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青年报
原标题:两家银行上线ATM数字人民币与现金互兑功能昨日本报记者前去体验
ATM机数字人民币如何兑现金
目前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参与数字人民币试点,通常大家是通过银行卡往数字钱包里充值换成数字人民币。现金可以直接与数字人民币相互兑换吗?6月17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工行北京市分行和农行北京市分行获悉,这两家银行已在北京地区率先上线ATM数字人民币与现金的互兑功能。工行遍布京城的3000多台存取款一体机都已开通此功能,成为北京首家全面上线数字人民币现金兑取的银行。农行在王府井地区已布放10余台ATM机,都可进行数字人民币与现金的互换。
北青报记者体验后发现,这两家银行的具体操作流程有所不同,但都十分顺畅。无论是数字人民币取现还是现金兑换成数字人民币用时都不会超过2分钟。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兑换之前需要开通相关银行的数字钱包并进行实名验证。
北京青年报记者体验数字人民币兑换现金功能
工行
ATM数字人民币兑现金
需用手机银行扫码
在朝阳门附近的一家工行网点,北青报记者发现,该网点自助区域的三台存取款一体机旁都贴有醒目的红色“数字人民币”标识,说明三台机器都开通了相关功能。
记者看到,机具屏幕左侧有“数字人民币”选项,点击进入后,页面右方出现两个选项“数字人民币兑换现钞”和“现钞兑换数字人民币”。
记者先体验了用现钞兑换数字人民币。先按要求输入手机号码,屏幕上立即显示出钱包ID、姓名、手机号码、币种等经过隐私处理的信息,并要求客户核实;确认之后,机具的入钞口自动打开,记者放入2张100元纸币并进行相关确认,页面就弹出了“交易成功”四个字。记者随即打开央行“数字人民币”APP,发现工行钱包余额已变为200元,交易记录也显示“充钱包+200元”。
随后,北青报记者又体验了数字人民币兑换现金的功能。点击“数字人民币兑换现钞”选项后,屏幕上出现了一个二维码。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目前工行暂时只支持工行手机银行内的数字人民币内部体验钱包扫码兑换,不支持用央行的“数字人民币”APP扫码。
记者打开工行手机银行,搜索出“内部体验钱包”,再扫描屏幕上的二维码,手机页面立即显示出100元、200元等不同金额的按钮;记者在手机上选择“100元”,并输入钱包支付密码,然后点击ATM屏幕上的“取款”按钮,机具的现金出口很快就吐出一张百元纸币,数字人民币兑换现金顺利完成。
农行
全程不扫码
只需手机验证和支付密码
据了解,农行北京分行已在王府井地区布放了10余台可进行数字人民币存取现的ATM机,其中一台位于金宝街上的农行东城支行营业部。北青报记者也前往进行体验。
北青报记者首先体验的是现金兑换数字人民币。在农行ATM屏幕首页选择“数字人民币”后,按提示输入手机号,马上就会收到一个短信验证码,在机具屏幕上输入这个验证码,选择屏幕右方的“现金兑换”,按提示将100元纸币放入入钞口,确认存款金额后,在屏幕上输入数字钱包支付密码,很快就听到机具语音播报“交易已经成功”。而记者的农行数字钱包也显示存入了100元。
随后,北青报记者体验了农行数字人民币兑换成现金的功能。跟上面兑换数字人民币的操作一样,也是先输入手机号和短信验证码,选择“兑回现金”,再按提示输入兑换金额100元,然后输入数字钱包支付密码,出钞口很快就出现了一张百元纸币,整个过程用时刚好1分钟。
北青报记者发现,在数字人民币和现金相互兑换的过程中,使用农行的机具不用调取任何APP扫码,只需用手机短信和支付密码验证。
提示
多种渠道可申请开通
数字人民币钱包
6月5日,北京正式启动“京彩奋斗者数字嘉年华”数字人民币试点活动,20万个幸运中签者每人都获得200元的数字人民币“京彩”红包。而今年2月,北京市围绕冬奥消费全场景,也曾启动“数字王府井冰雪购物节”数字人民币试点活动,发放了5万份数字人民币红包,每份红包金额也是200元。
是不是只有幸运中签的市民才可以开通数字人民币权限呢?答案是否定的。北青报记者从工行、农行、中行、邮储等多家参与数字人民币测试的银行获悉,目前感兴趣的市民有多种渠道可以申请开通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
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去网点申请。银行工作人员会出示一个二维码,扫码后工作人员会指导客户进行申请,一般最迟T+2日就可以开通,有些银行可实现当场开通。农行东城支行营业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推广数字人民币试点,他们会主动邀请前来该网点办理业务的客户开通数字人民币权限。
其次,可以在数字人民币相关试点活动的现场申请办理。目前,“京彩”活动正如火如荼进行,此次活动有近2000家指定商户参与。据了解,邮储北分、中行北分等银行都在活动期间加大推广宣传力度,活动现场会邀请消费者体验数字人民币,并以最快速度开通权限。
此外,市民也可尝试在手机银行渠道提出申请。中行等银行最近向不少目标客户主动发送了邀请短信。收到短信的客户只要登录中行手机银行,点击“数字人民币”图标就可以进行开通申请。
责任编辑:陈思南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