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过2018年的漫漫熊市,时间来到2019年,摩根大通、Facebook纷纷发行各自的稳定币,金融巨头和互联网巨头不约而同地开始涉足区块链,IEO的一炮而红带动了平台币的大幅上涨,整个区块链行业有了复苏的迹象,币价也开始起死回生,似乎熊市已经步入了尾声。
上一个熊市的底部发生在2015年,从2015到2018,三年一个轮回,区块链行业也走过了从低谷到高潮,又即将走出下一个低谷的历程。
CoinVoice采访了一些行业的前辈,他们早在2015年之前就接触到了比特币,那时区块链概念尚未流行,基础设施也不齐备,尚处于行业的古典时代。
他们共同经历了2015年大熊市的苦痛和挣扎,有过彷徨,也有过迷茫,一度不知路在何方。
他们或是深入参与项目发展,或是做项目早期投资,亦有普通的炒币者。度过煎熬的熊市,他们也都迎来了各自的绽放。
让我们聆听他们的故事。
曹寅:数字文艺复兴基金会创始人,TokenMarketAsia负责人
我目前主要做欧洲市场的STO业务,我和欧洲合伙人在欧洲共同发起了一家专门做STO业务的平台,叫TokenMarket。TokenMarket是欧洲牌照最全的一个STO的一级市场发行平台,注册用户数量已有25万人,是目前欧洲规模最大的STO平台。
2015年的时候,我在国家能源局担任能源互联网课题组的组长,为中国未来的能源行业的新生态,设计能够融合互联网技术、互联网商业模式,以及互联网思维的一个新形态。那时,我就把区块链作为最重要的一个底层技术,放进了这个课题里面。
Web3浏览器Opera计划支持Solana等8个区块链网络:3月30日消息,Web3浏览器Opera的内置加密钱包计划支持Solana、Polygon、StarkEx、Ronin、Celo、NervosDAO、IXO和比特币。目前Opera桌面端已可访问Polygon网络,且Android端已可访问所有网络,但iOS端上还没有时间表。(CoinDesk)[2022/3/30 14:27:16]
非常荣幸,我们拟定的政策得到了马凯副总理的高度评价,并在2016年颁布,这是在中国国家层面,第一部提到区块链应用的国家级政策。
2015年的时候行业从业者非常少,区块链的概念还不像现在这么盛行,很多人都不清楚区块链到底有没有意义,对自己的生意,对区块链的未来也没有什么信心,这是很普遍的现象。
大家都在愁,钱从哪里来,业务从哪里来,怎样去融资,这些都是很现实的顾虑。
那时在行业里闯荡的朋友,现在基本都已经是我们这个圈内的大佬了,像易理华、汪晓明、徐义吉、王东这些,我看着他们这些企业,从一个Idea,变成一群人,变成一个公司,变成一个项目,再变成一个代币,最后变成一个生态,真的是特别有意思。
我个人也投了一些早期的企业,跟大家成为了非常好的朋友,这是我的荣幸和一辈子的财富。
记忆最深刻的是,有个现在非常知名的大佬,他来找我帮忙融资,那时候的估值非常低,整个公司的估值才差不多5000万人民币,当时出售20%的股份,算是A轮融资,而这个项目现在市值已经是上百亿美元了。
声音 | 中国工程院院士:亟需在重大工程领域深化区块链等技术的融合应用:金色财经报道,12月22日,2019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暨第十三届中国工程管理论坛圆满闭幕。中国工程院院士何继善发布《济南共识》,涵盖七个方面内容。其中的共识二为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是重大工程与工程管理的迫切需要。面对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紧迫形势,亟需在重大工程领域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5G、AR、VR等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推动重大工程与工程管理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演进升级,加快构建以数据为核心驱动要素的新型工业体系,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物资流,改善产业结构、增强转型动力。[2019/12/24]
那时候大家一起吃饭时,非常坦诚地交流这个项目要怎么搞,这个行业的未来会怎样。其实那时候大家都非常迷茫,也不知道方向在哪里。
有一点我很认同,人在低谷的时候,或者说人在没有这么知名的时候,能够看出他的本性。这位朋友就给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很坦诚。后来他也发展挺好的,真诚对待朋友的人,都有比较好的事业。
对比2015年和现在,我也有一些转型,就是从中国市场转到全球市场,从无币区块链,转到币链一体。
2016年我正式从体制内跳出来创业,做无币区块链的业务。从2017年上半年开始,转型去做欧洲市场的业务,专门为中国企业落地欧洲,以及欧洲区块链企业和数字货币企业拓展中国市场,提供咨询和金融等各类合规服务。
在这个过程中,认识一批非常好的欧洲朋友,现在做TokenMarket的业务,在欧洲的开放的合规体系下,去做相关的证券代币化的一系列工作。
同时,我也在为爱沙尼亚政府提供数字国家这方面的战略建议。
对比2015年,我现在更从容了。第一个是这几年,行业里币价、政策、项目方的波动太大了,区块链从业者都练就了一颗非常强壮的心脏,所谓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区块链行业的人经过这几轮周期最大的收获。
第二个就是找到了我真正的事业方向,就是欧洲市场。所以,当你知道你能做什么,你擅长做什么的时候,你就不会慌了,不管政策怎样,币价怎样,市场怎样,都不会慌了。
郑玉山:水滴资本创始合伙人,东中心区块链研究院院长
我现在是一名区块链行业的全职从业者,主要从事区块链项目的投资孵化,行业技术研究以及应用落地。
具体来说,我的主要精力放在两块,第一是区块链项目的股权投资,我作为水滴资本的创始合伙人,加入了青岛链湾的常瀛区块链股权基金,是管理合伙人之一,投决会委员。
第二是行业技术研究和推动应用落地,我目前担任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区块链产业融合研究院院长,负责几个区块链基础应用平台的研究和建设。
此外,我还在几个开源和去中心化组织担任一些职务,比如在石墨烯区块链应用中心、比特股、GoCLab等组织都担任理事。
我2015年时是一名全职的IC设计工程师,负责研发5G相关的芯片,业余时间参与一些区块链项目的投资,当时主要在比特币和比特股社区活跃,是比特股官方论坛中文大区版主。
我是2012年开始关注比特币,而直到2013年才开始投资和密切关注这个行业。2013年下半年是我亲身经历的第一个大牛市,2014年是第一次泡沫破裂,经过了一年多的熊市,2015年的时候感觉很多项目都凉透了。
我没有详细地统计过,但印象中很多早期在bitcointalk论坛上风靡一时的项目大多到2015年时都跌了90%以上,跟现在差不多。
但当时不流行1CO,也几乎见不到专业的投资机构,大多数币种都是社区一起挖矿或者白送,所以即使归零了也并没有什么人去维权,大家只能骂骂“黑庄”,然后互相嘲笑打气。
感觉那个时候的参与者们还大多数是技术极客和冒险家,也知道各种币的投资风险巨大,属于合格投资者。
而印象中那时的区块链项目虽然已经不少,但注册公司的并不多,大多数项目还是以开源社区的方式协同开发,靠社区的力量去推广。这种方式虽然效率低,但是成本更低,因为创始人不需要养一整支团队,因此大多数项目生命力顽强。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亲身经历了一个项目的去中心化过程。2015年时比特股从1.0升级到2.0,在性能和体验上有了飞跃式的提升。
然而,由于市场已经非常冷淡,所以反响并不强烈,同时创始人BM由于研发资金以及个人原因,准备离开比特股而转向他的新项目STEEM,所以社区也在闹分裂。
当时我个人对比特股的未来还是比较担忧,觉得少了BM这个领袖人物加天才程序员,而且在比特股之前,没有创始人,完全靠社区运作的成功项目只有比特币。
然而,在BM离开之后,比特股虽然确实经历了一阵时间的低迷期,但后来又顽强地活了过来,而且完全成为了一个去中心化自治项目,在受雇于区块链的核心程序开发团队的努力下,保持每半年一个大版本更新的速度,这对于一个有6年历史的老项目来说,实属不易。
这件事让我相信,一个真正的去中心化自治组织是完全可行的,它能以极低的成本运行一个庞大的项目,这让我对未来的新型公司型态甚至是社会型态,都有了更深的理解,对区块链的未来也有了更大的信心。
即使再艰难,我也不会转型或者退出的,因为我已经找到了可以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就是区块链。这在我之前三十多年的生命中,从未有过这种感觉。
正因如此,我才会离开我之前的行业,即使在那个领域我已经拿到了最高学位,发表了顶级期刊论文,又在行业顶尖的公司有一份高薪的工作。
从2015年到现在,最大的转变我认为是社会对区块链技术或者行业的认可度。2015年的时候,只有少数人看得懂区块链,社会上普通人认为区块链就是比特币,认为是个灰色的事物。
其实2015年的时候区块链已经不缺信仰者,但那个时候,即使坚定的区块链信仰者,恐怕也只敢想象区块链技术在支付、交易、结算等等少数金融领域的前景,而那个时候大多数创业项目也是围绕这些方向。
但2019年的今天,区块链技术已经开始进入社会的方方面面,除了金融领域外,在供应链、防伪存证、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领域都有了落地的应用,这是在当年不可想象的。
或许不远的将来,区块链技术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大家会习以为常到认为这就是一项普通的网络技术,而忘记了区块链这个行业从被质疑到逐渐被理解,最后被完全接受而走过的坎坷历程。
廖翔:闪电智能CEO,区块链投资人
我目前主要做项目投资,其余时间大多在学习,学习滑雪、日语等,补充一些新知识,做一些沉淀。
2015年的币圈寒冬,我花了很多时间在去到海外,与当地社区做一些交流和学习,类似于游学。去冰岛拜访那边的矿场,还去了新加坡、荷兰阿姆斯特丹和两趟美国。
当时处于熊市,2014年币价大幅下挫,2015年初见底。2015年是整个行业的大熊市,很多人都退出了,标志性的事件有烤猫的跑路和门头沟的倒闭。
当时行情非常差,很多人都不干了,转行的转行,跑路的跑路,各种烟消云散。那时区块链的概念还没流行起来,大家都在怀疑比特币的大旗还能不能扛下去。
我没有转型,继续全力以赴地工作,在四川做了一个矿场,在冰岛也做了矿场,与海外很多社区加强交流,参与全球性的大会,比如扩容会议,也出钱资助了一些开发者到中国来旅行。还投了一些非区块链行业的项。
现在和2015年都属于是熊市末期,行业比较萧条,这是相同点。
不同点是整个市场扩大了很多,比2015年的市场容量扩大了二三十倍,同时进来的用户数量,参与企业的数量以及质量都有极大的提升,由2015年的散户化草根化,到现在的专业化机构化,这是很大的转变。
我想如果还有下一次牛市的话,会有更多的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士进来,数字货币行业会获得更大的发展。
我今年的重点是,制作一些区块链的开发项目,跟开发者一起把项目的技术研发做完,帮助他们在全球对接当地的资源,做推广,并建立社区。和澳门专业的展览公司一起主办一个亚洲金融科技峰会,主题是金融科技和澳门本地的特色来做交流和结合。
逍遥胤:炒币者,DAPP开发,通证经济研究者
我2013年接触比特币,主要做搬砖。经历了当时的政策打压,BTC从8000人民币一路跌到2700。当时没有很深入了解其技术原理和影响,我认为和政府做对下场堪忧,在熊市中就渐渐淡忘了这回事。
熊市我没有持币,所以没被套,2015年行情惨淡基本就没怎么关注币圈的事。
2015年的时候山寨币就开始涌现,大部分是真的完全没有价值,成为大户炒作坐庄收割韭菜的工具。我有很多年股市经历,所以都看得很透。
当时参与的散户几乎对虚拟币都没有认知,抱着一夜暴富的思想进来炒作,除了比特币和莱特币外,其他的币连名字都不知道就会买入,很是疯狂。
记忆深刻的是李笑来号称挖矿挖了10000多个BTC,涨到8000时李笑来身价过亿,我认为这很不真实。
我目前仍然参与虚拟货币,并尝试开发了一些Dapp应用。对整个通证经济系统有较多研究。
目前的熊市,我也在关注行业发展,一边学习,一边寻找机会,通过落地项目更深入得参与区块链行业。
现在和2015年最大的区别是有很多行业巨头和中层技术人员,各传统行业精英人士参与进来,不再是以前单纯靠技术极客推动行业发展。
可以预期区块链行业在未来会在许多行业里找到落地方案,百花齐放的局面必将到来。另外行业的上下游,生态都逐渐的成熟和繁荣起来,产业链成熟度已经不是2015年可以相提并论的了。
本文为CoinVoice原创内容,CoinVoice是领先的全球化区块链媒体,专注原创、深度、优质的区块链内容,致力于链接全球范围内的区块链创新者。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