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恐惧vs伦理 AI艺术评论家错在哪里?_Crystl Finance

本周,人工智能引发众怒。随着“AI艺术”在网络的流行,一群艺术家正在知名艺术家平台Art Station上掀起一场反AI艺术的抗议活动,而人工智能技术的拥趸者也及时回击了这波反对热潮。

这种充斥着反对意见的热潮是迟早会出现的。现在这些人认为“AI艺术”是对“真正”的艺术家甚至整个人类族群的权益的侵害。但问题是这些论点经不起推敲。相反,它们揭示了一种更深层次的哲学问题。

如果你稍微留意一下就会发现,目前社交媒体上对AI艺术工具的批评主要归为两类。第一种可以不予考虑,因为它认为AI艺术程序只是将现有图像混合或拼接在一起以创造新的东西。但这根本不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工作方式。这些人工智能模型“学习”如何创造的方式与人类大脑的学习方式并非完全不同。AI艺术程序创造图像的过程更类似于建造,而不是拼贴。

过去两日内3个巨鲸地址从Binance累计提取约376万枚ARB:金色财经报道,Lookonchain监测,过去两日内3个巨鲸地址从Binance累计提取约376万枚ARB(约合500万美元)。其中:0x8506开头地址巨鲸于30分钟前从Binance提取了217万枚ARB(约合288万美元),该地址目前共持有260万枚ARB(约合350万美元)。0x8c50开头地址巨鲸于昨日从Binance提取了814,598枚ARB(约合108万美元)。0x86ae开头地址巨鲸于14小时前从Binance提取了772,547枚ARB(约合103万美元),并在Uniswap上提供流动性。[2023/7/17 10:59:53]

而从一开始,第二种批评似乎就带有更严肃和根本的关切。AI艺术程序是基于从互联网上抓取的数十亿张图像进行训练的。MidJourney、DALL-E和Stable Diffusion在数据收集方面没有区别。用于训练的图像包括艺术家的创作和受版权保护的作品。所以批评者认为,这是违反道德的,因为这是在没有征得这些艺术家同意或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这种批评有一定的道理,不过在这种情况下,技术的发展速度可能已经超出人类的驾驭能力。

声音 | 美国银行:对经济衰退的恐惧加剧了加密投机:据cryptobriefing报道,美国银行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由于担心中美之间的贸易紧张局势可能蔓延到全面的贸易战和由此导致的经济衰退,许多美国人可能会转向比特币。根据Business Insider的一份报告,美国银行美林首席投资官Michael Hartnett认为,比特币价格飙升是美国人担心经济衰退正在逼近而引发的一个“症状”。Hartnett并不认为对比特币需求的上升是人们正转向避险资产,而是人们在高度波动的市场中进行投机性。他认为比特币的需求不断增长是因为投资者在低利率环境下寻求更高的回报,并且想避免受到美国潜在经济衰退的许多风险的影响。[2019/5/21]

动态 | 今日恐慌指数42 恐慌等级为恐惧:Alternative.me数据显示,今日恐慌指数为42(昨日为39),恐慌程度有所下降,恐慌等级仍然为恐惧。[2019/1/9]

这种批评对艺术的本质也有一种更深层次、更感性的担忧。程序现在可以做以前只有人类才能做的事情,这一想法触及了许多人最敏感的存在主义神经。AI艺术评论家对违反道德的担忧可能会受到主观情感的影响,从而阻碍他们实现更深入、更理智的辩论。客观上来说,一台机器可以与我们一起从事这种看似神圣而独特的人类活动,确实够令人震惊的。

这并不是要贬低任何有这种感觉的人。这种存在主义的恐惧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而且很难有人完全没有这种恐惧。即使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工智能倡导者、研究人员和技术哲学家,有时也会不安于技术的过快发展。当技术触及一些人所说的神圣领域时,这种感觉更甚。非宗教人士也会很快争辩道,无论多么训练有素的算法也无法抵达人类精神的高度。

分析 | 昨日FGI恐慌指数37 等级为恐惧:金色独家分析:FGI恐慌指数10月5日显示为37,恐慌指数等级为恐惧,昨日指数出现了反弹,但短线趋势不明。投资者请理性看待市场波动,做好风险控制。[2018/10/6]

但是,如果认为AI艺术从艺术家的作品中汲取营养是不道德的,那就是对人性和创造性努力的误解和否定。一个插画师或画家在创作时,也会从无数事物中汲取灵感——包括他们过往看到的图像。他们可能是在博物馆、书籍、学校或网络偶然看到这些作品的。随着技术逐渐主导大众的生活,艺术家往往通过互联网发现他人作品并从中汲取灵感。

但谁会认为他们需要得到那些艺术家的同意才能进行创作?AI艺术的批评者大喊剽窃,仿佛这是反对人工智能的一个有力论据。没错,如果有人特意基于艺术家的作品去构建和训练AI艺术模型,那这就是剽窃。但问题在于这种行为在人工智能出现之前就已存在。就此而言,声称AI艺术鼓励剽窃行为,与声称购买吉他会鼓励人们抄袭现有音乐作品没有什么区别。

动态 | 今日恐慌指数54与昨日相同 恐惧等级在中性范围:据Alternative.me数据,今日恐慌指数为54,较昨日持平,恐惧等级仍在中性范围。恐慌指数是该网站推出的用于衡量市场恐惧情绪与贪婪情绪的指数,范围从0到100,0代表极度恐惧,100代表极度贪婪。[2018/7/29]

在最近这波反AI艺术热潮中,也不乏一些可耻的想法,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使用这些程序的人不配拥有一个让他们创作的工具,这种说法的言外之意是:只有将毕生奉献给艺术的人,才有资格创造性地尝试这种技术。他们认为艺术家使用人工智能工具进行创作,和普通平民使用人工智能工具进行探索,是有本质上的不同的。

对于许多非艺术家来说,这种说法可能显得无力,甚至具有侮辱性。关于艺术权威和作者身份的争论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包括William Gaddis的The Recognitions在内的许多小说都直接探讨了艺术中的“欺诈、仿冒和伪造”问题。而对大多数业内人士而言,为纯人类艺术辩护显得十分傲慢自大。更糟糕的是,艺术界经常实行一种“把关”的做法,这阻碍了更多艺术可能性的实现,也阻碍了真正的艺术才华的发挥。

AI艺术工具正在推动艺术大众化。与其将自己塑造为神圣的艺术表达的真理、美和意义的唯一守护者,艺术家们不如选择从接受和鼓励中受益。想象一下,如果整个艺术界都认可、参与和推进AI艺术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本周还有一个批评意见是,认为人们将通过这些工具来开创一个新时代以把网络上的个人肖像用于下流产业。这确实是个问题。虽然像MidJourney这样的程序声称它们会自动阻止明显暴力或接近“成人内容”的文本输入,但用户还是可以找到程序漏洞。如果你在 MidJourney的Discord上花足够多的时间,你就会看到很多人在反复观看近乎裸体和极度性化的女性或男性的身体细节图。这是一个问题,但不是人工智能独有的。

就像艺术剽窃一样,这一问题并非AI艺术工具才有。深度造假从20世纪90年代末就开始了,而剽窃的起源可以说和人类历史本身一样古老。技术发展使社会更容易实现惊人的突破,本质上也使人们更容易做坏事。这是人的问题,而非工具的问题,因此这也不能成为我们完全放弃技术进步的理由。

技术突破不会很快止步,AI艺术也是如此。反对者提出的道德问题或许应该在一个更普世的主题里进行讨论,即我们应该如何一同公平、有意识地推进社会进步。

大众就AI艺术展开激烈辩论其实并不奇怪,历史上,新技术因打破常规而受到激烈反对的例子比比皆是。只要人类本性不变,情况就永远可能如此。

来源:nftnow

编译:Dali@iNFTnews.com

iNFTnews

企业专栏

阅读更多

金色财经 子木

金色早8点

去中心化金融社区

虎嗅科技

区块律动BlockBeats

CertiK中文社区

深潮TechFlow

念青

Odaily星球日报

腾讯研究院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大币网

[0:62ms0-4:420ms