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X:龙白滔:央行数字货币的暂时性“妥协”_CBD

8月,央行三次发声谈数字货币。从加快研发步伐,到支持在深圳开展数字货币研究和移动支付的创新应用,数字货币落地指日可待。

全球范围来看,各国央行都在研究法定数字货币,这是数字经济下的大趋势。

清华计算机博士、独立研究员龙白滔认为,央行数字货币发行的背后,对内是央行与商业银行业的角力,对外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野心。

以下是他对央行数字货币的解读,锌链接整理。

CBDC的初衷:夺回货币创造权

据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穆长春介绍,中国央行法定数字货币采用双重运营架构这实际与现在央行和商业银行的关系是一样的。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商业银行,其他的运营机构也可能参与到CBDC的发行体系当中。

设置双层架构的根本原因,原本是要调动商业银行的积极性,但CBDC具体实施的最大阻力也是来自于商业银行。

目前,市场上的流通货币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商业银行通过放贷创造存款。流通货币的主要创造者不是央行,而是商业银行。

数据显示,中国只有5%的流通货币是央行创造的现金,而95%是商业银行创造的银行存款。

所以,央行面临最大的挑战是,它并不创造流通货币的主体,但是又要去管理货币供给的伸缩。如果要控制经济体里货币的总量去响应商业周期。中间就会间隔一层,调控效率不高。

全球央行最早在提数字货币的时候,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管理货币的创造和供给,把货币创造权从商业银行手里夺回来,使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更加有效,提升央行应对商业周期的能力。

CBDC发行以后,因为它是电子形式的,流转效率比物理现金高很多,国外有央行学者也通过仿真试验证明,其流转效率高于银行存款,对银行存款有一定替代性。

为了顺利地迈出第一步,央行选择了“妥协”。

第一,不改变现在货币创造的格局和不削弱商业银行的商业模式。

第二,CBDC只是将物理现金电子化,并限制其仅用于零售场景。目的是要告诉商业银行,不与其竞争银行存款的批发支付场景,保护商业银行的利益。因为目前批发支付,也就是企业间支付行为,主要通过银行存款进行的。

其次,发行CBDC是要提升央行对货币体系管控的能力如KYC,反,反恐融资,还包括一些定向功能。

从监管层面来说,央行要知道货币的流向,防止货币被非法使用,并希望货币能更有效率地去到央行希望它去的方向。

在传统情况下,监管货币不太容易。比如,贩、走私、的人用物理现金,央行就没办法追踪。如果央行把物理现金变成电子现金后,就容易追踪了。另外,智能合约可以自动触发一些业务规则,可以根据业务规则实现事前或事中的控制。因此,央行对货币体系的管控能力会空前加强。

CBDC将带来新形式的“挤兑”

如果央行和商业银行担保银行存款到CBDC的自由兑换,将带来新形式的”挤兑”。传统基于物理现金的挤兑发生的速度或者规模都是有限的。因为物理现金就是纸币或者硬币,有较高的摩擦成本,即印刷、分发、保管的成本,而且储户挤兑至少人要到银行去排队。

如果物理现金变成电子现金,”挤兑”就会发生两个变化:第一,如果要做银行存款到CBDC兑换,储户不用去银行,只要在网银上操作;第二,电子现金没有印刷、分发和保管的成本。

传统挤兑一般发生在,储户认为一家银行的清偿能力不足,即资不抵债,因此急于将自己的存款以现金形式提取出来。所以传统挤兑一般针对单个银行。CBDC的挤兑一般是因为储户希望持有风险更低的央行货币,因此挤兑一般是针对整个银行业而非个别银行。

如果发生银行存款到CBDC的挤兑,结果就是灾难性的,挤兑发生的规模可能就比传统的挤兑大一到两个数量级,发生的速度也快很多。

央行副行长范一飞2016年发表了文章,讲央行数字货币发行的基本原理和金融风险,明确说会施加一定的限制,会限制存款到央行电子现金之间的自由转换,所以这个风险理论来讲是被管住了。

但是,一旦央行限制了银行存款到电子现金的自由兑换,就意味着这两种货币的内在价值是不完全等价的,其实电子现金比银行存款更好用。从持有的便利性角度来讲,更多人可能更愿意持有电子现金,而不是银行存款。

这就导致两种法币实际的价值不一样,不完全等价。结果就是,这两种货币实际的价格和内在的价值会不一样。

目前央行并没有说如何应对这个问题,要看央行未来怎么去管理这种风险。可以通过市场套利机制来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银行存款和CBDC之间存在套利的机会和价差,让市场能够形成一种自动的套利,像流动性一样,市场越流动,价格差越小,只要有价差就有人套利,套利的结果就是价差越来越小,最终把价差拉平,两种货币的面值变成一致的。

英格兰银行的学者有建议这样的套利机制来维持CBDC与存款之间的面值一致。

CBDC未来会计息

英格兰银行的研究部在2016年发文称,他们做了仿真实验后得出结论,CBDC发行之后,流转效率大概是银行存款的两倍,会刺激经济活动,让一个经济体里面的交易更加的繁荣。

对于金融业来说,CBDC提供了一种电子形式的无风险资产。以前,一个金融机构要么持有银行存款,要么持有货币基金份额,作为无风险资产。但这两者本质上都是有风险的。

当电子现金出来之后,传统金融行业持有无风险资产就有了一个新的可选项,就是电子现金,因为电子现金是无风险的人民币。

唯一的不同是,电子现金目前不支付利率,这跟银行存款是有差别的,但这取决于人们持有这个资产的目的是什么。任何一种资产配置都存在对绝对无风险的资产的配置需求。对于一个主权国家来讲,只有持有现金或者电子现金是绝对无风险的。

在国际上央行电子货币主流的设计模式中,为CBDC支付利息是一种主流选择,但是我国央行DC/EP设计成无利息。这是为了避免电子现金冲击银行存款。

CBDC不支付利息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以后央行的利率政策工具无法影响CBDC。即使央行限制,以后也会有很多人愿意把存款兑换成CBDC,因为CBDC的无风险和匿名支持等特性,预期CBDC最终的总量能够占到流通货币总量的10%甚至20%。

另外,CBDC的流转效率是银行存款的两倍。把这两个因素叠加,CBDC对整个流动性的影响占三分之一以上。CBDC对流动性的影响就变得可以跟银行存款比较了。

这时,如果央行的利率工具对三分之一强的整体流动性没有影响,央行利率工具的有效性将大打折扣。

未来央行可能会给CBDC计息,因为这本身就是主流的设计,也是维持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所必须的。央行这次没有设计成可计息,应该是为保护商业银行的利益现在不受到冲击。

以后,预计央行一是会逐渐对CBDC支付利率,二是会逐渐减少对批发支付场景的约束。

最终储户会综合考虑风险溢价/匿名支持/批发支付等需求,因此银行存款和CBDC的总量会处于一个均衡状态。

慢慢地,银行创造货币的功能从商业银行的手里收到央行手里,商业银行回归放贷的功能。但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要指望三五年之内有一个终结性的结果。

穆长春也表示,CBDC不排除使用负利率。负利率是调节货币供给的一种方法。在传统的情况下,用利率工具来调节货币的供给,存在一个零利率陷阱,即利率为零时,人们就把所有的存款取出变成现金,利率对于调节货币的总量已经不起作用了。但是推出CBDC后,负利率政策就可能有效了。

短期之内不会完全取消物理现金,因为有些地方网络不通,也有很多老年人不会用电子支付。但趋势是,越来越多的物理现金会变成电子现金。

央行数字货币的宗旨就是集权化,让央行拥有越来越集中和强大的权力,能够控制货币体系的运转。但是这个权力如何被正确使用,需要一个很合理的治理结构。

注:龙白滔,清华大学计算机本科、硕士和博士。区块链技术和货币金融理论独立研究员,师从著名经济学家朱嘉明。中国第一本Libra专著作者之一。连续创业者。曾创立知象科技专注于金融云计算、量化投资、和机器学习等领域,从启赋资本获得2750万人民币投资;曾担任中金甲子投资基金首席技术官;曾任万向控股旗下通联数据联合创始人和首席战略官;之前曾在埃森哲咨询和IBM全球咨询服务部门担任金融服务领域的高管。以上图片来源于pixabay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大币网

[0:15ms0-6:18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