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特币创始人李启威,一个在2017年牛市巅峰成功逃顶的男人,他成功预判了熊市的到来,还不忘提醒广大投资者,赶快“跑路”!
此后,“逃顶之王”的光环始终围绕着他,近日李启威又出来做风险提示了,其表示,莱特币情况可能不会好转,特别是在八月……
转念一想,情况不妙,难道莱特币减半行情结束了?2019年的小牛市接近尾声了?上一次莱特币减半跌了65%,那这一次……
熊市前清仓的男人:莱特币8月不妙
近日,Zycrypto报道,莱特币创始人CharlieLee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并不认为LTC的情况会好转,特别是在八月。
美联储副主席:美联储将垃圾债券纳入计划之中,是为了帮助那些在危机前仍属于投资级的公司:美联储副主席克拉里达表示,美联储将垃圾债券纳入计划之中,是为了帮助那些在危机前仍属于投资级的公司。(金十)[2020/4/13]
根据Lee的说法,即将到来的LTC区块奖励减半可能会导致LTC市场磕磕绊绊,并使其价格下跌。目前,矿工每开采一个区块就能获得25LTC。在减半之后,他们将只能获得12.5LTC。对于挖矿设备较少的人来说,意味着回报较低或甚至可能没有利润,并使他们退出挖矿业务。
声音 | 澳本聪:XRP是被虚假营销的垃圾技术:澳本聪发推指责XRP,称其是一个虚假的系统,几乎没有增量;一个虚假承诺,充满营销和炒作的垃圾技术。XRP是被虚假宣传为新鲜事物的证券。[2019/1/27]
而李启威曾在2017年末达成了一次神预言,让他这一次的预判变得更加可信。当时,莱特币创始人李启威因赶在熊市来临前100%清仓莱特币,当时李启威还提示广大投资者,熊市要来,“不要买莱特币”,赶快“跑路”!
李启威“逃顶之王”的名号也由此而来,当时还有网友将耐克的一句经典广告语“恶搞”到李启威身上,将原来广告词中的sacrificing改成selling:Believeinsomething.Evenifitmeanssellingeverything,Justexit!
金色快评 | 垃圾分类基础数据收集 助力杭州区块链城市建设:杭州市发展规划研究院钮健透露,该院正与杭州区块链技术与应用联合会合作,探索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垃圾分类项目治理当中。根据设计,区块链技术将直接参与垃圾分类回收的各社区物业、环境集团、政府监管部门等,共识存储垃圾处理全量数据,以便清楚知道垃圾的总量、流向等。与此同时,用户和政府职能机构按角色进入公有链,公有链作为“核心业务数据”的持久层,存储公民信用积分和Token交易流通的数据信息。
自2016年起,杭州市就将区块链技术列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今年年初,杭州市将区块链产业发展列入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4月9日,中国杭州区块链产业园成立,并在《中国?杭州区块链产业园政策》中明确初创企业和专业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此外,浙江银行和浙江大学分别在区块链应用和研究方面进行布局。杭州的政策、产业、技术布局已经为区块链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此次,杭州市通过区块链技术在垃圾分类项目治理当中的应用,推进公民信用信息和Token交易数据上链,完成基础数据的收集工作。这些数据对于信贷、医疗、保险等行业同样重要,有助激活杭州市区块链整体布局,推动杭州市区块链城市建设。[2018/7/10]
言归正传,从今年年初开始,莱特就已开启了减半行情,从今年年初的30美元一路飙升至145美元,创下2018年6月以来新高。然而莱特币已经在走下坡路,目前跌至100美元附近,较今年高点跌超30%。莱特币减半行情要结束了?
莱特币上次减半后跌了65%,这一次减半将跌至50美元?
据Litecoinblockhalf最新数据显示,按照当前出块速度计算,莱特币预计减产时间为2019年8月5日上午十一点左右,即莱特币将迎来第二次减半。
莱特币首次减半是在2015年8月,当时受减半预期行情提早启动的利好,LTC价格从5月初的1.4美元一路飙升,7月中旬达到8.5美元,创下当年最高水平。
之后LTC价格开始回落,8月26日减半后徘徊在3美元附近,较8.5美元的高点下跌64.7%,之后虽有小幅反弹,但币价已经不痛不痒。
若历史重演,此次减半后莱特币也将从今年145美元的高点滑落约65%,即跌至50.75美元。上周开始,莱特币涨势已经转为跌势,价格回落明显,减半预期行情也可能真的要落幕了。
此外小葱文章提及,从历史经验来看,莱特币区块奖励减半或带来四大影响:
1.币价在创新高前会持续走高,创新高后减半行情落幕;
2.减半前算力增加:鉴于下半年区块奖励即将减半,当下更多矿工正着力多挖莱特币;
3.挖矿盈利能力受影响:若有矿工退出竞争或转向其他利润更高的币种,那么莱特币算力将会降低。而随着竞争减少,受减半影响的盈利能力或得以弥补;
4.挖矿行业盈利能力或将永久性下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减半后90天内LTC价格接近其历史长期中值,那么所有莱特币矿工的盈利能力都将受损。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