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C:《猪类简史》(上)——猪年币说猪_CON

原标题:从神祗到俗物——家猪驯化史

提到猪,在民俗文化中是财富、吉祥、神圣的代名词,猪型存钱罐自不必说,传说猪还有降雨除旱、驱邪除祟的功能,至今流传的“杀年猪祭灶神”,祈求来年吉祥如意,五谷丰收,人畜兴旺的习俗,正是源自古老的猪崇拜。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遗址曾出土几件玉猪龙,因猪首龙身得名。它们有着肥胖的头部,大大的耳朵和眼睛,开阔的嘴唇,通体蜷曲,头尾靠近,背部有一可穿绳系挂的小孔,可用做佩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形象?这得追溯到上万年前先民们对野猪的崇拜与驯养,因为野猪强悍的体型,敢与虎豹相搏,所以在他们眼中,它是勇猛的象征,猪的形象逐渐被抽象和神化,与龙结合后,便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模样,由于部分玉猪龙出土于墓主人的胸部,考古人员推测,它应是用来彰显使用者的社会地位、等级和权力。

不过随着野猪不断被驯化,成为温顺的家猪,猪的神圣光环逐渐减弱,从神祇沦为俗物,在漫长的历史中,积淀出独特的猪文化。六畜之中,恐怕没有一种家养动物能像家猪一样,既是中国人最主要的肉食资源,又在精神领域扮演了如此重要的角色,成为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

六畜兴旺猪为首

家猪的祖先是野猪。从9000多年前,河南舞阳贾湖人将野猪幼仔带回家喂养的那一刻起,野猪开始了它的驯化之旅。起初,古人慑于野猪兽性,尽量远离。所谓“一猪二熊三老虎”,成年雄野猪发起威来,连熊和老虎都得让它几分。但这些杂食性动物,经常会跑到人类居住地附近寻觅食物,一来二去,人们对野猪的生态特征和生活习性了然于胸。他们发现,母猪在拂晓或黄昏出去觅食时,总是会将刚出生的仔猪留在窝里,有好奇者抱来一只,像养狗一样喂养幼猪,慢慢地,伴随喂养经验的不断丰富,在河北省南部出现家养狗的一千年后,河南省的南部出现了家猪——目前可确认国内年代最早的家猪骨骼便是来源于河南舞阳贾湖遗址第一期遗存,距今约9000年。然后是家养绵羊、家养黄牛、家养马和家养鸡的出现,至新石器时代结束前,人们熟知的六畜均已驯化成功。

正是在栽培五谷、饲养六畜的过程中,人类一步步向农业文明靠近。一般来说,先民们驯化野猪的动机在于获取肉食,而从野猪逐渐被驯化为家猪,到以饲养家猪作为肉食资源,中间又过了2000多年,这恰是古人从采集野生植物向主要依靠栽培农作物转变的过程。于是,人们以猪为伴,养之、食之,养猪的地方也就成了“家”,代表着食物和生存下去的保证。

为什么这么说?“六畜兴旺猪为首”,相比其他家养动物,猪是把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蛋白质和脂肪,效率最高的动物之一,中国古代先民最主要的肉食来源。有学者计算过,“猪吃每100磅饲料,就大约能长20磅肉,而牛吃同样多的饲料只大约长7磅肉,以每卡饲料热量所产出的热量看,效率是牛的3倍多,是鸡的2倍多。”因此,在中原地区,大部分地区猪类驯化出现以后,猪在人们肉食构成中的比例明显增加,从距今10000年至7000年间,猪的肉食贡献率由平均10%剧增至70%左右。

我们说“家”字与豕有关,“冢”字又何尝不像是“葬猪的形象写照”。考古发现,家猪是新石器时代被用来进行随葬或埋葬数量最多的动物,在古人经济生活和仪式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先民们看来,猪是一种可以击退恶魔的特别有威力的动物,拥有守护死者的能力。新石器时代各式墓葬中的猪头骨和下颌骨及唐代元和以后墓葬中,放置在墓室前二角上的铁猪,便是其镇墓驱邪的写照。

作者:湘北《国家人文历史》杂志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大币网

Fil区块链:去日本读研需要了解的常识!_OIN

越来越多国内学生选择日本留学,那么同学们需要了解清楚日本留学条件是什么,准备到日本读研的同学们也要了解一些常识,下面蔚蓝留学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些常识问题,希望能给同学们带来帮助.

[0:7ms0-2:739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