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千币齐跌后,很多人应该明白,一夜暴富的代价,就是要接受一夜归零的可能。但是没有泡沫,金融何其乏味?
监管持续高压,外松内紧,币圈人心惶惶,昨日犹在眼前,何其相似?经历过二十年股市、楼市监管的国人,能否继往开来?
期货大佬、上市公司董事长、风险投资合伙人,这一波实力派投资人之所以敢入场币圈,是见证比特币的两次牛熊市切换后,坚信在多数人看空的情况下,还能走向第三轮牛市。
区块链这次走红,一方面是中国的钱太需要有个去处,另一方面是区块链造了一个美到难以置信的梦。对梦可以多种解析,心若在,梦就在!
任何技术都不会成就无政府主义,区块链亦然。清醒认识到:区块链在宏观上是个大中心,技术上分布式小中心化,拥抱政府、拥抱监管,放下侥幸之心,才能走得更远。
1、千军万马
从2017年开始,炒币致富的案例走出小圈子,进入基层。
有一位80后兄弟,接触数字代币后,成为比特币教徒。2015年在房市低迷之际,他毅然卖掉了地球上唯一的房子,搬到月租1800元的小屋子里,他每省出一毛钱,都会用去买比特币,“我简直是用命在炒币”。不过2年,这位兄弟早已成为万币候,经常一掷千币去支持区块链项目。“我就是相信它,不会抛的”,他坚定地说。
照理说银行从业者多比较保守,但是我认识的一位很生猛。几年前他花了几百万投资了比特币和一些数字代币,2017年套现上亿元,然后移民国外,没有带走一片雾霾。
美国共和党众议员:根斯勒关于加密货币的言论是不一致的:10月5日消息,美国共和党众议员麦克亨利表示,美国证交会主席根斯勒关于加密货币的言论是不一致的。(金十)[2021/10/6 20:07:45]
不止是金融界人士,实业界人士也拍马过来。一位淘宝上“钥匙扣”卖到行业销量第一的仁兄,最近炒得不亦乐乎。他去开导一位放高利贷的朋友,“别去做你那没前途的事,不如试一试炒币?放进去一万,明天变两万。”那位也算过世面的朋友被唬得一愣一愣。
当然,币圈不全是欢乐的憧憬,也有揪心的绝望。
一位原本在摩根斯坦利投行工作的90后,眼光独到的他在2011年就买了4000个比特币,当时他也没把这当回事。2017年比特币大涨之后,他突然想起来自己也是“千币侯”,但由于钱包、密钥没保存好,尝试多次后,就是无法打开在线钱包。按照目前市价计算,他的比特币大概价值3到4亿人民币。在几番辗转反侧之后,这位兄弟痛下决心,辞职加入一家区块链创业公司,潜心研究密码学,希望有生之年能够找回曾经属于自己的比特币。
见证了这么多故事,更多故事还在持续发生,暴涨暴跌的币海中,已经上船的人从心花怒放到提心吊胆,没上船的人从嗤之以鼻到跃跃欲试,总之,越来越多的人将被卷入到了这片浪潮之中。
泡沫不是什么好东西,却是最好的投资者教育。区块链布道者说得再唾沫横飞,都敌不过一夜暴富来得有说服力。
无论这是不是一场泡沫,这已是一片不容忽视的名利场。
动态 | Weiss Ratings被指责抄袭关于Nano的文章:加密爱好者G0JlRA发推称,Weiss Ratings抄袭此前一篇关于Nano的FUD文章,并冒充为自己的文章。 根据其发布的截图,原文作者为Viperblckz,于7月12日在Trybe.One发布文章“NANO — a Tall Promise of Radical Decentralization and Scalability Betrayed”;而Weiss Ratings官网于7月26日发布标题一致、内容几乎无差异的文章,署名为Juan Villaverde。[2019/7/27]
2、皆为利来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何况千倍暴利?
首先,比特币作为一种小众投资品,近两年回报率相当惊人。
我们做过一个统计,从2006年到2017年,包括股市、房价等传统金融市场,年度收益率最高的是2007年的沪深300指数,为161.55%。
和传统金融市场相比,比特币的年度亏损额固然惊悚,但是其收益率更是惊人。而且,这仅仅是比特币,还不包括其他快速崛起的数字代币。如果你是投资人,你会不会开始考虑布局配置?
其次,在经历了前面两个牛熊周期的观察后,市场不得不认可比特币的价值和生命力。主流金融机构入场将重构投资力量。
事不过三,错过两次可以归结为运气,错过第三次就是侮辱智商了。许多投资人已经养成了条件反射,暴跌后入场。虽然他们并不一定理解或者认可比特币,但是他们开始对比特币的生命力抱有了谜之信心。
瑞士关于创建“数字法郎”现争议:证交所主席强烈支持 国家银行反对:据Bitcoin news报道,瑞士证券交易所主席Romeo Lacher强烈建议在该国发行数字版的瑞士法郎,以此来提振当地经济,加速无现金化进程。Lacher表示:这样做会产生大量协同效应,我不喜欢现金。对此,瑞士国家银行有不同意见,认为“数字法郎”没有必要,理由是”瑞士的现金支付和无现金交易目前没有发生任何潜在的问题值得用数字货币去解决。”[2018/2/26]
有人认为这种买跌的行为基于信仰,但我的观察是,只有极少数人是基于对比特币的信仰而硬撑,更多人是基于历史数据而博弈,他们坚信,比特币未来的价格会更高。而推高比特币最主要的动力,就是不断有新人涌入比特币市场。
和传统金融市场的非常类似,比特币市场在每次牛熊切换后,新一轮牛市都会吸引更多的人入市,新进入的人又会将价格继续推高。
在一片渗透率不足的市场里,无论熊市曾经多么寒冷,当新一轮牛市开启时,总会吸引起新投资人的跑步进场。
同样,资本市场的过度反应不足为奇。现在无论中美的上市公司,只要一沾上区块链,股价动辄涨停。即使上市公司出面进行风险提示,市场依然十分亢奋上头。
历史总在重演,资本市场表面是题材主导,背后永远是羊群驱动!
战场变了,但人心没变。
数字代币的藏富效应。
比起很多有形资产,数字代币最大的好处就是相对安全、空手可以带走。人类面临的最大风险是什么?股市下跌?食品安全?我认为是战争。那么哪种财富载体在战争中容易保全?不会被限制出境?不会在颠簸中失落?
为什么韩国、日本、委内瑞拉等国会对比特币如此热衷,因为日韩身处朝核阴影之下,委内瑞拉则深陷千倍通胀之苦。对于这些国家的国民来说,将财富兑换成数字代币,其安全和保值显然更有保障。
不被公认的产权没有意义,对于有产阶级来说,无论是中产阶级还是土豪,确认产权都是刚需。如果我们的产权是登记在区块链上,或许能破解证明“我的东西是我的”这道世界级难题。
有了数字代币后,即使遇到了战争这样的极端情况,只要全球互联网上还有几个节点没有消失,数字代币就仍可能留存。以前说“乱世藏金”,未来,被视为“数字黄金”的比特币也完全可能被视为重要的藏富资产。
一些世界顶级的富豪,也开始将数字代币作为财富配置方向之一。
随着这些超级富豪的入场,他们不完全是以炒币为目的,而是资产配置。他们囤币并非出于炒作,而纯粹是长期投资。
初略估计,目前已经挖出的1600多万枚比特币,除了几百万枚已经遗失,无法找回之外,几百万枚掌握在极少数人手中,集中度远超传统财富,稀缺性也是支持上涨的原因之一。
3、干柴烈火
数字代币的爆红,本质上是干柴遇到烈火——干柴是2008金融危机之后缺乏想象力的金融市场,烈火则是无处安放的资金。
中国市场从不缺钱,但是民营中小企业拿到贷款却非常困难。初创企业融资更困难。尽管中央政府三令五申要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但实际效果难言理想。加上现在去杠杆、严监管,初创和小微企业获得贷款就难上加难。
一方面是饥渴难耐的市场,另一方面是无处安放的资金。
首先,资金出境受限是大趋势,去海外投资难度不低,短期内趋势也难以改变。
其次,资金在境内的投资机会也比较有限。一线城市全面限购,不限购的城市也难言投资价值。而且,房子本不应该是用来炒的,而是用来住的。
资金走投无路之下,避险需求变得无比旺盛。茅台(600519,股吧)的市值一度突破万亿元,难道没有泡沫?而目前整个A股市场上,市值过万亿的公司,不是大型银行就是石油公司。为什么一瓶酒可以傲视群雄?没有人否认茅台的市场价值,但是一瓶酒竟能在资本市场一骑绝尘,多少也折射了资本的无奈。
在这种结构性失衡的情况下,以区块链技术为底层的数字代币出现了,区块链创造了新的金融逻辑,根据美国等多个国家的监管意见,发行数字代币本质上是证券行为,接近直接融资模式。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望后,饥渴的市场和寂寞的资本之间通过“区块链”搭上了关系。
为什么代币发行如此受到争议,因为它将原本少数公司才享有的公开募资行为,变成了所有公司都可以做的事,甚至每一个人都可以发币。这种模式几乎挑战了一切牌照式监管,不需要私募、证券牌照,不需要上市审核,就能做着类似的事情,这对于怀着财富梦想的人吸引力何其之大。
区块链技术除了实现这些想做而不能做的事情,更能够实现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公司提供免费服务吸引用户,再将用户流量转化为广告资源贩卖。虽然每个用户都贡献了一份力量,但是所有收益用户不会拿到一分。未来,一切行为都可数字化、代币化,当你每贡献一次自己的个人信息、用一次微信、每发一条微博,都可能拿到一定代币,公司价值越高,代币价值越高。用户的时间和注意力将不再免费,而是成为可量化的资源。个人信息的价值将不再是BAT垄断,而是创造者分享!
同样,一个人的信用也可以被记录和量化,甚至每个人都可发行代表自己信用的代币。信用好的人理应以得到更多的支持,他的个人代币理应更值钱。好人没有好报这种事,完全可能通过技术而不是道德去终结。
4、依法治币
随着数字代币的走红,很多人都会问,数字代币怎么监管,政府到底能不能监管?
现在很多人都看到,2017年9月中国叫停了ICO后,数字代币价格一度暴跌,但是没过多久,整个市场就又东山再起,甚至更为活跃。这就给人造成了一种印象,政府似乎拿代币市场无能为力。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发行数字代币在中国不被监管认可,但数字代币作为一种虚拟商品,在中国交易并不违法。
数字代币交易确实带给政府一定冲击,包括资金出境失控、税务流失和反恐受到挑战等等。这些问题刀刀砍向政府的钱袋子,只要政府不会消亡,就不会对这些问题坐视不理。
有人说,因为代币市场没有“币监会”,不像传统金融市场有一行三会。确实,传统金融是严监管市场,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更像是上下级关系。但是,在代币市场,政府只要改变思维,以参与者而非监管者的身份加入其中,是可以成为主导者之一的。
由于代币市场是基于互联网的全球市场,投资者的全球监管套利已是必然。无论一国政府是否愿意参与,最后都不可避免地被国民拖下水。因此,晚下水不如早下水。
而且,在这个自由市场中,政府的优势在体量无比庞大、资源无比丰富,完全具备了成为超级庄家的可能。论挖矿,谁的电力供给有政府丰富?论囤币,谁的资金供给有政府雄厚?论信用,谁的背书会比政府牢靠?可以想象,如果一国政府能够发行数字代币,其价值和影响力是任何个人或者机构都无法比拟的。
因此,通过参与市场来影响市场,类似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影响市场的模式,将政府作为市场的参与者来发挥调控的作用,效果或许更为理想和可控。
实际上,这并非个人臆想。2017年,央行就成立了数字代币研究所,该所所长姚前在公开场合和学术期刊频频发声。从2016年9月开始,姚前所长就发表了诸如《中国法定数字代币原型构想》、《数字代币的发展与监管》、《数字代币视角下的电子银行》。可见,央行关于发行数字主权货币的理论储备和政策储备早已开始。
自由诚可贵,但自由不意味着放肆。规则公平不代表结果公平,更不代表机会公平。如今,数字代币市场上已形成了不少寡头,这和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资本市场如出一辙。没有约束的绝对自由,最终反而容易走向独裁和专制。
所以,无论大家愿意或者不愿意,政府介入数字代币市场都是早晚的事,做好战略准备,避免侥幸心理,真正利用新技术、新金融将社会变得更好,这才是发展的真谛。千万不要重蹈覆辙,我们在互联网时代不接受亏损企业上市,怕散户受损,结果诞生了VIE结构这么一个怪胎,一整代优秀互联网公司无法在祖国上市,被赶到美帝国主义的土地上!在今天,我们也看到在区块链时代,优秀创业团队也被逼出海,向国外社区进行募资,以后再找机会报效祖国!
从来没有人能借由无政府主义来获利。当我们在区块链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时,千万不要忘记,当初我们是为了什么而出发。
一切,才刚刚开始。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