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OS:回顾近十年历史,比特币到底改变了什么?_区块链币排名

一、比特币的起源

自从互联网诞生以来,“数字货币”理念一直是个热门话题,通过网络直接传输货币(而不是像网上银行一样只传输货币的数量)具有大量潜在及现实的优点,如免除实体钞票的发行成本、脱离银行的货币安全储存与支付、更好的隐私保护等。但数字货币作为网络中传输的一串符号,面临如何防范伪造和重复支付这一重大挑战。

2008年11月1日,一位自称中本聪(SatoshiNakamoto)的人在mezdowd.com上的密码学讨论组上发布了一篇题为“比特币:一个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的论文,这篇文章引起了密码学研究者、PGP加密算法作者之一哈尔·芬尼的注意。该论文希望能创建一套“基于密码学原理而不是基于信用,使得任何达成一致的双方,能够直接进行支付,从而不需要第三方中介的参与”的电子支付系统。这一系统应用密码学原理和P2P思想,在无须显式第三方介入的前提下,出色地解决了数字货币的伪造和防重复支付问题。这意味着人们可以拥有一套绕过银行的数字货币流通体系。

2009年1月3日,中本聪发布第一版比特币客户端。同日,他“创造”了一批50枚比特币。在此后大约一年的时间里,比特币只在极少量的密码界爱好者中流传。但是逐渐地,比特币的名气开始超越密码界,得到电子货币“前辈”们的赏识。例如,“b钱”发明人伟戴(WeiDai)称它“具有划时代意义”;“比特金币”发明者尼克·萨博(NickSzabo)称赞它“是对世界的伟大贡献”;哈尔·芬尼更认为比特币具有“改变世界的潜力”。随后,倡导数字隐私保护的美国著名非营利机构电子前哨基金会(TheElectronicFrontierFoundation)开始接受以比特币为形式的捐款。

比特币作为一串数字符号与实物挂钩,源于两个披萨。2010年5月美国佛罗里达州的程序设计员拉斯洛·汉耶兹(LaszloHanyecz)把一万个比特币发给英国的一名志愿者,后者用信用卡帮他从一家著名比萨零售店订购了两个披萨。这次跨越大西洋的买卖开创了比特币历史上的首笔实物交易。

德国情报局发布NFT系列招募区块链人才:金色财经报道,德国情报局Bundesnachrichtendienst (?BND?) 发布了Dogs of BND NFT系列,该系列包含999张以网络安全为主题的可穿戴设备生成的以狗为主题的PFP。NFT只能通过完成网络任务并找到隐藏的字符串以铸造到收藏中来获得。根据其网站,选择寻找BND藏品的德国公民必须找到联邦机构隐藏的大量字符(在本例中为钱包地址、交易哈希、区块或代币编号)作为线索。一旦玩家找到正确的数据,他们就可以访问薄荷到收藏中。

目前该系列在OpenSea上的底价目前为0.045 ETH,约合 82 美元。集合中有 999 个NFT,但只有 987个可供玩家铸造。铸造完所有 987 个代币后,寻宝活动将结束。

根据德国加密货币出版物BTC Echo的说法,寻宝活动的目标是寻找精通区块链技术的年轻人才,以帮助减轻网络犯罪。[2023/6/22 21:53:41]

2011年春天,由于美国知名财经杂志《福布斯》报道了比特币,这种型“密码货币”的价值开始飙升。科技资讯网站Gawker在6月1日的报道更使得比特币的价值在一周内增长幅度超过3倍。2013年3月,塞浦路斯金融危机爆发,人们疯狂寻求资金出路。他们突然发现,比特币或许可以挽救他们的财富。从3月下旬开始到4月10日,仅用了三周时间,比特币兑美元的价格从65美元到达有史以来最高值266美元,增幅超过3倍。

但也就是在4月10日这天,比特币价格突然从266美元跌至最低105美元,一天之内跌幅超过61%。并在之后一星期之内一度跌至最低50美元,比特币价格的暴涨暴跌引发社会的热议,理论界、金融界、经济界纷纷对比特币的价值与意义展开争论。这些争论使得比特币进一步走出“数字货币”狂热信徒的小圈子,引起普通民众的关注。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2017年底,比特币价格突飞猛进,不断创新高,最终最高价定格在2万美元,随后一泻千里,暴跌65%+。

红杉资本削减其6亿美元加密基金的管理费用:1月13日消息,红杉资本合伙人Alfred Lin表示,为了应对不断放缓的投资环境,红杉资本已经削减两支新风险基金的管理费用,包括一支规模 9.5 亿美元的生态系统基金,以及一支专注于投资加密货币公司和 Token 项目的规模 6 亿美元加密基金(截止目前,该加密基金资金已部署了 10%)。

红杉资本此举或与科技公司估值暴跌以及 FTX 暴雷事件有关,但 Alfred Lin 强调,虽然红杉资本投资步伐放缓,但仍将不断推进。红杉资本是加密行业和其他多个领域的长期乐观主义者。[2023/1/13 11:10:58]

风险资金亦开始涌入虚拟货币领域,2013年~2017年间,OKEX、Coinbase、比特大陆等多家比特币服务公司获得风险投资,额度从千万美元到数亿美元。

截止目前,比特币已经“发行”了大约1730万个,总市值约1150亿美元。比特币的流通主要集中在电子商务流域,但是美国的一些实体商店也逐渐开始接受比特币付款。

二、比特币的原理与发行

比特币是一种无须显式第三方介入的防伪造、防重复支付的数字货币系统。对于防伪造比特币系统构造了总账本保留所有货币的所有流通信息,在交易时,对每一个货币的来源进行追溯,一直追溯到该货币被创造出来的那个时刻:每进行一次交易,就多记录一次流通信息,并在点对点网络上进行广播,使得所有节点(即使用比特币的所有计算机)都保存有全部货币的全部流通信息。这样任一个节点在交易之前就可以轻松发现伪造的货币,从而杜绝伪造货币的流通。

为防止同一个货币被重复支付,比特币系统采用了工作量证明法。如前所述,比特币系统中的每笔交易都要向网络进行广播,重复支付就意味着多次广播了关于同一个比特币的交易。比特币网络节点将把它接收到的其中一次交易放到一个区块(一个区块包含了规定时间内的所有交易单,记为A)进行验证,验证方法是进行一次耗时的解密计算,如果计算成功则向全网进行广播。

Bored Ape Yacht Club系列NFT地板价涨至89.49ETH:金色财经消息,据NFTGo.io数据显示,Bored Ape Yacht Club系列NFT地板价涨至89.49ETH,24小时涨幅1.12%,总市值为17.1亿美元,在NFT项目中排名第二。其24小时交易额为267万美元,持有地址数6444。[2022/6/21 4:42:48]

验证成功之后,如果另一个节点在区块A的基础上完成了下一个区块B的验证,它就会把B的区块挂在A区块之后,依此类推,形成一个区块链。对于同一比特币的多次交易会形成多个区块链,最终的结果就是哪个链条最长,哪个交易就被确认为有效,其他交易则被废弃。这样就确保了一个比特币无论被重复支付多少次,只能有一次有效,从而解决了重复支付问题。

在所有节点上保存全部交易记录、通过耗时的计算量对交易进行验证,二者结合起来,构成了一个安全、可靠的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统。其本质是把集中监管的工作量交付给一个人人参与的庞大网络,网络中的所有节点都承担了监管职责。如欲伪造货币或其他用户,就是同整个网络作对,因而无法得逞。这就在技术上造就了比特币的核心特点:无须第三方监管的安全电子支付。

有了流通渠道之后,流通物(电子货币)从何而来呢?中本聪设计了套“凭空产生”方案。由于每个比特币的每笔交易都需要进行验证,为了鼓励节点全身心投入验证以维护系统的正常运作,中本聪提出了相应的激励机制:“对每个区块的第一笔交易进行特殊化处理,该交易产生一定数量的、归该区块创造者(也就是第一个对交易进行成功验证的人)拥有的电子货币。这样就增加了节点支持该网络的激励,并在没有中央集权机构发行货币的情况下,提供了一种将电子货币分配到流通领域的一种方法”,以及“如果某笔交易的输出值小于输入值,那么差额就是交易费,该交易费将被增加到该区块的激励中”。

也就是说2009年1月3日中本聪创建的首批50个比特币可视为“创世纪”比特币,它被“创造”出来之后进行流通,第二批比特币通过验证“创世纪”比特币参与的交易生成,再加入流通渠道,产生滚雪球效应,从而使得比特币越来越多。但由于算法本身的设计,比特币无法永远增加,每4年产生的比特币数值会减半,最终比特币的数值会趋近于2100万个。

从表象上看,这种货币供应机制与金银等贵金属货币的供应机制有定的类似,因此常被形象的称为“挖矿(Mining)”,而挖矿的人则被称为“矿工(Miner)”。只要有计算机,任何人下载了相应了挖矿软件并接入比特币网络就可以成为矿工。也就是说任何人都可以制造比特币,成为比特币的发行者。根据比特币的供应机制,每个人能够挖到的比特币数量与其挖矿设备(计算机)运算能力占比特币全网运算能力总和的比例成正比。

比特币诞生的早期,矿工少,算力竞争弱,挖矿非常容易。比特币最早的参与者、加密算法PGP的作者之一哈尔·芬尼几个星期就轻松挖到了几千个比特币。但随着矿机的大规模投入使用,以目前主流算力为14THash/s的蚂蚁S9矿机为例,如果超频到14THash/s,每天能够挖到的比特币也仅仅为0.00047个而已,而且这个数量还正在随难度的提升而迅速减小。

比特币由算法凭空生成,不与任何实物或现实货币相锚定,这是它最独特的地方,这一特色令其充满争论,同时也是它最迷人之处。

三、比特币的特点

第一,比特币是一种真正的“电子货币”。人们使用比特币进行转账和支付,转走的是实实在在的货币(尽管本质上这个货币仍然只表现为账单上的一个条目),而不是货币数量。这意味着用户可以把比特币钱包离线存储,同时也意味用户的钱包文件一旦被损坏,这些比特币就被破坏可能永远都找不回来了。

第二,比特币是一种“自由”的货币。这里的自由有两方面的含义:

(1)由于无须第三方监管,用户可自由使用比特币而不需要获得任何机构的许可。

(2)比特币具有匿名特性,用户的比特币地址只是一串符号,这串符号与用户的身份没有任何直接联系,用户亦可随时生成、启用新地址,匿名性使得用户可以随心所欲地使用比特币而不用担心泄露个人信息。

第三,比特币是一种去中心化的货币。由于没有中央发行机构,甚至有实体发行设备,只要有人运行挖矿软件,比特币就能够被发行。这使得它的发行机制极为健壮,难以被破坏。除非限制网络的使用,否则任何机构都很难阻止比特币的发行和流通,也无法冻结比特币资产。

第四,比特币是一种世界货币。它没有国界的差别,转账和支付不需要经过传统金融机构,因而可在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通。

第五,比特币是一种不易监管的货币。它的设计初衷就包含逃脱监管的色彩,因此各国政府想对比特币进行监管殊为不易。比特币的匿名性和世界范围的自由流通特性也使得它容易被用户用于、黑市等非法交易,为其带来负面影响。美国政府已经把比特币列为监管对象,监管方式是强制比特币交易所注册为货币服务商,定期向财政部下属的金融犯罪执法网络(FincEN)报告,这就监控了比特币与美元兑换的出口,但对于不通过交易所进行的兑换,监管机构则无能为力。

第六,比特币是一种完全的信用货币。由于它不与任何实物或法定货币挂钩,本身由算法产生,因而它的价值只取决于人们对它的信任程度和供求关系。如果人们信任它、迫切想拥有它,它的价格就会一路飙升,否则它就可能变得一文不值。价格的产生,证明了信用的价值,价格的不确定性又展现了完全基于信用的弊端,这形成了比特币价值的矛盾体。

第七,比特币是一种“安全”的货币。精心设计的防伪造、防重复支付机制及大量计算资源的“记账”背书使得比特币网络很难被攻破,比特币在网络中的传输极为安全。但另一方面,由于没有第三方监管机构,钱包一旦损坏、丢失或被盗,无人帮助用户追讨损失,这同样形成了比特币安全的矛盾体。

第八,比特币是一种没有通货膨胀的货币。算法决定了比特币的总发行量为2100万个全部发行完成后,即使用户的需求再强烈,也没有办法再增加发行量,这就杜绝了通货膨胀的隐患。这种特性却也带来了通货紧缩的忧虑,尤其是在通货紧缩的预期下,人们更倾向于把比特币留在手里等待升值,更不愿意把它拿出来,这会加剧通货紧缩现象。

第九,比特币的转账费用低廉,正常转账无须支付任何手续费。为防止大量微额支付冲击网络,在支付额低于0.01时会收取0.0001个比特币的手续费作为对矿工的奖励。

比特币的这些特性受到支持者的狂热追捧,也容易遭到反对者的口诛笔伐,争论的焦点在于比特币的价值到底从何而来。支持者认为货币只是价值衡量物,无须政府强权的背书,因而其价值完全可以只源于人们的信任,所谓信则灵,不信则不灵。反对者则认为,比特币凭空产生,却能换到法定货币,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局,它的价格完全由投机欲望催生,如同“郁金香泡沫”一样,只是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

这场争论短时间不会有明确的结果,比特币在这样的争论中逐渐走入现实世界,而争论的双方都容易忽视这样一个事实:比特币不仅仅是一类虚拟货币,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货币发行非国家化的实验,以及互联网直接民主的实践。

四、比特币的价值与意义

无论以后的发展道路如何,客观地说,比特币打造非国家化货币的努力已经接近成功,尽管这个成功可能只局限于特定领域和有限用户。作为一次激进的金融实验,比特币影响了一大批技术爱好者,构建了比特币社区,形成了自己的货币乌托邦。它对于技术、金融、经济、社会的影响将逐步显现。

(1)比特币验证了电子货币的技术可行性。与银行转账只改变账户余额不同,比特币转账确实把“钞票”从一个地址转移到了另外一个地址不用经过印钞、验钞、存款、清点、搬运等一系列过程,比特币直接以电子化形式存在和流通,安全、可追踪、防欺诈。这实质上节省了价值跨时、跨地交换的成本,直指货币流通的核心。未来电子化发行的货币必然会从比特币得到启发,或者有所借鉴。

(2)比特币创造了新型的支付体验,纯软件、点对点。你可以想象不通过任何第三方平台(包括银行、第三方支付等)把钱从一个账号转到另外一个账号吗?比特币可以做到,而且可以安全、可靠地做到。许多人把脱媒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一大要素,甚至是根本特征。但在脱媒方面,比特币已经远远超越任何一个金融产品,它的传输过程根本无须任何机构介入和监管,天生安全、(几乎)无法。

(3)比特币创造了全新的三方记账模式,任何一笔交易,不但交易双方的钱包中有记录,网络上还存着一个总账本。通过这个总账本,可以追踪到每个比特币的来龙去脉,这对于未来的货币监管、捐款监督、信用评估等都具有重要价值。

尤为重要的是,比特币重构了社会契约。自由本位的货币(包括目前所有的法定货币)本质上是一纸契约,政府低成本印出的每张钞票代表着它与持有者签订的一份价值合同,这个合同名义上以政府的信用为担保,实质上以政府的强制力执行,因而是一种强制契约。个体既无选择的余地,亦无对抗的能力。在国际范围内,作为硬通货的美元则是美国政府与所有国家国民签订的强制契约,它直接赋予美国政府在全球范围内的铸币权,导致了“美元是我们的,美元的问题是你们的。”

而在比特币的世界里,一切都依赖于计算力的民主投票。

(1)比特币的发行通过矿工们抢夺“记账权”实现,这个抢夺过程就是矿工们使用自己的计算设备进行投票的过程。

(2)比特币的安全传输,以及交易过程的不可、不可撤销性也靠计算力投票达成,这一安全保障过程事实上与比特币的发行合二为一,矿工们通过计算力投票确定谁对单位时间内安全保障的贡献最大,胜出者获得一定数量的比特币作为奖励。

(3)比特币网络的抗攻击性同样由计算力投票获得,由于保障比特币网络能够得到回报,攻击者若能拥有超过全体矿工的计算力,它倒不如直接进行挖矿来的划算;如果没有如此强大的计算力,它只能被矿工们的投票击败。通过这种巧妙的设计,比特币网络成功避免了51%的攻击,并吸引更多的计算力加入投票。

(4)比特币规则的更改乃至客户端的完善都靠计算力投票选择。2013月12日,使用0.80版本客户端的比特币矿工创建了一个大的区块之前的07.0版本客户端创造的块不兼容造成了区块链的分叉。出现这一问题后,比特币基金会通知矿池退回07.0版本来创建适合所有比特币版本的区块链。之后,眼看着老版本的区块链产生速度追赶新版本区块链的产生速度,并最后追上,问题得以解决。这一过程事实上就是矿工们使用计算力在两个版本客户端投票的过程,它是比特币计算力民主的最佳注解。

仅仅依靠计算力投票,去中心化的比特币网络竟然神奇般存续下来而且持续发展壮大。其中的关键在于,计算力背后是一个个矿工和用户他们用计算设备直接为对自己最有利的行为投票,一个GPU一票,公平合理,童叟无欺。这里面没有代议制,没有法官和警察。因而比特币网络实质完成了一场大范围直接民主的激进实践,每个人依靠自己的直接投票权建立起了一种新型的P2P契约。这种契约在零信任的前提下达成,好人没有额外回报,坏人的伎俩无从施展。依托这种系统理论上极其不稳定,实践上却极其有效的P2P契约,比特币网络的发展出乎每个人的意料。

货币非国家化是学者们的学术理念,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如何非国家化,而在于非国家化之后如何保持货币的信用,比特币依靠P2P契约圆满地回答了这一问题。这或许是许多极客热爱比特币的真正原因:它不仅仅创造了一种接近完美的货币,而且设计了一套维持货币信用的体制,这个体制的核心就是直接民主。直接民主解除了法定货币的强制契约,为每个用户奉献了一份自由、民主、平等的PP契约。

这是比特币给我们上的最深刻的一课。把这种思路扩展至金融、经济领域,我们或许可以确定地说:权力契约的改变将是互联网带给相关领域最大的影响和冲击。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大币网

[0:0ms0-4:44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