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的自我修养》是李笑来作为投资人成名以来,首次整理并公开自己的投资原则。
在这本仅三万五千字的“小册子”中,他将自己从一根普通“韭菜”到知名投资人,这一路上的经验教训、思考方式、常见的投资误区,一一厘清,总结出纷纷乱象背后的本质呈现给读者。
一、认识周期识别周期和把握周期
几乎所有的人,冲进交易市场的时候,都自然而然地犯下一个错误:
一进场就买买买。
之前的解释是,之所以犯下这个错误很自然,是因为他们是在牛市尾巴里冲进市场的。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呢?是这些人在冲进交易市场的时候,脑子里就没有“周期”这个概念。
如果交易者脑子里有这个概念,了解这个概念,擅长应用这个概念,那他就不大可能把交易当作零和游戏了,不是吗?
以后你仔细观察一下就知道了,韭菜们只喜欢谈趋势,而周期是他们脑子里根本不存在的概念。他们顶多会说:
现在是上升趋势……现在是下降趋势……这是大趋势!
这种描述尽管有时候还算管用,但更多的时候却是肤浅的、危险的,因为一个上升趋势要加上一个下降趋势才构成一个完整的周期。
而实际上,真正的趋势常常需要在多个周期之后才能真实展现。
如果我们探究的是真正的趋势,就会发现,上升与下降只不过是一个真理的表象——现实的经济里没有直线,只有波。
在一个很长的波段中,从任何一个点前后望,看起来都像自己身处在一条直线而不是曲线上,就好像我们站在地球上却很难感知我们自己其实是站在球面上而不是平面上一样。
数据:中心化交易所ETH余额达2016年7月以来低点:金色财经报道,Glassnode数据显示,截至周四,14.85%的ETH被中心化交易所钱包所持有,为2016年7月以来低点。相比之下,在2021年的牛市期间,交易所余额占比约为25-26%。[2023/5/26 9:44:15]
一个上升与一个下降构成一个周期。
2个或多个周期之后,如果我们发现曲线就好像是数学课本里的sin曲线的话,那么所谓的“趋势”实际上就是一条水平线而已。
而我们常常说的且在寻找的所谓“趋势”应该是个要么上升、要么下降的线条才对,因为“水平”等于“无变化”,无变化就无趋势。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认定的所谓的趋势在另外一些人眼里根本谈不上是趋势,因为后者重视的是一个以上的周期之后所显现的真正的趋势。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跟涨杀跌”的人必然吃亏,因为他们所看到的并不是实际的趋势,他们看到的和把握的只不过是幻象而已。
这里有个重点,以及有趣的现象:
所有韭菜骨子里都认为自己正在交易的标的并非可以持续长期增长的……
所以他们才“快进快出”,所以他们才根本无法长期持有,所以他们才“绝对没有办法降低交易频率”……
虽然冲动的时候他们甚至会用“终生事业”之类的词修饰自己正在干的事情,但,骨子里他们就是不信该标的的长期增长。
问题在于,如果你正在交易的,如若你不确定是一个可以长期增长的东西的话,你在干嘛呢?好奇怪!
话说回来,关注周期,以及多个周期背后显现出来的真正趋势,会给你一个全新且更为可靠的世界和视界。
MELD披露Cardano上交易处理方式问题,目前双方正在解决:金色财经报道,Cardano 上借贷协议 MELD 发推表示,发现了一个 Cardano 上交易处理方式的问题,可能会破坏 MELD 协议关键部分,将推迟主网启动。MELD 称,目前正在与 Input Output Global(IOG)合作测试节点软件的下一次迭代,以共同解决这个问题,预计会在在 4 月份向 MELD 社区提供进一步反馈。
对此,Input Output 回应称,正在与 MELD 团队密切合作,解决目前影响预生产测试网上 Cardano 交易处理的问题。[2023/4/7 13:49:58]
我要是能在熊市底部建仓,而后在牛市顶部逃顶就好了……
——又来了,你的你只里闪过的这个念头,说明你还是个不成熟的小孩子。
可说实话,理论上来讲,这也是一个有志向的新手最终应该学会的技能。
但,志向不能这么短罢?因为你想的只不过是“把握一次牛熊”,而不是“穿越多次牛熊”……
巴菲特老爷子怎么说的?
我喜欢的周期是永远……
这句话里的“周期”指的不是我们正在讨论的周期的含义,但,他喜欢永远,为什么?
因为走到一定程度之时,你能赚到的钱已经超出了你的消费能力,所以,剩下的那些,拿着一年还是拿着两年,还是拿着永远,有什么区别呢?
如何把握周期呢?
有很多种理论,最终,在我眼里只有一个东西简单靠谱容易上手不太可能出错:
仔细观察体会绝大多数交易者的情绪。
软银将作为验证者参与日本游戏区块链Oasys:2月16日消息,软银透露将作为验证者参与日本游戏区块链Oasys。目前运营Oasys区块链的21个初始验证者包括Square Enix、Sega、Bandai Namco Labs和GREE等游戏公司,以及bitFlyer和Aster等Web3公司。
据悉,还有四家公司将作为第二批验证者参与Oasys网络,旨在进一步扩大生态和网络稳定性。此外,Oasys表示目前正计划考虑通过创世委员会的讨论向公众开放验证者,以进一步推动网络去中心化。(Ourbitcoinnews)[2023/2/16 12:10:57]
牛市里,FOMO情绪达到顶峰,各种投资者开始ALL-IN的时候,上升趋势渐渐到头了;熊市里,大多数“韭菜”经过失望谩骂而后竟然平静了的时候,下跌趋势渐渐到底了……
有两个著名的图表,可以帮助你理解更为深刻。一个是“库伯勒——罗丝改变曲线”,一个是“新生事物的发展过程”……
如果,你尚未冲入交易市场,却意外先读到了这本小册子,甚至已经读到这最后一节,你猜,你会不会避开那个第二节里提到的“几乎所有人都犯下的错误”?
我猜,你还是有3/4的概率犯错。
为什么呢?因为你对周期的判断有一半可能出错,然后,你控制自己的能力有一半的可能不及格……于是,你胜出的概率大抵上也就只有1/4而已。
控制自己是天下最难的事情。以后你会知道的,当你反思自己行为的时候,你最难过的是想到那些“你自己明明知道应该怎么做却事实上没那么做”的情节。
越是简单的原理越是难以遵守,就是这个原因。
而当你意识到自己没控制好自己的时候,你甚至很难想象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那样的情况。
我也经常感觉莫名其妙——最后找到的解决方法也很含混:
增加独处的时间,增加自我责怪的时间,让自己更难受一会儿,希望能记住那个痛苦,希望如此这般能够避免下一次做出同样的傻事……
二、正确地提升收益风险比的方法
进入交易市场的人们,从来不缺痛苦,因为痛苦这东西几乎漫天飞舞;于是,真正稀缺的只有一样东西:
反思
痛苦和反思,这两样东西都有了,必然会产生进步。所以,新手想要躲避韭菜宿命,就得天天反思,时时刻刻反思,反思之后还要再反思……
你进入的是个有风险的地方,在这里几乎没有确定的收益,那怎么办?或者换个说法,“如何才能正确地提高回报风险比”呢?
回报风险比=可能的回报÷可能的风险
这么简单的公式能研究出什么玄机呢?
盯着一个东西看很久很久,胡思乱想很久很久,就是所谓“深度思考”的唯一方法。就好像我们盯着天花板能看出原本看不到的图案一样,所有的深度思考,都是盯着一个小东西想很久很久的结果。
笛卡尔发明直角坐标系,就是这么个过程——有兴趣去搜索引擎上查查笛卡尔的故事罢。
看着公式,就知道,提高回报风险比的方法,无非有两个:要么加大分子,要么减小分母……
减小分母,可行的手段有这么几个:
调整止损线,降低自己的风险承担降低每次的交易金额在总资金的占比提高自己在场外的赚钱能力
还有吗?想想罢。这其中的每一条,都值得你去调整自己的行为。
而加大分子呢?有什么可行的手段?
选择更为优质的交易标的选择最佳的交易时机放长持有时间
每个人的偏好不同,每个人的历史不同,每个人的欲望不同,所以,这里没有什么标准答案。以上各自罗列的三条,也不见得是最全面的罗列。
我自己呢,能力也有限,最终罗列出来的有意义的也就这么三条。于是,我只能在我的能力范围内做出选择。
最终,我的选择是这样的:
为了减小分母,我想办法继续提高场外赚钱能力,进场的钱,就当是丢了……
为了加大分支,我买入之后就不动,不管涨跌,穿越多次牛熊……
许多年过后,我发现自己当初这么选还是有前提的:
我的生活消费水平很一般,平日里花不了多少钱。并且我在进入交易市场之前,就是个生活相对富足的所谓“中产阶级”。
于是,当我进入交易市场的时候,相对来看,我的“变现”欲望阀值比较高,或者是“极度高”;所以,形成了良性循环。分子越来越大,分母相对越来越小……
反正,你的目标很清楚,当分子相对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就不再是“韭菜”了,因为你已经摆脱了“韭菜魔咒”,如何摆脱的呢?靠自己的选择。
等你做到了,你去讲给那些“韭菜”听,他们信不信呢?我用经验告诉你罢,他们啊,坚!决!不!信!为什么呢?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三、频次才是决定一切的根本因素
虽然,你现在好像明白了“如何设定止损线”。但,必然操之过急的你,没多久还是发现那东西完全摸不着看不见,那东西再一次然并卵。为什么呢?
很快,你就会发现,这个所谓的“日常波动幅度”,全然决定于你究竟在观察多久的时段,或者,你用什么样的刻度去观察。
你看看K线,按小时、按分钟、按天、按月……都会得到不同的结论。
所以,起码还有另外一个要素去考虑,你自己究竟是以什么样的频率去交易呢?你每天都交易?还是你每时每刻都在交易?抑或是你应该选择一个季度交易一次?这不是个很容易的决定,也不是一个有标准答案的决定。
有的人时时刻刻在交易,甚至怕自己“效率低下”,靠写程序来进行“量化交易”,妄图捕捉市场上的每一个获利机会;有的人一年也不一定交易一次,有的人隔几天交易一次……
先不管究竟是什么决定了这些人的交易频率,现在更重要的是,“交易频率”究竟会影响到哪些结果呢?
有这么个“屋子里的大象”——即,那种显而易见却被人们全然无视的现象:
交易频次越高,交易越是接近“零和游戏”。
智者们早就反复提醒过,只不过说法不一样而已,措辞不同,但意思是一回事儿:
短期来看是投票机,长期来看是称重机……——格雷厄姆
所以,韭菜想要翻身,说一千道一万,只有一条路可走:
降低交易频次……降低降低再降低。
千万别不信:只要你在频繁交易,你就依然是一根“韭菜”而已。降低交易频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很多高手都劝新手不要频繁交易,只不过他们拿出来的根据虽然极其有道理,但是新手并不在意:
频繁交易的结果就是交易手续费累积,累计到吞噬你的所有利润和本金……
我们已经知道几乎所有新手都犯的错误是,误以为自己参与的是“零和游戏”,所以,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最终沦为“韭菜”。
但是,绝大多数人压根就没意识到的是,随着他们交易频率的提高,他们真的越来越接近于“在乐此不彼地玩一个零和游戏”。
最可怕的是,交易市场里的“零和游戏”,宏观来看,只有交易所是赢家,玩家都会输的。
虽然玩家之间在,但交易所在抽水,无论玩家双方的输赢,于是,你赢的时候被抽走一点点,你输的时候也被抽走一点点,而对方无论输赢也同样被抽走一点点……结论是什么?
事实上,交易市场里永远没有零和游戏!
“韭菜”的幻觉在于,他们用行动表明他们的坚信和坚持,他们认为自己的智商与体力,完全可以打败手续费……殊不知,“抽水”是人类史上唯一可以永续的商业模式,真的不是哪个个人能够打败的。
降低交易频次的巨大好处在于另外一个方面。
当交易频次越高的时候,回报风险比很难变高,而是变得越来越低。
因为在那么短的时间里,“突然”产生巨大回报的可能性极低极低——虽然在一个波动巨大的市场里,偶尔会看到“暴涨暴跌”,但,捕捉这些暴涨暴跌,恰好是最危险的,是火中取碳。
当你尝试着主动降低交易频次的时候——注意,是“主动”,而相对来看,“不由自主地高频次交易”本身是交易者已经被市场左右的被动行为——你会发现,这其实相当于你主动提高了回报风险比,因为你在没有改变分母的情况下,主动提高了对分子的预期。
刚开始的时候,我的交易频率也非常高。等我想明白了,开始主动降低交易频次之后,才有机会体会到自己对回报的满足“阀值”在不断提高。
最后,我甚至给自己定下了这样的规矩:
涨到十倍之前,就当它不存在。
十倍!这是我在交易频次相对较高的时候甚至干脆未曾想象过的回报级别。也许这个倍数,将来我会为自己调整,但是,这个数字绝对是我长期多次主动降低交易频次之后才能在我脑子里出现的东西。凭空无法臆想。
这事儿有点违背直觉,在交易市场里:
越是短期的预测,越接近于抛硬币;
越是长期的预测,越容易接近真实的逻辑推断……
所以,降低交易频次的本质,是拒绝抛硬币,坚持逻辑推断。
克服你对失败的恐惧,以便它不会阻碍你成就自己。学习如何在错误发生前捕获它们,并在它们发生时,把它们转化为成功。跟那些你仰慕的人肩并肩站在一起,而不是耗用你的一生去仰视他们。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