怀揣优质技术的企业,分享最大消费市场的红利,成就彼此。这让更多外资企业坚定了对中国市场加大投入的信心。
2022年6月,宝马集团在沈阳开设的第三家工厂正式开业,项目投资额超过20亿欧元,这是宝马集团迄今为止在中国最大的投资。这标志着自2010年以来宝马集团对沈阳生产基地约830亿元投资全部成功落地,沈阳成为宝马集团全球最大生产基地。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表示,今年以来包括宝马在内一批跨国公司加快在华投资布局,这充分说明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信心不减,看好在华长期发展前景。
马斯克的“宇宙级野心”
如同马拉多纳超越了足球,继乔布斯之后,马斯克正在破圈成为全球偶像
没有一个准确的头衔能定义马斯克是谁。
他身兼数职,既是特斯拉的CEO,同样也是太空技术探索公司SpaceX、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和隧道挖掘公司TheBoringCompany的CEO。
这或许是马斯克希望看到的结果,他不喜欢被定义,无论是他自己,还是他旗下的公司们——尽管特斯拉的汽车年销量近百万,拥有市值最高的车企头衔,但他已经在多个场合重申,特斯拉不止一家汽车公司,而是一家软硬件一体的AI科技公司。
虽然头衔众多,但他对自己的终极梦想无比确信——送人类去火星。
从眼下的身兼数职到远方的宇宙级野心,马斯克有自己的一套逻辑。这些公司和随之诞生的技术成果,只是他实现梦想路径上的必然产物。
特斯拉是马斯克商业帝国中最为人熟知的企业,也担负了其宇宙级野心的重要一环。如果把上火星分为两步走,第一步是地球上的工作,第二步是飞往火星,那么特斯拉要完成的主要是前者。
2017年初,马斯克将“特斯拉汽车”更名为“特斯拉”——上一个这么做的还是把“苹果计算机公司”改名为“苹果公司”的乔布斯。特斯拉在官网上写着自己的业务范围:纯电动车、太阳能面板和清洁能源存储。
将触角伸到新能源产业链的几乎所有角落,不是“有钱任性”能简单概括。特斯拉的终极目标是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大部分交通工具可以靠电力驱动,而电力由可持续能源生产。在马斯克看来,太阳能是最理想的可持续能源。
“过去十年,特斯拉的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电量超过了特斯拉工厂和路上所有特斯拉汽车消耗的电量总和。”马斯克在8月4日的股东大会上表示,2021年,特斯拉销售了相当于4GWh的太阳能屋顶、Powerwall等储能产品,占据超过15%的全球市场份额。
在特斯拉实现终极目标的路上,产生了很多引领性的技术,划时代的电子电气架构、领先行业的三电系统、不断被模仿的一体化压铸技术,软硬件自研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甚至,还有被称为“擎天柱”的人形机器人。
不少车企也在跟进这一策略——从一家新能源汽车公司,变成一家人工智能科技公司。人工智能有多种应用,自动驾驶是其中最常见的应用场景。
不过特斯拉对自动驾驶技术的使用不至于汽车。比如特斯拉在10月1日AIDay上推出的“擎天柱”人形机器人原型机,被马斯克称为是特斯拉今年“最重要的产品”,大量使用了特斯拉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而此前的8月11日,宣布造车的小米在还未造出汽车,已经先推出了人形机器人“CyberOne”,内部称为“铁蛋”。
正如郑赟所说,在智能电动车领域,不论是电动化,还是电池正极材料的路线甚至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特斯拉明确发挥了指路效应,帮助行业少走了弯路。
但如果将视线扩展到马斯克整个商业版图,特斯拉的定位,或许更像是一个生产工具。AllenPan认为,特斯拉是一家用来制造和磨砺工艺的企业,特斯拉负责生产所有马斯克想要的东西,比如特斯拉会为SpaceX生产零部件;Neuralink做分析使用的部分数据则源于特斯拉。
AllenPan认为,马斯克本人是真正的超级公司,而他商业帝国的所有公司,仅仅是其中的部门。这些分支部门之间会相互联系,马斯克也鼓励员工辗转于这些公司之间交换学习。
而他的终极目标,是送人类去火星。这是是马斯克拯救人类的方案——如果可持续能源也就救不了地球怎么办?那就送人类去火星。2002年,马斯克创办了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
SpaceX达成了许多国家航天机构都未曾达成的成就。“全球掌握航天器发射回收技术的只有四个:美国、俄罗斯、中国和马斯克。”美国工程院认为,马斯克在可重复使用的运载火箭、可持续运输和能源系统三方面的设计、工程、制造和运营上获取了突破。
凭借这些成就,马斯克在2022年2月入选美国工程院院士。去年4月,SpaceX还赢得了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独家合同,为后者建造太空飞船,要将宇航员送上月球。
英国《金融时报》将马斯克评为2021年度人物,认为他触发了世界汽车工业向电动汽车的历史性转变,而且具有非同寻常的冒险和挑战极限精神,其成果不仅限于汽车。
为何创办这些公司,马斯克的解释只有一句话:“我正试图采取一系列我认为最有可能使未来变得美好的行动”。
马斯克是特斯拉的天然广告牌。这位世界级网红在推特上的几个字,就能推动音频软件clubhouse大火、虚拟货币狗狗币和比特币价值大涨,没有汽车品牌CEO能复制这样的名人效应。
“一位有个性、商业敏感度强、对技术有要求、对跨时代产品有独特见解的魅力型领袖是特斯拉最大的资产。”在郑赟看来,马斯克也是很好的产品经理,能推动事情落地。
不过,同时管理多家公司,令外界担心马斯克的做法不利于特斯拉的发展。西班牙纳瓦拉大学商学院IESE教授MarcSachon将马斯克形容为“dancingattoomanywedding”。
MarcSachon对《财经》记者表示,车企CEO是一份全职工作,管理像特斯拉这样规模的公司,一天24小时都不够用,即使是马斯克也应如此。“马斯克正在成为特斯拉及其员工的负担,我认为他应该将管理权交给一位经验丰富的高管,并继续担任技术的开拓者。”
效率至上背后的两分评价
精确的商人,暴躁的老板,“他不想和地球人共鸣,他只想去火星”
埃隆·马斯克图/IC
“我们是特斯拉,我们正在改变世界,我们愿意重新思考一切。”这是特斯拉在员工入职培训时就开始灌输的理念。
要想理解马斯克如何影响企业和个人,首先要理解他思考问题的方式——第一性原理:把一切都归结于事物的本质,由此开始推理。
马斯克拿电池成本举例:“有人曾提出电池组成本十分昂贵,约600美元/Kwh,未来也居高不下。用第一性原理来思考的话,我会考虑构成电池的原材料是什么,它们的现货市场价格为多少,结果实际只需要80美元/Kwh。所以,你只需想出聪明的办法,将这些原材料结合放进电池组里,就能得到比人们认知中便宜得多的电池了。”
电池是特斯拉的核心能力。2017年特斯拉Model3正式交付时,354公里和499公里的续航能力傲视全球,彼时国内同级别电动车实际续航里程均在300公里以下。
这位学物理出身的企业家认为,在生活中的大多数时候,人们都在用类比推理思考问题,实际上就是模仿别人的做法并稍加改动,结果只能是细小的迭代发展,只有探究事物本质,才能实现真正的创新。
随着特斯拉的成功,第一性原理席卷汽车行业。搜索这一关键词,能发现《智能驾驶的第一性原理》《用户体验:新能源汽车第一性原理》《如何运用第一性原理判断未来汽车工业发展前景》等众多文章。
车企领导们也不吝啬表达——在爱驰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付强眼里,第一性原理是围绕用户的第一性原则,构建一个智能化的用车生态;在蔚来汽车CEO李斌口中,用户体验是蔚来的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背后,崇尚的是效率至上的工作方式。
体现在特斯拉的企业使命里,是“加速全球向可持续能源的转变”中的加速;体现在特斯拉员工的每一次入职培训、在职培训里,是持续被灌输的六句话:“我们保持竞争性,凡事做到卓越;我们勇于动手解决难题;我们是一家创业公司,我们斗志旺盛;我们不浪费时间在官僚主义,我们注重达成使命;我们高效聪明地完成工作;我们努力工作,热爱工作,快乐并享受着。”
效率至上令特斯拉和马斯克的评价呈现两个极端:在特斯拉工作过的人,一类是即使离开也非常感谢,另一类则是恶语相向。
图/IC
在任宇翔看来,特斯拉最大的竞争壁垒是人。厉害的公司有很多,但特斯拉厉害的地方在于整个团队。要跟特斯拉竞争,必须要了解这些人的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执行的能力。因为有了正确的人,什么事情都可以解决。
“当你解决世界上最棘手的问题时,世界上最优秀的人都会来为你工作。”特斯拉电池业务前高管吉恩·贝尔迪切夫斯基(GeneBerdichevsky)表示。“整整十年来,特斯拉是这个领域里的唯一选择。”
有的人是增加了使命感。一位特斯拉中国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在特斯拉确实多了一种推动产业变革和改善地球环境的使命感。外界可能觉得很虚,但是在我们看来就是这样。我个人来说,我家小孩子一到了冬天就咳嗽和流鼻涕,对环境很敏感,所以我就想能不能更快普及电动车,减少更多排放。”
AllenPan在离职后也仍然认同特斯拉,他把自己几年的收获总结成了三条:自驱、跨领域、动手解决问题。
但对有的人来说,那是一个不愿多谈的地方。曾在特斯拉上海临港工厂工作一年的具买婉拒了《财经》记者的电话采访,只愿意文字交流,“我担心自己的情绪失控。”
光是回忆起在特斯拉时的工作环境,具买都感觉自己“要心悸了”。他将特斯拉的工作方式形容为“制造业的艰辛工作模式+互联网基因的工作时间”,“我在职期间并没有要求必须996、007,但是为了完成既定的任务目标,只能全天候无休止地去工作,手机、邮箱、视频电话随时在线,凌晨有电话打过来是很正常的。”
在特斯拉待了一年多,具买见证了太多人的离开,“内部都说,熬过六个月试用期就是老兵了,相比之下很多人不到三个月甚至入职当天就走了,流动率太大了。”
在不少员工眼里,马斯克不关心他人感受。就像他自己的兄弟金巴尔·马斯克所说:“在商业方面,他是一位专家,但他没有’与人产生共鸣’的天赋。”
谁是中国马斯克
帝王将相宁有种乎?从郭士纳韦尔奇到乔布斯,现在人人都在讨论马斯克,一代代的美国企业家很牛,中国企业家们何时能成为时代图腾?为什么不能是美国XXX?
这是一个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
首先是一位长相酷似马斯克的中国男子,他不仅走红网络,还得到了马斯克本人的关注。出身南非的马斯克打趣道,体内可能有中国血统。
抛却长相,只谈论精神内核的话,候选名单并不长。
吉利汽车创始人李书福是一位。20年前靠着“汽车就是四个轮子加两排沙发”的无畏勇气下场造车,如今吉利成长为自主品牌销量冠军。
李书福的商业布局,与马斯克的相似之处越来越多,上放卫星,下造手机、造芯片,试图打造出一个“天地一体化”的智慧出行生态。2022年6月2日,伴随时空道宇公司的“吉利未来出行星座”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九星的方式成功发射,作为公司董事长的李书福成为全球第二位、中国第一位“一手造车一手造星”的企业家,另一位正是马斯克。
“对于特斯拉,你们看到的只是表面,我们看到的是本质,特斯拉的目的不是为了造车,造车只是它构建线上技术的载体。”2018年的李书福如此思考。
比亚迪王传福是另一位。他也喜欢现身说法讲技术、讲产品——王传福是中国车企领导中,少见的经常亲自上台讲技术和产品的一位。
据媒体报道,王传福在远离深圳市中心的坪山起居,每天七点半来到办公室。即便出差回深圳,深夜11点仍然会去工作。他召集高管团队,5分钟内必须集合。要求高管汇报工作,尽量简洁,不能有一句废话。他曾表示,无法理解一次旅游花上几万元人民币,觉得“简直不可思议”。这和工作狂马斯克的节奏不谋而合。
四五年前,比亚迪尚未像今时今日那般成为全球新能源车销量老大,走进比亚迪厂区,就听到有称王传福为中国马斯克的说法,“其实我们更愿意称马斯克为美国王传福,他们做新能源车几乎同时起步,老板对技术的钻研和执着我们都看在眼里,不比任何人差。”一位中层这样告诉《财经》记者。
2022年,本科学历的马斯克,凭借科学探索和商业应用都取得巨大成功,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这引发人们对一桩往事的回忆——三年前,同样是工程师企业家的王传福,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却最终落选。
“中国为什么出不了马斯克”,一度成了钱学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式的天问。
“中国马斯克”的候选者并不多,大约并非所有企业家都想走向聚光灯下。但想成为“中国特斯拉”的企业很多。
伴随2016年跑量的Model3上市,特斯拉的业绩及估值节节攀升,眼瞅着传统造车的门槛和汽车商业逻辑全部生变。中国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加入造车的新玩家,有的源自于白色、黑色家电,有的是地产、险资,有的是互联网公司。
怎么看待特斯拉?怎么超过特斯拉?无论是新车上市发布会,还是集团战略沟通会,乃至是股东大会;从大股东、媒体,专业投资者再到个人投资者,这是无人不问的问题。
面对灵魂追问,尤以新造车势力学会“反客为主”,言必称特斯拉如何规划,将特斯拉与自身车企结合,讲述自己理解的产业逻辑;遇到问题,便回一句:当初特斯拉也曾被质疑,但马斯克成功了。中国特斯拉和马斯克的称呼常见诸报端。
甚至是卖牛奶的蒙牛。在2020年的一场公开活动上,蒙牛集团总裁卢敏放宣布要打造乳业的“特斯拉”。
两者的业务毫无关联,但蒙牛看中了特斯拉的数智化和全球化。在战略转型期,蒙牛希望像特斯拉一样,一是数智化突破,升级为生态化、平台化企业,对原有行业进行颠覆性创新;二是创造全新营销模式,将产品推向全球,进而实现崛起。
甚至一些想成为“中国SpaceX”的企业也在浮现。
“我从2015年底开始接触民营火箭行业。当时,SpaceX第一次在海上实现可回收火箭,这对于业内是一个很大的冲击和震动。”那时霍亮就职于国营的航天科工集团,受到SpaceX的激励,这位出生于1982年的创业者放弃“铁饭碗”,创办“深蓝航天”,聚焦液体回收复用运载火箭方向。
在霍亮看来,SpaceX将互联网思维引入了航天领域,实施项目制管理,快速尝试新想法、快速验证结果、快速更新迭代。从技术路线到底层逻辑,深蓝航天直接对标SpaceX这一全球民营航天的标杆企业,“要快速学习行业先进案例,更要快速实现迭代化研制”。
创立了四家大型公司的马斯克,被认为是乔布斯之后硅谷乃至全球最伟大的科技创业者之一。在美国,马斯克时不时冒出争议性言论和出格举动,上至时政和经济,下至产业和个人,让他在各个领域多有批评;但在大洋彼岸的中国,中国企业家对马斯克和旗下企业总是不吝赞美。
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马斯克有很多优点,中国需要像马斯克一样有勇气的创业者。神州数码董事长郭为在公开活动上也说,特斯拉是利用第一性原理最好的榜样,即通过研究问题的最根本层面来寻找解决方案。
马斯克传记《硅谷钢铁侠》在很长一度时间都是摆在书店进门位置的畅销书,“硅谷钢铁侠”也成了马斯克在中国最广为人知的称号,尽管这一称号并没有出现在英文原版书中;马斯克关于创业的建议,被制作成各种文章和视频,被创业者乐此不疲地转发。
经济学家和管理专家则孜孜不倦地分析马斯克主张的第一性原理。长江商学院副院长甘洁通过马斯克做电池的例子,拆分了第一性原则的思考逻辑:识别定义现在的假设,解构现有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案。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科技创业中心主任郑刚认为,第一性原理对于颠覆式创新不可或缺。
马斯克表现出的企业家精神激励着中国创业者们——志存高远,目标要突破国界甚至突破地球,是不折不扣的理想主义者,同时拥有调动一切外部资源、实现自身抱负的现实主义路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实现任何目标都只是时间问题。
在逆全球化论调盛行的今天,特斯拉与众不同的中国投资和产业布局证明了,积极与世界上最先进的企业互动,和最具规模与潜力的市场深度融合,不仅可以拉动整个产业的发展,自身也将极大受益其中。而具有强大市场优势和制造优势的中国企业,如果能以开放思维携手行业巨人共同推陈出新,将更有机会在未来不断变化的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