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H:“天堂还是大坑?”官方回应:招黑的GoWithMi到底是啥?_THM

区块链上到底能跑什么资产?这可能是每个区块链从业者日夜焦虑的问题。即将亮相Gate.io平台的项目GoWithMi给了一个让所有人惊喜的答案,简单来说就是,地图上链。

在上线前夕,有一篇文章深入分析了GoWithMi的几大不靠谱,真是这样吗?石榴财经采访了GoWithMi的CTO任轶。

以下是采访内容整理:

昨天看到一篇来源不明的微信公号稿件,看起来是非专业人士的“专业工作”,里面充斥着的大量数据性谬误这里就不一一指出了。作为一名行业资深人士,我只想探讨一些根本性问题。

问题01

数字地图就是导航软件吗?

首先纠正该作者的一个基本认知错误,数字地图可不仅仅是导航软件,数字地图是个产业门类,而导航软件只是数字地图产业中的终端产品表现形式之一。不过这种认知错误也能理解,毕竟大多数人接触最多的就是手机地图及其导航功能。其实数字地图的最大价值是toB、toG的平台价值,是为美团、滴滴、携程、淘宝等互联网服务以及政府、企业等主体提供空间位置数据和位置服务计算支持。据不完全统计,全球互联网数据的62%都有地理数据属性,所以说地图是互联网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这也说明了为什么互联网巨头都要拼命发展自己的对C端用户的免费地图产品,从而使自己的生态形成闭环。从这个意义上说,地图就是互联网服务的“芯片”,毕竟自己的产业被人掐住脖子实在太痛苦了。

问题02

地图市场已被巨头垄断,GoWithMi到底有没有机会?

这个认知更是错的离谱,作者认为地图市场已经被巨头们垄断了、没有机会了,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推断,市场上所有的公链都应该没有丝毫投资价值,毕竟相对于开源的区块链技术来说,互联网巨头不应该更具备碾压性优势吗?是不是Facebook入局了,发稳定币了,所有的公链都应该瞬间归零呢?再举身边已经发生的例子,今日头条就是在一个被认为没有商业价值的信息流广告领域,依靠远不如百度的推荐算法技术,却成长为比百度市值还高的新巨头,属于典型的弯道超车。所以,我个人认为判断“创新是否能成功”,大概有两类依据:

第一,创新者能不能干成这个事?

第二,行业大佬觉得这事儿靠不靠谱?

先来看第一类依据:如何判断创新者能不能干成这个事儿,主要看三个方面:此创新是否解决了行业的痛点?是否能比传统方式好10倍以上?时机选择是否正确?

关于解决什么样的行业痛点,GoWithMi一直强调它解决的行业终极痛点是让下游企业及个人能够安全的使用地图服务。这个“安全”,不仅仅是指个人隐私及数据保护,更迫切的是广大B端不用担心地图服务被巨头随意停止,而享有自由调取地图服务的安全。上文指出,巨头们为了不仰人鼻息可以花大钱养给个人免费使用的地图业务,那么下游企业怎么办呢?答案是只能选择站队。这也是为什么国内到了互联网下半场,哪怕是美团、滴滴这样的明星企业也依然无法摆脱站队,它们尚且如此更不用提数不清的小开发者和服务商了,这就是所有依托数字地图行业的巨大痛点,也是传统中心地图平台无法解决的根本性挑战。分布式地图的最大价值是打造了一套完全没有中心端控制和胁迫的共利的去中心化地图平台,让所有人能够公平地使用,这也是GoWithMi一个小小创业团队为什么敢于挑战巨无霸的核心原因。

韩国法院裁定Bithumb就“计算机错误”向190名客户赔偿损失:8月29日消息,韩国一家法院裁定,加密货币交易所Bithumb 应对 因“计算机错误”而错过交易收益的一群交易者承担赔偿责任。该判决是由首尔高等法院的一个分支机构发布的。

该案可追溯到 2017 年,涉及190名Bithumb客户,他们表示他们几乎一整天都无法在交易所的平台上进行交易。法院根据个人情况计算了损害赔偿,判给的赔偿金额从超过 7,400 美元到仅 6 美元不等。[2022/8/29 12:55:53]

关于是否能比传统方式好10倍以上,GoWithMi瞄准的是成本痛点问题。众所周知,传统地图商最大的成本支出是巨大的内业外业开销,可参看四维图新的公告。显而易见的是,移动用户众包能够极大地降低成本。根据GoWithMi在印尼的运营经验看,共识众包方式至少比传统方式可降低约90%成本。

关于时机问题,创业就是要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太早太晚都不会有机会,我们认为做针对海外新兴市场的分布式地图目前是正逢其时。因为国内地图作为基础设施的机会确实已经基本板结,用户红利期已经结束,获取用户成本极高。反观以东南亚、南亚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正处于高涨的红利期,用户获取成本极低。更关键的是当地没有本土BAT类的基础设施提供商,只有全球性巨头。巨头们虽然看起来很大,但其实都是轻运营,本地化的重运营能力较差,在新兴市场的投入也非常有限。而GoWithMi核心团队,是经历过中国互联网残酷厮杀的创业者,完全可以用稍微重一点的本土运营方式赢得当地市场。事实上,GoWithMi很骄傲地拥有一支长期根植当地的强大团队,更贴近本地用户,能够快速满足用户需求。另外,GoWithMi也有当地强大的战略合作伙伴的全力支持,更是裨益于“一带一路”的发巨大展契机。可以说,GoWithMi是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情。

ETC称要小心ETHW,ETHW回应称高质量讨论胜过偏见攻击:8月19日消息,ETC官推发布推文称要小心ETHW。包括:EIP-1559分发给某人的多重签名、TVL和智能合约的审查制度、混乱的决策、缺乏社区驱动、网站错误地将CEX和矿池列为“贡献者”。ETHW对此回应:高质量的讨论胜过有偏见的攻击,可怕的营销策略。[2022/8/19 12:35:39]

*GoWithMi印尼团队

再来看第二类依据:GoWithMi的创新是否有本行业顶级专家的认可?

对于普通人而言,对创新的判断实在太困难了。这里我想借用罗振宇说的一段话:判断一个行业的创新方向是否可行,两类人的看法是不靠谱的,一类是普通用户一类是投资人,毕竟缺乏专业视角,他们都是按照过去经验来作出的判断,而是要看这个行业的既得利益者,也就是行业的顶级人士的观点,毕竟他们始终在这个行业内,对未来的判断更准确。

GoWithMi看起来很幸运,得到了地图行业几乎所有顶级人士的投资和支持,包括陶闯博士、四维图新创始人孙玉国博士、高德创始人成从武先生。陶闯博士更为人所知是他是PPTVCEO,其实他是全球地图行业顶级大神,微软BingMap创始人,联合国首席地信专家。

孙玉国博士更是亲自授予GoWithMi2019年地信行业最具投资价值第一名。

*孙玉国博士亲自颁奖(右侧为GoWithMi创始人)

问题03

靠手机采集,如何能确保地图数据的准确度及精度问题?

关于众包精准度的问题,这个问题非常好。完全靠用户手机采集肯定不够准确,GoWithMi是通过AI技术基于卫星影像图自动化地绘制基础地图,包括路网、建筑轮廓、地形、水系等等,至少可达到亚米级精度,这也是为什么GoWithMi敢说可以快速全球复制的原因,GoWithMi可以批量生产自有知识产权的冷启动基础地图数据。但是其他数据,包括POI、道路限行、实时路况、楼宇外观、楼宇层高、室内地图及其定位等数据,就必须依赖用户去采集了。其实这些部分才是现有图商成本支出的最高所在。而GoWithMi通过Token驱动可以大幅降低成本,但降成本不能以牺牲质量为代价,GoWithMi是通过对称博弈AI的方式进行多方验证确保数据准确性。

问题04

3年生态估值达到1000亿美元?

和GoJek这样的成熟对手竞争,能成功吗?

作者还有一点是针对DAU和估值的质疑。首先需要有个认知前提,区块链属于典型的生态行业,GoWithMi作为一个垂直场景的公链项目,整个垂直公链支持1000亿美元的繁荣生态,我们认为这个目标是有可能实现的。GoWithMi的目标是打造一个位置大数据位置服务分布式商业的去中心化生态体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GoWithMi并不是要自己去做外卖共享出行,而是通过分布式地图为生态参与者提供去中心化平台支持,让服务提供商能够一步跨入到分布式商业,彻底摆脱中心平台的盘剥。所以GoWithMi提到的DAU和估值都是按照整个生态来估算的,即它的DAU不仅包括了GoWithMi的众包地图主dAPP的DAU,也包括面向广大开发者及合作伙伴所开发的数千到数十万App及dApp产品的DAU;它的生态范围不仅包括存量的传统地图市场,也包括增量的创新市场。

最后一点,很想小小吐槽一下,任轶说:“中美贸易战已箭在弦上,我们能不能多一些全球化的视野和眼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凭借巨大的体量、勤奋和幸运走到了世界第二的位置,不过现在再也不能偏安一隅独立发展了。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就是要通过在全球建立基础设施真正成为全球顶级经济体,这些年国家主导的高铁、道路、港口等基础设施海外投资极其活跃,中国事实上已经成为美国-中国-东南亚制造业产业双循环的中心环节。但反观新兴经济代表的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海外投资成绩单,却乏善可陈——阿里、腾讯已经贵为全球Top10的企业了,其业务其实还是彻彻底底的中国国内市场。

GoWithMi虽是一个小小的中国技术创业团队,但从诞生之初的目标就是全球市场,而且据悉,他们已经在东南亚杀出一片天地。面对一触即发的中美贸易大战,中国太需要“全球互联网基础设施”这样的软实力加分项了。相信时间可以证明一切。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大币网

[0:15ms0-2:486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