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这两天温习了下币圈的不少歪理邪说,陈伟星们一边做着中心化的交易所生意,一边又对传统中心化发行的法定货币嗤之以鼻。将资金流通成本描述为对劳动人民的剥削,上升到了阶级矛盾,一副要通过其投资的量子链和币安给世界劳动人民平反的样子。
无论币圈的潮舞者们短时间内恶补了多少金融知识,看了多少金融书籍,如何口舌如簧的拼凑ICO新世界理论,也掩盖不了对隐性货币发行权背后套取暴利的觊觎之心。他们只想简单的付出几乎没有成本的电子商品,靠概念和信息的不对称来攫取法币实现个人暴富。其身后必定是大批韭菜被收割后的残局。
这是一群撕下了所有伪装,赤裸裸的比拼收割量级的群体。所有撕逼的背后,币圈的先行者们总有一副让你无可奈何的逻辑:
“10000倍的利润面前,你跟我谈什么价值,还有什么比这更有价值?”“挣钱是硬道理,你有我挣的多吗?”“未来就是用来被改变的,你们不认同区块链是“古典互联网”投资思维,是将要被淘汰的族群。”
嗯,听起来里子面子都有了,对于这些站在圈钱浪尖上的信徒,大家似乎也没有一把拍破他们的板砖和底气。其实,基于区块链的token应用,确实是区块链将要带来的重要变革之一。区块链技术在还原大数据的真实性,解决信任问题后,未来的发展趋势就是给个体的线上赋能从小到大的过程。发币是区块链生态给个体赋能的最高级,却硬生生的被扯入最初级阶段的圈钱工具。
一个人人都可以发币的世界,没有乌托邦式的美好,它将冰冷的超出你的想象。
Token的正确姿势
目前,token争议的核心是各个交易所的创业者们打着技术革命的旗号要争取token类法币的地位,或者说是在公开市场尽可能大的流通权限,其实质是最终获得隐性的电子货币发币权。
这里面就有意思了,货币发行权一直掌握在各个主权国家手中,并有着国家机器和制度的保障,需要用来衡量整个社会商品的价值,并与贵金属挂钩。不管币圈的创业者们吹的如何天花烂醉,他们本质上不是在改变一个行业,而是直接在挖国家的墙角。说他们在和国家竞争实在是有点抬高了这帮投机者。
从广义上讲,货币需要具备交换媒介、价值尺度、支付手段、价值储藏等核心功能。现在挂在各家“”的虚拟币除了名字里带有币外,与货币本身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称为电子商品更为恰当。比特币通过算法由程序设定所制造的稀缺,并将这种稀缺与资源消耗相结合,并不服务于经济,也不着眼于流动服务,而是在扮演着虚拟“贵金属”的角色。只是这种虚拟“贵金属”从技术角度来说是无穷的。
比特币之后,如潮水般涌现的空气币就是典型,你不能说空气币就完全是局,它们都使用着类似原理的区块链技术。只是因为比特币做的早,又和能源消耗挂钩,累计了足够数量的参与者,并已经吸纳了上千亿美金的法币入场。理论上每一个空气币都有成为下一个比特币的可能。但是在现有的法币体系里,留给ICO的灰色空间有限,也没有足够多的韭菜供无穷尽的空气币们反复收割。
目前的现实世界仍然是生物劳动价值交换体系,在有限的生命里我们每个人的大部分时间都要用于劳动,并通过劳动换取生活与生产资料。现有生产力条件下,法币的作用严谨而高效,本身不具备价值,由国家政权和法定机构赋予其定价和流通的功能。法币需要衡量和表现整个社会中流通的商品总价值,对于个体而言主要在于价值的衡量与交换的效率。
Token在现有生产力与货币体系下,由于区块链技术本身并未普及,特别是移动端仍然不具备实际应用条件的情况下,token只具备商品属性。与其他实物商品不同的是token的成本几乎忽略无计,又可以无限量的创造,并以追求价格最大化连环套利为目标。ICO提供了至今为止最佳的套利形式,热钱涌动下的狂热投机心态同样助推了ICO的疯狂。
区块链结合大数据包括个人信用标签的技术形态,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由一个集权型的社会向个体逐步赋能的过程。赋能程度的大小取决于生产力的进步。
伴随着下一代工业革命的发展,当人类进入到完全的人工智能社会,个人价值交换从生物劳动向机械劳动和智慧劳动迭代后,社会价值的衡量方式也许会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人类从生产劳动中完全解放出来,并拥有全方位的生存福利保障后,全社会的法定货币流动不再成为必要。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信用和需求类型来发行数字货币。价值交换将从现如今的物质需求转向精神契合。
在生产力的进步尚未满足上述条件之前,数字货币将有一个漫长的完全商品化,并由商品化延伸到货币化的过程。Token在这个阶段内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依附于可兑现的价值,这就对发币的主体有相应的要求。
充斥着投机、狂野欲望和以圈钱为目的的空气币,逃脱不了昙花一现的命运。Token迭代的正确姿势不会超过以下几种:
1、私有链层面:拥有众多会员的实体经营企业为会员提供token服务,以区块链的形式来保障服务的限量与稀缺性,并以企业的经营信誉和服务产品作为token币值和兑换的保障。众多互联网企业同样可以用token与用户成长积分体系打通,来建立服务信誉和内部可流转的增值服务。
2、混合链应用层面:联盟链内的合作企业通过区块链建立相互间的数据信息和共享机制后,向混合链内所有企业的客户提供统一、标准、限量的产品服务和跨平台流通兑现机制。这种应用可能会首先在金融领域展开。
3、公有链层面:游走在各个主权货币间隙的token,除了比特币外,肯定还会有新的挑战者,但真正成气候的不会超过3家。这个世界的利益格局远比我们个体所能看到的复杂的多。由于国际地缘格局正在经历重大更替,各主要经济体之间的摩擦加剧,总体趋势正从开放走向封闭,非完整主权国家,跨国金融集团,独立的国际投机团体,经济深陷困境的资源型国家都对token所创造的灰色地带有非管制的兑换需求。国际化的代表性token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都将会在游走在这些灰色地带,并将会在不断升级的国际摩擦所扩大的裂痕中越来越有市场。
区块链有望成为智能社会的高速公路
由手机垄断的移动互联网生态已经登峰造极,基本实现了有效年龄段的全覆盖,微信等超过10亿用户的超级APP的出现,也预示着移动互联网的红利走向终结。移动互联网之后,一个更为伟大的世界正在逐步显露雏形。
5G的到来让智能终端从手机走向多元化,更贴近用户的生活场景成为了可能。5G的几大核心技术给了我们足够的想象空间。未来无线网络将部署超过现有站点10倍以上的各种无线节点,在宏站覆盖区内,可能出现活跃用户数和站点数的比例达到1∶1的现象,即用户与服务节点一一对应。超密集异构网络5G网络未来将支持超过1000倍流量的增长。
对于由各种无线接入技术和能力各不相同的网络节点组成的错综复杂的网络,5G的自组织网络技术可以实现网络部署阶段的自规划和自配和网络维护阶段的自优化和自愈合。新增网络节点的配置可实现即插即用。
可以预见,面向大规模用户的音频、视频、图像等业务将迎来急剧增长,5G技术将会演进出内容分发网络,在传统网络中添加智能虚拟网络来实现对海量大容量新增传输内容的承载。D2D和M2M技术在5G网络普及后也会迎来大规模的发展,近距离数据直接传输技术,机器与机器之间的通信交互智能化将让机器终端本身被赋予更多“智慧”。
5G的另一个重要技术变革就是网络呈现以信息为中心的趋势,ICN将取代现有的IP技术实现信息的交互。ICN采用“拉”模式,整个传输过程由用户的实时信息请求触发,网络则通过信息缓存的方式,实现快速响应用户。信息安全也只与信息自身相关,而不再与存储容器有关联。
当5G达到现在4G网络的普及规模时,全球相互连接的终端将超过500亿,真正实现万物互联。云计算在5G时代已经迈入移动端。移动网络中的移动智能终端将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连接到远端的服务提供商,获得所需资源。
5G网络不仅承载人与人之间的通信,还要承载人与物之间以及物与物之间的通信,既可支撑大量终端,又要使个性化、定制化的应用成为常态。由大数据管理催生的情境感知技术将会让未来5G网络主动、智能、及时地向用户推送所需的信息。
一句话总结之,5G除了拥有几何式提升的网络容纳能力,实现万物互联,更高效便捷的运维管理,更快的速度,更好的兼容性外,最为关键的就是在底层网络通道上就实现了以用户和内容为中心,并不断牵引网络服务的智能化。
有了以5G为基础的新一代通信网络的支持,暨智能手机之后,多形态的智能终端将会向所有个人独立生活场景全面渗透。
已经逐步明朗的有亚马逊Alexa语音系统和echo智能音箱所开创的智能家庭场景生态,诸多互联网巨头和车企正在奋力推进自动驾驶和智能汽车生态。以及主要发达经济体都有谋划的智慧城市。当我们迎来无处不互联,无处不感应的智慧城市生活方式时,我们个体的所有生物行为将逐步实现完整实时的数据化。这些是人类进入人工智能社会的必要条件。
一个由数据驱动的智能社会,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互联互通的效率决定着社会服务智能化的程度与竞争力的评判。区块链在海量基础数据向超算中心传递交互的过程中将会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由人工智能主导,各类日趋复杂的数据模式判定的社会化管理与服务首先需要的就是数据的真实性。
对于个体而言,未来的所有生物行为都将联网并实时数据化,通过区块链化的记录保证数据本身的不可篡改性。即使发生修改记录,也要不可篡改的完整存储,个人全场景行为的综合数据实时记录将成为个人信用的存量凭证。足够的数据量也将支持数据模型对个体情绪、思想、性格、潜在行动力等隐性因素有更精准的预判。这种预判能力就是人工智能社会的核心进步环节。
在数据交换层面,数百亿不同制式,不同标准的各类智能硬件所组成的庞大数据录入矩阵,被不同行业、不同商业实体,不同的公司条块分割,数据源头一定是碎片化的。众多中心化的节点,处于不同商业利益的考虑会形成数不清的数据交互壁垒,影响数据反馈的完整性和数据智能化处理的效率。
区块链技术在大数据时代的普及就显得尤为重要。从各商业实体和中心节点私有链的普及实现数据资产重估,到各类混合链应用的大规模商业化,最终形成以用户中心,用户行为与需求响应为起点和终点的公有链形态,将是人工智能与超算中心组合下的智能社会的主动脉。
区块链广泛普及后的公有链生态下,包括现在绝大多数商业公司、服务机构在内的中心化节点都将逐步转化为管道,呈现出一种大集中的态势。就像现在我们花钱时基本都习惯了使用了第三方支付的微信支付或者支付宝,近千家银行的账户与银行卡逐渐成为底层的支撑通道。区块链在大数据层面会逐步扮演这样的聚合者角色。
透明时代与冰冷世界
对于即将到来的由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主宰的数字世界,每一个个体几乎都趋向于透明。透明的不仅仅是显性的生物行为和场景状态,从基因开始,生老病死已有基本测算,由个体大脑主宰的思想、意识、性格、情绪等隐性差异化因素在大数据的驱动下也将失去神秘感。
我们在人工智能管理的各类数据模型和大规模积累的数据量的支撑下,不断被标签化和重新定义。从不断努力的主动适应环境到被智能化的服务供养,在看似更为智能化、贴心、主动的数字世界和智能社会服务的背后,其实是自主权的逐步丧失。
有了无穷尽的实时大数据的支撑,社会治理的结构会趋于简单,人为因素将被尽可能的弱化。人工智能的背后是一个由数据模型操控的世界。没有人情可讲,理性的接近冰点。每个个体在超算中心面前都是透明的,所有社会行为和行事规则就像说明书一样,由程序详尽安排和全面公开。社会阶层固化的现象会远比现在严重。
当然,在完全人工智能社会的背后是生产力的几何时增长。人们生存的意义不再是温饱,现有的绝大部分工作都将会被各类机器人和自动系统取代。人们的财富象征可能会是拥有的机器人劳工的数量。高度发达生产力所带来的结果是全福利社会和共产主义走进现实。
一个更为拥挤的现实世界里,高度透明社会形态的附产品一定是个体之间的极度冷漠。一个被人工智能深度控制的透明社会,有条件向个体进行最大限度的虚拟释权。今天,投机客们千方百计谋划的发币和ICO,在未来人工智能时代将会成为人人拥有的权利。人的信誉被深度管理和控制,有信誉的人,将会被赋予更大的权利,享有更多的资源。
那时,生活将更像一场游戏。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