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一座高度繁荣的自由港和国际大都市,与纽约、伦敦并称为“纽伦港”。
但是如今,这个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和最具竞争力城市之一,这个在世界上享有极高声誉的“东方之珠”却似乎正在走向衰落。
香港特区政府8月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香港本地生产总值按年仅轻微增长0.5%,为2009年以来最差,按季则下跌0.4%。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8月15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香港经济陷入衰退的风险正在显著上升,将2019年经济实质增长率预测由此前的2%-3%,下调至0%-1%。
2018年,香港GDP只比广州高5%,而广州上半年增长率为7.1%,名义增速达到了10.35%。所以,今年广州经济总量超过香港,已经成为定局。
摩根士丹利报告:目前加密市场低迷期间ETH表现不及BTC,类似2018年熊市:6月14日消息,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周一在一份报告中表示,在目前的市场低迷期间,ETH的表现不及BTC,就像2018年加密熊市期间一样。
报告称,美元流动性正在从市场中撤出,而美联储加息的预期正在影响加密货币市场。以Sheena Shah为首的分析师写道,ETH已经从去年11月的峰值下跌了约75%。“当ETH/BTC下跌时,这一迹象表明更广泛的加密热情正在减弱”,因为资金正从波动性更大的ETH中撤出。
虽然以美元计算,以太坊的价格周期与2018年类似,但分析师指出,这一次主要是机构投资者推动抛售。2018年,散户交易活动占比更高。
该行表示,加密货币的“量化紧缩政策”仍在继续,推动比特币下滑至28000美元以下,这是一个重要的技术水平。报告补充说,去年买入比特币的投资者现在都处于亏损状态,在2017年高点1.95万美元之前没有明显的技术水平可观察。
报告称,对于稳定币来说,“发行量正在迅速收缩”,这导致自5月初以来“去中心化加密生态系统”中的杠杆率减半,并导致加密衍生品价格偏离其基础资产,导致其不稳定。(CoinDesk)[2022/6/14 4:26:07]
这意味着,香港的经济总量在“中国五大顶级城市”里,将首次排到倒数第一。
摩根士丹利:加密货币可能会被更广泛地用于支付:4月21日消息,摩根士丹利周四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表示,很少有人使用加密货币支付日常商品,因为交易费用高,而且商家不接受加密支付,但这种情况正在改变。
该银行指出,支付公司Strike最近宣布与销售点供应商NCR和支付公司Blackhawk达成合作,这意味着大量美国商店和餐馆将很快能够接受比特币支付。该公司补充说,Strike计划的支付系统使用闪电网络。
摩根士丹利表示,在“比特币作为支付媒介的发展过程中”,与实体店的合作是一个更重要的里程碑,因为在美国,超过85%的销售发生在实体店,而不是线上。
该银行表示,使用闪电网络进行比特币交易的费用接近于零,这意味着对通常使用借记卡进行的小额支付来说更实际。其认为,以比特币定价商品的历史波动性也对数字资产的使用起到了阻碍作用,但商家通过加密卡或现有支付终端接受加密货币的能力可能会导致数字资产的波动性下降。(CoinDesk)[2022/4/21 14:39:42]
而在1990年,香港GDP总量相当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3.36倍。
摩根士丹利报告:银行业可能会利用稳定币存款需求:11月8日消息,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首席加密货币策略师Sheena Shah在一份报告中表示,在市场呈指数级增长的背景下,银行业最有可能试图利用人们对稳定币存款的需求。
这些代币的一些显著特点是它们提供加密存款利率和参与DeFi的途径。摩根士丹利表示,加密贷款机构为其中一些代币提供超过5%的利息,这反过来将导致监管机构和政府做出回应。来自政府和央行的刺激导致风险资产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加密货币也不例外。她补充称,在市场杠杆增长的支持下,加密货币的交易“类似于风险资产”。
Shah指出,“机构投资者对参与价格上涨势头的兴趣正在增强”,并补充说比特币的主导地位正在下滑,因为山寨币由于其较低的美元价格和潜在的使用案例而表现优异。“区块链之战”可能会继续下去,因为各方都在提高市场份额。他指出,自2020年以来,稳定币发行量已经增长20倍。随着越来越多的机构(如资产管理公司、交易所和公司)决定购买加密货币,比特币行业最终将由更少的参与者拥有,这将导致中心化。(CoinDesk)[2021/11/8 6:39:16]
更糟糕的是,如今的香港,正在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乱之中。
声音 | ICONIZ标准资本赵晨:市场下行通道下比特币可能到3000及以下:金色财经11月27现场报道,今日首届B2 FinTech科技金融全球峰会暨颁奖盛典在香港举行。
ICONIZ标准资本赵晨指出,在整体市场流动性资产处于下行通道时,比特币到3000及以下是有可能的,但比特币对于资金的敏感度比较强,只要有交易量的进入,未来还是向好的。[2018/11/27]
所以坊间开始出现了这样一种说法:上海、深圳终将取代暮气沉沉的香港。
那么,真的会这样吗?东方之珠,是不是真的会渐行渐远?
时间拉回到上世纪60年代,西方世界开始向第三世界转移低端制造业,亚洲四小龙接到了这一波行情,并迅速崛起。
那时的香港一度跟一样,大力发展那种劳动密集型产业。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香港还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加工城市,和全球第二大的服装城市。
不过,随着的改革开放,香港迎来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波红利。
其实上世纪70年代末,在经历了制造业和贸易业的繁荣之后,香港也出现了员工工资太高,以至于继续生产衣服等低端产业也不再赚钱的问题。但是正在纠结之际,大陆开放了,于是香港资本家开始把大批厂子都搬到了珠三角。
而且刚刚开放那时候,天量的产品进出口都走的是香港,涉及海量的订单结算业务和金融业务,香港顺利从制造业转到了服务业。
不过这种状态持续到中国加入WTO之后,也开始慢慢起了变化。因为中国不再只依靠一个香港了。
实际上,从鸦片战争之后,英国人要求清政府搞“五口通商”的那个时代起,上海就一直是远东最具潜力的核心城市,大家可以拿上海和纽约去对比,非常非常像。而且在“二战”之前,上海其实就是远东最大的城市,远远超过东京。
等到中国加入WTO之后,上海这只巨兽也终于加入到了舞池,整个格局立刻就变了。如今,上海重回远东最大的金融和商业中心这一趋势已经变得势不可挡。
再加上以惊人速度崛起的深圳,香港最大的两项业务,金融和港口贸易,都遭受到了内地的激烈竞争。
而且,香港近一段时间发生的事情,也肯定会让高层从战略角度重新审视全国的城市布局,尤其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发挥国家门户枢纽功能的城市。
以中国的经济之大、人口之多,本身就需要多个面向世界的金融、航运、商贸、科技和经济中心。
但是,上海和深圳地位、功能的提升,对香港未必一定是坏事,也并不一定就意味着香港将走向黄昏。
一方面,因为适度的竞争,反而可以激发城市的创造力、内生动力。而另一方面,香港由于其法律体系、社会制度等跟内地不同,未来仍然有足够的空间,扮演“中国内地经济和外部世界之间”的“超级联络人”角色。
事实上,在过去几十年里,香港就是靠这个身份“安身立命”的。
下面给大家看一组数据。它来自商务部官网,是2009年以来,香港对内地投资占内地实际利用外资的比重:
上述表格清晰地告诉我们,境外资金投资中国内地,主要是通过香港来进行的。而且在过去10年,这个比例还在趋势性上涨,今年上半年比2009年全年上升了10个百分点。
虽然内地经济发展很快,体量越来越大,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升,但香港的“超级联络人”角色不仅没有淡化,反而不断加强。
此外,商务部的另外一组数据也值得我们关注:截至2018年末,中国内地对外的“非金融类投资”存量达到了11818亿美元,其中对香港的投资占了52.7%。2018年当年,中国内地对外投资为1205亿美元,其中对香港投资为701亿美元,占比上升到了58.1%。
这说明:不仅外部世界对中国内地的投资,主要通过香港进行;中国内地对外部世界的投资,也主要是通过香港进行的。
正因为拥有内地经济“超级联络人”的身份,香港才获得了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的地位,成为全球重要的航运中心、商贸中心。
如果强行拿走香港的“超级联络人”地位,首先获益的一定不是上海和深圳,而是新加坡,甚至东京和曼谷。
因为中国太大了,不仅面积大、经济体量大,人口还非常多。外资在进入中国内地之前,习惯了找一个地方“缓冲”一下。在历史,澳门、上海、天津都扮演过这种角色,现在轮到了香港,而香港在这一点上的“备份”是新加坡,并不是上海和深圳。
所以,即便从交易量、资产管理金额、投行利润的绝对数量上,上海在现在或未来超过了香港,但也不能仅就此就认为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会被上海取代。
实际上,香港和上海在金融领域的互补性要远远大过竞争性。和香港真正同质化竞争的是新加坡,而不是上海。未来“上海-香港”的关系,会越来越类似于“纽约-伦敦”,即:分别为某种世界级货币的在岸-离岸市场。
改革开放初期,连上海都“让着”香港。后来上海获得了充分的发展空间,但深圳还要“让着”香港,包括港口、机场,甚至城市规模等,都一度受到限制。
而如今,其他城市在发展中需要“避让香港”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以香港700万人和1100平方公里的体量,它已经带不动全国,甚至无法带动大湾区。
深圳和广州的实际生活人口,目前都达到了香港的3倍,就连东莞、佛山实际生活人口也超过了香港。随着香港“四大家族”投资热点从内地、香港转向欧美,香港对内地的经济外溢能力越来越弱。
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上海、深圳在未来和香港发挥的作用将大不相同,上海、深圳将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是核心引擎,是未来的“大块头”。而香港可能将逐步变成一个小而美的城市,很难、也没有必要去追求规模、增长速度,但依然可以继续充当中国内地跟外部世界的“超级联络人”。
所以香港能做的,其实就是走差异化之路,充分发挥“一国两制”的优势,继续充当内地高质量的“对外联络人”。就如同澳门,是内地跟葡语国家之间的“联络人”一样。
但未来的香港仍然会是全球的东方之珠,中国的掌上明珠。它不仅对于大湾区非常重要,对于全国也非常重要,只是主要不体现在“经济总量”和“带动能力”上。
正如港交所总裁李小加说的那样:中国已很富强,她并不需要再多一个上海、深圳或广州,她需要一个与众不同的香港。
当然,“与众不同”的前提是:这个香港是有利于祖国的香港,是懂得“一国两制”真正内涵的香港。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