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C:对话Celer董沫:凭每秒数十亿次的交易 做区块链世界的咽喉!_TOK

出品/CoinVoice

作者/映亚

抛开以太坊、EOS一类“元老级”项目,CelerNetwork可能是2018年全球范围内最受资本瞩目、以技术为主导的Blockchainproject了。

它被丹华资本总经理DoveyWan奉为“航空母舰”,更是获得了包括经纬中国在内的,多家实力雄厚、国际知名的传统VC的投资。

它拥有着非常豪华的团队阵容,四位联合创始人分别是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UIUC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计算机博士,其他16名成员不仅全部出身于世界名校,更不乏天才,以及在美国计算机领域很有影响力的“码一代”。

而Celer的发起人董沫,自大学时代起便投身创业,虽然尚未到而立之年,却已经有近10年的创业经验。

在董沫眼中,这群人之所以能聚集在一起,很大程度取决于对区块链和链下扩容的清醒认知和笃信。

他们要以链下扩容技术为基石,构建匹配互联网规模的区块链应用入口平台。像当时的IP层协议一样,成为底层公链扩容的开放式网络框架,把不同的公链都连接起来。让所有人都能够在该平台上便捷快速地开发、运行与使用高性能的分布式区块链应用。

CelerNetwork的工作让它在业内的声望迅速崛起:创始人董沫被邀请与Vitalik等参与世界上最大的以太坊黑客马拉松的评委工作;团队的经济学模型论文被北美顶级加密货币经济学会议CESC接受并邀请做演讲;

除此之外,Celer还发起并组织了全球多个链下扩容高校研究和项目团队,共商链下扩容行业标准,最近董沫也在1000多个报名团队中被邀请在Devcon4上做演讲。

当然,声望不能全然代表实力。

今年10月,我们将见证Celer与以太坊的合作成果。Celer闪耀外表下包裹的究竟是钻石还是玻璃,很快会见分晓。

在Celer即将推出测试网和SDK的前夕,《CoinVoice》采访到了董沫。以往关于Celer的报道多从技术角度出发。这次,我们和他聊了聊市场对Celer的质疑,Celer所面对的竞争环境和战略部署,除此之外,还谈了谈他的过去,以及整个区块链行业所面对的问题。

他认为,现在区块链行业最大的问题是,古典互联网还没有真正看到区块链,或是想明白区块链对商业模式的改变该如何进行。

而董沫想要实现的是“商通天下”,这是他的梦想。

Theroadnottaken是董沫从小到大最喜欢的诗,他把它刻在了钱包上,过去这句诗带他走到了今天,现在,这句诗是否还能指引他实现更遥远的梦想,我们暂时无法知晓。

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以下为对话节选,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方向

像当年Windows作为整个计算机世界入口一样,成为第一个区块链世界的操作系统入口。

《CoinVoice》:之前有多家媒体报道Celer能够实现10亿/s的交易速度,这是否是夸张的说法。

董沫:Celer从来不会也没有必要释放任何不实信息。

《CoinVoice》:Celer实现10亿/s的技术支撑是?

董沫:链下扩容的可拓展性的衡量和链上扩容是完全不同的,链下扩容更倾向于纯水平扩容,参与的节点越多,整个网络的吞吐量越大,同时链下扩容所独有的低延迟并不会被影响。

在这个大的技术方向下,Celer对整个状态通道和侧链做完整的技术设计和分层架构,在第二层提供一个高效的状态路由算法,在不牺牲信任与安全保障的情况下,不仅能够加速简单支付,同时也能支持链下智能合约和各类复杂应用的加速扩容。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套精心设计的基于博弈论和拍卖理论的链下扩容加密货币经济学模型,用来解决流动性,数据连接性和网络安全性的问题,在整个系统中起核心作用。

《CoinVoice》:所以Celer的合作方主要是公链,帮其扩容?

董沫:上接公链,下接应用,我们相当于中间的细腰。

《CoinVoice》:你有没有考虑过,当行业里跑出一条或多条自身性能非常高的公链的时候,Celer很可能会失去市场。

董沫:实际上公链的性能是有上限的。为什么说底层的公链扩容不能很大?因为它仍然是一个共识系统,仍然需要很多人对一件事情达成共识。对于非分片的区块链架构,扩容的上线就是整个网络中最慢的节点。而对于分片的架构,Amdahl'slaw告诉我们通过只要一个系统不是完全可并行的,那么并行化所带来的好处随着并行度的增加回迅速降低。

说的通俗一点,底层区块链它的角色应该是一个法院,不应该是居委会。另一方面,都说区块链要扩容,但是扩到多大才算真的够呢?实际很少人去思考这个问题。但是如果真的去思考,我们需要的容量是远远超过现在链上扩容所能承受的上限,那么就一定要通过链下扩容解决。

《CoinVoice》:你可能低估了它们,现在已经有公链开始自己部署layer2了,比如初链。

董沫:Layer2的技术架构和经济学架构都和Layer1有很大区别,公链可能可以去做一个自己的layer2项目,但我们认为我们的技术实力和可跨链的行业标准会是一个更优的解决方案。俗话说术业有专攻,layer1做好layer1的事情,剩下的交给layer2其实是行业发展的正确姿势。

《CoinVoice》:Celer现在的阶段性目标是?

董沫:吸引真正的用户。不管你是做什么,不管是做钱包,还是做公链,谁能吸引来用户,谁能让用户真正开始使用区块链,谁就是成功的。

《CoinVoice》:即使在区块链行业有Token激励,吸引用户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董沫:如果我们要吸引用户,就先要有开发者,或者说能够让开发者知道东西怎么开发。但开发者也会说,你这边没有用户、没应用,我为什么要在你这边开发?这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我们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目前Celer技术社区的人数是9800人左右。从10月5日开始,我们将组织一系列教育活动推广我们的SDK,我们的智能合约课程发布不到24小时,就有471人报名,目前报名1000多人,效果非常好。

与此同时,我们也会进行用户应用推广,希望能够让更多的用户开始真的体验到Celer的优势和好处东西。用户的体验棒,开发者也就会越来越想做开发。

《CoinVoice》:Celer的长远目标是?

董沫:我们希望能够做成区块链应用入口平台,在开发者用户和底层公链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这是我们最宏观的目标。像当年windows作为整个计算机世界入口一样,成为第一个区块链世界的“操作系统”入口。

《CoinVoice》:最早什么时候能够看到你们的成果?

董沫:今年10月Celer将上线新产品cWallet,它是一款接入移动端的应用,也是接入CelerNetwork的大门。在一开始,cWallet会接入CelerNework的测试网。行业里面我们已经习惯“测试网”就是一个小黑框,但cWallet绝对不是一个小黑框,而是用户真正能够使用的一个架设在CelerNetwork上面的应用。有两个目的:1.让用户能体验Celer;2.给开发者一个参考,更快上手。确实是凝结了一些我们思考碰撞的成果。

|竞争与合作

前有豺狼后有猛虎,才会迸发出逃出升天勇气。

《CoinVoice》:你把谁当成Celer的对手?

董沫:有架打才叫对手,现在连打的事儿都没有,还怎么叫对手?

我不想宣扬谁是我的竞争对手,亦或者我们比竞争对手哪里强。目前整个行业,尤其是链下扩容,大家都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就像比特币上的闪电网络,以太坊上的雷电网络,都属于早期的链下扩容项目,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们主要关注单纯价值和传输,而没有关注智能合约的广义扩容,也没有类似Celer的经济学机制设计。

但总之我觉得谈竞争还太早,我们希望快速把市场做大,有了真的市场再谈良性竞争。

《CoinVoice》:如果有一个技术实力很强的团队,很认可Celer的方向,从现在开始模仿借鉴,有没有可能在半年或一年内超过你们。

董沫:这块我并没有那么担心。首先只有前有豺狼后有猛虎,才会迸发出逃出升天勇气。这是压力,但也会催生出非常多优秀技术。Celer团队一直希望能够引领,保持整个技术的先进性。

其次,对知识产权,我们自己做了一个比较完善的保护,包括专利申请,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等。Celer最终将是一个开源的项目,但在不能够稳定的维护社区之前,我们不会特别去推这个事情。不同阶段不同考量,我们既要开放与各个开发者一起探讨技术解决方案,也会注意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CoinVoice》:Celer的竞争壁垒到底是什么?

董沫:这要分时期来看。目前我们的竞争壁垒是对整个系统和产业架构的宏观把握。就像完全一样的两个人或者完全一样的两个公司,当你在做抉择时,这些抉择就会成为成功还是失败的区分点,我希望我们的抉择是比较先进和成熟的。

下一阶段,真正的竞争壁垒来自于社区共识,这已经被说烂了,搞得像大家一起炒币一样。但社区共识确实是一个非常强的东西,如果真有这样一个潮流,那么就会有很多开发者和用户相信和帮助Celer整个的发展,这样才能众志成城。

《CoinVoice》:Celer创办也快大半年了,得到了哪些认可?

董沫:非常多,资本方面的我就不多说了。举个企业合作方面的例子。前一阶段我们宣布了跟L4Ventures的合作。L4在国内可能大家都不知道,但在美国影响力非常大,创立者是V神的父亲DmitryButerin,我们一起来建立以太坊链下扩容智能合约的行业标准。这非常重要,在以太坊这样的开放生态当中,谁有定标准的权利谁就是最厉害的人。

我最近被邀请与Vitalik等行业领袖一起参与世界上最大的以太坊黑客马拉松的评委工作。我们团队的经济学模型论文被北美顶级加密货币经济学会议CESC接受并邀请做演讲。

Celer发起并组织全球多个链下扩容高校研究和项目团队,共商链下扩容行业标准,每周都发布最新进度。最近我们也在1000多个报名团队中被邀请在一票难求的以太坊Devcon4上做演讲。但我想说的是,外部的认可其实都是来自自身的实力和进步,我们从来没有主动的去追求背书,所有这些都是随着Celer的快速发展所自然出现的。

《CoinVoice》:在市场环境不好的情况下,你们仍然获得了包括“经纬中国”在内的众多知名资本的投资,你觉得是因为什么?

董沫:核心是有一个大家共同的愿景。我们对于投资人和投资关系,都会去真正了解和确定。我们的投资人也一样,也会觉得这个项目确实是有道理,而不是说看听起来挺热门就投这个项目。

《CoinVoice》:与有雄厚实力资本良好的关系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方便?

董沫:垂直于投资区块链的机构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的合作机会,而区块链终究是要进入传统行业的,一些传统投资机构,比如像经纬中国、丹华资本这些长期投资者会给我们带来长远价值。

《CoinVoice》:中国有句古话,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eler从诞生起就被奉为航母,又受到了这么多资本和合作方的青睐,你们忧患的地方是什么?

董沫:到底怎样才能够快速的找到一个商业模式的迁移。这个问题看似不应该是我们底层协议层考虑,但实则不然。比如windows在早年时,做了许多乱七八糟的应用,都是为了证明这个东西实际上是靠谱的。历史轮回,从我们的角度来讲,我们要积极的为行业去思考这种商业模式的转换。

《CoinVoice》:你所指的商业模式的转换是?

董沫:现在区块链行业最大的问题是古典互联网还没有真正看到区块链,或是想明白区块链对商业模式的改变该如何进行。比如大家说区块链上能做游戏。我们跟传统游戏公司讨论,看能不能联手做一些游戏的应用。在游戏中最简单的赚钱方法是卖装备,利用区块链将装备放到网上,让更多的人进入公司,扩展用户群体,使装备变成一个去中心化的形式进行推广。

这样游戏公司的商业模式就彻底变了,但他们就是没想明白,用户多出十倍、一百倍、或一千倍,比起卖装备,哪个更赚钱?

大家都说区块链改变生产关系,改变生产关系也就改变盈利模式。在这样的盈利模式之间,我们到底该怎么抉择?很多公司动作慢的原因也是由于这点。

作为区块链的创业者,尤其像我们底层协议和架构的创业者,不应该只关注协议和架构本身,也不要钻到书堆里面,应该一只脚踏在行业来帮助行业场景落地。这个东西不是他们要去思考的东西,很多时候,是我们作为行业的领袖和先行者,要去实践和实验的。

现在的重点是能不能实现一种新的商业模式,这是现在区块链创业者应该思考,也是下一段时间区块链行业试错与爆发的可能性最大的地方。

《CoinVoice》:除了商业模式的转换外,区块链其实也正在改变着组织形式。

董沫:我觉得区块链的创业周期有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快速创新阶段,整个管理,包括技术的推进等,越中心化越好,让更多的人深入接触和逐步推进,这时是“我”说了算;第二阶段是逐步深入,相当于我们整个核心团队要不断的影响、教育整个社区;第三阶段是共治阶段,此时协议被广泛使用,这个时候我们说了也不算了。

|管理与团队

如果人没有使命感就和咸鱼没有区别。

《CoinVoice》:现在Celer团队有多少成员?

董沫:近20人。

《CoinVoice》:近期是否还会扩张?

董沫:在什么时候招什么样的人,包括在什么节点上我们需要招人,我们内部都是有一个比较详细的计划。目前团队还是在比较快速的扩张。

《CoinVoice》:Celer的合伙人均为技术出身,有人认为,这样的团队架构会有先天不足。

董沫:区块链现在处在一个这样的阶段,它没有一个成熟的商业模式,没有一个成熟的产品线,也没有一个成熟的市场。有的是什么呢?未知的技术和对整个市场的思考和架构的把握。这种时候首先有一个对区块链的技术,有深刻了解的初创团队,实际上我觉得是更有利一些的。

这个东西很像当年苹果、谷歌在创业的时候。你看谷歌和苹果创业的时候,包括什么IBM,大家都是纯技术出身,因为他对技术有非常深刻的了解,同时也站在了技术的前沿,可以更多思考整个技术应该去如何形成一个真的市场。

但是你说的完全对,一个公司或者一个这样的团队架构是不够完整的。但是是不是不能补?是可以补的。我之前也有蛮多创业经历的,包括从本科开始,一直到博士期间都在做创业公司,所以说我这块,我自己认为自己还是一个比较好的产品经理。至于运营和PR这块,我们现在也在主动的去找一些帮手能够加入团队进来。

《CoinVoice》:Celer团队核心成员的技术实力我并不质疑,但其成员呢?

董沫:从工程能力和研究能力上来讲,其他人都是极为优秀的研究者,工程师和设计师。有在谷歌广告组做了十年APP开发的技术人员,有MIT毕业在谷歌做编辑器的同事,而我们的设计同事来自于纽约视觉学院。

最近我们刚刚招了一位大咖,这位先生在我还没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写代码了,是谷歌聘请非常少见的专家。我之所以能够招到他,是因为我跟他之前有过共事,有这种互相的信任。我觉得我最骄傲的事情就是,我们的技术团队是非常非常强的。

《CoinVoice》:你是怎么吸纳到这么多优秀人才的?

董沫:朋友,以及同事的朋友。比如说刘俊达,他的身份是我师叔,他PHD的导师是我导师的导师,他的导师是谁呢?是美国这边计算机领域数一数二的神人。小周是俊达在清华时候的师弟,梁清凯是我在交大的师弟,是当年交大唯一一个申到MIT博士的人。所以这一波人都是互相认识,从这一波人开始往下走,所有这些目前我们招来的人,都是我们长期以来互相信任的朋友。

《CoinVoice》:专家级别的团队协作起来效率更高,还是说容易每个人都有自己很独特的想法?

董沫:大家能够来这个团队里面工作,第一点我们要去考察的是,我们一起工作起来感觉怎么样,我们目前的整个这个团队没有任何磨合上的问题,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大家之前都跟这个团队里面或多或少一部分人共事过。这个东西是目前我们团队一个天然优势。

当然,现在团队二十个人,我们还能说大家互相磨合很快,但是如果我们下一阶段不断扩张,或者做了更多产品,需要更多人力去支援整个产品线的时候,这个时候可能扩张的纬度或者扩张的方法就不一样。

我们只要有一个非常核心优秀的核心团队,我相信大家都是有这个能力去独当一面的。我们目前招来的这些成员将来都是有去领导一个小的团体,或者领导一个小组能力的。

《CoinVoice》:如何增强团队的自驱力和向心力?

董沫:增强使命感。如果人没有使命感就和咸鱼没有区别,但当团队有这样的使命感时,很多困难就不是困难,很多阻碍也不是阻碍。

|思考

我是山西人,骨子里面有这样的血。

《CoinVoice》:你的爱好是什么?

董沫:打羽毛球。

《CoinVoice》:梦想呢?

董沫:将汇通天下变成商通天下,利用高效的区块链系统实现千百年来商人的想法和愿景。

我是山西人,骨子里面有这样的血。山西有票号,小时候我家离乔家大院不远,我是从小听着故事知道整个票号行业是怎么兴起和衰败的。我觉得山西人当时太厉害了,汇通天下呀,整个改变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局面,但是后来发展没跟上,也有历史局限性,被现代金融业替代了,非常遗憾。

其实我一开始看到区块链的时候就觉得汇通天下真的要来了。清朝说的汇通天下是什么?实际上古人说的汇通天下,不是真的天下,甚至现在银行系统,也不能算是汇通天下。在过去一百年银行业并没有什么发展。所谓的智能合约,相当于把商业写在合约里面,真正有机会去打破这种壁垒,实现真的汇通天下,乃至于更广义的“商通天下”。但是现在没有做到的原因是因为它太慢了,所以我觉得我做这个项目区加速这种京城,是有一定的历史使命感。

《CoinVoice》:从小到大对您影响最深的人是谁。

董沫:教我数学竞赛的一个老师,姓魏。

《CoinVoice》:为什么是魏老师?

董沫:小时候我的好胜心特别强,每次考试之前特别紧张,觉得我努力了那么多,考不好怎么办。我的老师是一个非常和蔼的老人,他对我说,你这个心态不对,没考好,为什么会觉得难过呢?我说这不废话么。他说你难过是因为你觉得你本来可以考的更好。

我想有道理,真的是这样。他说那你这样吧,从现在开始,你每做一件事情之前问一下自己,有没有问心无愧。如果你觉得这件事情就算别人把刀架在你脖子上你也做不好,那这个结果还重要吗?它就不重要了,反正你已经穷尽你所有的努力了。这件事是我以后的信条。就是做事之前,先别想结果,把能做的都做了,然后再去想结果时问一问自己,你有没有后悔,是不是真的做到问心无愧。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大币网

BNBINV:薄荷不“凉”_OIN

出品/CoinVoice 文/小九 九四之后,薄荷跟着老猫和团队去日本待过一段时间。不同的是,老猫说自己享受日本社会的礼节和克制,而薄荷则觉得那是个让人压抑的地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过于微妙.

[0:0ms0-2:87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