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番“大跳水”,大概率是又一轮“冰火两重天”的上半场。
▲资料图。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文|陶短房
4月17日,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在经历一周狂涨后掉头向下,上演了一出“疯狂的大跳水”。
此前的半年里,加密货币的交易价格扶摇直上。这其中的“主力品种”比特币,已完成价格翻番,以太币则在一周前首次攀升至2488美元的单价,曾长期因名称被当作笑柄的狗狗币,则同样在当周创下单日上涨200%的好戏。
自媒体:比特币出镜美剧《亿万》再现“招黑”体质:美剧《亿万》(Billions)的第五季在5月3日开播,剧中,美国华尔街新一轮的“政商斗”从一家比特币矿场被查封开始。近年来,比特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一些受众广泛的影视剧中,美剧《硅谷》、《创业公司》的剧情里也有比特币的元素,《生活大爆炸》有一集是讲几位主角寻找早期挖矿硬盘。但影视剧中的比特币常常与犯罪风险、因挖矿费电而造成的资源浪费等相关,这些特性决定了它的“招黑”体质。(蜂巢财经News)[2020/5/15]
一时间,投机市场人头攒动,杠杆投机者们弹冠相庆,庆幸自己“总算没错过这拨”。
“跳水日”当天,比特币一路冲到61293美元的历史新高,其余加密货币品种也联袂狂涨,一时间“币圈”里喜气洋洋。
但灭顶之灾毫无征兆地倏忽而至:比特币忽然如断线风筝般掉头向下,最低跌至53302美元,随后才勉强站稳在55000美元上方,24小时内跌去近15%,创下今年2月以来单日最大跌幅。其余加密货币品种也不遑多让。
全球比特币ATM安装总数达7738台:CoinATMRadar统计数据显示,4月1日以来,全球共新安装了338台比特币ATM。截止5月2日,比特币ATM机在全球的部署数量已达7738台。[2020/5/2]
高台跳水,玩的就是心跳
点数上的损失并不足以勾勒投机市场的惨状。加密货币市场并不是股市,市场主力是叠加了杠杆的短线投机客,任何大起大落都必然引发大量杠杆投机者的强制平仓,从而导致许多一路“赚指数”者一瞬间血本无归。
有投资者说,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玩的就是心跳”,很多玩家既已坐享了半年来财富效应的利好,就必须吞下“大跳水”带来的割肉之痛。
事实上,敢在杠杆期货市场“划水”,都要有些胆量和身家,其中不乏所谓“技术派”、“数值派”。面对“大跳水”,他们当然会追问原因。
冰岛比特币矿机大盗在阿姆斯特丹被捕:据apnews23日的报道,逃狱的冰岛比特币矿机大盗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被捕。据荷兰当局发言人称,嫌疑人Sogni周日晚上在阿姆斯特丹市中心被捕,但没有透露有关检察官审讯的细节。据报道,嫌疑人Sogni正计划向欧洲人权法院提起申诉。[2018/4/24]
加密货币市场并非官方监管下的市场,是没有“官方消息”的,流传的小道消息却不少。
比如,有消息称,美国财政部计划和金融机构合作调查借加密货币的行为,这“意味着监管时代的到来”;
此外,土耳其央行上周宣布,自4月30日起禁止使用加密货币及其他数字资产进行支付。
但这些未必站得住脚。美国之所以任由“比特币们”上蹿下跳却不加监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基于国际法原则,监管即承认其合法性。至于土耳其央行的禁令,真倒是真的,但该国近期内外交困,金融形势太特殊,从体量上也难以产生足够的“带头效应”。
事实上,自加密货币交易诞生至今,就一直在各路明暗庄家高度控盘的基础上,反复哄炒各种多空题材,令交易价格上蹿下跳、忽冷忽热。
占据消息、资金、通道三重优势的庄家,正是借这种“猴市”和“消息市”,在尽可能短的周期内,翻来覆去地收割一茬又一茬“韭菜”,并因屡屡奏效而乐此不疲。
此番“大跳水”,大概率是又一轮“冰火两重天”的上半场。中小杠杆投资者可能在大涨和大跌之中“两头被洗”,但大鳄们却未必不是连获两轮丰收。
“击鼓传花”的游戏如何收场?
许多专业人士都指出,“比特币们”半年来的火箭式上升,和众多名人、机构真真假假的“站台带货”息息相关。
去年10月,支付平台PayPal允许客户将比特币等加密货币保存在其数字钱包,被公认为本轮大炒作的“冲锋号”。
稍晚,摩根大通、维萨和万事达相继扬言将开始提供加密货币服务,高盛、摩根士丹利也不甘寂寞随后跟进。
▲马斯克。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前不久,马斯克高调力挺狗狗币,并宣布特斯拉汽车可以用比特币支付;此外,4月13日,比特币交易所Coinbase成为首家获准于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的加密货币企业,估值高达800亿美元以上。
这些喜讯将“比特币们”送上极乐巅峰,并随即在许多庄家的倒计时声中,迎来久违的“大跳水”。
在可预见的将来,“官方承认”仍是遥不可及的,只会成为大鳄们“割韭菜”所一再重施的故技。这意味着,比特币等主要加密货币品种将继续演绎上蹿下跳的“猴市”,且大概率继续被一路抬高。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比特币”们的市场已高度杠杆化、庄家化。大庄家既难以彻底脱手了结,又要保持高换手率,由此而来的,是交易成本的不断上抬。这种情况下,只要有一线可能,拉抬单价都远比打压划算。
但这出戏该如何收场?
马斯克们说得再好,也难以改变一个不争的事实:当初被当作所谓“各国法定货币替代者”推出的加密货币,如今已几乎丧失了“完美货币”甚至货币的商品交换介质功能。
如今,它们的存在的价值已非“货币属性”,而是“商品期货属性”。也就是说,它们本身被当成了高杠杆的期货投资商品在买卖、被哄炒。
说到底,此次“大跳水”究竟是崩盘或“假摔”,其实并不重要。
这道理许多“小散户”也懂,但“比特币”们一路走来的财富效应太过诱人,由此难免会产生“击鼓传花效应”:谁都知道,一旦鼓声停歇就会“乖乖不得了”,但许多人都不舍得退出这个游戏,并默祷和相信,当鼓停的刹那,自己不会是那个正好攥着花环的倒霉蛋。
□陶短房
编辑:陆玖实习生:唐杰婧校对:赵琳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