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希望加密货币冬天很快结束,那么最近的市场崩盘可能会打击你的情绪。幸运的是,最新的比特币观察结果可能是目前笼罩在加密货币市场上空的乌云的一线希望。
根据最新的Glassnode分析,最近几天大量比特币从交易所流出。此类观察通常强调强劲的积累,并被认为是积极的结果,尤其是就需求而言。
投资者恐慌地将他们的比特币转移到私人钱包中
此次比特币交易所巨额流出未必与重仓挂钩。上周的市场崩盘凸显了在交易所交易加密货币的风险。结果,许多交易者选择将他们的比特币从交易所转移到私人钱包。
尽管上述观察不一定反映需求,但市场显示出一些明显的看涨迹象。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交易所稳定币的数量大幅增加。这凸显了等待市场状况复苏的强劲购买力。
Bullish:已FTX和Alameda Research没有任何关系:金色财经报道,加密货币交易所Bullish表示,它与现已破产的FTX和 Alameda Research 没有任何关系,并预计FTX 的破产不会对 Bullish 的运营产生影响。该交易所由 Bullish (GI) Limited 运营,并受直布罗陀金融服务委员会监管。[2022/11/18 13:22:38]
比特币需求有所复苏
比特币交易势必会增加,尤其是考虑到投资者转移资金。在过去两天中出现峰值的活动地址数量中观察到了这一点。
Tether首席技术官:Tether与FTX或Alameda没有任何接触:金色财经报道,Tether首席技术官Paolo Ardoino称,“需要明确的是,Tether与FTX或Alameda没有任何接触。”[2022/11/9 12:36:12]
但这是否必然反映出对BTC的更高需求?查看交换流量可能有助于提供更清晰的画面。截至发稿时,比特币交易所的流出量超过了交易所的流出量。这是确认。但是,它确实表明仍有大量外汇流入表明即将到来的卖压。
1382枚BTC从FTX转入未知钱包:金色财经报道,WhaleAlert数据显示,1,382枚BTC (价值约28,576,130美元) 从FTX转入未知钱包。[2022/10/29 11:56:31]
比特币接收地址的数量也超过了发送地址的数量。这证实了需求显着增加,尤其是在过去两天,并有利于多头。
虽然这些观察结果可能表明需求正在复苏,但值得注意的是需求相对较低。这是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与零售需求相关,而零售需求往往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影响实质性的市场走势。它还表明鲸鱼相对不存在。持有超过1,000BTC的地址证实了这一预期。
Alameda今日再次向FTX转入约2000万枚BUSD:金色财经报道,据PeckShield监测显示,Alameda FTX Deposit钱包地址(0x83a127952d266A6eA306c40Ac62A4a70668FE3BD)于今日8时左右再次向FTX转入1950万枚BUSD。[2022/6/23 1:25:31]
BTC目前的短期支撑位和阻力位
比特币价格在11月8日跌至新低后,找到支撑,从15550关口反弹。第二天价格走势大幅反弹,但请注意涨势如何在新阻力位17,600处停滞。。
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先前的支撑如何变成新的阻力。短期来看,比特币价格目前困在15550-17600之间。决定性地高于或低于这些水平中的任何一个都可能导致高波动性。
尽管比特币跌至2022年的新低,但在11月8日的抛售引发了一波强制清算浪潮之后,抛售压力迅速缓解。在这个新闻驱动的环境中,波动性可能会迅速飙升,因此我们已做好一切准备。
比特币接近底部了吗?交易量不言自明!
尽管BTC的短期趋势似乎并不乐观,但近期的成交量模式表明中期可能会反弹。
如前所述,比特币最近经历了有史以来最高的每日和每周交易量。
交易量有什么意义?
尽管交易量经常被新手交易者忽视,但它被广泛认为是加密波动交易者监控的最可靠和最重要的技术指标之一。推动市场双向发展的动力是成交量。这是一个永远不会说谎的可靠指标。
比特币的看涨交易量模式会导致另一个底部吗?
如果上述趋势持续下去,BTC可能会迎来中期飙升。尽管如此,多头在短期内必须有某种动力来夺回控制权。
一个亮点是,我们可能正在接近加密货币市场的不归路。当街头流血时,通常会在任何金融市场中形成底部。
尽管如此,底钓是一种冒险的策略,不应尝试。相反,建议在进入低风险加密波段交易之前等待看涨价格和交易量确认。
总结BTC场景……
人们会预计鲸鱼和机构会购买,尤其是在最新的折扣价之后。然而,上图显示,推动市场的金融力量未能对当前的需求做出贡献。
因此,总而言之,在没有来自比特币鲸鱼和机构的购买压力的情况下,不可能出现重大市场走势。尽管如此,零售市场还是趁着目前的折扣吸筹。当FUD降温时,鲸鱼和机构可能会做同样的事情。
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
欢迎志同道合的币圈人一起探讨~
有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感谢各位家人的点赞关注支持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