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R:保健品是否有补脑功效 真相让人吃惊_OSA

补脑?从来都没有此类保健

当孩子要考试的时候,保健品就成为大众所追捧的东西,对此,专家提示:家长和学生不可以盲目信赖这些所谓“补脑”保健品,截至目前,在中国现有二十七类保健品的保健功能中没有“补脑”的功能,市场上打着补脑旗号的保健品都是误导消费者的行为。

调查表明,有关于年轻人的保健品在整个保健品行业中的占比不大,但依然规模可观,它最大的特点就是需求量大、利润率高,普通的补脑保健品价格几乎都在上百元以上,而家长们大都舍得花钱“试一试”。至于吃了这些保健品到底有没有效果,多达48%的受访者说“不知道”,但仍然有为数不少的学生愿意使用,原因只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正冲着“花钱买安心”这份心理,许多商家才纷纷打起了保健品的小算盘。而“高考保健品”还有一个特点,即通常是一锤子买卖,这决定了谁的推销技巧好,往往就可以卖得好,所以虚假广告漫天飞就不难理解了。

保健品行业为何成“广告行业”?

声音 | 迅雷集团首席执行官陈磊:区块链是解决用户隐私问题的一个方案:据腾讯财经报道,2019夏季达沃斯论坛于7月1日-3日在中国大连举行,迅雷集团首席执行官陈磊在“用户数据的真实成本”分论坛上表示,今天互联网产生了海量的数据,大数据和云计算已经变得威力巨大,提出了一些严峻的挑战:首先是数据隐私的问题。他认为区块链是一个解决方案,可以在充满混乱的互联网上进行安全的金融交易,我们必须找到保护数据的方法,确保互联网上的信息和知识都是可信的。[2019/7/2]

“产品做得好,不如广告做得妙。”从以往经验来看,有保健品以明星代言为依托,有保健品企业四处投放洗脑式广告,他们往往醉心于广告的奇巧,比的是谁更朗朗上口,谁更有大众知名度。产品质量几何,大众反而常常一头雾水,关于保健品是食品还是药品,选购保健品有哪些标准和常识,很多人更是一问三不知。保健品这种以广告作为重心的做法,一不留神就会导向虚假、夸张广告。有鉴于此,食药监部门曾专门发布《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等,然而仍有很多企业打擦边球,甚至无视相关法规。

动态 | 迅雷与迪拜政府发起区块链创新全球奖大选:第三届中国—阿联酋经贸论坛”暨“2018中国—阿联酋经贸推介会”在上海召开,迅雷集团参与此次大会,并与迪拜政府发起了区块链创新全球奖大选,双方将共同完成该奖项的标准设定、评选、颁奖等一系列活动事务。这是阿联酋政府发展区块链业务以来,首次与中国企业合作,并推出国际性区块链奖项评选活动。[2018/11/8]

保健品行业变成“广告行业”,本质上是由保健品的性质决定的。保健品是什么?是具有特定功能的食品,不是药品。但在全部27类保健功能中,有关效果的描述却相当含糊。比如“促进消化”,究竟促进消化到什么程度?在药品里,可以用数据和指标做量化分析,但在保健品中只能做定性式的大体描述。再比如,27项功能中确实没有“补脑”一说,但是却有“辅助改善记忆”“增强免疫力”之说,那“辅助改善记忆”算不算“补脑”呢?可见,保健品的保健功能本身是很难自证的,具体有没有效果,只能用“爬几层楼不费劲”“扛得动几袋大米”来形容,语义越含糊,广告语就越空洞,广告方向就越容易“跑偏”。

迅雷CEO陈磊:在用区块链去解决版权问题上,我们可以有很多的尝试:迅雷CEO陈磊认为,迅雷未来可以变成版权分发的渠道。以后再在迅雷上下载东西,会按照版权方的要求去决定下载是否要付费。他说:“在用区块链去解决版权问题上,我们可以有很多的尝试。我们希望提供一个平台,让专业的机构去搭建版权的应用。我们会把下载的业务和版权应用连接起来,让下载的事情版权化。”[2018/5/18]

“只要地球不毁灭,生老病死的规律还继续,保健品就永远畅销!”曾有业内人士称保健品行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原因就在于保健品行业在功能说不清道不明之外,更在于它卖的是预期,有时候这是对于自我的希望,有时候是对于病老的恐惧。当然,这并非说保健品完全无用,现代科学已经证明,一些保健食品中的微量元素、维生素等都对调节人体机能有重要作用。但正是保健品的某些自身特点,才使得在正规厂商之外,出现了大量中小企业干扰市场,它们往往弄虚作假、哗众取宠,夸张形容保健品的各类功能,以迎合特定人群的心理预期,毁坏了行业声誉。

当前,尽管相关广告审查层出不穷,管理部门发出各类温馨提示,但都属于一种事后纠错机制。保健品行业成为“广告行业”,跟它自身的特点紧密相关,只有在相关功能描述里,用更科学的方法、更标准的度量代替语义含糊的描述,才能引导保健品行业找准广告营销的重点,继而引导行业把注意力放在产品本身上。

家长该如何为孩子选择保健食品呢?

国家食药监总局也发出消费提示,在选择保健食品时家长务必要注意“一查、二看、三对号”。

一查,就是要检查保健食品包装上是否有保健食品标识及保健食品批准文号。

二看,就是要看清保健食品包装上是否注明生产企业名称及其生产许可证号,生产许可证号可到企业所在地省级主管部门网站查询确认其合法性。

三对号,就是根据自身情况和注册备案产品的保健功能作出选择,切不可偏听偏信、盲目使用和滥用。

国家食药监总局提醒家长,学生成绩除了平常刻苦学习和积累,没有短时间提高智力和学习成绩的灵丹妙药,家长和学生不可迷信所谓“补脑”产品。

加强保健食品监管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保健食品监管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意见稿规定,保健食品产品名称不得以保健功能命名,保健食品广告应重点提示“本品不能替代药物”,强化保健食品日常监督检查,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非法经营、非法添加和商业欺诈、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等。

保健品是特殊的食品。在发达国家,保健品代表着食品消费的升级方向,为食品行业内带来更高的利润,政府对保健品和保健品市场的监管,比对一般食品的监管更为严厉。中国保健品产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经过多年发展,行业本身取得巨大成绩,也为国家贡献了巨额税收,假冒伪劣、坑蒙拐、欺诈营销、夸大疗效、虚高价格等问题仍远未解决,有的地方甚至愈演愈烈。

有人形容说,保健品只要吃不死人,警察就不管,食药监部门即使想管,却被相应的法律法规拖了后腿。这种说法尽管未免夸张,却也反映了保健品监管的部分实情。一头被数不胜数的保健品违规违法个案牵着鼻子走,另一头被软弱粗糙的法律法规捆住了手脚,成为一些食药监部门保健品监管的尴尬写照。

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或超过5000美元时,保健品行业将成为食品行业中最重要、最具持续快速增长潜能的产业,甚至成为食品行业的新支柱。同时,一个国家在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之后,以价格计数的保健品消费量,一般可达到全部食品消费量的10%以上。中国去年人均GDP已超过8000美元,全国食品行业年产出更是超过11万亿元人民币,但去年全国保健品年产业规模只有2000亿元人民币。按国际比对标准度量,中国全年11万亿元的食品行业产出中,保健品产出所占比例不到2%,与5000美元人均GDP门槛上的国际平均水平相比,整整相差了5倍多。这是一组多么让人汗颜、令人痛惜的数字。

从世界范围看,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以上时,一个国家保健品市场的年均增速,大体为本国食品市场年均增速的两倍左右,然而在中国,情形正好相反。按世界普遍水平,老年、中年、青年、少年四类群体的保健品消费构成比例约为3:2:2:3,而中国保健品消费群体的构成比例中,老年人占到五成半,其中又有95%是退休老年人。这个群体几乎人人都有慢性病,他们的退休金在维持日常生活开销后多少有些结余,花钱买保健品成为他们目前最看重的保健消费。

一些不法分子正是瞄准了老年人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以各种欺诈瞒的手段,昧着良心从他们口袋中“抢钱”,将国内保健品市场牌子做塌做臭,严重损害了保健品行业的声誉。到头来,重点针对老年人的保健品营销做成了“一锤子买卖”,不法分子“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相对于年均两位数增长的食品行业,保健食品市场不断萎缩。

中国保健品生产环节的市场准入门槛,在世界上属于最高之列,从开设工厂到产品批文再到上市销售,保健品生产全过程都须先获取行政许可。然而,审批之后的日常监管却堪称松懈软弱,一些处罚手段“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对处罚者犹如隔靴搔痒。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加大保健品市场监管执法力度,已是促进保健品行业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的迫切要求和必然选择。

我国的食品安全法经过修法加固,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最严厉的食安法之一,“十三五”规划也将促进保健品行业发展纳入“健康中国”行动,加强保健品市场监管具有良好的环境。以国家食药监总局此次发布《意见》为契机,以专项整治推动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管新机制,以我国已经具有的发展基础和水平,保健食品市场必将成为扩大消费规模的生力军。

民福康观点:在生活中,保健品一直是深受老人追捧的,但是,近期也深受各位家长的追捧,很多商家给保健品打出了补脑的旗号,引得各位家长们纷纷购买,其实,保健品并没有补脑作用,给孩子购买一点有营养的食物,补脑效果更好,因此,大家购买保健品的时候要理智,千万别盲目购买,走进商家的陷阱,希望民福康的介绍能够帮助到大家哦!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大币网

[0:15ms0-4:58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