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网络安全对抗技术研究所所长闫怀志表示,区块链一个重要特点是去中心化,其广泛应用必将会对需要实行中心化监管的领域产生不利影响。区块链技术的匿名性特征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能有效保护隐私,另一方面又为网络空间恶意行为甚至网络犯罪提供面具和保护伞,比如,很多黑市通过区块链技术来逃避打击。再者,区块链技术本身要求各个节点共享区块信息,虽然这种方式增强了信息的不可篡改性,但区块中的交易信息易被各方所知晓。另外,很多公众甚至是技术专家对于区块链技术过于迷信,认为其可以包打网络安全的天下,这种误解可能会间接导致信息系统整体安全防御体系的不当构建,引入了新的风险。区块链的安全性高度依赖于共识机制,但当前的主流公有链平台的共识机制多是基于算力而实现的。区块链用户账号的安全风险主要来自去中心化机制带来的弊端。
新华社:推出区块链“爆款”应用尚需时日:新华社发文称科技公司纷纷入场布局,然而炒作之风、自身的技术性能等问题仍制约着区块链的发展,要推出“爆款”应用尚需时日。深圳一家从事区块链隐私保护技术研发的公司负责人表示,“从2017年来看,从事区块链应用研发的人越来越少,因为不赚钱;炒币的人越来越多,因为有机会一夜暴富。”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区块链最有可能首先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出现成熟的应用,不过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可能成为另一个“爆点”。[2018/3/25]
新华社:虚拟货币交易“禁令”应升级,实施穿透式监管: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杨东认为,有必要加强账户监管和外汇监管,实施“一竿子插到底”的穿透式监管。考虑建立黑名单制度,无论其运营主体和主要负责人国籍如何,都将其主体和相关责任人列入黑名单,禁止或部分限制其今后在境内开展活动、从事相关金融业务。[2018/2/12]
新华社:虚拟币炒作乱象扎堆 呼唤监管加码:新华社发文称,业内认为,即将到来的监管加码,将是对去年9月央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政策的延续。尽管政策在当时对抑制数字货币投机起到了明显效果,但随之出现的乱象依然扎堆。对比特币投资采取降温措施,长远看有助于区块链企业将精力聚焦于技术上,真正推动应用落地。从这个意义而言,采取强有力措施,继续抑制虚拟货币投机炒作,势在必行。[2018/2/9]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