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点融创始人和星合资本董事长,郭宇航对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有深入和研究和思考,对中国政府监管、区块链的发展,以及区块链技术在金融科技创新中的位置和应用,都有独到的见解。
区块链只是金融科技创新去中性化应用的一种,区块链泡沫教育了市场,现有法律中非法集资相关罪名就可以遏制通证乱象,比特币、以太坊、EOS都只是区块链1.0,链圈和通证圈犹如武侠小说中的气宗和剑宗……
在接受《核财经》专访时,郭宇航抛出了一系列观点,既有行业内的共识,更有他独立的见解。
《核财经》:您是何时注意到比特币与区块链并介入其中的?
郭宇航:2014年,我有一个记者朋友写了一本关于比特币的书,我去了发布会,并仔细拜读了书,从里面学习了区块链的相关信息和比特币的运行机制。之后,认识了不少圈内人士,对区块链和比特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核财经》:那时,您已经创办了点融。点融应是国内最早进行分散投资、分散风险的P2P平台之一。区块链分布式技术及理念,对您在点融的改革有无启发?或者说,您当时有没有想到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业务中?
郭宇航:从2013年起我在很多场合宣讲P2P。那时大家并不清楚P2P能做什么,所以每次演讲我都希望找出新的题目,从P2P的技术比如电驴这样的下载软件,到Uber这种P2P的商业模式,后来演变成所谓的共享经济。后来我发现,众筹和比特币也是P2P。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是一脉相承的,内核都是P2P。P2P的重心在于去中介化,不管是互联网方式的借贷还是股权投资,或点对点的现金系统、就是比特币,所有的核心思想都是去中介化、去权威化——我慢慢提炼出了这样的认识,在演讲的时候把比特币、众筹和P2P总结成三大金融科技创新,当时金融科技的说法还没有这么流行,就是互联网金融。
《核财经》:在具体业务上没有应用区块链技术吗?我看到一份统计表,点融在研发供应链金融层面的应用已经申请了多项专利技术。
郭宇航:我们始终关注金融科技领域里面的每一个细分,概念的创新。我们只有拥抱这些新的概念,实实在在投入研发,我们才能知道技术有用或者没用。到目前为止,我们都在摸索和尝试过程中。我个人不是特别赞成在区块链领域里使用专利保护。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区块链核心机制,就是开源的体系。有一本书叫《大教堂与集市》,讲述了技术发展的两条路径:中心化的生产方式,以微软、甲骨文为代表的传统软件生产方式,用专利保护来保证自己的垄断利益;到了开源时代,像安卓系统和区块链技术,用的是集市的方式,就是全球各地的极客和技术投入者为社区做贡献,强调开源和共识,而不是用专利的垄断来盈利。所以,在区块链时代,个人并不提倡用专利保护。但是作为一家公司,要提升市场价值,拥有专利在某种程度上会加分。所以才有了点融专利的申请,但我并不认为这是在区块链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核财经》:您是中国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理事长,能否对区块链技术及通证做一个总体的评价?
郭宇航:我觉得这是一个伟大的社会实践。首先,一串看起来没有任何成本的密码,抛开耗电量的能源消耗,单纯以价值的载体来说,本身的边际成本为零。但是在全球范围内、不同种族、不同性别、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人都能形成一种共识,共识本身具备相当高的价值和价格,接近两万美金的价格。这是超出创设者的想象的。从应用的角度来看,区块链跟我当时做P2P的出发点类似。P2P解决的是陌生人之间的借贷问题,陌生人之间通过第三方、P2P平台也可以借贷。区块链更彻底,连P2P平台都不需要了,只需要有这么一个机制,大家都相信信息的可靠性和不可篡改性,然后就基于这些信息就把钱借出去了。所以共识的价值实际上是使得陌生人之间的任何交易变为可能。不过,如果把P2P狭义地定义为技术上的交互方式,那么所有我们今天看到的金融科技的表现形式,不论是比特币、众筹、共享经济,都是P2P的表现形式。随着热点的切换,因为有大量资金涌入了细分的领域,导致了社会极高的关注度。但从技术革新性上,我觉得区块链与其他技术比还没有达到非常本质的区别。
《核财经》:区块链领域现在分成了通证圈与链圈两类。以通证为本位者认为自己才是相信区块链的人,而链圈更重视技术及应用。您如何看待两者之间的分歧?
郭宇航:在我看来,有点像华山论剑的气宗和剑宗吧。气宗强调的是基本功,可以等同于链圈,讲技术。剑宗讲究的花哨的剑式,可能当正面对抗不及气功,像通证圈五花八门。但两者之间也是殊途同归。通证圈虽然大量的项目是虚假不实的,但仍有少量项目利用通证发行形式做原来风险投资很难参与的创新和项目研发。通证发行的方式,从早年极客社群里的自发行为,一种类公益行为,当时的项目开发都是拿比特币和以太坊,类似一种捐赠的方式,资助有技术含量和开发价值的项目。我觉得最终没有技术底层逻辑的、没有实用区块链技术的通证都会消亡,但有一些和通证结合很好的区块链应用还是会有强大的生命力。一些链圈的工程师现在都下了海。以杭州为例,绝大多数链圈的公司都参与了通证发行。做链是很漫长辛苦、吃力不讨好的工作,短期内不容易盈利,也无法引起流量和大众的关注。通证发行的出现让区块链公司都水涨船高,去年一年的估值都增长非常快。对于老老实实做事的链圈技术人员来说,他们也享受到了通证圈带来的“泡沫”,收入涨了有三倍。
《核财经》:您如何看待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区块链热与通证乱象?
郭宇航:我觉得如果把比特币归为金融领域的话,所有金融领域的创新都有乱象,这不是比特币特有的。当年的股票市场、期货市场、P2P都有过泡沫,所有的泡沫最终都会回归理性。泡沫的有利的一方面在于教育了市场、引起了关注。如果没有泡沫,我相信今天没有那么多人来谈论区块链。我们从2014年开始关注这个技术,漫长的时间里大多数人对区块链没有兴趣。如果不是这一轮泡沫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关注,那人们对区块链的认知还会晚十年、二十年。所以泡沫的本身不是一无是处的。但是,ICO发行乱象必须坚决打击,及时遏制。
《核财经》:但去年ICO几乎形成狂热状态。
郭宇航:在整个互联网金融,从2013年开始,每一年都有新的概念出现,成为引领媒体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区块链今年可能还有人关注,但我很难想象明年、后年还会持续。ICO由于去年的过度透支,好好的一个融资模式就被用烂了。未来ICO即使能在某些方面还会存在,但形式和表现方式会有大的变化。我觉得ICO方式应该严格聚焦在机构和合格投资人的层面,不应该成为各个阶层参与的产品。未来应该重新回归专业投资人的小众范围,不应该演变成大众参与的高风险的形式。
《核财经》:作为曾经的法律人与当下的投资人,您如何看待区块链领域政府监管政策的演变及当下的强监管?在进一步完善区块链领域的监管方面,您会提何种建议?
郭宇航:由于去年的乱象,监管当局在去年9月份叫停ICO是明智的。在此前有一行三会官员出席的内部会议上,我建议严厉打击代投行为。目前代投行为是把非合格投资人引入高风险投资平台的主要渠道。现在由于监管的严厉禁止,加上国内的交易所不能再合法交易,国外的交易所都封掉了国内地址,只能通过特殊手段登录,已经为通证发行设定了很高的门槛。加上各国的法律都对通证发行进行收紧,只有机构投资者和少量具有风险知识识别的人才能参与这个市场。我觉得到今天为止,ICO的乱象得到了遏制。只要把代投行为依照非法集资的法律严格控制好,老百姓的保命养老钱不再有通道进入这个投资领域的话,风险已经非常可控。
《核财经》:现在的法律对这个领域有针对性的规定吗、是否需要立法制订专门的条款?您判断监管机构下一步采取什么措施?
郭宇航:把一些符合非法集资行为的,用现有的刑法就可以铲除,没必要设立新的法律。因为现在ICO的监管比较到位了,目前看没有更蔓延的风险。我们严厉打击代投行为的建议,他们也在研究吧,但至于未来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也要看后续会不会重新泛滥猖獗。
《核财经》:谈谈您两次参加达沃斯论坛,感受有什么不同?为何通证与区块链会成为今年达沃斯论坛的一大主题?
郭宇航:全世界最聪明的人目前都在进入区块链领域。两年感受不同在:2017年只有7个中国人在达沃斯区块链相关的两个论坛上,绝大多数都是老外;今年我们有50个人以上的团队,在三天专门的区块链论坛上畅所欲言。区块链是全球风潮而不是中国简单的投机风,在未来的几年内,区块链会以强烈的生命力在各个领域落地。当然不排除各种不确定的可能性。也许两年后区块链迅速成为一个过时的名词,但至少从今天来看,越来越多的资源和人力往这个行业里涌入。我期待它有一些革命性的应用,真正的开花结果。
《核财经》:您如何评价传统经济学家以及各国政要的观点及监管政策?
郭宇航:全球都对ICO保持了高度的警惕,但都对区块链保持了谨慎的宽容。我觉得未来的监管还会不断深入观察通证发行和通证有没有价值,小国政府抱着试验田的角度给予试验的空间。小国先试,大国跟随。大国的经济体量如果一开始就对创新模式给予宽容的话,可能系统性风险比较大。我个人认为对区块链的意义,其实大家已经在政府层面达成共识,但是对于通证,大家的警惕性越来越高。未来我觉得完全还有不确定的发展方向。我们目前关注在区块链技术本身,尽量不去触及任何通证发行。
《核财经》:那么,我们最后一个问题回到区块链技术本身。有人说比特币是区块链1.0,以太坊是区块链2.0,EOS将会是区块链3.0,您怎么看?您对区块链未来的发展有什么展望?
郭宇航:我觉得都还是1.0吧。比特币是先于区块链出现的,它只是想发展点对点的现金系统而诞生的体系。但是发现这个体系除了创造比特币没有别的用处,所以才有以太坊的产生,希望在区块链技术上增加智能合约的作用。EOS是去解决以太坊和比特币性能不能满足商业需求的痛点。所以我觉得到今天为止,1.0都没有走完。如果能有一个新的项目在此基础上再有新的发展的话,这可能才会有2.0的出现。现在让十个专家来讲区块链都不一样,他们都没有形成共识。连1.0的共识都没有,何来2.0?区块链的局限非常多,它的技术并不成熟,未来两三年很有可能进入新的沉寂期,但总体来说,大家都慢慢地形成共识,未来基于区块链的应用场景是有非常大潜质的。区块链不是我们所看到的很多喧嚣的场景,应该能够体现出它巨大的现实价值。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