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金”的由来
在1945年二战后,英国、法国、苏联等几个世界上主要国家的经济实力都在战争中遭受严重破坏,这时的国际货币体系更是乱成一锅粥,国家经济动荡,货币贬值速度很快。唯独本土没有被波及的美国大发战争财,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世界上的黄金源源不断的流入美国,使得美国当时的黄金储备约占到世界的60%,登上资本主义世界老大的地位。
二战末期,国家之间贸易往来受到很大的影响,比如你向我买东西,我收了你国家的钱,万一明天贬值了怎么办?于是大家就召集起来开会,这时就有一个英国的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发行统一世界货币的“凯恩斯计划”,不过我们英国要占整个发行比例的35%。但是这样的分配只有利于英国延续英镑地位,却削弱了美元和美国黄金储备的影响力,美国自然是不干了。当时美国的财政部助理部长哈里·怀特心想:“你以为你还是以前的英国啊,现在我们美国才是老大。”随即,针对凯恩斯的方案,美国推出了“怀特计划”作为反制手段,向大家保证说我们美国拥有世界三分之二的黄金储备,只要给我35美元就可以给你一盎司黄金。
狗狗币创始人称硅谷银行事件“愚蠢至极”,马斯克表示赞同:3月14日消息,狗狗币联合创始人比利·马库斯猛烈抨击现代金融市场,称这个市场上发生的每件事都是“疯狂的愚蠢”,显然是指最近发生的硅谷银行等银行倒闭事件。马库斯在周一的一条推文中写道:“请永远记住,现代金融市场的每一件事都是疯狂的愚蠢。”在当前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刻,投资者已经看到两家美国主要银行——硅谷银行的母公司SVB金融集团和美国最大加密货币银行Signature Bank倒闭。为了保护储户,避免出现系统性崩溃,美国监管机构出手救助了这两家银行。特斯拉和推特CEO埃隆·马斯克回应称:“差不多是这样”,对马库斯的观点表示赞同。(金十)[2023/3/14 13:03:03]
布雷顿会议各代表团团长合影
大家一想觉得这个靠谱啊,用美国印的钱就可以换黄金,那就用美元做世界通用货币吧。于是在1944年7月二战即将胜利前夕,44个同盟国就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村通过了以美国财长助理怀特提出的“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布雷顿森林协议,也就开始了著名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自此之后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元彻底和黄金挂钩了,正式登上世界通用货币的宝座,“美金”的说法也就是这么来的。
Web3游戏平台Ajuna完成500万美元融资:金色财经报道,去中心化游戏平台 Ajuna Network 在以区块链为重点的风险投资公司 CMCC Global 领投的新一轮私募融资中筹集了 500 万美元。这笔资金将帮助 Ajuna 增加对其他游戏引擎的支持,构建 TEE 并继续在 Polkadot、Ethereum 和 Polygon 上扩展。据新闻稿称,Ajuna 还将帮助支持在其网络上构建和启动的项目。[2023/2/11 12:00:03]
布雷顿森林会议旧址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问题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虽然有助于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对战后的经济复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却存在缺陷。
1、美元和黄金挂钩,享有特殊地位,一方面加强了美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另一面也承担了维持美元兑换黄金的平价责任。也就是说大家都信任美国的经济不错时,美元就值钱,当美元相对短缺时,这个制度就可以延续下去。但是当大家都不看好美国经济,美国又在世界到处打架,打架开支又非常高,美国自己手里都吃紧,对美元产生信任危机时,美元拥有太多了,美元和黄金的固定平价就难以维持,都想赶紧把手里的美元去美国兑换成黄金。一旦这样,黄金很快就会被兑换光,那么这个体系不就崩塌了吗。
数据:80万枚BNB从Binance转移到未知钱包:金色财经报道,Whale Alert监测数据显示,800,000枚BNB(价值约238,244,050美元)从Binance转移到未知钱包。[2022/11/24 8:04:32]
2、一盎司黄金=35美元,各个国家的汇率和美元是固定的,这样汇率就缺乏弹性。每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都不一样,发展好的国家的货币就更有值钱,但是和美元的汇率是固定的,就等于说美国可以用同样的美元买到更值钱的货币,这样明显美国就占便宜了。而发展不好的国家的货币就更不值钱,在固定汇率的情况下,美国又吃亏了。所以这样就限制了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
3、制度无法提供一种数量充足、币值坚挺、可以为各国接受的储备货币。因为从长远来看,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是向前发展的,自然需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会越来越多。比如一个国家每年可以生产100瓶水,市面上总共有100元在流通,那么水就是1元钱一瓶。而如果社会生产力提高了,每年可以生产200瓶水了,那么水就会变成0.5元一瓶,这时美国就需要多印100元才能维持一瓶水1元钱的价格。不然水变多了钱不变,就会造成物价下跌,经济停滞。但是黄金储备量就那么多,就算马上不停的挖金矿也跟不上量啊。那么在黄金生产停滞的情况下,怎么样才能保持发行更多的美元?
4、美国印钱并不是白给的,这些美元流向世界就需要美国用美元向世界各地买东西。前面说过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大家需要的美元会越来越多,这就使得美国要向世界各地买更多的东西,搞得美国经常贸易逆差,也就是买回来的东西比卖出去的多,这样美国肯定不舒服啊。况且美元是可以兑换黄金的,把美元花出去不就意味着把美国的黄金也拿出去了,那么美国的黄金储备不就又下降了吗。大家都在想,你的储备量都没这么多了,万一我用美元来找你兑换黄金,你没有了怎么办。所以这样会导致国际储备资产过剩,美元发生危机,危及国际货币制度,也说明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不稳定性。
美国第37任总统尼克松
随着以上几点制度本身不可解脱的矛盾性,美国在1950年以后,除了个别年度略有顺差外,其余各年度都是逆差,国际收支逆差逐步增加,美国的黄金储备日益减少。而到了20世纪60-70年代,美国又去世界上打架了,造成财政赤字巨大,国际收支情况恶化,美元的信誉受到极大的冲击,爆发了多次美元危机。各国纷纷抛售自己手中的美元去抢购黄金,使美国黄金储备急剧减少。这时眼看形势不对,美国又开始耍赖了,1971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美元停止兑换黄金,一副“你拿美元过来我就不给你黄金,我就耍赖怎么了”的架势。自此美元大贬值,欧洲各国人一度拒收美元,甚至乞丐也在自己帽子上写着“不要美元”。这也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就这样瓦解了。按理说美元的地位应该大幅下降的,但为什么现在还是世界货币呢?美国为什么还是到处打架?
石油美元时代
美国在“黄金美元时代”结束之后,又找到一样新的东西,那就是被称为“工业血液”的石油,可以说掌握了石油就掌握了工业的命脉。如果全世界的石油都必须用美元来结算,那美元不就又是世界货币了吗?而波斯湾地区又是全球最重要的产油地,想到这,美国就找到了当时那一片的老大伊朗,并迅速和伊朗成为了好朋友。
波斯湾地区
不过美国转头又想,如果只帮伊朗的话,让其得到好处并一家独大,万一以后不听话了怎么办?于是美国又做了两个动作:
1、再扶持了一个小弟沙特,以便今后伊朗不听话了,可以让沙特来平衡一下。美国告诉沙特说你看现在你身边有两伊,还经常打架闹矛盾,而且人家实力都比你强,万一矛盾闹到你这里怎么办?你现在地下石油那么丰富,万一人家齐了心想要你的油又怎么办呢?那就让老大哥来保护你吧,给你提供各种支持,你只需要用美元来结算石油就可以了。沙特相信想想是啊,有美国大哥的保护,就不怕两伊欺负自己了,于是就同意了美国。后来果然如美国所想,伊朗真的不跟美国完了,直接翻脸,就这样沙特得到美国的支持越来越多,在当地的实力也是与日俱增。随着全球原油的需求量不断攀升,沙特也从一个贫困户一跃成为富裕国家。
2、美国小心眼很多,经常背着伊朗在沙特面前说坏话,搞得这一地区的几个兄弟经常有误会摩擦。美国心里想,只要你们兄弟之间不联合起来,那就尽在我的掌控之中。而美国掌握伊沙石油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想让苏联好过。当时的苏联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长期与美国不对付,美国大哥当惯了,哪里受得了有人来挑战它的地位。而苏联也是产油大户,极度依赖油气出口收入来维持经济运转。美国就告诉沙特你给我使劲降价,降到苏联没有利润为止。所以苏联还在的时候,全球油价是很低的,这也都是美国一手策划的。
最终通过以上动作,美国达到了两个重要目的:
1、把波斯湾伊沙等几个石油大户搞定,让美元成为全球石油结算货币,从而又继续成为世界货币;2、使劲压低油价,油气价格下跌使苏联国力遭受重创,最终也搞垮了苏联。
美元地位的巩固
“石油美元”的不对称性有别于“黄金美元”权利义务的对等。美国制造美元,维护美元信用和威慑力,石油生产国提供石油,只要美国的武力仍然可以征服世界,那么持有的美元就可以兑换任何人的石油资源。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与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国沙特达成一项“不可动摇”的协议,双方确定把美元作为石油的唯一定价货币,并得到石油输出国组织其他成员国的同意。从那时起,美元与石油紧密挂钩,两者无形之间被划上了等号。伊朗不听话,想用“石油欧元”替代“石油美元”,对美元构成挑战,美国就要制裁它。一旦美元换石油受到侵害,美国就会使用武力维护。所以尽管科威特、伊拉克战争让美国耗费巨大人力物力。但是凡事挑战“美元石油”地位的活动必须严厉打击,美国也不是无缘无故打击他们,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到处打架的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正所谓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美国和伊朗的关系反反复复,放宽了对伊朗的制裁,沙特就有点不爽,因为沙特和伊朗经常不待见对方。所以美国就是不想让兄弟当中的任意一方过得太好,谁过得好美国就恶心谁,以此来巩固美元通用货币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人民币也在逐步提高自己的地位,伊朗也开始用人民币结算石油,随着世界“去美元”的声音越来越强,人民币将在国际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虽然距离成为世界货币的路还很长,但相信这一天终将到来。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