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区块链赋能实体经济是大势所趋_区块链技术最早应用于

在2019年中央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会中,首次提出“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此次会议在未来的区块链政策层面与发展方向上释放了几个重要信号:“要推动区块链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同时要探索“区块链+”在民生领域的运用,积极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教育、就业、养老、精准脱贫、医疗健康、商品防伪、食品安全、公益、社会救助等领域的应用;要推动区块链底层技术服务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相结合,探索在信息基础设施、智慧交通、能源电力等领域的推广应用,提升城市管理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

据相关媒体报道,时至今日,全国已有26个省市区将区块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12个省发布了19个专项政策。例如福州市将打造国家级区块链示范区,加强区块链应用和产业化推广相融合。山东济南市与清华大学举行合作,将构建山东首个区块链“基础研究+核心技术+成果转化+服务国家”全链条创新体系。区块链+已经开始全面布局,区块链赋能实体经济的时代似乎已经到来。

其实,早在2018年8月,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委会就发布了《链改行动计划书》,首次提出区块链技术赋能实体经济。起初,链改还比较集中于金融、版权保护等行业,随着区块链技术的突飞猛进,链改也开始应用到更多的行业中,包括教育、医疗、农业、能源、新媒体、物联网、通信等各行各业。区块链真的有那么神奇,能给各行各业进行赋能吗?

区块链技术的本质是一种可信任的密码存储和分布式存储模式,基于这种分布式存储模式,可以对各种信息进行有效编码,我们可以将这种编码体系广泛运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包括公路、铁路、楼宇建筑、水电、能源、通信等。这些基础设施将会越来越现代化和智能化,它们需要通过遍布整个设施的传感系统收集各种数据,然后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分布式存储,同时利用区块链强大的算力,进行大规模的数据分析,从而真正实现大数据应用。

在工业领域,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工业生产正逐步由过去的规模化、统一化向个性化、定制化方向发展,这就强调了整个工业生产体系的柔性。一个可以想象的场景是,未来库存的概念将不复存在。从买家下订单开始,工厂组合原材料,然后完全按照买家的要求生产出一款产品,再通过高效的物流方式送到买家手中。在这样一个场景需求下,需要集中大量的数据和链接更多的资源来实现柔性生产模式。任何产品需求都可以上链,所有资源方都可直接在链上进行响应,有的提供产品设计、有的提供生产加工、有的提供物流支持,在链上就完成了需求发布、交易与利益分配,整体效率将得到极大提升。

在农业领域,最大的社会痛点就是食品安全。如何解决食品安全的问题,如何提升消费者信任度,是这个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区块链最根本解决的是信任问题,它在可追溯方面提供了最优解决方案。通过区块链技术溯源,我们可以完整看到农产品的整个生产和运输流程,一目了然地看到各种相关信息,包括产地、生产日期、加工人员,检验信息,甚至是当时的温度、湿度等等,这样可以让消费者放心地使用农产品。

区块链技术虽然最早诞生于比特币,但区块链技术不仅仅是为了加密货币服务的,它的更大应用前景在于与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通过深度创新应用场景,从而创建全新的组织形式,最终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大币网

[0:46ms0-6:29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