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O:“还差0.01元可成功提现”,拉人头助力砍价总差最后一刀_加密货币和数字货币的区别和联系

转发几次、邀请朋友登录小程序,就能获得10元的现金奖励,看起来动动手指的事,实现起来却一点儿不轻松。

随着互联网平台流量红利见顶,不少平台意图通过社交裂变式、个性化定价等方式进行拉新或促销。然而,提现之前层层设槛、拉人头助力砍价总差最后“一刀”、忠实老用户反遭平台价格歧视,消费者一步步踏入反复的心机与算法之中,本应为人服务的技术也成了损伤用户体验的“利刃”。

入套:转发22次只为凑齐2元

3月14日,袁女士在某图书电商平台上购买了一套童书。支付完成后,页面弹出一个醒目的提醒:“即将提现10元”,而她要做的只是将这个助力链接分享到群聊。

袁女士将链接分享到一个聊天群,页面却变了“脸”,表示需要继续将链接分享到另一个不同的群聊。两次分享后,系统显示“获得现金累计8元”,并提醒如果想提现,需要继续邀请好友助力,并且在24小时内凑够剩余的2元。

Coinbase:新加坡元的转账由渣打银行提供,不收取任何费用:金色财经报道,加密货币交易所Coinbase (COIN.O)将允许新加坡客户通过当地银行将资金转入或从账户中转出。该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新加坡元的转账由传统银行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提供,不收取任何费用。

此前,用户只能通过Visa或Mastercard借记卡或信用卡购买加密货币,或在Coinbase账户内外转账加密货币。(路透社)[2023/3/15 13:04:51]

“就2元钱,而且按规则提示新用户可以4倍速,拉七八个人助力怎么也够了。”想象着能“速战速决”,袁女士开始邀请微信好友帮忙。然而,0.25元、0.11元、0.08元、0.04元、0.01元……手机屏幕上显示的数字越来越小,直到第22个好友完成助力后,她才终于看到期待已久的字眼——“恭喜您获得10元现金大礼”。换句话说,为凑齐10元现金奖励,袁女士总共转发了24次,特别是,后面的22次转发,只为了凑齐2元。

Celer推出的跨链支付网络cBridge宣布支持Swarm Token(BZZ):金色财经报道,由Celer Network推出的跨链支付网络cBridge宣布支持去中心化存储网络Swarm Token(BZZ)。用户现可通过cBridge在以太坊与BNB Chain之间进行对Swarm Token(BZZ)去中心化存储和托管服务。[2023/3/13 12:59:57]

“总算凑齐了!”袁女士期待地点击“立即提现”按钮,谁知页面竟再一次“变脸”,提示她需要订单交易成功后才能提现。“我已经支付完了,这还不算交易成功?”纳闷之下,袁女士在页面左上面字体很小的“活动规则”中找到平台的解释,称需要在确认收货15天后,才能提领这10元。“真到确认订单15天以后,我八成早把这件事忘了。”

英国寻求将加密货币视为受监管的行业:金色财经报道,英国政府推出了新的法律措施,将监管加密货币广告,禁止未经授权的加密货币供应商提供服务。英国英国国会议员Andrew Griffith周五对自己的法案提出的修正案受到了行业的欢迎,该行业曾呼吁将现有的提案扩展到稳定币之外,稳定币是以支付为重点的加密资产,寻求保持与法定货币的价值。

Griffith提出并于周五发布的一份解释性说明称,这些措施对现有法律进行了修订,以澄清与金融宣传和受监管活动有关的权力可以被用来监管加密资产和与加密资产有关的活动,作为《金融服务和市场法案》的修正案。根据可追溯到2000年的英国法律,禁止未经许可开展受监管的金融活动。[2022/10/21 16:34:51]

“拉了22个人,才凑够2元助力,合下来拉一个人不到1毛钱。早知如此复杂,我可不凑这个热闹。”袁女士很是无奈。

相比于袁女士,每天都会在家庭群、同学群里发助力、砍价链接的周阿姨却对这类活动乐此不疲。“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动动手指转发就能挣钱,有什么难的?”对于周阿姨这样的积极响应者,系统则变本加厉得不断对其推送助力领现金之类的链接,周阿姨每天要花去不少的时间去做分享、邀请的“功课”。

“电商平台目前获客成本很高,如果真人线下推广、实打实地直接注册送礼物、送现金补贴,平均每人的获客成本可能要高达数十元。通过这些规则不明晰的社交裂变类活动,平台获客成本可以大幅降低。”为中小型电商平台提供引流服务的高骏告诉记者。

博弈:拿不下的最后“一刀”

消费者花精力拉人头拉流量、平台付一定的金钱作为奖励补贴——即便在这样一个似乎心照不宣的“潜规则”之下,一些平台也时常不按章法出牌。

“一直提醒我再邀请一人就可以成功提现600元,邀请了一个又一个,总计邀请了好几十人,却仍然继续说我差一个人。”秦女士就向记者说起了自己在某平台上的一次亲身经历。

刚开始,平台提醒她距离成功提现还差1元,后来变成差0.1元、0.01元,随着拉的人数增加,距离成功提现相差的额度也逐渐变成了差0.1金币、0.01金币、0.1钻石、0.01钻石。但对于0.01金币、0.01钻石到底代表多少元,就连官方客服人员也解释不清。“一环套一环,不仅小数点后的位数变了,计量单位也变了,就是不让你提现,明摆着就是。”秦女士质疑道。

“在你差一步就快成功的时候‘吞刀’,平台就喜欢这样的套路。运气好的人被吞得少,多找一些人助力就能拿到;运气不好的人,一直被吞,那就怎么拉人也没法成功。”一家提供付费助力服务团队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为了更快地完成助力任务,一些消费者会选择在互助群里请人帮忙助力。而所谓“吞刀”,是助力活动里的一种“黑话”,意思是助力者点过助力了,但被平台给抹除了。比如,明明邀请了从未注册过的新人,系统却识别为“老用户”;邀请了5位用户成功注册,系统却反馈只有2位完成了有效注册。“一般在活动刚开始和中期,不会出现‘吞刀’情况,到后期就会比较普遍。”上述负责人透露。

记者采访发现,反馈系统恶意“吞刀”的消费者十分普遍。

在众多消费者呼吁解释的诉求下,平台却拿出了其神秘的算法“黑盒子”应对。2021年3月,上海律师刘某参加了当时某电商平台的“砍价免费拿”活动,领取了一张“超级免单卡”,但邀请多人砍价后,其砍价进度却始终差“0.9%”。刘某对平台发起诉讼,该平台则称,因页面显示百分比位数有限,故只显示为“0.09”,对后面的数字进行了省略。

对于这样的回应,不少人并不买账。有消费者提出,不能把“锅”推给算法,如果频频出现消费者的不良反馈,平台需要思考自己的算法是否已经走上了损害消费者的不当方向。

拉扯:“杀熟”顽疾仍存

一些经历了拉新、助力的消费者,在成为老用户甚至付费用户后发现,自己并没有从层层嵌套的算法中逃离出来,而是进入了新的算法“魔咒”。

“怎么我开通月卡就要168元,我朋友却只需要25.9元?这差价也太离谱了。”作为某潮牌电商平台的老用户,尤先生最近感觉十分心寒。但对于他的疑问,客服人员没有给出任何有效解释。

同一款商品,老用户下单比新用户贵,甚至付费VIP会员下单比普通用户贵,在当下屡屡发生。尽管我国相关部门对“杀熟”问题屡屡发声,各平台飘忽不定的算法机制仍让用户感到“任人宰割”。

建议:平台应以简化方式公开算法细节

今年3月,《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开始施行,要求互联网平台在算法推荐上提高透明度。但在短时间内,滥用算法等行为带来的不信任感似乎难以消退。《中国大安全感知报告》显示,七成受访者感到自己被算法“算计”。

对此,专家建议,要加强电商平台的责任和担当。首先,需要强化电商平台算法规则的透明度,除了对算法进行备案外,还要向用户公开算法细节,平台可以以简化方式将其算法细节告知用户。同时,还要强调用户对算法的授权,要明确用户知情权、同意权,也要给予用户拒绝权和删除权。

相关部门要打通用户投诉渠道,若用户对推荐算法有合理怀疑,要有可投诉的部门,这个部门需要具备必要的技术能力,能够解析算法、回应用户。

短视频越刷越上瘾?

多款App上线算法关闭键

经常刷短视频的人往往会发现,自己对一个视频点赞之后,在随后一段时间内,系统会为自己推送越来越多类似的视频,并且推送的广告信息也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接近。在资讯类App上浏览新闻,或在电商平台上购买过商品后,App会源源不断地向你推送相关的新闻或商品。

上述这些现象均来自于互联网App主推的“个性化推荐”功能,不过从现在开始,你可以自己决定要不要被推荐。

目前,多款App均已上线算法关闭键,允许用户在后台一键关闭“个性化推荐”。不过,目前大部分App的“个性化推荐”关闭键不容易被找到,一般会在隐私、个人信权限等相关的设置选项中。

来源:北京日报、中新经纬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大币网

[0:0ms0-2:63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