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在5月28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民法典》中有许多亮点,特别是在“继承编”中,对继承遗产的范围做了改变。根据新《民法典》的规定,虚拟货币将可能作为遗产继承。那么新规具体是如何规定的呢?
继承范围新规对比
5月22日,作为今年全国两会重要内容,酝酿多年的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并最终在5月28日通过审议。在民法典草案继承编,对继承遗产的范围做了改变:
俄乌冲突升级 现货黄金大涨40美元:2月24日消息,早间受到俄罗斯与乌克兰冲突影响,避险情绪升温,现货黄金上涨40美元,最高涨至1950附近;现货白银突破25美元/盎司,日内涨近2%。WTI原油日内大涨4%,现报96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涨3.98%。美元兑俄罗斯卢布涨5.23%,至85.39,为2016年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另据央视报道,乌克兰已宣布关闭全国领空。[2022/2/24 10:12:47]
而新《民法典》没有采用列举的方式对能够继承的财产进行具体规定;而将遗产范围扩大为“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仅仅保留了原先对“其他财产”限定的合法性要件。
也就是说,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财产,只要符合(1)个人所有;(2)具备合法性;就属于遗产,可以被继承。
分析 | 资金入场放量大涨逾10% BI指数重返1000点上方:据链塔数据平台数据显示,链塔数字货币整体指数(BI)今日12时报1023点,相较昨日下跌18点,跌幅1.73%。24h内市值前10的货币2涨8跌,ADA下跌幅度最大,为4.51%。上周末市场整体大幅拉升,导致BI指数终于重返1000点上方。周末两天在BTC带动下,加密货币市场总市值突破2000亿美元,BTC12日午后触及7500点后回调,目前在7000点上下波动。分析本轮上攻主要原因在于场外资金入场,已有统计近两日入场数十亿美元资金,这与近期包括富达等多家机构表达入场意愿及展露相关布局密不可分,传统金融圈越来越多的了解和看好加密货币市场。但同时,近两日的拉升幅度仍旧出乎了市场预期,虽然空头势力面对大量资金入场显露弱势,但在BTC缺乏足够支撑,冒进到7500点时,将价格快速打压到7000点以下,再次证明虽然长期趋势向上,但释放仍需一定周期。主流币种回调基本完成,BTC长期继续看涨,短期可适当在波动低位建仓,如遇明显回调可坚决入场建仓,同时警惕快速拉升及回踩对期货市场的影响。[2019/5/13]
继承新规:包含数字信息?
动态 | BitMEX维护期间比特币出现大涨:BitMEX在今日9时宣布进行维护,随后在9点30分网站恢复,但马上又宣布将延迟5分钟恢复。BTC在今日9时开始大幅拉升。最高逼近6900美元。[2018/8/22]
按照《民法典》的规定,财产成立遗产的要件有三个:
(1)归属于自然人的财产;
(2)死亡时遗留的财产;
(3)合法的财产。
其中,要件①财产归属于自然人和要件②财产为自然人死亡时遗留都较容易理解;与之前《继承法》的规定相一致。不论是普通的财产或物品,还是虚拟商品、数字信息等物品,只要符合法律上“财产”的成立要件,就能够符合这两个要件。
就数字信息作为财产继承而言,首要面临的问题是,数字信息是否具有“财产”属性。法律上认定物品是否具有“财产”属性,主要是考察物品是否具有价值属性;司法实践中,采用以下标准认定物品的价值:
OKB再度大涨超6% 领涨市值前百币种:OKB现涨幅6.75%,为市值前百币种中最大涨幅,现全球均价5.03美元。OKB自今日早间8点45分4.73美元开始大幅拉升,45分钟拉升至5.05美元,短时上涨6.3%,随后开始震荡。[2018/6/8]
(1)是否具有特定性;即,脱离特定的系统后,是否立即丧失具体价值;
(2)是否具有一般性;即,对不同的用户而言价值大小不一,对非特定用户而言并无价值;
(3)是否具有可衡量性;即,根据不同认定方法,是否有较大的价值差异。
就具体的认定规则而言,常见的有《价格评估管理办法》、《被盗财物价格认定规则》等规范性文件。例如,《被盗财物价格认定规则》第15条规定:
市场调节价时的价值认定应采用市场价值标准;根据以下与其相适应的方法进行测算:
“……
2、流通领域的商品,按价格认定委托书、协助书载明的价格类型,按相同或相似的同类商品的中等价格测算。其中:
(1)专供外销商品,国内无销售的,按离岸价测算;
(2)进口商品,国内市场可采集到同类物品相应价格的,按该价格计算;无法采集国内市场价格但可采集到国外市场相应价格的,按国外价格考虑基准日汇率及各项进口税费测算;国内外均无法采集同类物品相应价格的,可通过比较质量、功能、性能和品牌等因素综合推算。”
虚拟币能否成为继承的对象?
《民法总则》第127条规定:
“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一些虚拟币即使没有价值,不具财产属性而不能属于前款“网络虚拟财产”的范围,一般也能作为数据进行保护。
而依据《民法典》继承编关于遗产范围的规定,这些财产或数据能否纳入遗产的范围,核心标准是前述要件③,即财产的“合法性”。
关于虚拟币的合法性,我们曾经多有论述。《原创 | 区块链项目,需注意哪些司法新动向?》中,我们曾再次强调ICO的非法性,提醒大家相关代币不受法律保护;在《原创 | 涉虚拟币诉讼,到哪里打官司?》中,我们曾明确了涉币案件的法院管辖。
就结论而言,在境内进行的ICO或变相ICO;以及在境外进行ICO,在境内“宣传、引流、代理”,我国法律会将其认定为:非法公开融资行为,涉嫌违法犯罪。
发出的相关代币会被认定为违法的工具、手段、收益,不具有合法性。对ICO这种非法的认定,预计在未来3-5年不会改变;除非有特别的变量出现。因此,ICO相关的违法代币,即使在新规下,也不能作为“合法财产”成为遗产、被继承。
但,以下两种情况下,虚拟币有作为遗产继承的可能性。
第一
所涉代币财产属性经法院确认。
目前,由于《民法典》删去了列举式规定,而仅留下概括式规定。其理由在于:对于原先列举的家畜等财产,已经无需通过列举方式进行保护;而对于数字信息、虚拟财产等新兴财产形式,又难以通过列举进行保护。
这种规定形式下,对于“财产”可继承的范围进行认定的权力,实际上从严格的法律规定,下放给了法院自由裁量。已经得到司法判决确认合法且具有财产属性的物品,就能够作为遗产被继承。
目前,BTC和ETH的合法财产属性,都得到了法院判决的认可。(参考阅读:真实 |窃取ETH如何定性,法院如是说?)而其他虚拟币尚未得到法院判决确认。但,只要符合本文前段所述标准具备“财产属性”,并且不违反我国其他法律规定的代币,可以期待将能够被法院认定为合法财产并纳入遗产继承的范围。
第二
所涉代币是央行发布的发币的数字币。
去年8月10日,央行支付结算司穆副司长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上曾提及,央行数字货币可能在近几年发布。发布这类代币的机构必须向央行全额、100%缴纳准备金;央行的数字货币依然是中央银行负债,由中央银行信用担保。也就是说,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并非什么“稳定币”,就是人民币本尊,只不过是数字化的人民币。
但,目前央行并无数字货币发行的官方文件;各地机构对虚拟币的风险提示也从未停止。(参考阅读:《原创 | 三市“虚拟币”风险提示,深层含义是什么?》)一些小众的虚拟币虽然不排除“合法化”并得到法律保护的可能性,但涉币风险仍然值得警惕。涉币风险,移步《合辑 | 区块链项目,常见法律风险有哪些?》详细阅读。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感恩读者!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