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E:为什么 Web3 正面临着身份危机?_METAFLOKIMG

作者:RICHARD SMITH

任何与 ChatGPT 交互过的人都会心里出现这个令人不安的问题:“这个东西是人类还是机器?”

从本质上讲,这个问题是图灵测试期待已久的失败。

几十年来,我们一直在不知不觉中使用图灵测试作为在线身份的代理。通过这个测试,我们会清楚地了解我们在网上是与人还是与机器互动。

然而,随着 ChatGPT 和生成式 AI 的出现,我们不能再依赖图灵测试来证明“我是人类”。而数字人格最终需要一种方法来判断我们是否在与真实的人打交道。

Web3 的数字人格愿景依赖于去中心化和图灵测试能够说,“我是人,我控制着这些数字资产。”当 ChatGPT 打破图灵测试时,它向我们表明,仅靠去中心化是不足以实现数字人格的。

Aptos代币经济学疑似泄露,其中51.02%的代币分配给社区:10月18日消息,The Block研究副总裁Larry Cermak发推表示,加密交易所Upbit疑似意外在他们的Aptos PDF报告中泄露了Aptos代币经济学。根据对应图表,51.02%的代币分配给社区、16.5%分配给基金会、19%分配给核心贡献者、13.48%分配给投资人。[2022/10/18 17:30:41]

如果我们认真对待数字人格,那么就应该认真对待数字身份。

人类,何以为人?

许多人可能会惊讶地发现,数字身份运动中有一个类似中本聪的人物,他在中本聪著名的比特币白皮书之前整整七年撰写了关于数字身份的权威白皮书。

前加拿大皇家银行经济学家加入NFT行业:11月20日消息,前加拿大皇家银行经济学家Andrew Agopsowicz 已经加入Namelss担任研究员,这使他成为该国首批加入该行业的银行分析师之一。Agopsowicz 于 10 月离开了加拿大最大的银行,加入了Namelss,这是一家提供软件以帮助消费者推出和销售 NFT 的公司。他在接受采访时说,他的任务是撰写市场评论和行业分析。Nameless 是nft42的子公司,nft42是一个 NFT 平台,吸引了马克·库班 (Mark Cuban) 和马克·贝尼奥夫 (Marc Benioff) 等知名投资者。(彭博社)[2021/11/20 7:01:35]

2005 年,Kim Cameron 发表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身份法则》(The Laws of Identity),将身份管理的概念阐述于众。

非洲经济学家:受监管的加密货币是单一贸易货币的合理替代品:9月6日消息,尼日利亚的研究和发展经济学家Gospel Obele呼吁为加密货币交易建立统一的监管机制。他表示,这种对加密货币的监管有可能“补充非洲数字货币”。Obele坚持认为,当涉及到数字货币的使用和跨境贸易时,加密货币已经能够建立一个水平的单一市场,而这是(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起源的一个重要理念。Obele承认,所有非洲国家采用单一的数字货币在短期内似乎是不可能的,而且可能被证明“随着时间的推移要求非常高”。然而,据他说,只有这样的数字货币才能提供一个“合理的替代方案,以达到这种同步水平,促进跨境贸易活动。[2021/9/6 23:04:21]

尽管 Kim 并不像中本聪那样神秘,但他在数字身份方面的工作与中本聪在去中心化方面的工作同样具有决定性意义。

经济学家王福重:比特币上涨的逻辑是可信 由算法和加密技术维持运行:中央财经大学教授、经济学家王福重在微博上表示,很多人问,比特币上涨的逻辑是什么呢?这个很简单,就是它可信。问什么可信呢?它是算法和加密技术维持运行的,好比地球绕着太阳转,你不会担心看不到太阳。[2020/12/17 15:29:26]

Kim 提出了一个关于数字身份的问题陈述,它与中本聪关于去中心化的问题陈述一样简单、清晰和简洁。将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是有启发性的。

Kim 的身份问题陈述(2005 年):互联网是在没有办法知道你连接到谁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

中本聪的去中心化问题陈述(2012 年):互联网上的商业交易几乎完全依赖于金融机构作为可信第三方来处理电子支付。

尽管这两个问题截然不同,但它们却密不可分地交织在一起。我们必须知道我们在网上连接到的是谁(Kim/ 身份),我们必须能够点对点地这样做,而不需要中介(中本聪 / 去中心化)。这在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中同样适用。

然而,在一个后图灵测试的世界里,身份问题变得更加紧迫,因为机器越来越能够模仿人类。如果不将数字身份作为首要任务,我们将无法充分享受去中心化的成果。

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Kim 给了我们另一种思考数字人格挑战的方法。他在一次演讲中说,在我们的在线生活中,“内容就是我们的身份,是我们身份的一部分,但我们并不拥有它,也无法保留它,无法控制它。我们缺乏一个可以提供与家庭相同的基本隐私的数字庇护所。”

简而言之,我们在数字世界中无家可归。

正如现实世界中无家可归会因为缺乏隐私而损害人格一样,数字世界中的数字无家可归同样会损害数字人格。

数字人格需要一个数字家园——一个我们可以决定何时以及如何与他人分享我们数字自我的哪些部分的数字场所。数字家园与我们的数字身份密不可分。

去中心化并不是解决数字无家可归的唯一法则。如果我们不为数字身份设计架构,我们将永远无法知道我们在网络上在与谁互动,AI 将淹没人类。

之前,我们可以依靠图灵测试作为我们人类身份的代理。然而,随着像 ChatGPT 这样的大型语言模型(LLMs)的出现,这些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Kim Cameron 已经离世,但他的《身份法则》依然存在。所有渴望真正数字人格的人都应该记住,Kim 先于中本聪,身份先于去中心化。

正如 Kim 所说,网络世界中,“内容就是我们。”现在生成式 AI 已经使内容变得几乎免费,我们更应该确保我们有一种替代方法来评估和识别数字世界中的人格。

深潮TechFlow

个人专栏

阅读更多

金色荐读

金色财经 善欧巴

迪新财讯

Chainlink预言机

区块律动BlockBeats

白话区块链

金色早8点

Odaily星球日报

欧科云链

MarsBit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大币网

[0:0ms0-6:451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