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朋友圈流行这样一张图,是2018年各类资产的回报率统计:
看过这张图之后,很多人心里都释然了,原来不止自己一个人亏,因为即将过去的2018年,不论你投什么都躲不过一个亏字。而去年风光无二的币圈,今年最惨。大类资产配置变成了一个比谁亏的比较少的游戏,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人们总是喜欢用过去有限的经验去预测未来,这里的人们,不仅包含了纯投机的商人,还包括生产销售型的商人,管理物价的政府部门,甚至是中央银行及商业银行的管理者们。但是最终的结果往往都是以失败告终。
只要是凡人,都不是能预知未来的先知。而人们做的跨期决策,必然要对未来有估计和预判,一旦错误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不稳定性。
也正是因为人们并没有预见未来的能力,所以在做投资决策的时候,我们其实并不能知道未来什么项目能赚钱,什么项目不能赚钱。而人类又是天生的经验主义动物,故而会投资之前业绩好的行业,从而造成资本边际效率的崩溃。
正如凯恩斯在《通论》的十二章里犀利的论断:
突出的客观事实上:我们对未来收益进行估计时所依据的知识是极端靠不住的。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回过头再去看徐小平在今年年初的那句“Allin区块链”,毫无疑问是“极端不理性”的。
资本的回报率来自于技术的创新和应用的挖掘。同时,回报率会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应用价值挖掘的逐步深入而下降,长期来看回报率是趋0的。这个过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唯一的解是技术的再创新,所谓商业周期和技术红利期密切相关。
而对于2018年的区块链行业而言,我们并没有看到太多的技术创新和应用价值被挖掘。相反,则是整个行业负债偏高,而且负债的质量也很差。
当一个行业发现有大量的杠杆,已经处于投机性质乃至旁氏的时候,去杠杆是在所难免的,而且彼时的去杠杆,是不可能无痛的,总有人要付出代价。盲目上杠杆的企业和项目会倒闭,不好好做风控的投资机构和个人也会受到重创。然后经济机器完成自我调节,“产能”得到出清,这是普通的逻辑。
然而,面临一些非经济的复杂因素的时候,人类的本能不是正视问题,而是转嫁矛盾,或者拖延问题。
其实,泡沫早点刺穿,是比较好收拾的,规模和路径啥的都好规划一些,也就是所谓的软着陆。如果不刺穿,而坐等泡沫自己发展到极限爆破的话,可能会比较难收拾,因为规模可能膨胀到比较大,而且破裂起来会一地鸡毛,也是所谓的硬着陆。
正常的情况就是这两类,然而人类是有创造力的,很多搞区块链的人就偏偏走出了第三条路:拒绝着陆。
所以,即便每一个还在区块链圈里摸爬滚打的人都能感受到”寒冬已至“,但是很多人还是在热衷于营造一副“热火朝天”、“其乐融融”的假象。还是在可劲儿得造,有多大玩多大,根本不管什么杠杆质量。不过,这些做法也并发不可理解,毕竟人家的“融资成本接近于零”。
另一方面则是,“刺穿泡沫”确实非常需要魄力。因为短时间内,肯定是一片哀鸿遍野,所有人都会指责刺穿泡沫的人,而不是产生泡沫的人。一如花剌子模的信使会被杀头一样,被泄愤的永远都是带来坏消息的人,而不是产生坏消息的人。人性如此,毫无智慧。
再过几个小时,我们就将迎来2019年的钟声。对于区块链和加密货币未来的预测,我们在网上能看到很多版本。但是,大家都是成年人了,总不能别人说什么你就信什么,对吧。
中本聪,无论是一个人也好,一群人也好,他都是人不是神。那些整天把中本聪吹成神的人,那些整天喊着让人“Allin区块链”的人不是傻就是别有用心。
我们并不否认区块链确实是伟大的发明。也不否认这个发明的确是颠覆性的。但是,任何开创性的新技术,神化开创者和神化这个技术对于理解它和发展它都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并且,我们还要明白一点,区块链是伟大的发明,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就能够保证你发财。互联网也是伟大的发明,却造就了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
投资伟大的发明,得到欲哭无泪的下场,在逻辑上没有矛盾。
所以,不要听到很多专家、很多大佬说区块链好,就贸然投身这个圈子。同理,在这个圈子里面玩到倾家荡产,遇到及各种组织,也不能否定这个发明的伟大前景。
当然,你要问我现在该怎么办?我要是知道就好了。以我有限的知识和想象力,更多的也只是恐惧,让自己少犯错误已是万幸,何谈“一撮而就”。我们无法预测未来,却又必须做未来的决策,这才是现实的残酷之处。
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如果一味依赖经验主义,认为未来的事情会是过去现象的重复,以此决策,必然发生决策错误。而一旦生产和投资决策的错误集中爆发,则危机无可避免。
所以,对于很多区块链项目来说,悬崖勒马的时机,已经错过很远了,是很远很远那种很远。
至于那些讲故事的各种项目就更别提了,2019年将是各种清零时刻。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