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巴达:赠书|中国货币这些“冷知识”,你都知道吗?_斯巴达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中国的货币史,是值得我们研究的,因为中国的货币,有悠久的历史,它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货币文化,而且同其他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相互影响。

如巴比伦和埃及,其文化是比中国早,可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远古的货币。

钱币之为物,和其他古物不同:第一它必定是坚固、不易毁灭的,这是金属货币的一个优点;第二它必定是数量很多的,因为人人要用它;第三它必定是散布很广的,因为各地都要用它。

所以只要古代使用过钱币,一定会被发现。反过来说,如果这许多年来没有发现巴比伦和埃及古代的钱币,我们是否可以认为,它们在公元前8世纪以前,还不曾铸造钱币?

西方最早的钱币出现在公元前8世纪-前7世纪时,是由小亚细亚的吕底亚发行的。此时中国已经有钱币了。

贝壳、布币、刀币

中国最早的货币是贝。这点由中国文字的结构上可以看出来:凡是同价值有关的字汇,绝大部分与贝字旁有关,如贫贱等。分贝成贫,贝少为贱。可见,在中国文字形成的时候,贝壳已是体现价值的东西。用贝的时候,以朋为单位,一朋原是一串,后来概指一个固定的数目。古诗中也有“既见君子,锡我百朋”的句子。

金贝币

贝壳在古代是装饰品,也可以说是一种奢侈品,而且常见于记载,后来发展成为统治阶级之间的货币。

当时的劳动人民,常用生产工具作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如铲、刀、纺轮等。这几种用具,似乎分别在各地区或各部族中取得了一般等价物的资格,而且逐渐脱离了商品世界,形状也逐渐缩小了。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就演变成为正式的布币、刀币和环钱。布币中有一种没有文字的大型空首布,应当是西周的东西。无论如何,中国铸造货币的起源,并不晚于外国,可能是世界最早的。

也是一部书法演变史

中国货币的形制和西方货币截然不同:西方货币上喜用人物禽兽花木为图形,欧洲人一向把他们的钱币看作艺术品,特别是古代希腊的钱币,在艺术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即便在钱币艺术衰退的中世纪,欧洲有些钱币,特别是金币,还是反映了拜占庭的艺术风格。

雅典猫头鹰银币,重42.9g,正面为雅典娜头像,背面为一只猫头鹰,1922年在斯巴达被发现

而中国货币的图案和纹样,除文字外无他物。甚至如果中国钱币上发现有飞鸟走马,大家就要研究它到底是不是正用品。在中国的钱币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文字书法演变的痕迹。

先秦货币上的文字,可以说是古篆。它和甲骨文不同,因为两者书写的工具不同;它也不同于钟鼎文,因为钟鼎文是当时文化水平很高的统治阶级所写的,而钱币上的文字乃各地同铸钱有关的人所写的,可以说是民间的文字。

“秦半两”以后,钱币上用的是小篆,六朝时已有隶楷的出现,唐代则完全用隶书,或所谓八分书,北宋钱上有行、草,太平天国钱上有简体字。

古代货币如何贬值

中国历代政府实行货币贬值的方法很多,比如先用减重的方法铸小钱,再用变相减重的方法铸大钱,最后又用纸币来膨胀。

用小钱就是尽量减轻钱的分量,汉初的荚钱和董卓的小钱都是属于这一类。但用这种方法,贬值程度有限,如董卓将五铢钱改铸成一铢重的小钱,只是膨胀了5倍。

大钱就比较“厉害”了,例如王莽的金错刀,又称“一刀平五千”,一个钱便当五千,两把刀就能收买一斤黄金。

王莽时期的金错刀

宋以后的纸币,伸缩性更是无限了。纸币膨胀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一面膨胀一面改发新钞,宋、金、元都是用这种办法;另一种是一直膨胀下去,如明朝的大明宝钞,就是用这种办法。

《中国货币史》

彭信威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0年2月出版

本文摘编自《中国货币史》,作者彭信威(1908-1967年)是我国著名的货币史学家和钱币学家。本书是研究中国货币史的经典之作,分八章讲述了从殷商时代到清末中国货币的沿革发展,对每一个历史时期的货币制度、货币购买力、货币理论、信用等都做了深入研究,内容涉及经济、社会、、文化和心理多方面,从货币角度展现了中国历史发展脉络,是一部包罗万象的货币通史巨著。

看懂货币的历史,才真正懂得经济和金融的历史。如果你也对货币史感兴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财叔准备了两套《中国货币史》,将在评论中抽出两名读者赠予此书。

上周获得赠书的三位网友为:只爱陌生人、Μελτη、食和远方,感谢各位的关注。财叔每周将会为大家推荐优质好书,或许下次中奖的就是你。

本文中除标明来源的图片,其余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不能识别其来源,如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公号方。

总监制:王建军

监制:程瑛

责任编辑:陈荣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大币网

[0:0ms0-4:97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