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货币的特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在许多行业迅速发展,得到大力推广和积极应用,各国纷纷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研发并完善支付系统,银行卡、支票等各种非现金支付工具不断创新,各种新型电子支付工具层出不穷,并开始广泛使用。
在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互联网在世界各国的不断普及应用,这一发展趋势更为明显,这一良好的基础加速了电子货币的改革创新,电子货币以强势姿态开始快速取代纸币,其形式也变得更加多元化。由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日益完善,可以实现使用电子形式记录资金并进行转移,这就促使电子货币逐渐成为当今最主要的货币形态。
一方面电子货币发展非常迅速,另一方面,关于电子货币的概念和种类繁多。如果从形式上看,电子货币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以电子信息为存储和使用的载体。不仅包括各种银行卡、预付卡等,也包括各种通过网络使用的电子货币。由于电子货币具有方便、快捷的属性,其交易可以瞬间完成,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另外,电子货币的流通和使用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发行纸币成本过高的问题,而且能够惠及到边远地区等金融机构设施不足、业务辐射不到的地区和公众,有利于扩大和深化普惠金融。
而随着科学技术日臻成熟、智能终端广泛普及,第三方电子货币是电子货币的最新形态,虽然出现时间不长,但是其应用普及已经如火如荼,进一步加快了货币的交易速度,也使得交易成本进一步下降。
货币的演进规律。货币从低级向高级演进的过程就是经济和科学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过程,其演变具有明确的方向性:转移交易更快、安全性更高和交易成本更低。在这一过程中,货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不断深入,各类电子货币的出现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货币形态的演进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相匹配。每一种形式货币的出现和发展,都与当时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相匹配。金属冶炼技术造就了金属货币,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则催生出了纸币。而电子货币则依赖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
因此,货币的不断演进必然与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其本身就是一种客观的历史规律。每一次的货币演进都是人类支付方式的一次变革,而最新出现的电子货币不仅是支付方式的一次伟大创新,同时也是在科技不断发展背景下,货币形态演进的一个必然趋势。
货币的交易效率越来越高成本越来越低。货币最基本的职能就是支付的职能。从演进规律上看,每一次的货币形态演进,其本质都是人们寻找使用更高效方便、交易成本降低的结果。
不管是早期的实物货币,还是之后的金属货币,或者以国家信用为保障的纸币,又或者是最新出现的电子货币,这些货币的依次出现都源于人们在新的经济和科技水平下,坚持寻找方便低廉的支付方式。
为了携带的方便,货币越来越小、重量越来越轻;为了交易便捷,货币越来越精确,成本越来越低;为了突破空间限制,逐渐从实物形态转换为电子形态。
在演进中货币本身与其承担的职能不断分离。作为货币必须包含价值尺度等主要职能。货币形态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货币也逐渐完成从全职能转向专项职能。无论是实物货币还是早期金属货币,都集三种货币职能于一身:本身具有价值,作为交易媒介和储藏手段。
不等值金属货币出现后,贮藏职能逐渐分离;纸币出现后,贮藏职能进一步分离,纸币承担着媒介交易和价值尺度的功能,而财富则是通过其他方式来进行储存;非实体货币的则主要承担媒介功能。
货币不断由实体形态向抽象概念转化。最初,货币其本质是一种商品,实物货币具有其价值。在发展演变中,货币逐渐从金银等金属和实物中退出,并从实物逐渐虚化,最后成为仅具有意义上的“信用货币”。
这一过程就是货币不断被抽象成一种概念的过程,人们在交易中也不再需要具有价值的具体商品来承担货币职能。随着电子货币的出现,货币进一步去除了实物形态,完全抽象为一种概念,商品和劳务的交易简化为货币转移的记账关系。
货币的度量精确度随着形态演进大幅提升。社会发展程度越高,对精确度量的要求也就越高,这一点上实物货币劣势明显,很难精确度量,影响了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相对而言,金银等金属货币的精确度明显提升,但是依然有很大局限。
纸币具有元、角、分等单位,精确度进一步提高。而电子货币由于采用电子计数,其计量精度在理论上可以无限高,从而将货币价值尺度的精确性发挥到了极致。
货币对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复杂。货币是经济运行的血液,在经济发展中承担着重要作用。随着货币的发展,货币已经从商品交换渗透到经济金融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其“量”的变化,还是“质.的变化,都将对整个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古代社会没有货币经济发展将停滞,现代社会没有货币经济必然崩溃。
从历史上看,每一种新的货币形态刚出现时,首先都是由私人部门开始发行,并在一定区域和范围内替代前一种货币。当国家开始统一发行这种新的货币时,才开始对前一种货币的正式替代。
当前的第三方电子货币发展正符合这一规律:网络通信技术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第三方电子货币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其支付更便捷,效率更高,社会商品和劳务交易的成本更低;货币本身具有的交易媒介和价值尺度职能被进一步分离,货币职能分离后,第三方电子货币仅作为交易媒介,法定货币承担价值尺度职能;
货币也逐渐从有形转向了无形,抽象成一种概念;第三方电子货币度量的精准性远远大于现金;流通范围进一步扩大,以支付宝钱包、微信钱包等为载体第三方电子货币,不仅限于一个国家,而且可以突破国界,在世界多个国家流通使用;
在第三方电子货币被推出且在各个领域得到积极应用时,其对货币运行情况产生了不容小觑的重要影响。当然,这些第三方电子货币本质都属于私人货币,首先在一定区域和范围内部分替代前一种货币。随着国家开始统一发行这种新型的货币,将开始对前一种货币的正式替代。
电子货币的定义。20世纪8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不仅在促进网络技术和金融领域融合发展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还催生出了一种新的货币形态一一电子货币。随着金融科技产业不断深化,这一新的货币形态很快在世界许多国家普及开来,国内外都兴起了研究电子货币的浪潮。
由于电子货币在不同国家的发展模式、运用场景、制度安排等都有所不同,所以,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对电子货币的相关定义还没有形成完全统一的结论。这些研究中,在对电子货币的定义上依然存在着不同的意见。
学术研究机构和监管机构等各部门、各领域的研究学者从多个角度对电子货币进行了各种解读。综上,基于学者们对电子货币的解释,可以概括为两种类型:广义电子货币和狭义电子货币。
广义电子货币。正如广义货币的定义较为广泛,包含各种口径的货币一样,广义电子货币指的是所有以电子形式存在的货币。按照这一定义,广义电子货币包含的范围非常广,除了常见的具有预付功能的预付卡,也包括各类银行卡,以及以电子支付形式完成货币价值转移的其他形式。
国外的研究。Palley根据电子货币的用途,将电子货币分为两类:一是零售电子货币,其主要用途是在取代传统纸币和银行存款的同时,为人们购物、缴费等提供便利;
二是结算电子货币,其主要用途是清偿某些款项或者债务'DavidS.Evans和RichardSchmalensee认为电子货币是在交易支付时采用电子方式进行的一种货币,多以借记卡等形式而存在,也包括各种以银行账户形式存在的,例如活期账户、支票和汇票等,进一步拓展了电子货币的定义。
结语
IReynoldsGriffith和Stephen同样认为电子货币是货币电子化的形式,从支付的形式上看,大致可以分为线下面对面支付、网络远程支付和电子现金等类型。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